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49371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北京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北京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北京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北京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2006 年 1 月1目 录序 言 .4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5一、良好基础 .5二、发展环境与机遇 .7三、区位优势 .8四、面临问题 .9第二部分 指 导原则与发展目标 .11一、指导 原则 .11二、 发展目标 .13第三部分 区域空间和产业空间布局 .16一、区域空间布局 .16二、产业空间布局 .17第四部分 主要任务 .18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8(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19(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3(三)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24二、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252(一)优先发展公共教育 .26(二) 加强医

2、疗卫生服务 .28(三)加快发展科技事业 .29(四)大力繁荣文化事业 .30(五)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31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1四、努力建设昌平新城 .33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 .33(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3(二)扩大农民就业途径 .34(三)深化农村经济改革 .34(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4(五)改善农村公共服务 .35(六)促进城镇建设健康发展 .36六、加强天通苑、回龙观 地区的管理 .36七、加快实施重大 项目 .37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 .39九、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41第 五部分 2020 年远景目标展望 .46一、2020 年远景目

3、标 .46二、战略措施 .473第六部分 规划实施 .48一、实施进度 .48二、实施机制 .49三、规划调整 .514序 言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2020 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昌平区在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的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其内容主要是根据北京市对昌平新的功能定位,针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符合我区实际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同时对 2020 年远景目标作简略的展望。更为详细和具体的安排,将在年度计划和行业发展专项规划中体现。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4、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关于制定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及北京市对昌平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规划期限:2006 年2010 年。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规划的功能发展规划,是政府对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做的战略谋划和具体部署,是政府履行促进发展、市 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一般认为,发展规划具有显露信息、 协调政策和有效配置公共 资源等基本功能。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将中长期发展“计划” 改为“规划

5、” ,充分反映出我国 经济体制、发展理念、政府职能等方面的重大变革。5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一、良好基础2001 年2005 年,是昌平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生活改善最明显的五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 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 投资创业 、旅游休闲、生活居住首选之区” 这一奋斗目标,开拓进 取,锐 意创新,努力工作,全面发展, 圆满完成了“ 十五” 计划确定的主要目 标和任务,为“十一五” 期间 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8.7%,地方财政收入在“

6、 九五” 末的基 础上翻了两番,各 项 主要经济指标都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五” 计划。高新技术产业 和先 进制造业、旅游会展业、现 代流通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房地产开发与建筑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符合昌平现阶段发展要求的结构模式。城乡市场繁荣稳定,旅游业持续攀升,金融保险业稳步增长,形成了经济活跃、增 长稳定的良好局面。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农村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山区面貌明显改善,全区城镇化率已达到 51.1%,进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保护6成效明显,城乡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57.8%,空气 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的

7、74%以上。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科技事业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被 评为“ 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 。各 级 各类教育全面发展,高考升学率达到 85%以上,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工作先 进区”。区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2 年获得“全国文化先 进区 ”称号,2003 年获得“全国文物先 进区” 称号。 卫生事业健康发 展,城 乡医疗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体育工作成绩骄人, 竞技体育捷报频传,2003 年被评为“ 全国体育先 进区” 。人口环境进

8、一步改善,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分布向着更为合理的方向转变, 2003 年被授予“计划生育优质 服务 先进区” 称号。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先后被评为“首都文明区” 、“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 和“全国普法先进区”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新的区镇财政管理体制开始施行,特许经营、代建制等多种新型管理方式相继实施。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五年来实际利用外资 1.5 亿美元。7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逐年

9、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4.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8.8%。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教育、旅游、文化支出不断增长,人均居住面积大幅提高。全区消除了人均劳动所得 3000 元以下的村,山区群众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十五”计划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单位:亿元名 称 年均增长率 (%) 2000 年完成值 “十五”计划值 2005 年完成值 计划完成情况(%)地方财政收入 34.5 3 5.3 13.2 249.1工业总产值 51.1 55.6 438.6旅游经营收入 28.6 5.2 8 18.4 230固定资产投资 40.3 18.3 99.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0.2 2

10、2 35 55.2 157.7外贸出口商品交货额 35.8 6.5 10 30 300农村经济总收入 14.6 75 132 148.1 11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8.8 4853 6900 7400 10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1 7970 12000 15700 130.8二、发展环境与机遇8“十一五”期间是首都全面 实施北京城市 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的关键时期,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 战略构想的关键阶段,是全区上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难得的奥运机遇。首都正在举全市之力筹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

11、奥运会。作为奥运旅游服务区及铁人三项赛场所在地,昌平的世界知名度将会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会明显加大,公众文明素质将会明显提高。快速的新城建设。通过推进昌平新城建设,将加快全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推动城市化进程,为高新技术研发、科技教育以及商贸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昌平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加快郊区发展的战略部署,实施了“两个转移” 和“五个倾斜” 政策,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强大的发展合力。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建设“三个首选之区”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

12、,目标更加具体,特色更加鲜明,措施更加得力,发展更加协调。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好昌平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竞相迸发,谋发展、促发展的合力在形成。三、区位优势9地理位置优越。昌平位于首都西部发展带上,区位优势明显。京包、京承、大秦等铁路穿境而过,八达岭高速路、京承高速路、立汤路纵贯南北,昌怀、顺沙路横贯东西,构成了畅达的立体交通网络。自然资源独特。生态环境良好,植被种类多样,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拥有蟒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风景区。水资源条件较好,水质优良,地热资源丰富,这些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有 3 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78 个,其中 3 个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3、有以明十三陵和居庸关长城为代表的世界知名人文景区,有以九华山庄为龙头的众多商务会展中心,有亚洲最大的坦克博物馆和航空博物馆,有依托自然景观蓬勃发展的民俗休闲旅游,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人才资源雄厚。区内聚集多所不同类型的大专院校和数十家科研机构。随着沙河高教园区、中科院沙河产业基地、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的兴建与完善,昌平将成为京郊最大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区,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和智力保障。四、面临问题经济实力需不断增强。与发达地区相比全区经济总量偏小,支柱产业和知名高科技大企业较少,尚未形成特色产业链,产业聚集程度低,行业带动能力有限,经济运行抗风险能力尚需提高。资源利用需集约节约。人口增加、城镇建设、产业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日渐明显,区域内可利用土地资源趋于饱和,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