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中药谈话活动案例反思.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56792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包中药谈话活动案例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包中药谈话活动案例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包中药谈话活动案例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包中药谈话活动案例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包中药”谈话活动案例反思案例的产生:最近因为自己颈椎不好,在看中医通络。见我园一中班创设了“小医院”的角色区,又在角色区内设置了“中药房”,我思考着,老师是想通过中药房的创设,让孩子积累更多关于“医院”的认知经验。孩子们对中药的已有经验不足,便想带去给他们看看。进班后,办公桌上这一包鼓鼓的东西引来了孩子们的大围观:这是什么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肯定是杨老师带来的礼物”活动好动的楠楠大声说。“礼物都是包的很漂亮的,这个是黄黄的纸,不是礼物”洋洋小姑娘说。我正想打开,一个声音阻止了我:“可能是杨老师要我们来猜一猜的。”猜!多好的主意,我庆幸自己还没打开,要不然又会重复了“经验给予”这

2、一错误观念。来吧,晨间谈话的主题生成了:猜猜这是啥?孩子们通过外形的目测,猜是一包糖果、一包茶叶、一包石头。我拿起中药来摇晃一下,听到沙沙声,孩子们又猜是沙子、瓜子、树叶。还是不能确定,孩子们提出摸一摸就知道,于是好多孩子用触觉的经验猜测,可能是木头,可能是螃蟹的脚趾头,可能是鸡蛋壳。答案越来越多最后,我问孩子们除了打开,还有什么办法猜出里面是什么时,孩子们说鼻子闻一闻。“臭的,好臭”一个个捂着鼻子的小家伙又猜不出来到底是啥,看来关于中药的认知经验中班孩子几乎是没有的。包装纸打开,孩子们大吃一惊,有花(藏红花)、有树枝,有红枣,有生姜居然还有蛇!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原本只是想让孩子们看看中药

3、为何物的我,逐渐跟随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共同生成了一个半日的系列活动,孩子们不断产生的问题,自然地推动着活动的进程。“中药是给谁吃的?”“中药是怎么吃的?”“煮中药需要多少时间?”“煮好的中药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怎样的人不用吃中药?”一个上午的时间,孩子们就饶有兴致的观看了整个中药的熬制过程,直到我在孩子们的加油声中,将满满一碗一饮而尽。案例的反思:本次活动基于孩子的兴趣徐徐展开,没有完善的预设计划,却让中班孩子足足坚持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来专注于做这一件有关中药的事。这个短而有效的小课程开发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推进:1. 教师“以退为进”的策略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正如3-6 岁儿童学习与发

4、展指南所说,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尽管当面对孩子提问“这是什么时”,揭晓答案是最为简单的方法,但如何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再巧妙地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探究和尝试,才是激发孩子探究兴趣的最佳方略。本次活动中,老师一直站在孩子的后面提供鼓励与支持,不正面直接揭晓答案,“你猜猜会是什么呢?说来听听”才使得孩子的探究朝着有意义的方向持续迈进。2. “多元感知”方法运用有效调动了幼儿的原有经验与常见的“你问我答式”教

5、学模式相比,多元感知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探究方式,它能更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比如本次活动“猜”的环节,视觉感知是最直接明了的,但是教师到最后才采用。先前则给予孩子更多的探究空间,孩子们从外形目测触摸感知听觉感知嗅觉感知中逐步积累对“中药”这个新事物的全方位经验。如果老师一开始就直接打开,就没有后面的惊喜,而“中药”外形、质地、气味、色泽等特质,又要通过说教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幼儿的兴趣就不会那么浓厚了。3. “提问”环节实现了同伴互助学习,构建了新经验笔者认为,幼儿会大胆提问、猜测、比较的过程才是富有价值的学习,本次活动中教师不断地引导孩子表达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引导孩子通过“提问”的方式

