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 摘要 . 2 一、引言 . 3 二、不良贷款概述 . 3 (一) 不良贷款的分类 . 3 (二)不良贷款有关的理论基础 . 4 1信用风险 . 4 2商业 贷款理论 . 4 3贷款风险 . 5 (三)不良贷款管理的主要关注点 . 5 1评估质量不高 . 5 2.贷款审批不严 . 5 3.金融创新能力低下所引发的风险过渡集中 . 6 4.社会信用环境较差 . 6 (四)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的现状 . 6 1.信贷风险管理不独立 . 6 2.客户信用等级的评级方法不够完善 . 7 3.资产评估体系有待完善 . 7 4.对有关贷款管理内控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 . 7 三、国有商业银行不
2、良贷款成因和影响 . 8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现状 . 8 1净利润逐年递增,发展速度快 . 8 2 不良贷款比率逐年递减 . 8 3 存款数量和贷款数量都有所增加 . 9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 9 1内控三道防线运行机制略显不畅 . 9 2考核指标和问责标准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 10 3 贷款风险评估工作主动性不足 . 11 4案防制度落实不到位 . 12 5对贷款风 险信息收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13 四、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的应对策略 . 14 (一)加强不良贷款的认识 . 14 (二 )完善不良贷款风险管理方法 . 14 1推广实施三
3、大操作不良贷款工具 . 14 2精细合规管理 . 15 3加强违规问责 . 16 (三)做实信贷管理基础工作 . 17 五、结论 . 18 参考文献: . 19 论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处置 摘要 金融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其发达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支柱和核心,在整个金融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 国有商业银行 业务种少,收益来源主要是靠贷款收入,这样就使得金融风险提高,当不良贷款增加,就会影响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的正常运行。贷款资产的安全对 我国国有商业
4、银行 的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出现不良贷款比重过大,将有可能出现经营危机。本文首先 对基本理论进行了概述,其次,对中国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的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认为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贷款的贷款风险评估虽然按照上级业务部门整体布置进行风险评估公众,但没有进行独立性的开展对 国有 商业银行 内控和贷款风险进行主动评估。我 同时,在贷款风险评估工作中,有些机构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主动思考、主动创新和主动发现问题,使贷款风险评估工作完全变成下级完成上级管理部门布置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任务,其评估效果可想而知。最后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认为严格按照 我国国有
5、商业银行 内部控制 管理规定,强化内控机制建设,防范贷款风险。加强易发案件风险点的防控,抓好对易发案件薄弱环节、重点业务和关键人员的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隐患,促进相关制度的修订完善。加大对分支机构监督力度,对分支机构业务经营活动的合规管理、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和督促整改,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分支机构合规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风险处置 一、引言 金融业 是一个国家经济中的核心产业,金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其他行业都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我国长期采用的是以银行业为发展主体的金融体系,银行 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支撑和载体,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所占据的位置非常
6、重要。 目前在政府和引导和支持下 , 我国己建立了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带领下 , 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 的金融体系,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对我国金融业发展至关重要 。 当前,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业务种少,收益来源主要是靠贷款收入,这样就使得金融风险提高,当不良贷款增加,就会影响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的正常运行 ,严重影响了中国整个金融体系乃至中国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贷款资产的安全对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的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出现不良贷款比重过大,将有可能出现经营危机。 商业银行大量不 良贷款的存在己经引起了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相关部门的关注 , 这些部门也采取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 使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在一
7、定程度上有所下降 , 但仍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 , 中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不良贷款额仍十分庞大。因此 , 对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恰当的解决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 对于促进中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改革 , 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 本文 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二 、不良贷款概述 (一) 不良贷 款 的分类 国际上对贷款分类管理可以分为三类。比较普遍的是五类贷款不良贷款,也是目前我国采用的贷款分类方法。既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
8、一种是二分法,只把贷款分为正常和不良贷款两种。第三种就是不分类,由银行自己管理风险。 (二) 不良贷款有关的 理论基础 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 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
