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秦皇岛市邮政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2016-2020)邮政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加快邮政业发展,对于便利群众生活、降低流通成本、服务创业创新,对于扩大内需和就业、促进结构优化、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秦皇岛市邮政业发展,根据河北省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总体安排和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秦皇岛市“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有关要求,结合秦皇岛市邮政业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的范围是秦皇岛市的行政区划范围,规划期限为 20162020 年。一、现状与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二五” 时期是秦皇岛市邮政
2、业发展的关键五年,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邮政监管体系基本建立,行业规模较快增长,发展质量同步提升,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惠民范围不断延伸。1.总体规模持续扩大。2015 年全市邮政业业务总量实现4.40 亿元,业务收入实现 4.47 亿元, 2013 至 2015(自市邮政管理局成立以来)年均增长率分别达 30.26%和 27.62%;快递业务量达 1395.66 万件,业务收入达到 1.99 亿元,2013 至 2015年均增长率分别达 44.37%和 21.34%。2015 年快递业务量增速 2位居全省首位。行业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全行业从业人员近 4000 人,其中快递从业人员约
3、2300 人。全市快递市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经营模式共生、各市场主体之间相互竞争合作的市场格局。截至“ 十二五” 期末,全市共有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法人企业 10 家,其服务网络已通达全国各地,部分企业已开展跨境寄递业务,经营业务已实现全市乡镇全覆盖。2.发展环境日趋优化。政企分开改革持续推进,秦皇岛市邮政管理局顺利组建,监管体系运行顺畅,职权承接有序平稳,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了市级促进行业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在加强行政执法、拓展服务网络、便利车辆通行、培育市场主体、强化安全监管、与关联行业协同发展等方面加强了工作协调,出台了政策意见。市政府关于促进快
4、递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顺利出台。邮政企业法人体制调整到位,市、县邮政企业完成更名换牌。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 全市邮政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十二五”期末,全市 25 个空白乡镇补建局所全部开业运营,全市邮政局所达 111 处。建成便民服务站2292 个。邮政局所平均服务人口 2.6 万人,基本实现了行政村邮件直投到村、城市投递到户。快递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十二五” 时期全行业新建规模化场地 16 个,启用分拨生产线 11 个。智能快件箱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本市多个社区、商区等陆续设置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投递方式更加便利化、智能化。截至“十二五”期末,全市快递营业网点达 202
5、 个,其中乡镇及以下网点达 96 个。 23.服务能力显著提高。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得到落实。邮政机要通信实现安全事故零发率。邮件全程时限水平基本达标,投递频次和深度有所改善。邮政普遍服务满意度逐年提高。邮政设施功能和衔接效率进一步提升。普遍服务的发展基础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夯实。快递服务链进一步延伸,业务板块由“1+1”向“1+3”拓展,重点企业逐步进入电子商务、制造业、农业等领域。智能手持终端、移动客户端、电子面单、电子条码加快推广,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投入水平不断增强。快递产品体系逐渐丰富,时限产品比例不断提升。时限准时率保持稳定,快递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行业成为产业间、区域间联系的纽带,在加速流
6、通、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吸纳就业、普惠民生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4.安全保障平稳有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安全监管综合治理和属地化管理加速推进,行业发展保持安全平稳良好态势。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保障平稳有序,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十二五” 期间,全市邮政业持续快速发展,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的看秦皇岛邮政业发展的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1.行业大而不强,发展增速缓慢,行业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发展方式粗放,市场秩序尚需完善,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在产品结构、发展层次、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与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2.安全监管亟待加强。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7、,企业基础投入不足,员工安全教育不够,基本制度不健全,安全科技应用亟待加强,行业安全监管能力与秦皇岛政治定位要求不相适应。3.基础设 2施建设布局不合理、建设滞后,行业基础网络布局与城市发展要求不相适应。4.邮政服务亟待创新转型,城乡均等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开放共享不够,利用效率低,整体效能低,服务能力与社会用邮需求不相适应。(二)发展形势“十三五” 期间,是秦皇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也是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全面增强和重塑发展动力,加快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的攻坚期。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河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本市邮政业将迎来借势发展的重要战
