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障碍,教学时数及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数:4学时 1、充血(动脉性、静脉性)的病变及其后果 1学时 2、血栓形成条件、过程、形态及其结局、对肌体的影响等。 1学时 3、栓塞的类型及其对肌体的影响 1学时 4、梗死的类型及其主要病变 1学时 重点讲授内容: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病理变化及其对肌体的影响,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的分类,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心力衰竭、休克、全身各器官的缺氧或淤血 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 1.局部血量异常:充血、缺血 2.局部组织或器官灌流不足或淤血 + 血管内容物异常:血栓形成,栓塞,梗死 3.血管壁异常:出血,水肿,一、充血,概念: 局部组织器官内血液含量比正常增多的状态,称为充血,充血的类型,一)、动脉性充血 (二)、静脉性充血,动脉性充血,分类: 生理性充血:如进食后胃肠充血。 炎性充血。 减压后充血。 病变:轻度肿胀,发红、发热,静脉性充血,又称为淤血 概念:由于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导致局部组织器官中的静脉血量增多,病因,1.静脉受压:妊娠子宫,肿瘤,肝硬化 静脉腔阻塞:血栓形成,肿瘤栓子 2.心力衰竭:左心衰肺淤血;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