9、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 2 商业贷款理论 商业贷款理论 是银行业务发展早期的理论,在商品经济还不十分发达的时期 ,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相互之间交往还不十分密切,社会化大生存还没有形成,企业在需要资金的时候,往往多依靠自身的资金,而向银行贷款也仅仅是为了满足于短期的周转性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就不十分的重要,中央银行体系还没有建立,没有 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角色的银行在银行发生清偿危机时给予救助。为了规避可能发生的不良贷
10、款,银行往往更为考虑自身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而可能会放弃营利性为代价。这种情况下,银行可能发生的不良贷款就较少。而且银行的业务也较为单一,主要是集中于满足企业的短期流动性资金的需要。 商业贷款理 论 虽然较为简单,但却 奠定了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论的一些重要原则。首先,该理论强调了资金运用受制于资金来源的性质和结构。这一原则已成为商业银行进行资金运用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其次, 更为强调银行需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来满足经营中的安全性需要, 这为银行降低经营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3 贷款风险 虽然贷款风险由来已久, 但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尚未有形成较为统一的理论体系。而主要是将贷款风险管理集中到市场中的风
11、险以及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来。指导 1994 年 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文件中才正式提及贷款风险 ,并逐步加以发展。到 了 2004 年,在 巴塞尔资本协议中 对贷款风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认为贷款风险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法律风险因素, 但不包括声誉风险。 操作性失误风险是内部因素变化而导致的风险增加 ,这种风险包括了各种执行风险、信息风险以及人员风险等因素。 执行风险是人员意图发生理解错误操作,信息风险是信息上产生、转移环节发生的故障。人员风险是因为员工素质不合格,员工表现不恰当而发生的风险。 (三)不良贷款管理的主要关注点 1 评估质量不高 一方面是 受到贷款项目评估人的素质影响,贷款
12、项目评估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经营以及工作责任心都直接制 约了贷款项目评估质量水平,以上因素在贷款评估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偏差问题。同时,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也直接影响到贷款评估的质量水平。 2.贷款审批不严 贷款的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对贷款的审批,其是决定不良贷款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市场风险和企业运营风险是银行所不能控制的风险,为了规避风险,降低不良贷款发生的可能性,只有加强对贷款人的审查,减少对归还能力不强的贷款申请人的贷款,才能有效的规避和降低银行不良贷款发生的概率。但在银行管理中,可能出现 审批职责不清,往往出现贷款集体审批, 无人可以问责的问题 。 在确定贷款条 件 、 签订贷款合同时,
13、缺乏全面 、填密的考虑,未从法律角度构成对借款人的有效制约 。 3.金融创新能力低下所引发的风险过渡集中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 的经营业务中还主要是依靠传统的利息差为其主要的收入来源,而银行的重要利润支撑点 -金融服务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比例中所占的比例不高。 我国银行产品创新能力的低下不仅束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由于金融服务风险很低,而银行过度依赖利息差收入来获取其利润来源,那么对贷款的发放过于依赖,进而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4.社会信用环境较差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信用制度的建设滞后于经济发 展,对交易中失信 、 瞒骗 、欺诈行为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导致种种不诚信行为大肆泛滥 。 企业为
14、了获得银行贷款,不惜造假报表 、 虚拟利润 、 制造假繁荣 、 提供虚假担保 。 即便是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意见或法律意见,也常常由于社会对于不实中介服务缺乏有效地监督 、 约束而在利益的驱动下产生虚假征询 “企业借兼并 、 破产之名逃废债务屡禁不止,已成为降低银行不良贷款 、 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重大制约因素 。 (四)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的现状 1.信贷风险管理不独立 当前 我国 商业银行 虽然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建立起基于法人管理体制下的管理体系。各 级银行基本建立起了行长责任管理体系,行长主持商业银行各个部门的工作,行长既管理银行的各种业务经营,也负责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行领导,对贷款
15、进行审批。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具有国有企业性质,行长多是上级银行提拔而来, 基本上都是很听从行长的命令,这就存在一定的个人风险因素。 同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信贷审批制度,在发生不良贷款后,往往也就是对贷款的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很少对行长进行处罚,这种责任追究体系的建立,难以避免的会发生各种贷款管理的风险,也很难确保贷款业务所应有的独立性。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管理体制上来看, 行长负责制与信贷风险管理的独立性要求存在矛盾和偏差。 2.客户信用等级的评级方法不够完善 国有商业银行 现有的信用评价 还不够完善,并没有对贷款客户进行全面的反映,虽然对贷款客户进行了相应的信用评价,
16、也采用了一定的定量分析方法,但分析还不够全面,没有对贷款人信息进行全面的反映,更无法对贷款人可能产生的不良贷款进行较为科学细致的预测。特别是部分指标设计还主要依靠贷款经营进行的定性分析方法来解决,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不可能恰到准确的反映出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例如, 在商业银行的 信用等级评价表 中 经营管理水平如 何来鉴定,个人品质也有可能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并且如果客户经理在不十分了解此人的情况下, 仅仅依靠客户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主观评价,难以会出现失误,而这些失误可能最终使得银行产生不良贷款, 贷款风险的评价指标 如何度量,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度量标准。 3.资产评估体系有待完