8、略机遇期。一是河北经济新常态为邮政业发展孕育新机遇。河北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治污染、惠民生将成为贯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趋多元,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不断呈现,流动渠道扁平化、精细化渐成趋势,对行业多元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的不断涌现,生产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行业发展新特征,行业融入社会生产的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将进一步提速。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将进一步扩大电商寄递服务需求,行业发展获得更为广阔的空间。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河北省大力
9、推进服务业尤其是内贸流通现代化加快发展,对于本市邮政业借助有力政策拓宽行业发展空间、统筹城乡发展提供难得契机。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邮政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十三五”时期,京津冀三地经济合作将不断加强,产业协同、交通协同 2和物流协同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邮政、快递一体化运作加速推进。秦皇岛作为环渤海地区和首都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协同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运输通道建设将为秦皇岛邮政业充分依托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优化网络布局,提高转运效率,提升服务时效,推动加速成长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非首都功能疏解带来的产业转移和要素溢出,有利于本市邮政业聚集京津先进要素创新服务链,打通信息
10、链,改造实物链,强化基础支撑,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第二次腾飞。三是秦皇岛城市发展新定位为邮政业发展指明新方向。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一都三区一枢纽” (国际滨海休闲度假之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京津冀融合创新先行区、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区、东北亚物流枢纽)的功能定位为全市邮政业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跨越赶超提供了明确清晰的方向指引和路径遵循。随着港城发展新思路、新理念的不断推进实施,本市电子商务、旅游、康养、工业制造、现代农业等行业将与邮政业进一步融合,行业服务链进一步延伸,行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秦皇岛行政区划调整,为行业优化网络布局,拓展服务空间,
11、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北戴河新区的开发建设将有效盘活北戴河休疗养资源,为吸引企业到秦培育和建设快递专业人才创业辅导基地和教育培训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秦皇岛以港口物流为重点大力建设东北亚物流枢纽,为本市发展面向区域的快递物流服务平台,加速推进行业聚合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四是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为邮政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国务院批复实施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为全市邮政业融入区域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将进一步激发秦皇岛邮政业发展潜能,全面增强本市邮政业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秦皇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外向型经济,为邮政、快递企业实施“走出去” 战略,拓展网络和服务创造了
12、有利条件。加快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出口贸易加工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将成为对外贸易新亮点,促使邮政、快递企业加快提升订单处理、跨境运输、海外仓储、境外配送能力,拓展海外市场。二、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秦皇岛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 一都三区一枢纽 ”的战略定位,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 互联网+”为发展方向,坚持依法治邮,着力推进秦皇岛市邮政业科学发展
13、、绿色崛起,打造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具有港城特色的秦皇岛市现代邮政业。(二)基本原则市场主导,开放共享。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吸引各类社会资本进入,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2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促进行业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发挥优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联通线上线下,城乡一体,普惠共享。鼓励企业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发展特色业务和服务模式。积极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邮政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注重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提
