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60891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标准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国家标准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国家标准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国家标准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国家标准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国家标准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修订)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计划编号等基本情况国家标准 GB 1774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也是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管理监督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基本依据。该国家标准已颁布实施 18 年,上一次修订距今也有 11 年,面临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与政策法规司组织下,于 2013 年启动了 GB 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修订立项申请工作,2014 年 9 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下达 2014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标委综合2014 67 号),国家

2、标准 GB 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 评价的修订被列入,项目编号:20140231-Q-419,项目名称“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2015 年 3 月,中国地震局政策法规司与项目编写组签订“ 地震标准制修订项目任务书”。为配套与支撑国家标准的修订,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组织申请相关的地震行业专项科研项目,以开展规范编制相关的技术研究。2014 年 3 月,中国地震局批准下达了 2014 年度地震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中震函201434 号),列入“地震安全性评价分类、关键技术指标确定及国标修订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201408002。规范修订组主要成员均参与该行业专项工作

3、,项目取得大量重要成果,为规范修订涉及的重要技术标准和要求提供了支撑和依据,同时也为规范的修订提供了初步的标准源文本,奠定了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二、标准编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一)修订背景本次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标准修订是基于以下原因:(1)现行国家标准 GB 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对 1999 年版国家标准的修订,间隔 6 年,而现行版本已实施 11 年,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2)面向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需要的 GB 18306-2015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完成修订并发布实施,一系列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的重要科研成果与新技术方法在编制中得到应用,如概率地震危险性分

4、析中三级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其地震活动性模型、新的地震动衰减关系等,这些技术与方法应通过标准加以吸收和规范化,以更好地应用于未来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3)现行规范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不足需要改进,主要有: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分级不够细致,导致难以很好地切合重大工程抗震设防与地震风险防控的需求;近场区与场地工作缺乏明确的技术要求、定量化的技术指标和具备较强可操作性的方法,导致现场工作的质量和科学性难以很好的控制;地震地质灾害评3估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在实际工作内容、方法差别较大,工作质量缺乏控制;设计地震动参数对不同类型工程抗震设计需求的针对性不强,除反应谱外的其他地震动特性的需求在规范中应予以体

5、现。(4)数千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实践,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需要在规范的修订中反映。最显著的是核电工程厂址地震安全性评价方面的经验积累,现行版本规范2005 年颁布实施时,核电工作寥寥无几,工作经验严重不足,而此后的十数年间,核电厂址工作大量开展,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创新。(5)近年来,以核电为代表的重大工程对地震安全性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地震安全性评价也在实践中发展了相应的技术方法,例如,多方案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需要为修订的规范所吸收和反映。(二)修订目的和意义重大工程的抗震设防,既是国家防灾减灾、保障地震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减轻地震灾害、避免大地震产生重大人员伤

6、亡与财产损失、避免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影响和环境破坏的有效途径。国家标准GB 1774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同时也是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监督管理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基本依据。标准对规范重大工程地震安全评价工作、加4强重大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提高重大工程地震安全保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各类建设工程选址与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防震减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地震安全服务的需要,适应社会地震灾害防御理念与技术进步,适应重大工程抗震设防的需求,适应地震安全性评价理论

7、与方法的进步,有必要对现行国家标准GB 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进行修订。国家标准GB 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修订,将提高本标准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对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规范性要求,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本技术标准规范化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作用,强化本技术标准对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质量的控制,加强本技术标准对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成果的工程针对性和科学性的要求。三、工作简况(一)规范修订参与单位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要参与单位包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与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二)主

8、要工作过程、工作组会议的主要议题和结论5标准修订大纲编制:2014年8月4日,在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规范修订大纲。标准修订草稿:2014年8月-10月,经多次的成果交流研讨,编写组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分级分类方案达成初步的一致,开展规范各章节修订草稿编写。2015年1月,编写组汇编规范修订草稿。该版本修订稿首次确立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分级与分类的原则与初步方案,形成了规范修订章节增删的基本框架,形成了条文安排的基本原则,并对重点章节条文编制,如地质调查现场工作、场地钻探工作、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地震动时程合成等,提出了强化可操作性、质量控制等具体要求。标准修订初稿:2015年10月,地震安

9、全性评价审批制度改革开始深化,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实施、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角色,由市场技术服务性质,改变为政府服务工作。2015年11月19日,中国地震局发布中国地震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清理规范第一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有关要求的通知(中震防发 201559号),文件重新 规定了需要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的建设工程目录,相较以往,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重大工程范围有了较大的收缩。作为服务于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规范,显然也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在分级分类方案上做出相应的调整。项目组在2015年12月依据新的要求和形势,结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在规范修订草稿的

10、基础上,修改完成了规范修订初稿。6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编写组召开了6次不同规模、不同专业的讨论会,会议议题围绕规范修订中的若干关键性问题,通过讨论,明确了分级分类共识,统一了规范修订思路和条文编写原则,确立了各部分条文内容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通过数个版本的修改,形成规范修订征求意见稿建议文本。2016年5月6日,在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和政策法规司的协调组织下,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邀请由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和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组成的第三方评审专家组,对GB 17741-2005工程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修订征求意见稿的建议文本为主的行业专项考核指标进

