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零六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56512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一零六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郑州一零六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郑州一零六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郑州一零六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郑州一零六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郑州一零六中学 2015-2016 学年 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 9 分, 每小题 3 分) 来源 :Z*xx*k.Com 书法的当代文化功能 艺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但中国文字 的传承是恒久的,它涉及到我们文明的存废。尤其在今天,因为书法已经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书法产生误解。这种误解,首先就体现在对“书法”的理解上,过去古人学习书法是“认”、“念”、“写”三位一体,现在这三个部分在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认,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念,交给了表演系;写,则交 给了美术系。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如果把文字的内涵都剥掉了,

2、就 剩下一个艺术的壳,那就实之不存了。 文化是民族的根,对于中华文化,汉字是它的根。没有文字,哪来的诗歌、历史和哲学?中国书法向来不缺少审美依 据,博大精深的书法史论,有延续两千年的完整、缜密的评判标准。如果汉字的书写内涵都被剥离出去了,成了纯艺术,那就必然导致已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依然在使用 的汉字的消亡,中华文明的繁衍就会遇到问题。由此而言,对传统书法的传承,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文化安全问题。 当代书法是建立在当代美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尝试,也 是东西方艺术相互碰撞的结果。现代社会大不一样,随着时代发展,科学进步,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人们对字的要求大大降低。真正认真写字的人越来越少。眼下人们基本上连硬笔

3、字都很少写了更不用说练书法,我们通过键盘, 就可以“敲”出文字。在当代究竟应该如何处理现代的“艺术”和古老的“文字”两者间的关系呢?显然,既不能以中国传统文字的观念完全覆盖纯艺术的观念,也不能完全用艺术的观念来覆盖我们文字的传承。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不应该一直背着传统的包袱,而要大胆创新”,这观点没错,但当下的现实恰恰在于我们还没有继承到传统,反而徒然背上创新的包袱。书法界有一种怪象:如果你跟古人写得相似,似乎就不叫创新。其实古人早就讲过:“如 将不尽,与古为新”。这很有道理。 就当下社会而言,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书法的位置,我们不应把书法仅仅视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的瑰宝,这其实是对书法的低

4、估。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中华文化最古老、最有标志性的符号。弘扬“中国精神”,为中华民族铸魂,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中国的汉字写好。就中华文明而言,汉字对 于我们民族性格塑造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常说“字如其人”,西汉杨雄也曾说“书,心画也”,意思是 说, 一个 人平时的为人,最后都能通过字体现出来。在古代,书法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才气、风度、品行的重要标准,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放弃过对书法的要求,这种标准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 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与时俱进,有效提炼出书法与文化的时代精神和活力。书法的教育,书法的传播,要接地气,要深入到社会每一个空间,要结合当下的文化和社会现实。如果我们现在还仅

5、仅只是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聊书法,仅仅是局限在一种所谓的书法“界”,局限在文人趣味、展厅效应,那是狭隘的。 来源 :学科网 ZXXK (节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 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在书法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的今天,很多人对书法产生了误解,把它理解成了脱离书写内涵的纯艺术。 来源 :学科网 B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史论中有完 整、缜密的审美评判标准。今天,中文系继承了对这些审美评判标准的研究。 C人们对书法产生误解的原因之一是“认”、“念”、“写”三位一体的方式在今天的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 D延续了数千年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能不能把握好汉字的内涵,关系到能

6、不能弘扬好“中国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文字是诗歌、历史、哲学的载体,从这个角度说,在文化的传承中,汉字的书写内涵比其书写艺术更重要。 B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通过键盘就可以“敲”出文字,认真写字的人越来越少,这阻碍了当今的书法教学。 C当代书法,要处理好现代的“艺术” 和古老的 “汉字”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不应背着传统的包袱,而要大胆创新。 D把书法视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对书法的低估,重新认识书法的位置,需要人们认识到书法是民族文化的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对中国书 法,我们可以形象地说,字为“

