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条 1 条 为 做好绿色建材 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的实施工作,落实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推动绿色建筑和建材工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有关要求,制定本细则。条 2 条 本细则规定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以下简称评价工作)的组织管理、专家委员会、评价机构申请与发布、标识申请、评价及使用、监督管理。条 3 条 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围绕绿色建筑需求和建材工业发展方向,包括通用建筑材料,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以及环保与室内环境、运行维护等材料和产品。条 4 条 绿
2、 色建材评 价技术要求和程序全国统一,标识全国通用,在全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发布。条 5 条 绿 色建材评 价机构、评价专家及有关工作人员对评价结果与标识终身负责。第二章 组织管理条 6 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 简称两部门)设立“ 绿色建材 评价标识 管理办公室” (以下 简称两部门管理办公室)。两部门管理办公室的职能和职责是:一1一组织编制绿色建材评价技术要求;一2一标识制定、统一编码和使用管理;一3一建立和维护全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信息平台;一4一三星级评价机构的申请受理、评审组织 和监督管理,一星级、二星级评价机构的备案;一5一指导地方绿
3、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一6一受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查询、申诉、举报等事务的审核和处理;一7一承办专家委员会的活动;一8一两部门委托的其他相关事项。条 7 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 设、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部门),负责本地区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主要职责是:一1一组建省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以下 简称省级管理办公室);一2一推荐三星级评价机构,审定一星级、二星 级评价机构,并报两部门管理办公室备案后发布;一3一对本地区以及本地区以外的绿色建材 评价标识应用的协调和监管;一4一在信息平台发布本地区绿色建材评价 标识等工作。第三章 专家委员会条 8 条 全国绿色建材评价标
4、识专家委员会(以下 简称专家委员会)由两部门负责组建。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一)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二)评审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机构;(三)评审绿色建材评价技术要求;(四)其他相关工作。条 9 条 专家委员会由建筑、建材等领域专 家组成,设主任委员 1 名、副主任委员 2-3 名。委 员任期为 3 年,可连续聘任。委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一一 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一一一 熟悉建筑或建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内外趋势,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一一一 出版过相关专著、发表过相关科技论文、主持过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编制或主
5、持过国家相关科技项目;一一一 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认真严谨的学风和工作精神,秉公办事,并勇于承担责任;一一一 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 70 岁。条 10 条 专家委员会委员按以下程序聘任:一一一 单位或个人推荐,本人愿意,填写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专家登记表,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经所在单位同意,报两部门审核;一一一 通过审核的,颁发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专家证书。条 11 条 省级部门可参照成立省级专家委 员会。第四章 评价机构的申请与发布条 12 条 评价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一一一 评价工作所需要的相关专业人员,一星级、二星级评价机构不少于 10 人,三星级评价机构不少于 30 人。其中中
6、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比例不低于 60,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比例不得低于 30%;一一一 独立法人资格,在行业内具有权威性、影响力及相关工作经历;一一一 评价机构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熟悉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以及绿色建材评价技术要求;一一一 开展评价工作相适应的办公条件;一一一 国家级认证认可资质或省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认可;一一一 所需的其他条件。条 13 条 评价机构申请单位应提交绿色建材评价机构申请表。申请表应随附相关材料复印件,如法人资格证书、营业执照、相关检验、认证资质证书及附件,省级及以上部门委托开展相关评价工作的委托函等。条 14 条 地方申 请三星 级评
