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55278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和其他许多自然灾害一样,能够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林业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和损失,它不仅具有其他灾害的发生特点,而且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和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因此,对其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新时期的森防工作方针 “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把预防放在了首位,而预防工作的前提是监测和预报,监测预报是科学防灾、控灾和减灾的基础。只有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全面监测,才能及时掌握其发生情况,从而在防控战役中,取得主动权。要科学的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需要掌握与监测预报相关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该类技术包括调查方式、抽样技术、种群数量估计方法、信息素

2、引诱监测方法、“3S”监测技术、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有关的定性和定量预报方法等。第一节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是为了获取某种有害生物在所调查场所中分布、种群数量和对寄主植物的危害程度等原始数据,这类数据是科学分析和预测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和制定防治方案的重要依据。只有来源真实、准确、可靠、规范的数据,才能应用于科学研究、得到正确的预测分析结果、指导有害生物的防治实践。一、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分类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可以分为普查、专项调查和监测调查。所有调查必须有目的、计划和步骤,并依据有害生物的种类、生物学特性、生活规律和危害方式进行。如食叶害虫,在危害(取食)期间一般可在树冠上(叶

3、片上)找到虫体,而蛀食性害虫则只能在所蛀食的树干、枝条、枝梢或根部找到,对剌吸性(如蚧虫、蚜虫、蝽类)、潜叶性的害虫来说,也只能在它们的危害部位中才能找到;对大多数真菌性病害的调查也一样,病害也有叶部病害、枝干部病害和根部病害之分,也必须在病害的侵染部位或发病部位,依据病害的症状进行观察和采集标本。对次期性蛀干害虫,如松墨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es Hope 和一些小蠹虫来说,常常只能在衰弱木、濒死木、枯死木或新伐倒的树木上找到。()普查普查意即普遍的全面的调查。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是在尚不了解或不清楚其种类、区系结构、分布、发生和危害等情况下,为满足防治、科学研究、制定宏观

4、决策等需要而开展的一项基础性调查工作。普查是在某一地区或某一区域范围内采取统一组织领导、统一部署实施,按统一的方法、步骤和时间,有组织的开展的一项大规模的调查。普查也可以分为定期或不定期两种,并多由国家或县级以上防治管理机构组织开展,以县级以上行政区为单位进行。但不论是那种类型的普查,都要尽可能的采集调查范围内地面、土壤及各类植物上的昆虫、真菌、害虫、病害及其他有害生物的标本。普查并不对每一株树木或灌木进行逐个调查,只是全面式的踏查,一般不作标准地调查,如无专门要求,也不统计同种昆虫的数量。建国以来,我国已进行过两次全国性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1979 年至 1983 年(含内业工作时间),在

5、原林业部的安排部署下历时五年完成了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第一次普查,该次普查统计和鉴定出森林有害昆虫 5020 种、病害 2918 种、鼠类 160 多种、有害植物 150 种;明确了对我国林业生产造成经常性严重危害、分布较广的病虫种类近 200 种。 2003 年至 2007 年,在国家林业局的安排部署下,完成了以外来和本土的危险性、严重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的第二次普查,该次调查涉及的范围更广、调查的种类更多。截止到 2006 年 7 月已明确我国本土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达 260 种,其中有 37 种(类)发生面积超过 6.7 万 hm2;主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 32 种,1900 年1980

6、 年从国(境)外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 16 种(其中主要外来林业有害植物 6 种),1980 年2006 年从国(境)外传入我国的林业有害生物 16 种。(二)专项调查专项调查是指在较大范围(全国或省)内,为了掌握某些种(类)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和树种受害情况而进行的专门性调查。专项调查的目的是准确掌握调查对象的分布地点、发生数量、受害程度等信息,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某项工作提供依据。与普查相比,我国林业生物灾害专项调查开展的次数相对要多,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针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频次增多,引起的灾害损失严重的情况,我国先后于1989、1998 和 20032006 年开展了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

7、物专项调查,以及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et Buhrer) Nickle、红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红火蚁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刺桐姬小蜂 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悬铃木方翅网蝽 Corythucha ciliata (Say)和枣实蝇 Carpomya vesuviana Costa 等种类为对象的专项调查,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检疫、控制外来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专项调查的基本步骤如下。确定调查项目 专项调查对于某一级防

