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中心小学家访工作制度.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561034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江中心小学家访工作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春江中心小学家访工作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春江中心小学家访工作制度一、指导思想“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与要求。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倍受社会和家庭的关注。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有机整合学校、家庭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的工作也成为我们每位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与人之间沟通信息、融洽感情的方式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和家校联系的具体目的,有选择性地利用电话、网络、书信或登门拜访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家长沟通信息,融洽感情,协调统一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使我校的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充分享受快乐的童年,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为此,学校完善

2、了原有的家访制度,以进一步规范家访行为。二、家访时机班主任作为学校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此班主任在一学年内至少家访学生家庭一次,各任课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有选择地对部分学生家庭进行家访。1、当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接手新班级时,对班级中的部分学生进行一般性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家长对待子女的态度和教育方法,为子女提供家庭教育条件等。2、当学生有了学习或思想上的进步,获得了特别突出的成绩时,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及时家访,向家长做恰如其分的汇报,给家长以热情的鼓励,勉励学生再接再厉。3、当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出现异常征兆或已出现了一些不良行为

3、时,为了取得家长的配合,及时家访,运用委婉的语言,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正在发生的异常变化,提醒家长给予注意,并同家长一起商讨教育对策。4、当学生和父母发生了矛盾冲突,有情绪对抗、隔阂,影响了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时,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及时家访,和家长促膝谈心,交流如何教育、理解不同代人的看法。5、当学生家长出现了不良的教育观或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时,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及时上门做好纠正家庭教育观、教育方法等方面错误的工作,以便家校统一教育要求,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6、当学生本人发生意外(如病休、受伤) ,或由于学生家庭发生重大变化(如学生家庭发生灾难)对学生造

4、成很大影响时,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及时登门,代表学校和班级对学生及家人表示慰问,并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7、当教师和学生或家长产生误解,有了情绪对抗或隔阂,有可能影响师生关系或影响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时,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该及时登门拜访,和家长进行沟通,消除误解,融洽情感。8、任课教师应随同班主任家访,一学年内必须家访所在班级的所有学生。享受如春教育 培育有根新人三、家访内容1、学生在校实际情况汇报。2、学生在家实际情况询问。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4、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5、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6、联络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感情。

5、四、家访原则1、目的性:家访前要确定好家访目的和内容,使家访有的放矢,重点突出。2、关怀性:要从关怀、爱护学生、鼓励学生向上为出发点,真实反映学生在校表现,切忌把家访变成“登门告状“。3、情感性:家访时要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和家长亲切友好地交换意见,使家长在情感上与教师缩短距离,产生共鸣。4、教育性:要把家访看成是家校沟通教育思想的机会,使家长逐渐认同学校的育人理念,采取一致的教育步调,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五、注意事项1、家访后,班主任应如实填写家访登记表,并让学生家长在家访登记表上签字。2、家访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3、家访时,学生、学生家长都应在场,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回避。4、每位教师在家访之后,应该及时做好记录,简要记录家访时间、家访对象、家访目的、家访成果等,为自己的工作留下痕迹。每学期结束时,每位教师将自己的家访记录上交学生发展处。六、评价制度每学期由各年级组收齐家访记录,上报学生发展处,学校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家访记录进行检查。学校把教师家访情况作为教师师德情况的重要内容,并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岗位聘任、职评的重要依据。对家访活动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家访经验进行推广。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春江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