7、皮”,艺术为“毛”,如果丢掉了文字的内涵,那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B传统书法的传承不仅关系到审美艺 术,而且关系到中华文明的繁衍,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文化安全问题。 C古人常有通过书法衡量一个人的学识、风度、品行的做法,所以说汉字在民族性格的塑造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D当下,书法教育存在着局限在书法“界”、局限在展厅效应的现象,这不仅是狭隘的而且没有做到与时俱迸。 来源 :学 #科 #网 Z#X#X#K来源 :学 *科 *网 Z*X*X*K 二、古诗文阅读 ( 36分) (一) 阅读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第 4-7 小题。 ( 19 分)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

8、,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 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 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审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覘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

9、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聋,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帅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 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

10、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 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 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邀劫:邀人抢劫 B多赍金币 金币:钱币财物 C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踪迹:追踪探访 D帝以践阼岁久 践祚:登上帝位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 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11、分)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 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 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 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 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

12、 三十多个国家口。 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 ,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 来源 :学 #科 #网 Z#X#X#K C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 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 D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的无奈之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l)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4 分) ( 2)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

13、天下之民至焉。( 3 分) ( 3)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3 分) (二)古代诗 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8-9 题。( 11 分) 夜 杜 甫 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烟尘绕阊阖 ,白首壮心违。 【注】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阊阖:阊阖 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8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 分) 9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4、 来源 :学 *科 *网 10.补写出下列句 子 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杜甫登高中“ , ”两句表现了作者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恨家愁难以排遣。 来源 :学科网 来源 :Z。 xx。 k.Com ( 2) 白居易琵琶行中“ , ”写出了乐声由静入动,如同突然间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的声音。 ( 3)韩愈在师说中,从地位、为官角度阐述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的语句是“ , ”。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 ( 4)题。 西伯利亚的温暖 冯有才 卡尔是一名政治犯 ,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 ,正值十二月 ,天寒地冻。 而后

15、,卡尔被分配到了林场 ,成为一名伐木工人。监工托可可夫斯基很严厉 ,工人们都非常恨他。 第二年二月的一天 ,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 ,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 ,托可可夫斯基把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 ,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 ,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 ,就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猜测 :那名可怜的正在生病的工人 ,一定是被可恶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遗弃了或者处决了。 然而 ,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还有一次 ,卡尔把木材抬上火车的时候 ,不小心滑了下来 ,木材从车厢里滚落 ,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托可可夫斯基顿时火了 ,他拿 起了皮鞭 ,使劲地抽打着卡尔 ,还随手拿了一根木棒 ,朝卡尔的腿上砸去。卡尔能清楚地听

16、到骨头碎裂的声音。随后 ,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 没有医生 ,又加上天气恶劣 ,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 ,三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他每走一步 ,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 战争即将结 束的消息 不知从哪里传 来了。大家都在心底高兴着 ,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托可可夫斯 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 ,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但是 ,大家对他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一天早上 ,卡尔被一阵哭声惊 醒 ,那 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传来 的。卡尔赶忙跑过去 ,只见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 ,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托可可夫斯基努力睁开眼 ,看见卡尔后 ,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

17、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 ,对卡尔说 ,你会懂得的。 卡尔接过日记本 ,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卡尔迅速把日记本放进了衣服里 ,闻声而来的工友也走进了木屋。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哭诉 :凌晨 ,托可可夫斯基出门小便。天快亮的时候 ,她发现丈夫还没有回来 ,于是马上去找 ,结果刚出门 ,就看见了躺在门口的血迹斑斑的丈夫。她知道 ,丈夫是因为仇恨被人打伤的 ,凶手一定 是这一千多名工人中的某一个。 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卡尔小心地翻开日记本 ,心一阵阵刺痛。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 ,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定会死了 ,因为是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患了肺炎后 ,让装运木材的火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医治。 如果不