8、治管理机构来说,一般有上级部门下达和本级为某种工作需要而自行组织两种。在组织开展专项调查之前,首先要对生产中存在的需要通过专项调查形式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做深入细微的分析,然后再从中寻找出需要哪类调查资料,根据调查资料的性质和获取方法,最后确定本次专项调查的具体项目。项目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调查的结果能否为生产所利用,或利用率的高低。划定调查的范围 根据本次专项调查的项目和任务,明确划定出调查区域。专项调查一般只在问题存在的区域进行。选择调查方法 一般应根据对所需调查资料的要求、以及现有资料的缺欠程度来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如果要求调查资料的覆盖面,而以前的资料几乎未涉及,则需要采用全面详查的

9、调查方法;如果要求调查资料能够反映该有害生物发生和危害的详细情况,就应采取点面相结合的办法调查。制定调查实施方案 专项调查一般具有阶段性,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调查任务。由于每次调查的内容、项目和方法有所不同,就需要有一个能够组织协调共同劳动的实施方案来规范每个调查组织者和实施者的调查行为,以保障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收集调查资料 在调查过程中或调查结束之后,调查的组织单位、调查者应及时按方案要求收集和整理调查资料,并对各类调查资料进行详细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撰写调查报告 专项调查报告必须围绕调查方案所确定的任务和内容撰写,并必须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总、以调查主题为核心对调查资料进行全

10、面分析,并依据调查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专题调查报告要主题鲜明、针对性强、数据和资料有说服力、篇幅短小、观点明确、结论准确。(三)监测调查监测调查通常是在特定的林分或有害生物防控的重点区域,对重要有害生物、或危险性与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实时监测的调查,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快速地获取被监测的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和分布情况,以及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扩散情况,以便及时、科学地制定预防与控制规划,防止其传播蔓延。监测调查必须在了解有害生物的生活史、发生和种群发展规律、侵染循环方式,以及传播蔓延途径等的基础上,使用相应的设备、仪器和调查手段,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或发育进行全过程的系统追踪观察,以便

11、在第一时间发现其活动或行为变化踪迹。根据调查内容和调查目的,监测调查通常又分为一般调查和系统调查。1. 一般调查 一般调查通常也叫面上调查,每年 1 次3 次,由村护林员、乡林业工作站人员或县森防站人员进行。(1)调查目的。观察、记载和上报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基本情况,发布动态预报,为指导和修正防治计划提供信息。(2)调查范围。辖区内的所有森林。(3)调查组织。一般调查由基层乡镇监测点组织,也可由县森防站直接组织开展。(4)调查内容。一般调查的调查内容包括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危害程度、发生面积等。(5)调查时间和方法。一般调查每年开展的次数及时间因当地有害生物种类而异,但应安排在有害生物

12、危害最容易直接观察的时间段内进行。调查方法采取线路踏查、或踏查与临时样地相结合的方法。踏查通常是沿着预定的有代表性的路线进行,踏查路线可利用林班线、林间大小道路或用罗盘仪所定的测线,应穿过当地主要森林类型和有害生物可能发生地。2. 系统调查 系统调查一般也称为点上调查,由国家级、省级测报点专职测报员进行。系统调查要在固定标准地内进行。(1)调查目的。通过在测报对象发生林分内设定的标准地内观察测报对象的生活史,掌握测报对象的种群发生规律,为发布趋势预报提供依据。(2)调查组织。系统调查主要由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省级重点测报站的专职测报员进行。(3)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测报对象各虫态的发生期、发生

13、量,及其对寄主的危害程度(造成的林木直接损失) ,以掌握不同林分条件、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气象条件和天敌因子作用下,测报对象在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增殖率和危害程度等。(4)调查时间。调查时间按测报对象的发育阶段进行。如测报对象为害虫,则要在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分别进行。(5)调查方法。在调查林分内选择下木及幼树较少、林分分布均匀、符合测报对象分布规律并有较强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标准地。标准地主要根据地理、交通、林分状况、测报对象分布等因素进行设置,一般设在林班或小班内,最好不跨林班,面积一般在 0.1 hm20.3hm 2(鼠害 1 hm2) 。通常, 常灾区每 100 hm2500 hm