11、行了第三方审定。评审会议中,专家也针对国标修订征求意见稿文本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规范修订组根据专家意见对规范修订文本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其中重点补充了多方案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相关的技术规定条文。2016年12月23日,在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和政策法规司的协调组织下,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邀请由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7学交通学

12、院、清华大学土木学院防灾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15位专家,对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修订)(征求意见稿)文本进行了咨询与研讨。专家针对国标修订征求意见稿文本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规范修订组根据专家意见对规范修订文本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重点修改了分级分类的表述,并进一步完善了文字和一些术语概念。2017年1月10日,编写组完成了国标修订征求意见稿。2017年3月1日,编写组再次集中对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进行了通读定稿,并讨论了修订说明的编写。四、标准规范的对象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作分级、工作内容、技术要求和技术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重大工程及基础设施的选址论证、抗震

13、设防要求确定与地震风险评价,以及国土利用规划所涉及的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五、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制定严格按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要求进行。标准编制遵循“科学性、 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 的原则,指标与国家现行标准接轨,重点突出标准的可操作性。8本次标准修订,经编制组多次的讨论,达成以下具体原则并贯穿在整个修订过程中:(1)延续标准总体框架结构国家标准GB 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已经多年大量的工程实践的检验,验证了标准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总体方

14、案制定与实施,尤其在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内容的安排上较为全面,条文的整体框架,较为完整,欠缺的主要是技术要求和指标的规定。因此,本次修订不宜对规范总体的框架变动太大,除必要的增删以外,整体的章节条款安排应依从GB 17741-2005版,尽量保留原条目,修订主要体现在对条目下增加款细化要求。(2)统一标准条文编排逻辑本次修订依然采用章、节、条、款的条文编排方式,各自用于不同表达:章划分工作环节节划分工作项目条罗列具体调查和分析内容款罗列调查与分析要求和指标。其中,款是具体要求,所以规定不能模糊,必须明确具体要求和效果,但不涉及怎样做的具体步骤。例如,原规范中条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款之一 为“

15、 地震空间 分布特征分析”就模糊笼统不具体,本次将该款修订为“地震活 动成带、丛集、弥散、重复9等空间分布”;又如原款 “地震活动深度特征分析 ”模糊笼统不具体,本次修订为“区域地震震源平均深度,以及地震密集带震源深度分布”。针对原规范不具体的问题,通过章、节的增减和调整来理顺工作条理;通过增加条,丰富调查与分析的内容;通过增加款方式来细化调查与分析的技术要求。(3)兼顾地震安全性评价审评行政许可改革的需要国标修订还需要充分考虑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与抗震设防要求审批改革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影响。抗震设防要求审批行政许可改革,使得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不再作为审批的前置条件,2015年11月19日,

16、中国地震局颁布了需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大工程目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整个管理体系也正在发生较大的变革。安评规范作为服务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技术标准,既要保持技术上先进性、合理性,也必须兼顾适应新形势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需要,体现新的可操作性的需求。六、确定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依据和过程本标准修订技术内容,主要依据了广泛的调研以及行业专项的成果:(1)关于标准题目的修订2013 年 11 月 16 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强制性国家标准立项召开了审评会,根据审评专家意见,GB 17741-2005工程10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更名为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2)广泛的调研工作2014 年全

17、年,项目组赴全国 7 个省份开展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工作现状、工作中发现的现行规范的不足、对规范修订建议等方面的调研。7 个省分别是江苏(4 月 3 日)、云南(5 月 19 日)、山东(6 月 13 日)、四川(6 月 24 日)、广东(8 月 26 日)、陕西(9 月 15 日)、甘肃(12 月 1 日)。参加会议调研的总计 128 人,包括国家及 7 个省两级抗震设防管理部门负责人、9 家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执证单位主要技术人员、27 家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技术人员,其中勘察设计单位所属行业涵盖了工程勘察及房屋建筑、水利水电、电力、铁路、公路、市政、核电等行业的设计、审查技术人员,参加单位包括了部分行业抗震设计规范主编单位。这 7个省份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地区性特点,分别针对城市地区主要类型建构筑物(江苏、广东、山东)、西部地震高发地区(云南、四川、陕西、甘肃)、东部大型活动构造带附近地区(山东)、黄土覆盖地区(甘肃、陕西)、东部软弱土场地(江苏、山东、广东)、近海海域断裂活动地区(山东、江苏、广东)等关键性问题,对规范修订中应考虑的工作分类、工作内容和深度等的规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项目组各个专题还分别就本专题涉及的国际国内标准与规范进行了文献调研。共收集各行业建构筑物抗震设计相关规范20 份,其中包括强制性国标 14 份,行业标准 6 份。国外相关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