1、1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主动学习由一堂公开课的二次施教看初中英语课堂的兴趣激发瓜沥二中 周蕾作为一名教龄 9 年的教师,上过的课不计其数,但是在高桥初中上的那节区研讨课留给我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不仅仅是因为那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开设这么大型的公开课,而且整个教授过程让我反思不断,收获满满。一、对一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由于是借班上课,按照班级的上课进度,当时安排给我的任务是 Go For It八年级下 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第一课时。我集中精力思考了两个晚上,在头脑里形成了初步的设计思路:引入环节在热身阶段导入一对双胞胎的照片以活跃气氛,并以此引入直接引语和
2、间接引语;第二个环节通过日常问答认识学生并初步涉及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用法;第三个环节采用多张图片并通过个别或全体问答的形式巩固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用法;第四个环节通过一个记忆游戏以使课堂气氛达到顶峰;第五个环节回归课本,落实听力训练;第六个环节以四人一组的形式填好表格后用间接引语陈述组内其他三个同学的情况来做一个报告,最后我来点评学生的报告以及本堂课的表现,结束课堂教学。二、二次施教的课例简述1、初次施教一切准备就绪后,很快我就进行了第一次施教。可是一切都是在意料之外。那天,我借了我们学校的 809 班来试教。由于是陌生教师,学生脸上表现出的是茫然和略带紧张的神情,所以一首我本以为能活跃气氛
3、的英文歌曲 Say you say me 使得课前的那么几分钟也变得一点也感觉不到轻松。我没有想到,我的一出场就遭遇了学生的“沉闷”气氛。在自我介绍之后,我即将引入两张我精心挑选过的一对从小到大有诸多变化的双胞胎的照片。当我兴高采烈地呈现照片时,渴望学生能踊跃地举手,积极地用学过的知识来讲讲这对双胞胎的变化。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几乎没有学生举手,我甚至听到前排的一个男生对同桌说了句“这两个是双胞胎吗?怎么一点都不像啊!” ,接着两个人都偷偷地笑了。我开始有些焦急,急中生智地说:“我们进行男女生小组比赛,哪个组能描述的多,哪组就加分。 ”在加分比赛的刺激下,总算有三四个学生举手了。这个环节勉勉强强
4、地过场,课堂气氛却依然沉闷。接下来的几个步骤在平平淡淡中开展,学生总是有气无力地回答着问题。终于到了游戏环节,我觉得我的“救星”来了!我先向全班讲明游戏规则:请四个学生到讲台前,问他们同一个问题,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四个人的回答并记在心上,当我抛出问题“What did he / she say?”后,看谁能立即用间接引语陈述其中任意一个人的真实情况。听了我的介绍,学生似乎饶有兴致。之后,有四个学生自告奋勇走到讲台前。我的第一个问题是“How old are you?”,这个问题很简单,四个学生快速作答。当我问到“What did he / she say?”,虽然举手回答的学生也是稀稀拉拉,但至
5、少让我看到了希望。同学们的回答都是准确无误,我也适时表扬、鼓励。随着难度的加大,特别是对于“When is your 2birthday?”这样的问题,因为要想记住每个人的出生日期确实比较难,举手的学生就寥寥无几了。而且我注意到,每次举手的都是同样几个学生,其余的似乎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呆坐着或低头着,有的还甚至打起了瞌睡。课堂呈现的结果很令人尴尬,我感觉自己刚刚燃起希望的火苗一下子被掐灭了,我的心沉到了低谷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上完这节课后,我有些失落。为何课堂会出现“沉闷”?为何学生的兴趣调动不起来?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反思:教学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较为零散。我应该考虑将整堂课从头到尾串联成
6、一个整体;关于导入的问题。热身阶段应该是调动学生情绪高涨的,而一对大家完全陌生的双胞胎,让学生的情绪始终处在一种被动状态。就算两个我认为是多么可爱的人,在陌生的环境下谈论他们,学生的好奇在于这对双胞胎怎么都不像呢,而没有真正投入到情景中;参与游戏环节的学生数太少。爱说的学生会不厌其烦地讲,而不愿说的就只能做个“旁观者”了;教师自身的情感状态没有很好地投入。我渴望学生能带着丰富的情感来表现语言,而自己总是忙于在幻灯片的切换之间。如果我能在课前就与学生来点互动,而不只是呆呆地站着,希望通过播放一首英文歌曲就能活跃气氛,那效果肯定要好的多。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决定对本堂课进行修改。但是如何改进?一时
7、还是挺困惑的,想不出好的点子,因此整个人如同陷入了迷茫,很郁闷。2、二次改进那一天晚上回到家,心情沉重的我整理着书柜,期待能从中有所启发。翻阅中,我的视线停留在了一本书成长的烦恼 。我突然想到:何不借用视频在导入阶段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灵感出现,于是我就要精心挑选视频了。可是,我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选用怎样的视频才会更讨巧?我在网上搜寻了很久。 成长的烦恼的语速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似乎太快了点;狮子王这样的动画片又显得稚嫩了些。最后,我确定下来自己还比较满意的是走遍美国第一集中的一段。选用它,一是觉得比较贴近生活,二是这个单元本身就是围绕肥皂剧展开讨论的。我播放的一段无非就是 Richard 通过
8、照片向 Alexandra 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对话简单,学生也都看的懂。第二次施教的课前两分钟,同样一首 Say you say me,我鼓励学生一起歌唱,自己也面带微笑,带头唱了起来。当时气氛很融洽,我暗示自己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上课铃声响后,我先从 Do you like watching TV?入手,接着问到 What kind of TV programs do you like? 再过渡到肥皂剧。然后引入课本听力中的两个人物 Lana 和 Marcia,用 “Their favorite soap opera is”句型引出了走遍美国 。在播放视频前,我有意设计了几个与视频相关的问题
9、,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学生兴趣盎然。两分钟的观看完毕后,对于之前的问题自然而然迎刃而解了。然后,我放映了课前截取的视频中的四张画面。我用句型 Marcia asks us, “What did he / she say?”呈现间接引语的表达。四个句子涉及到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等不同时态及第三人称的表达。接下来,我还是采用 Lana 和 Marcia 两个人物,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来操练更多句子的不同时态及人称在间接引语中的表达。而几张图片的串联其实是在讲述一个关于 Lana 3和 Marcia 的故事,为接下来的游戏环节做好铺垫。对于游戏,我较之前做了修改。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八组
10、,每组第一个学生抽取一个我课前准备好的问题,然后低声回答给第二个学生听,第二个学生用间接引语转述给第三个学生听,接着将这句话一个个传下去,直至传给最后一人,哪一组若能以最快速度传完且表达正确为胜利者。看得出在有竞争的环境下,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情绪高昂,课堂的气氛也一路高涨。听力训练让学生回归课本,将兴奋的心暂时安静下来。有了前面的学习,这个环节也开展得较为顺利。最后的“小组合作”环节,我以“鼓励学生合作进行交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评出优胜小组。在“叮铃铃”的铃声中,我结束了本堂课。学生面带笑容地走出了教室,我也长长地舒了口气。此次施教让我足以信心满满地迎接正式公开课了。当天,在场的教师对我的课堂教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真正的学习需要一种痴迷的情绪,教学的过程也是在分享学习的乐趣和激情。一堂英语课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学生的兴趣是否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作为中学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重视创设有效的情景,在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