14、2设 1 块固定标准地,偶灾区每 700 hm21000 hm2设 1 块固定标准地,无灾区每 2000 hm23000 hm2设 1 块固定标准地;人工林每 130 hm2设 1 块固定标准地,天然林每 3000 hm2设 1 块固定标准地。标准地内的标准株数量不得少于 100 株(种实害虫例外) 。标准株的选择一般是根据具体对象的生物生态学习性和发育阶段来确定的。幼虫期一般选择 20 株30 株;种子园、母树林及一般采种林分,可在标准地林分内分级选取标准株,一般可选 10 株20 株。要做好野外调查工作,提高调查工效,就必须配备并携带一些常用的调查工具,如:捕虫网、毒瓶、标本盒、标本夹、玻

15、璃瓶、取样刀(铲或锹)、剪枝剪(高枝剪)、镊子、斧头、手锤、放大镜、小毛笔、计算器,以及铅笔、采集记录本、标签、望远镜、测树仪、手锯、测绳或测尺、钢卷尺、海拔仪、指南针、70酒精或高度白酒等。有条件可配备数码相机、摄像机,拍摄林业有害生物的生态照片(如林业有害生物的栖息情况、形态特征、危害状况等),以及掌上电脑(PDA)等。二、林业有害生物常用调查与取样方法林木有害生物的调查是通过一种行为方式去了解或者熟悉想知道的关于有害生物的分布、发生与危害等情况,而取样则是这一调查行为中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或方法。(一)调查方式林业有害生物的野外调查一般采用踏查和标准地调查二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的使用应根据所需

16、要的调查目的、具体内容来进行选择。1踏查 踏查是以一个林区(或林场、苗圃场、林班、细班等)为对象进行的普遍调查,主要是为了调查有害生物的种类与分布、危害程度及蔓延趋势等情况,并提出防治建议和措施。踏查路线的设置应选择于所调查种类的典型发生与分布区,通常可沿林间小道、林班线、拟订的调查线或自选有代表性的路线,在行进过程中用目测法调查。踏查的面越大,了解到的情况也就越全面、越接近实际,为扩大踏查范围、具体的行(走)动路线之间的距离一般为 250m1000m,以应尽量避免重复。因调查的林分、林龄、有害生物种类不同,确定的踏查路线也应不同,常发性有害生物的踏查路线要相对稳定,踏查时间和次数可根据需要确

17、定;对于新发生或有规律扩散的有害生物,应根据其生物特性和寄主的分布情况,适当扩大再次调查的范围。调查时,调查者应注意线路两边 50m100m 范围内各项因子的变化,并记载林木组成、林龄、平均高、平均直径、郁闭度、林下植被、林地卫生状况、地形地势、病虫害等基本情况;但重点应关注和记载有无病虫发生、种类、发育阶段、分布和林木被害程度等,并按表 2-1 记载调查结果。表 2-1 林业有害生物踏查记载表面 积 hm2 病虫种类和危害情况调查日期调查地点林分概况 总面 积 受害面积林分卫生状况 根部 枝干部 叶部 种实备注报告单位(县、乡镇、村组): 调查人:同时,还应注意观察、统计林分中出现的风倒木、

18、风折木和枯立木的数量,有害生物在林间的分布状态及其原因;有害生物的分布状态包括单株分布(单株发生病虫) 、簇状分布(被害株 3 株10 株成团) 、团块状分布(被害树在 1/4hm2以内,大小成块分布) 、片状分布(被害面积达 1/4 hm2 1/2 hm2) 、大片分布(面积在 1/2 hm2以上的) 。对松树枯死树要按照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松材线虫病普查抽样检测办法进行取样镜检。了解枯死木分布、外观特征及死亡时间等。调查任务完成后,应对踏查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发生情况及趋势,分析枯死树木死亡原因。2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和掌图 2-1 踏查路线在林

19、分中的设置示意握林业有害生物在野外的发生状况、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的量化指标,以求较准确掌握其种群动态、发展趋势、危害损失。标准地调查分固定标准地调查和临时标准地调查两种方式,固定标准地调查是针对某种主要哟海生物种类或主测对象而设置的系统监测样地,调查的方式、内容、时间、次数与系统监测基本相同;不论是否发生有害生物危害,都必须用于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调查统计,以利于在长时期的重复观察中获得连续性的资料。临时标准地调查主要是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对有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的林分、苗圃、种子园等场所,按有代表性的原则设置调查样地,一般只调查 1 次,取得调查数据后不需要标识和保留该类型的标准地。样地和标准地在森林