6、来让大家了解自己的想法。如有的孩子问:我想知道这是给谁吃的?有的孩子则问:中药的气味那么臭,为什么还要吃?等等,一系列的观点在与同伴的相互碰撞中逐渐清晰明了,老师不需要“教授”知识,只需在孩子的原有经验与新经验链接中适当梳理即可。经历就是成长:“当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教育就已经开始了”!本次生成活动,在与孩子的共同探究中实现了教育目标的最大化。也使我们明白,只要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孩子,课堂组织形式是可以丰富多彩的。以下三个方面是本次活动最大的收获,也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1.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可以说,教育就是选择时机的艺术。教育契机是幼儿一日活动中可遇而不可求,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记得一

7、位专家这样说过“要以农夫的心态做教师”,因为农夫深知“时机”,即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在他心中都有一本账。经验丰富的农夫甚至会精选一天之中某个具体时间段进行农事,那便是更高的境界了。同样,当老师发现孩子们出现有价值的探究,有矛盾的争议,有新经验的分享,有对新事物的关注时,教师都应该以敏锐的目光去捕捉。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找到适宜的理论依据,在大脑中快速判断,提取出适合孩子发展的内容和机会,让教育契机成为幼儿发展事半功倍的助推剂。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新事物”的探究,充满了好奇的幻想,愿意动用各种感官去了解和探究结果,如果教师在答案揭晓后让活动戛然而止,那么幼儿后续衍生出来新的

8、探究欲望就也会“被迫停止”。2.要顺应儿童的成长“教育”一词,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唤醒、引导”,而在英语中,则表示“自然成长”,这就表示,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就没法对孩子做教育,没法让孩子自然而然地长大。生动活泼、无拘无束、自然生长,这才是儿童的世界,儿童不是“小大人”,成人的规则对于他们是一种压迫。所以,我们的问题从孩子中来,沿着孩子发展的路径行走。这中间,老师应尽量走在一旁陪伴孩子,不要“超前”,或急于将答案揭晓。让孩子慢慢长大,是当今教育更为重视和倡导的观念。曾经看过一篇题为“我的孩子永远 23”的家长教育手记,记录这一个小女孩的成绩永远在班级中下水平的事实。但抛开学习成绩,孩子

9、却是一个懂得谦让,愿意照顾别人,欣赏别人,个性品质良好的孩子。父母在一番拔苗助长失败的努力后,愿意顺应孩子的发展,让孩子以自己“23”的速度慢慢行进,成为一个乐观、健康向上的孩子,这又有何不可呢?本次活动中,跟随孩子探究的线索,从猜中药,看中药,熬中药,再次看中药,到尝中药,孩子们的兴趣不断,在这个过程中,事件的发展,一直追随着孩子们的脚步。活动结束后几天,班级孩子还逐步收集了更多的生活素材来丰富“中药房”角色区,多了几个中药房的“出药人员”,区域建构追随孩子发展,是我们期待的理想状态。3 .要摆脱“经验灌输式”教育幼儿园虽然没有小学的升学压力,但很多老师也是希望班级中的孩子个个都是能在课堂,

10、特别是公开课上积极发言,一语中的的小天才,所以,会忍不住地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孩子,恨不得班中孩子都能有出类拔萃的表现。然而,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相反的情景:越是喜欢“灌输给予”的老师,孩子的发展水平越是没有老师期待的那么好,表现为:学习被动、探究兴趣不浓厚、老师一离开,常规就容易混乱。而不急于让孩子获得什么,只是在孩子当下感兴趣的话题上慢慢引导与跟随的班级,老师往往允许孩子失败,失败了总结经验哪里还做的不够好调整策略再次尝试获得成功体验。或者这中间,有多次循环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体验。任何素材,当成为我们教育的资源去推进孩子的发展时,老师心理需有明确的目标,但落实的方式,肯定是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孩子体验为先,再去考虑如何激发孩子进一步的探究兴趣,形成自主习得的学习方式,而不是“直接给予”。这个过程中,可以允许有适当的“给予”,比如孩子对“中药”这一概念是缺乏经验的,当大家都不知道的时候,可以请一个孩子代表来提问:“老师,这是什么?”此时,老师可以直接给予明确答案。诸如此类,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的学习,游戏没有兴趣时,教师需要深入反思自己做得是否到位、是否越位,是否适合幼儿的需要,是否贴近幼儿的心灵。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南钱清幼儿园 杨飞英2016.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