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研究.doc

上传人:文****钱 文档编号:55154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小学数学合作 学习研究 内容 摘要 :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合作学习 “因其先进的理念、有效的形式、出色的效果成为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合作学 习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合作学习 “因其先进的理念、有效的形式、出色的效果成为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

2、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

3、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1、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 4 6 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 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2 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

4、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2、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 、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开展合作

5、练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讨论的合作意识可能不强,这时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并安排特定的时间,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实施新课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讨论题,作为合作练习的素 材,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3、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在合作评价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

6、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操作 1、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学生乐于接受。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事件之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3 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

7、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三、合作学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 定,但又不善于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此时,教

8、师如果对有争论的疑点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4、合作时机应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 5、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 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 策略 “ 小组 合作 学习 ” 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

9、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要达到上述目标,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教师的职责现 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4 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 “ 平等中的首席 ” 。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

10、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 “ 穿针引线 ” 者。教师需要 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等等。特别是当不同的学生分工研究的是一个复杂问题的不同侧面时。教师还需要时不时地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综合,因为有时不同小组的学生可能会 “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 (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

1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 合作交流小组的成员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进行。一般 4 6 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 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即遵循 “ 组内异质 ” 原则,形成互补,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2、重视学习小组 “ 领头雁 ” 的培养 重视学习小组 “ 领头雁 ” 的培养。这 “ 领头雁 ” 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

12、组织能力。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3、培养学 生掌握社交技能 导致合作交流学习小组解体或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交流,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也不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方法 社交技能。所以教师最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 5 (三)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设。 (四)优化

13、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 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 (五)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 “ 合作交流 ” 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是开展的有组织有指 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

14、。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 六 )以学生为本,形成 “ 小组合作学习 ” 的评价机制 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学习的结果必然会五彩缤纷。因此我们的评价应注重将他们的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更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应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假设,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 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教师

15、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和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使评价落到实处,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原则正面化,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对学生有长进,学有创见的学生要明察秋毫,及时表扬鼓励,让成功与快乐6 大家共享,教师要求小组成员不要过多地渲染评价结果的阴暗面,也不要以一次评价来定夺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免学生偶然失误而引起的评价失真,挫伤 学生学习积极性。 2、评价内容重点化,使学生反思学习的得失 教学生学会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同时,也学会自己评价自己,学会反思得失,认识自己的发展区和不足之处。同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如

16、知识掌握要求,思维品质要求,实践能力要求,问题解决方法的创新要求,学习情感要求等。 3、评价方法多样化,使学生全方面了解自己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共性、轻个性。这种传统的机械划一的评价方法,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不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要改变这样的评价方法,就要实现评价方法多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 1)关注结果 更关注过程 要 “ 关注学生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 ” 我们采用 “ 二次评价 ” 或者叫 “ 延时 ” 评价的方法,就是说,不要轻易、草率地评价学生的作业和发言,而是适当延长时间,待信息二次反馈甚至多次反馈

17、后再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思维的触角。 ( 2)关注共性 更关注个性 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基础、性格、智力等存在着差异。同样的评价,对于这个学生是合适的,而对于另一个学生可能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 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实行统一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的方法。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如可根据小组的表现评出 “ 集体智慧奖 ” 、 “ 组合默契奖 ” 、 “ 共同进步奖 ” 等,也可根据学生在小组里的表现主出 “ 最佳表现奖 ” 、“ 合作标兵奖 ” ,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 “ 合作交流学习 ” 步入

18、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剂。 五 、数学课堂 “ 合作交流学习 ” 探索后的思考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的关系 学生的合作与成人的合作有所不同,成人已经完成了上学打基础的任务,他们合作的最主要 目的是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而较少关心每个人7 发展得怎么样;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合作交流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从事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

19、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交流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合作交流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

20、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 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合作交流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总之, “ 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 ”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正如美国数学教育家舍弗尔德所提倡的:教学应主要由 “ 全班性的讨论 ”和 “ 分组讨论 ” 这两个环节组成。因此,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 合作与交流学习 ” 才能体现 出实效性。 参考文献 : 教育部 ,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 左秀兰,小学数学探究教育方法论, 吉林人民出版社 , 2010 年第 1 版。 黄政杰、林佩璇 , 合作学习 ,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 2009 年第 1 版。 张伟,关于数学课中合作交流的问题的思考,江苏教育研究, 2012 年第六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