20、资源调查中有不同的含义。样地是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设置的调查地块,也称作是抽样样地;标准地是根据人为判断选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也称作典型样地。因此,在设置标准地前应对林分状况和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确定标准地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标准地的设置应符合4 个要求, 必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不能跨越林分或小班(细班); 不能跨越小河、道路,且应离开林缘(至少距离林缘或林中小道 20m 以上); 标准地内寄主树种、林分密度应分布均匀。标准地的面积大小通常以主要寄主树种的株数为准,在大片林区内成过熟林中,标准地株数应在 100 株以上;中近熟林应在 200 株以

21、上;幼龄林应在 250 株以上。在林地面积小而且分散的散生林内,株数最少也不得低于 100 株。不同种类的有害生物其寄主树木通常也是不相同的,因而在实际调查中,标准地面积可在 0.07 hm20.2hm 2内确定,但必须确保寄主树木在 100 株以上。调查地下(面)越冬(夏)或活动中的林业有害生物,可在样地内设置小样方进行调查,小样方的形状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矩形样方面积为 0.25m24m 2;圆形样方直径为 0.5m2m。调查土层深度视土层中栖息的林业有害生物的情况确定,一般为地表下5cm15cm(如调查油桐绒剌蛾 Phocoderma velutina Kollar、松叶蜂 Dipr

22、ion pinivora Maa.虫茧)。北方有的害虫在表土下较深的位置越冬,如春尺蠖 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可达地表下 50cm,因此开挖土层的深度要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在土层中的活动规律确定,一般直到检查无虫为止。通过踏查线路,从林分中设置样地的过程如图 2-1 和图 2-2 所示。另外从林分中设置或抽取样地也可采用分层抽样、系统抽样、随机抽样等方法设置样地。(二)抽样单位的确定在实施调查过程中,无论是踏查还是标准地调查,都必须对调查对象规定调查单位大小,以便统计和比较。如调查 1 株树上的害虫数量或调查 1 个枝条上的害虫数量等。抽样单位的确定原则主要是

23、方便调查、计数和统计,同时兼顾林业有害生物生活习性的特点。常用的抽样单位如下。长度单位 调查一些小型昆虫或主要在枝梢部位危害的昆虫时,常用一定长度的样枝或标准枝(梢)来推算昆虫的数量,这种标准枝就是 1 个长度单位;在苗圃害虫调查中,也可采用长度单位。例如调查枝 图 2-2 山林地中的标准地设置示意梢上的蚜虫、蚧壳虫,或树干某一区段上的卵块数、枝条内的象甲虫(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 Longer)数量等。 面积单位 常用于调查在地面活动、或在地表枯枝落叶层或表土下化蛹的昆虫,以及地下害虫。单位为平方米,如调查松毒蛾 Dasychira axutha Collenet

24、te 越冬蛹的数量,可在地面选择 2m2m 或 1m2m 的小样方调查。调查地表下(表土层内)的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 老熟幼虫或蛹的数量,可选择 1m1 m(0.1m0.15)m 的小样方。虫口密度较大时,设置的小样方的面积可小一些,以节省工作量。 体积单位 常用于木材害虫、种实害虫的调查。重量单位 常用于调查种实害虫。时间单位 对活动性大的害虫,观察单位时间内经过、起飞或捕获的虫数。植物器官单位 即以植株、部分植株或植株的某一器官为单位 如以株、枝、叶、果实等为单位。这是使用最普遍的抽取调查单位,也是一种自然单位。如调查松毛虫虫口密度可以

25、株、轮枝、枝为抽样单位。诱集物单位 如灯光诱虫,则以一定的灯种、一定的光度、一定的时间内诱集的虫数为计算单位;糖醋液诱集粘虫 Mythimna separata(Walker)、小地老虎 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黄色盘(也叫黄盘)诱集蚜虫,以每一个诱器为单位;草把、杨枝把等诱蛾、诱卵,则以把为单位。如用杨枝把调查某害虫时,取长 15cm20cm 或 30cm50cm 年生杨树枝条,5 根8 根扎成 1 把;用量 15 把20 把,7d10d 更换 1 次。网捕单位 捕虫网来回摆动 1 次为 1 网,50 网60 网为 1 个网捕单位。多用于调查有飞翔活动习性的小型

