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曹操以善于用人而成就霸业,他提出的“唯才是举”政策在历史上颇有影响。然而在探讨曹操用人政策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到它的另一面,即曹操名义上虽然举天下之才而用之,但其初起兵时,网罗英才却不能不受到政治条件和地区条件的制约。操之父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来历不明,“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三国志武帝纪,以下各注凡出于三国志,皆不再标出书名)。“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嘲笑曹嵩是“乞丐携养”,而曹操则是“赘阉遗丑”,强调曹操出身于大宦官家庭。这虽然出于政敌之口,但也足见曹操最初并不是一个具有特殊号召力的人物。操之家世与其早期活动区域,决定他选拔人才不可能面向全国。曹操政治基础远不及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故用人只能偏于一隅。通过检阅三国志魏志,把魏之将相大臣的籍贯罗列出来,作一排比,我们即可发现曹魏政权的组成人员大都来自汝南、颖川(今河南省境内)和谯县、沛国(今安徽省境内)地区。在曹操起兵初期,其军事活动的区域主要在汝颖及谯沛境内,他网罗人才,当然不得不从这块根据地着手。曹操必须依靠这一带“名豪大侠,富室强族”的全力支持,才能在当地站稳脚跟。随着曹操政治和军事实力的不断壮大,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