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52939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南通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南通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南通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南通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南通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送审稿)“十一五” 时 期(2006-2010 年)是南通跨越 发展、全面腾飞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我市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把人才和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构筑南通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优势,根据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和国家、省“十一五” 人才 规划纲要及市委、市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通委发20051 号),编制南通市“十一五” 人才规划纲要。一、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十五”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成就“十五” 期间 ,全市各 级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事 业发展目标

2、,着力抓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四个主要环节,努力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人才开发工作新机制,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 围,深化人才工作和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组织推动和资金、政策保障,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实现了“十五” 规划确定的人才 队伍建设各项目标。1、人才总量实现较快增长至 2005 年底,我市人才资源总量已达 50.64 万人,较“九五”期末增加了 18.8 万人,比“十五” 规划预 定的 41 万人的规模目标高出了 19 个百分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 27.5 万人,人才总量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皆列全省第 4 位,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

3、基本相适应。22、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能级结构明显改善。至 2005 年底,全市中高级职称人才达8.8 万人,占到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 32%,其中高级职称 12845 人,中级职称 75001 人,高级、中级、初级结构的比例为 1.1:6.6:12.3。学历层次逐步提高。全市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 24.3 万人,占人才总量的 47.36%。年龄结构得到优化。人才队伍平均年龄有所下降,在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中,35 岁以下的占 52.6%,45 岁以下的各类人才在整个人才队伍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已上升到 74.8%,成为我市人才队伍的主体。人才分布趋于合理。全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人才占总量比例为

4、13.1(4.95 万人,含乡土人才 3.66 万人):58.65(22.17 万人):28.17(10.68 万人)。3、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认真组织各级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高层次人才占比不断提高。2005 年,全市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 15000 多人,较 2000 年增加了 6900 多人,高层次人才在全市人才总量中的占比为 2.92%。全市拥有国家、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81 人次,市级拔尖人才 600 多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 182 人;有 227 人分别被列为省“333”人才工

5、程的第二、三层次人选;建成了 2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 个企业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已招收 10 名博士从事科研开发。全市拥有海外留学人员 352 人,引进国外智力 212 项,成立了“ 江苏省南通市留学人员创业园”, 进园企业 已达 70 家。全市省、市 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57 家,其中省级 9 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二)当前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3我市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密度还不高。我市每万人口人才拥有量虽由“九五” 期末的 4

6、06 人上升到 2005 年底的 651 人,但在全省仍列第六位,比全省平均数少 82 人。二是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不足。我市有影响力的优秀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和行业领军人才数量较少;专家队伍年龄偏大,61 岁以上的达 64.7%;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中,科技研发人才、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熟悉和掌握多门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级技能型人才短缺。三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全市研究生以上学历 1865 人,在企业工作的 547 人,仅占 29.3%;本科生 65545 人,在企业工作的 21330 人,仅占 32.5%。企业中从事新技术新产品开发

7、应用的人才不足,人才队伍创新创业能力不够强。四是人才政策落实不够到位,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力度不够大,人才工作投入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结构中加工贸易占比较大等因素影响,高层次人才成就事业的平台及相关信息、技术、环境条件不够理想,南通籍高校毕业生“孔雀东南飞” 现象仍然突出;二是社会 对人才 资本还没有对物力资本的重视程度高,用人单位作为人才开发主体的地位作用不强且人才资源开发管理相对滞后;三是人才工作政策尚未真正形成体系,激励作用不够明显。(三)“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十一五” 期 间,随着市委、市政府 “依托江海、崛

8、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 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市经济社会孕育着新一轮“跨越发展、全面 腾飞” 的辉煌前景,人4才工作充满着新的机遇,面临着新的挑战,肩负着新的使命,战略地位更为突出。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工作更加重视, “南通人才特区” 建 设的启 动,人才引 进、使用、培养和激励机制的不断健全,为我市吸引优秀人才、建立人才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国际人才的流动,为我市吸引国际优秀人才和留学回国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江海联动开发和苏通大桥、沪崇苏通道的相继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增强我市接受上海信息、技术、人才幅射的能力,南通承接现代制造业梯度转移和现代服务业扩张的