26、昆虫。(三)调查方法调查方法主要包括虫害调查方法、病害调查方法、鼠(兔)害调查方法和有害植物调查方法。1害虫调查 害虫调查主要是调查害虫在寄主植物上的虫口数量、虫口密度、有虫株率等基本情况。虫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每株树(或枝梢、叶片、果实等抽样单位)上害虫的平均数量,它表示害虫发生的严重程度;有虫株率是指有虫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数,它表示有虫的寄主树木在林间分布的程度。其计算式分别如下。 调 查 总 活 虫 数单 位 面 积 虫 口 密 度 调 查 面 积 调 查 总 活 虫 数每 株 ( 或 种 实 ,枝 条 枝 梢 ,叶 片 ) 虫 口 密 度 调 查 总 株 ( 或 种 实 ,枝 条

27、枝 梢 ,叶 片 )10有 虫 株 ( 或 枝 条 枝 梢 叶 片 ) 数有 虫 株 ( 或 枝 条 ,枝 梢 叶 片 ) 率 ( ) 调 查 总 株 ( 或 枝 条 ,枝 梢 叶 片 ) 数1)直接查数法 对于较低矮的寄主树木(乔木、灌木等,高度一般在 3m 以下)或在地面有迁移活动习性的昆虫,以及一些需在地面枯枝落叶层、土块石板下等易于查找的场所中越冬(越夏)或化蛹的昆虫来说,只要人为能够直接观察得到的,都适于用直接查数法来计数和统计寄主植物上或地表枯枝落叶层中的昆虫数量。2)振落法 振击是林间采集昆虫常用的方法,它是依据许多种昆虫有假死性的特点,猛然振击寄主植物,使其自行落下而能采到它们

28、。人工振击适于树木不太大的情况,且易于手摇、脚蹬、锤敲而剧烈摇动的树木。对于较大的树木来说,人工振击难以奏效,可选用其它振动方法进行调查。如,薛贤清等(1991)应用振荡机对树高 5.0 m10.2m,胸径15cm25cm 的松树进行了专项研究。结果表明,将振动机安装在离地面 1m 处的树干上,开机振动 5 次(每次振动 30s,振动间隔 5min10min) ,可将高大树上的幼虫振落坠地,平均振落率达 85.4,最高可达 94.8%;在晴天中午,幼虫取食时振落效果最佳;以振落率为参数可准确推算高大树上的幼虫数量。3)阻隔法 利用某些害虫(松毛虫幼虫、春尺蛾雌成虫等)具有经过树干爬行上树危害的

29、习惯,通过在树干设置阻截障碍或触(毒)杀药剂,达到掌握虫口密度或防治害虫的目的。目前,常用的阻隔法有 4 种,在实际监测调查和防治中,可因地制宜选用其中任意一种,或将两种不同的方法结合使用。塑料环(碗)法 在北方地区越冬松毛虫幼虫上(下)树前,于固定标准地的标准株胸高处间隔缠绕宽 5cm 的塑料环两圈(塑料碗) ,每天定时检查塑料环下(碗上)的幼虫数量,检查完后将环下(碗上)的幼虫放于环上(碗下) ,连续观察至无幼虫上、下树时止。记录每天上、下树幼虫的数量。例如防治草履蚧 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可在若虫上树之前,于树干 1m1.3m 处将树干老皮刮平或用泥巴抹平

30、,用宽 15cm20cm 的胶带或新塑料薄膜严密围树 1 周,阻隔若虫上树,每日下午将阻隔带下的若虫扫除,集中烧毁。毒笔法 将触杀性强的农药加入石膏添加剂中制成粉笔状的毒笔,在树干画 1 个闭合环,使害虫上下树时因接触毒环而中毒死亡,以调查中毒死亡的虫口数量。毒纸环法 将纸条浸入药液中制成毒纸后,再围在树干上成闭合环,害虫在上下树时会接触毒纸死亡,以调查中毒死亡的虫口数量。如防治草履蚧,可在树干基部用废机油加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阿维菌素等农药(农药:废机油=1:100)涂 15cm20cm 的药环,以表面粘滑而不流动为宜,机油风干或死虫粘满后再涂环。也可在树干下部涂含有毒剂的粘虫胶,粘虫胶可