17、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可能会蕴含更高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为了确保经营的稳健性,而不得不提高贷款的抵押率,但贷款抵押率的评估较为复杂,而且很难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当前,我国资产评估主要是依靠外部中介的评估公司 来完成,但在商业银行的实践中却较为困难。 一方面,商业银行的抵押物额度一般都不大,而贷款较为频繁,由于抵押物是动态的,如果每笔商业贷款都要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估,那么评估费就是一笔较大的数字, 不是非常现实。 另一方面,我国国内的资产评估机构发展还不十分的完善, 供给比较少的情况下,就更难实施。当前,商业银行主要是依靠银行内部人员自己进行评估, 而内部人员的专业水平难
18、以保证评估的客观科学。 4.对有关贷款管理内控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 商业银行 大多数员工, 包括贷款风险管理的相关部门往往对不良贷款认识不够,对银行的内部控 制建设 认识不足,往往认为银行的内部控制建设和银行的内部规章制度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对员工的约束性规定,认为只要执行了单位的内部规则制度,也就执行了单位的内部控制规定,这种错将内部规则制度和内部控制等同的行为是一种较为狭隘的认识, 从不良贷款风险防范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一种对制度的保障和纠错行为, 利用这些制度对风险进行事前的防范、事 中的控制、事后的监督、纠正,从而实现经营目标的动态的过程和机制 。因为这种认识的偏差, 导致经办人员
19、即使想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发放不该发放的贷款, 贷款审批也留于形式, 这也导致了银行 金融资产面临很大的风险。 三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和影响 (一)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经营现状 1 净利润逐年递增,发展速度快 在 2013 年国有上市银行如中国银行、建设银行、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其利润总额都在千亿以上,各个银行的净利润总额在上市之后都有明显的增长,而且各银行在上市之后,净利润增长的速度也是十分之快,每年同比增长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从中也不难看出银行的上市促进银行净利润的增长,有助于银行的经营绩效。 表 3-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2006-2013 年净利润 银行年份 2006 200
2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356.23 435.33 487.19 812.56 1107.66 1285.99 1651.56 1768.3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整体效益呈现了逐步上涨的趋势,并始终保持这种趋势。 2 不良贷款比率逐年递减 银行上市在这一方面是有利于银行自身的发展的及提高银行贷款质量,使得贷款能及时完整的收回,从而也能加快银行资金周转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具体数据如下表,表 3-2: 表 3-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2006-2013 年不良贷款 率 银行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
21、010 2011 2012 201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4.54 4.12 3.28 2.74 2.29 1.54 1.08 0 98 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近年来加强了内部治理结构,提高了贷款不良贷款水平,进而使得不良贷款率保持了下降的趋势,提高了经营的有效性。 3 存款数量和贷款数量都有所增加 2006-2013 期间,各银行存款数额呈大幅增长,尤其是在 2009 年之后增幅更大。 表 3-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2006-2013 年存贷比率 银行名称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均值 国有商业银行 56.38% 91
22、.40% 70.11% 74.17% 74.45% 74.59% 76.15% 72.18% 73.89% 由表 3-3 可知,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存贷比率呈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达到了 70%以上,说明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存贷款上的流动性风险较低。但是在控制其流动风险的同时,也要注意其获利能力,不能一味降低流动风险而忽略了获利能力,因为该指标应控 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内控三道防线运行机制略显不畅 图 3-1 内控管理缺陷调查图 从商业银行角度来看, 内部控制三道防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防线是由不相容的职务分离而形成的防线,各部门之间相互约
23、束和制约,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第二道防线是内部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以及内部审计部门的再监督行为。而第三道监督主要是监察和保卫部门形成的监督。 通过调查发现, 94%的人认为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的贷款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其中 40%的人认为三道防线机制运行不畅是主要原因。 2008 年以前,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贷款内部控制防范主要是由稽核部门 承担。 2008 年以后,成立了专门的不良贷款部,加强对各个业务部门和岗位的监督管理,形成了由各业务职能部门内控岗位组成的内控三道防线体系。但由于三道岗位体系设置时间不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贷款风险防控体系整体协调不足,
24、仅仅是对于一般检查性进行防控,而没有进行管理者角色转换,内部防控三道风险体系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效率低下。二是关键人员流失。近年来,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发展迅速,高薪从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贷款挖走高水平员工,使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贷款的正常业务开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 考核指 标和问责标准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统计结果显示: 30%的人不满意把不良贷款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70%的人认为将不良贷款纳入绩效考核是合理的,有利于防范贷款风险。主要在于:一是没有把贷款风险纳入绩效考核系统,不能有效提高员工防范贷款风险的积极性。二是即使纳入了绩效考核系统,但贷款风险考核指标、管理与计分评价系统量化粗放,对具有违规性质的行为认定没有严格的认定标准。 46%的人认为违规问责制度能有效防范风险, 35%的人认为违规问责制度的有待改善,19%的人不知道违规问责制度(图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