9、能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经济尤其是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集聚更加迫切,本规划期间是我市人才工作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我市人才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还有一定差距;长江南北岸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人才外流的现象仍将存在;随着南通新一轮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推进,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供求矛盾、结构矛盾和素质矛盾也将日益突出,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工作面临重大调整转型期。为此,我们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谋略全面规划南通的人才发展,以更加务实的工作和措施开创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二、人才

10、队伍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工程(一)总体思路“十一五” 全市人才 队 伍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为指导,全面落 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以扩大各类人才总量为基础,以人才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为重点,以改革5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人才特区” 试点工作,整体提升人才开 发层次,努力构筑长江三角洲北翼人才强市,为“十一五” 南通全面跨越、全面腾飞、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撑。 (二)方针原则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要遵循“加快引进,注重培育,

11、放手使用,优化环境,整体推进” 的指导方针;坚持以人 为本、党管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四项原则。(三)主要目标人才总量目标:按照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努力扩大人才总量。到 2010 年,全市人才总量力求达到 72 万人,每万人口人才占有率达到 900 人以上。其中,各类人才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达到 15%左右,产业人才总数达到 55 万人;高层次人才总数达到 3.6 万人;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工人总数中的占比达到 25%以上。人才素质目标:全市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才占人才总量的 55%以上;中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力争达到40%;80%以上的专业 技术人员完成

12、继续教育课程进修;在公共管理、生产经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现代服务等领域分别形成各自的领军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在江北保持领先水平。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到 2010 年,省级以上专家和市级以上拔尖人才达到 2200 名左右;45 周岁以下优秀中青年科技骨干人才获得高级职称的达到 10000 名左右;中青年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及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达到 2500名以上;学科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达到 1000 名以上;在通工作的博6士研究生达到 500 人以上,硕士研究生达到 4000 人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数在人才总量中占比达到 5%以上。人才产业分布目标

13、:依据全市推进三次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的总目标,努力运用市场调节和政策调控相结合的手段,推动三次产业人才的优化配置。一是保证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围绕大力发展“ 三高一外” 现代农业 的目标,着重在项目农业、特种经济作物栽培、特种养殖、贸工农经营管理、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实现农业机械化、实施“海上南通 ”工程等方面增加人才数量。农业生产和农业企事业单位中科技人员, 2010 年达到 4 万人,在全市产业人才总量中的占比达到 7.3%左右。二是满足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点引导各类人才向船舶修造、电力能源、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轻工食品、建筑

14、业等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到 2010 年,第二产业人才总数达到 31 万人,在全市人才总量中的占比达到 56.4%。三是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强化国际国内贸易服务、先进制造业供应支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强对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国际采购、金融保险、商贸会展、科技研发、信息服务、中介服务、教育文化、旅游休闲、体育健身、医疗卫生等新兴第三产业的人才开发。到 2010 年第三产业人才力争达到 20 万人,在全市产业人才总量中的占比达到 36.3%。(四)重点工程本规划期内,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突出开发和培养经济类、工程技术类急需人才,着力

15、实施五大人才工程:226 高层次人才工程:重点培养 20 名在重大工程、项目和学术技术界具有较高权威的首席专家;200 名在创新创业中成7就突出的领军人才;600 名在市内各学科、技术领域中实绩显著,并有较高知名度的科技带头人。“金智 ”工程:5 年内引进海外留学人才和境外 专家 600 名,实施海外智力项目 300 项。十万人才引进工程:每年平均引进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人员 2 万名。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用 5 年左右时间选派 200 名以上优秀公务员、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重点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到境外培训;选送 2000 名以上紧缺专业人才到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深造;组织 20000 名

16、以上高技能人才和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开展专业培训。产业人才开发配置工程:根据“人才特区” 试点目标,扎扎实实搞好“ 现代农业 人才开发基地” 、“产业人才小高地”建设。将洋口港人才开发列为本规划的重点工程,二六年出台专项规划,以后分年度抓好落实。积极实施省“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 、“长江工程师计划” 、“万名 现代服务业人才培 训计划”、 “千人赴港培训计划”和“ 千名 苏 商海外培 训工程” 。加大人才政策和 资金向产业人才倾斜的力度,加快形成产业人才“引得进 、留得住、用得好” 的工作机制,促进各类人才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一)培育载体,拓展渠道