31、用废机油或柴油、蓖麻油 1 斤,加热后放入松香粉半斤配制而成。还可刷涂用 40氧化乐果 1 份与废机油 5 份充分搅拌均匀配成的药油。喷毒环法 用小型喷雾器将药液在树干上喷 1 闭合环,触杀上下树的害虫,调查中毒死亡的虫口数量。4)标准枝法(标准轮枝、标准梢等) 由于树木高大,枝繁叶茂,调查和计数树上的昆虫数量十分困难,且也不易准确计数。有些树木树冠可以明显划分成轮枝层,枝条(梢)也易于区分,因此可用枝条(梢)或轮枝抽样来代替整株抽样。具体做法是,在树冠的上、中、下层,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剪取 1 个 50cm 长的标准枝,统计标准枝上的虫口数量,整株树的枝条盘数与 12 个标准枝的平

32、均虫口数的乘积即为标准株的虫口密度。5)虫粪粒推算法 利用树冠上食叶害虫 1 昼夜所排出的虫粪粒的数量、大小推算食叶害虫的数量和虫龄。薛贤清(1986)研究发现,马尾松毛虫幼虫的粪粒数量与大小,随着世代的不同及龄期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利用幼虫地面的落粪数量,来推算高大树上虫口密度,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在高大样树上的虫情调查时,可以在树冠下铺塑料薄膜,或将树冠投影处的地面杂草等清除干净,收集虫粪,统计虫粪数量,即可通过查预制的相关关系表推算出幼虫的虫口密度。张旭等(1986)利用该方法建立了马尾松毛虫落粪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模型。6)网捕法 是采集时最普通和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凡是会飞善跳的昆

33、虫,不论是活动或静止,都适于用网捕法捕捉。其方法是调查时先准备一较大的毒瓶,将昆虫扫入网中、抖入网底、用手捏紧网中部附近,再将具有昆虫的网底部分全部装入毒瓶中,然后封盖毒瓶,待毒瓶中的昆虫死亡后再取出。切勿先从网口往里看,以免入网昆虫逃掉。7)陷井捕捉法 陷井捕捉常用于在地面活动的昆虫,如步甲、金龟子 、 蝼蛄 、 象甲 、 蚂蚁等,陷井中放入诱剂时效果更好。陷井应设置在昆虫经常出没的环境如草丛中,在其上堆积一些疏松的杂草,给昆虫制造人为的隐蔽环境。陷井就是埋入地下的“干井” ,一般可用广口玻璃瓶、罐头瓶或塑料瓶(如矿泉水瓶)等。或将广口瓶埋在地下、里面放上有气味的食物,上面架上 1 个与地面

34、平行的漏斗。当有趋食性的昆虫嗅到这些气味时,便都集聚而来、并落入漏斗下面的瓶中。地下诱集器的设置方法如图 2-3。8)标记再捕法 标记再捕法也称为标志-回收抽样估值法,1894 年丹麦的彼得森(C.G.J.Petersen)提出了该方法,原理是用某些方法在调查的动物种群中标志一定比例的个体,将它们释放并于原来的种群完全混合;再进行第二次抽样,第二次抽样中所获得的标志个体数,将在该次抽样种群总数中占同样的比例,这样可估计该昆虫的种群总数。标记-回收技术的具体过程是:采集、标记、释放、回收(再捕) 、有标记虫体鉴别、对种群数量作出估计。林肯指数(Lincoln,E.C.,1950)法也是一种一次标

35、记、一次回收的估计方法。即设为种群的估计值, 为标记释放的个体数, 为回收(再捕)的个体数(即标记数加NMn未标记数) , 为回收中有标记的个体数。则 及其的 95置信区间的估计 Se 为:mN, , 。/n/Nnm()1eSM例如,假设标记 40 只马尾松毛虫成虫,再捕获 35 只成虫,其中有标记的成虫为 15 只,则总成虫数 93 只,种群总数 95置信区间估计为/4035/122.07,种群成虫数在 95置信区间为 9322.0770.93115.07.eS eNS2病害调查方法 林木病害可区分为叶部、果实、枝干、根部病害等,不同类型的病害具有不同的调查方法。1)病害症状观察法 病害症状