14、升监管效能和发展能力。统筹协调,协同发展。完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转型升级。推进行业地区间、城乡间业务协调发展。推进行业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顺畅对接,推动快递与现代农业、制造业、电子商务等产业协同发展。安全为基,强化保障。将“安全第一”的理念贯穿于邮政业改革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把安全保障作为重要前提,坚守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以信息化为引领,全面强化安全监管基础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提高全行业安全性、可靠性和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生态立业,绿色环保。以“三城同创” 目标为指引,坚持生态立业、绿色发展、绿色惠民,统筹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着力推进资源
15、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秦皇岛邮政业建设,以统筹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节能减排综合施策,促进低碳环保发展。 2(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到 2020 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双向合一、多站融合的邮政、快递配送网络格局;建立惠及民生、支撑电商、服务跨境的区域服务体系;构建制度健全、设施完备、监管有力、部门联动的安全保障体系。秦皇岛发展成为立足秦皇岛、辐射京津冀及东北与蒙东地区的快递枢纽城市。具体目标:1.发展规模:到 2020 年,业务总量达到 13.43 亿元,年均增长 25%,业务收入达到 11.79 亿元,年均增长 20%;快递业务量达到 7506.19 万件,年均增长 40%,快递业务收入达到8
16、.92 亿元,年均增长 35%。行业支撑电子商务主渠道作用全面提升,支撑全市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 70 亿元。2.空间布局:依托交通枢纽、重要商品集散地、非首都功能承接区,布局建成 2-3 个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结合市区和县城中心城区主要商贸设施和居民集中区布局,建设 6 个服务于省际和城乡的区域快递物流园区;依托社区和农村便利超市、村邮站、三农服务站、万村千乡店、新网工程加盟店、电商农村服务站、农村超市等末端基础设施资源,建设覆盖全部社区及大部分乡村的“最后一公里”末端城乡配送网点。依托秦皇岛“四纵六横十四联络线”干线公路网架构,构建形成“四纵六横”的市域服务网络通道;依托立体化交通运输服务网
17、络,构建形成连接京津、东北、内蒙、环渤海地区,东出西联,南北畅通的跨越省界、连通境外的对外服务网络大通道。3.服务能力:完善快递网络布局,实现快递网点乡(镇) 2覆盖率 100%,行政村快递通达率 95%,形成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的行业服务网络布局。市内快件实现“当日达” ,城区实现 12 小时送达,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间快件实现 24 小时送达,与省外重点城市间实现 48 小时送达。用户用邮更加便利,邮件全程寄递时限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要求。快递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大幅提升,快件延误率、损毁率、丢失率明显下降。用户有效申诉率逐年下降,快递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4.产业水平: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
18、移动执法终端配置率达到 100%。快递员手持终端配置率达到 100%。监控摄像头覆盖率达 100%。电子面单占比 50%以上。智能包裹柜、快件箱得到广泛应用。业内主要企业率先实现服务功能多样化、寄递服务便捷化、内部作业自动化、生产组织信息化。绿色环保设备及材料广泛应用。5.竞争实力: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加快培育 23 家在省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快递企业。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国际业务大幅拓展。6.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秦皇岛邮政业安全体系。杜绝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机要通信安全无差错。三、重点任务及支撑工程(一)开展“互联网+
19、”行动,促进行业创新发展加快产业空间布局。依据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秦皇岛市“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紧密围绕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定位,突出规 2划引领和行政引导,推进邮政、快递网络辐射和节点下沉,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双向合一、多站融合”的配送服务网络,建设“惠及民生、支撑电商、服务跨境”的区域服务体系。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结合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和中国北方科技创新之城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充分借助京津高层次人力智力、高新技术先进要素,以“互联网+”计划为引领,进行重点项目攻关和重大技术研发。强化大数
20、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以及智能终端、数据分单、数据派单、自动分拣、机械装卸、绿色运输与包装等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大幅提升企业揽收、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构建智能化快递物流通道网络,建设智能化仓储体系、配送系统。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 发展道路,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快递企业纳入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实成长计划支持范围。推进智慧邮政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重点推进快递包裹、托盘、技术接口、运输车辆标准化。以信息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纳入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与上下游产业及相关部门的信息对接和互联互通,完善行业服务信息采集、监测分析,推动实现跨区域、跨方式、跨部门信息互查、诚信共管。积极推进邮政业大数据工程建设,依托视频监控系统、车辆卫星定位终端等设施,加强行业基础信息采集,推动行业数据资源的聚集、整合、共享和应用创新。加强行业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为市场调控和公共信息服务提供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