7、价机构的,经省级管理办公室初审合格后报送两部门管理办公室。中央企业、全国性行业学(协)会申请三星级评价机构的,直接向两部门管理办公室报送申请表,同时抄报所在地省级管理办公室。条 15 条 评价机构评审采取材料审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审:一一一 申请单位资质能力;一一一 人员配备及其业务能力;一一一 相关评价、检验认证工作业绩;一一一 在绿色建材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其成果。条 16 条 通过评审的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 10 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两部门审定后由两部门管理办公室在信息平台发布。条 17 条 评价机构认 定有效期为 5 年,有效期满前 60 天内可申请延期。第五章 标识申请
8、、评价及使用条 18 条 标识的申请由建材生产企业向相 应的评价机构提出。生产企业可依据评价技术要求向相应等级的评价机构,申请相应的星级评价和标识。同一生产企业的同一种产品不得同时向多个评价机构提出相同星级的申请。条 19 条 标识 申请企 业应填写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申报书,按照评价技术要求提供相应技术数据和证明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条 20 条 评 价机构收到企 业申请后,须在 5 个工作日内完成形式审查。通过形式审查的,评价机构向申请企业发放受理通知书并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商定双方权利和义务、服务费用等事项。服务费用以公益性、非盈利为原则收取,包含现场审查和评审、有效期核查、质量保证等。未通
9、过形式审查的,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企业应补充的材料。条 21 条 评价技术要求 设立控制项、评分项和加分项。控制项为产品性能、环境影响和安全健康等方面必须满足的要求。总得分由评分项和加分项得分之和确定,评分项总分为 100 分,加分项总分为 5 分。条 22 条 标识等级按下表划分确定。等级 分值 60-69 70-84 85 及以上条 23 条 评价工作应在 30 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含抽样复测时间)。评价通过的,在信息平台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 10 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评价机构向两部门管理办公室申请证书和标识编号、 颁发标识证书,在信息平台上发布;公示有异议的,相应的管理办公室组织复核。评价
10、未通过的,如企业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应在 10 个工作日内向相应的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诉。条 24 条 获 得绿色建材 评价标识的企业, 应当在获证产品或者其最小销售包装上加贴、印刷或模压绿色建材标志。条 25 条 获 得标识的企 业应建立标识使用管理制度,规范证书及标志使用,保证出厂产品与标识的一致性。对证书及标志的使用情况应如实记录和存档。条 26 条 标识有效期 为 3 年,有效期内企业应于每年 12 月底前向评价机构提交标识使用情况报告。有效期满 6 个月前可向评价机构申请延期使用复评。延期复评程序与新申请程序一致。条 27 条 获 得标识的企 业如发生企业重大经营活动变化的,应及时向评价机
11、构报备。出现下列重大变化之一的,应重新提出评价申请:一一一 企业生产装备、工艺等发生重大变化且严重影响产品性能的;一一一 企业生产地点发生转移的;一一一 产品标准发生更新且影响产品检测结论的。第六章 监督管理条 28 条 评价机构每年向相应的管理办公室提交上年度工作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评价工作概况、当年发放标识的统计、评价工作情况分析、机构和人员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其他应说明的情况。条 29 条 两部 门管理 办公室、省级管理办公室要对相应的评价机构进行抽查和检查,并将结果报相应的主管部门。条 30 条 评价机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其 评价资格:(一)评审过程中提供虚假资料、信
12、息,造成认定结果严重失实的;(二)出具虚假评价报告的;(三)不能保证评价工作质量的;(四)其他应取消资格情况的。条 31 条 被取消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不得重新申 请。条 32 条 获 得标识的企 业出现下列重大问题之一的,评价机构应撤销或者由主管部门责令评价机构撤销已授予的标识,并通过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布:(一)出现影响环境的恶性事件和重大质量问题的;(二)标识产品抽查不合格的;(三)超范围使用标识的;(四)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获得标识的;(五)其他依法应当撤销的情形。条 33 条 被撤 销标识 的企业,自撤销之日起 2 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标识。条 34 条 两部门管理办公室和省级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干扰评价工作导致评价不公正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条 35 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对评价过程或评价结果有异议可向两部门、省级部门、两部门管理办公室或省级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诉和举报。第七章 附 则条 36 条 专家登记表及 证书、评价机构申请表、标识申报书、标识式样与格式等由两部门管理办公室另行发布。条 37 条 省级部门可依据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和本细则制定本地区实施细则。条 38 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