36、是指寄主植物(林木、苗木、种子等)感病后在植物体上所表现出来的病状和病症的总称。病状是林木(苗木)生病后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如苗木猝倒、叶枯、烂皮等;病症则是病原物在感病树木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如白粉、煤污、肿瘤、腐烂、蕈体、锈孢子囊等。引起林木生病的病原可分为由有害生物作为直接致病原的侵染性病原(真菌、细菌、植原体、病毒、类病毒等)和由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等作为病原的非侵染性病原(温度、水分、营养和有毒物质等) 。感病后的林木在其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然会在植物体上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出来,这类症状就是在野外判断和识别林木是否感病或感染何种病害的重要依据。林间调查病害所依据的主要症状如下。

37、瘤肿(如松栎锈病 Cronartium quercuum (Berk.) Miyabe、 、冠瘿病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mith and Townsend) Conn.等) 、变形(如油茶饼病 Exobasidium gracile(shirai) Syd) 、丛枝(如泡桐丛枝病Ca.phytoplasma asteris、枣疯病图 2-3 地下诱集器1-引诱瓶 2-矿泉水瓶 3-引诱物Ca.phytoplasma ziziphi、竹丛枝病 Balansia take(Miyake)Hara等) 、疮痂(如柑橘疮痂病 Sphaceloma fawcetti

38、Jenkins) 、黄化(如法国梧桐新叶的失绿症、杉木黄化病) 、花叶(如杨树花叶病Poplar mosaic virus) 、矮缩(如漆树缩叶病、桑树缩叶病) 、斑点(如杨树斑枯病 Septoria populicola Peck、油桐角斑病 Cercospora aleuritidis Miyake等) 、溃疡(如杨树溃疡病 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rri(Hasse)Vaut) 、腐烂(如杨树烂皮病 Valas sordida Nit.) 、凋萎(苗木立枯病 Rhizoctonia solan

39、i Khn) 、粉霉(如臭椿白粉病 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油茶烟煤病 Meliola camelliae (Gatt.) Sacc.、锈粉(如松针锈病 Coleosporium solidaginies (Schw.)Thm、马尾松疱锈病 Coronartium flaccidum Wint.、毛白杨锈病 Melampsora rostrupii Wagn.M.magnusiana Wagn.等) 、粘液(如核桃黑斑病 Xanthomonasjugandis(Pierce)Dowson) 、蕈体(如各种立木腐朽后的子实体) 。依据症状观察,可确

40、定所调查寄主对某一病害的感病情况,感害株率(%)=(感病总株数/调查总株数)100。2)病害林间抽样调查 调查之前需要确定和划分不同病害种类和不同感病部位的病情等级。通常采用 1/4 级别划分方法,如树木未感病的为健康等级,1/4 以下叶片感病的为级,1/41/2 叶片感病的为级等等,以便统计和计算感病指数和感病的普遍程度。不同的树种、不同的危害部位,以及研究目的的不同,划分病害等级的标准也不一样。林木病害的分级标准也可参照表 2-2。表 2-2 林木病害危害程度划分标准为 害 部 位 种实(个) 叶部(叶) 枝梢(梢) 根部和枝干 (株) 危害等级 代表数值健康 基本无害 基本无害 基本无害

41、 基本无害 0 0轻微() 10以下 30以下 20以下 5以下 1中等() 11%20 31%60 21%50 6%10 2危害程度 严重() 21以上 61以上 51以上 11 以上 3感病指数是建立在分级计数法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病害程度的表示方法。所谓分级计数法是按照病害轻重划分为若干等级,调查时按林木被害的程度分别将标准地内的标准株归入合适的等级中,然后统计出各级被害木的百分率。而感病指数就是各病级的总代表数值(病害级的代表数值与该级标准株数之积)相加,再除以最高一级的代表数值与总株数之积。用公式表示如下: (病级株数代表数值)感病指数=100%株数总和发病最重一级的代表数值 用感病指数可以非常直观地表示病害的发病程度,因此,在病害发病程度的调查中感病指数被广泛地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