17、,加大人才智力引进力度1、大力培育人才吸纳载体加快重点园区建设。各级开发区和科技园区要努力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示范基地、高水平研发机构集聚的科技创新基地、高素质人才集聚的新兴创业基地,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着重建设好电子信息园、现代纺织园、生物化工园和机电园8等四大高科技专业园区。各县(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做大做强“工 业 园区 ”、“产业园区”、 “民营工业园”、 “农业科技园” 和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等。要加快建立健全以江苏省南通留学人员创业园为龙头,以各县(市)、区特色园为依托的一园多区的全市留学人员创业体系。重点园区要成为吸纳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主平台。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加大

18、投入,加强高校办学设施建设,2010 年基本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积极支持南通大学建成国内有较大影响、特色学科众多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使之成为我市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及高层次人才培养、集聚的高地。加强重点高职院校建设,力争有 1 至 2 所中高职院校进入全国同类中高职院校的先进行列。支持相关高校分层面重点建设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使之成为我市高等教育的重要增长点。充分利用国家“十一五 ”期间实施的全国性科技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的重点科研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大力支持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建设。切实搞好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以吸引高层次人

19、才提前进入南通。大力扶持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组织、指导条件成熟的企业积极做好申报建站工作,力争本规划期内,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6-8 家。积极创办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促进重点研究领域和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成为我市吸纳高层次人才的有力载体。加快促进优势企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重点大企业(集团)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名品、名人、名企” 工程,积 极扶持优势企业人才 队伍发展。鼓励优势企业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急需人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承包、9技术入股、技贸结合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智力人才。扶持大

20、型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本规划期内,力求新增各类研发中心 20 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 5 个,依托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大科研项目聚集人才。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进产业园区,走集聚发展道路,以强化产业协作,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中小企业成为人才吸纳的强大“蓄水池” 。2、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才相结合。认真清理各类人才向我市流动的各种障碍,切实降低人才引进门槛,进一步健全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努力构建引进人才的有效平台,优化引才服务。鼓励国内外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来通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

21、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鼓励我市企业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灵活用人方式使用人才,鼓励企事业单位充分发挥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完善“南通市引 进人才工作居住证制度” 。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用好人才引进的有形市场,依托“ 港洽会 ”,办好海外学子南通 创业 和国外智力引进洽谈会等主体活动,努力引进海外人才智力;依托“ 高洽会” ,广泛吸引高层次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依托“毕洽会 ”,做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引进工作;依托“ 专洽会” ,大力引 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好信息网络无形市场,进一步扩大现有人才网络联盟的地域范围,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创建

22、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的人才交流通道。内地引才与海外引才相结合。与国内重点高校建立紧密联系,落实联络员制度,提前物色各类急需人才,为重点企业提供10引才代理。推广海安联发集团等单位以“订单式” 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吸引急需人才的经验,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和开发人才,鼓励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高校专家、教授到企业挂职、任职。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南通创业、定居或参与工程项目攻关和开展论证研究、回国讲学、咨询服务等各种活动。鼓励和支持留学人员与国内企业联合进行技术研究开发。建立以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贷款担保公司,建立留学生和高校毕业生创业专项经费。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

23、。在招商引资中突出招才引智,通过招才引智带进更多的信息、项目和资本,通过招商引资和引进项目,为吸纳人才增加更多的新载体。3、营造人才畅流环境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对刚性引进的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按照我市有关规定,切实落实科研启动资金、安家费与生活津贴补助以及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发挥南通市高层次人才储备中心的作用,为引进和留住核心人才构筑有效平台。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鼓励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创业的优惠政策,降低注册资本投入,积极吸引各类人才来我市兴业创业。创造条件解决引进人才“购房难” 问题 ,重点为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在南通安居乐业搞好服务。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打破户籍、地域、编制、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健全流动人才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才合理自由流动。坚持市场主导、互惠互利和优势互补原则,主动参与长三角人才整体开发,实行城市互联、发展互动、证书互认,逐步形成统一的人事制度框架、人才大市场和人事人才服务体系,积极利用区域人才资源为南通发展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