18、是托可可夫斯基 ,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 ,看见了好几名子弹已经推上枪膛准备枪杀卡尔的士兵。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 斯基 ,这一千多名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 ,冬宫在几天前就下了命令要处决他们。 如果 托可可夫斯基不死 ,这里就不会混乱 ,工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趁乱逃走。 除了卡尔 ,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卡尔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 ,工人们一阵沸腾 ,欢呼雀跃 ,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戒 ,跑进 了丛林深处。 卡尔并没有跑 ,而是走进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小屋。他知道 ,从他得到日记本的那一刻起 ,他就应该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承担起责任

19、。 后来 ,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几十个工人 ,卡尔把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给他们传阅。他们都选择了留下 ,在林场新建了许多小屋 ,建筑小屋所用的木材 ,都是 托可可夫斯基提前囤积的。这一切 ,似乎都在托可可夫斯基的预料之中。 冬天的西伯利亚 ,仍有一个温暖的小村落 ,村子的名字叫做托可可夫斯基村。村民们是那些伐木工人的后代 ,村子中还有一本族谱 那是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 日记本的扉页 ,是卡尔临终前一年写的一句话 :只要有爱 ,再冷的地方 ,也会有温暖的时刻 ! (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来源 :学 ,科 ,网 Z,X,X,K A.小说叙述了西

20、伯利亚林场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为了挽救一千多名工人的生命 ,不怕别人误解 ,不惜 牺牲生命的传奇故 事 ,讴歌了可可夫斯基人性的光辉。 B.主人公托可可夫斯基在得知战争结束后 ,害怕不明真相的工人报复自己 ,所以对待工人们的态度也有所收敛。 C.卡尔起初对托可可夫斯基充满仇恨 ,当了解真相后 ,不但留下来照顾其遗孀和孩子 ,而且找回逃走的工人 ,建立以“托可可夫斯基”为名的村庄来纪念他。 D.本文语言妙趣横生 ,情节跌宕 ,前半部分写托可可夫斯基虐待工人遭仇恨 ,后半部分用日记本揭开真相 ,构思巧妙 ,欲扬先抑。 E.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俄国 ,它告诉我们 :爱是人世间温暖的源泉

21、,她能够抵御所有的寒冷 与伤害。 ( 2)小说中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有哪些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分) ( 3)小说中的托可可夫斯基是一个怎样的形 象 ?请简要分析。( 6 分) ( 4)这篇小说设计了托可可夫斯基自杀的情节 ,对这一情节有人赞同 ,也有人不赞同。你有什么看法呢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第卷 表达题 五 、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来源 :学 #科 #网 1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开学已经很多天了,可是他仍然 久假不归 ,我想他家里可能出了什么事。 B.他这人疯疯癫癫 ,总是说 些 不经之谈 ,说得多了 ,

22、也就没人理会他。 C.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 试都不理想, 屡试不爽 ,心情糟透了。 D.现在许多人做事不专心,比如,做饭时,厨房的水已经烧得 沸反盈天 ,他还在刷微博。来源 :学科网 ZXXK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芈月传除了塑造女主人公芈月,还推出了战国时期的君王、谋臣、将帅、勇士等多类人物,这对创作者把握历史事件与人物关系的能力是一个考验。 B电影大考将至无疑是每一学期中最受关注的影片之一,但演员功力的缺乏、故事情节的破碎,是导致 了大考将至票房低迷的主要原因。 C面对雾霾天气,大多数学生选择在教室学习,实在需要出行时就钻进公交车或私家车里,认

23、为这样就可以防止雾霾不危害我们的健康。 D在国家战略影响下,中国对外投资将超过 5000 亿美元以上,出境游客数量约 5 亿人次,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 来源 :学 .科 .网 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但是, _ _, _ _, _, _ _, _ _, _。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个人在朋友圈发布或转发信息要慎重 还要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 朋友圈又具有公共性质 不能盲目动指头 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 来源 :学科网 ZX

24、XK 在朋友圈里除了要遵守社交礼仪外 来源 :学科网 ZXXK A. B. C. D. 15请从红楼梦和祝福两部作品的主要人物中各选一个,为他们写一份简要的评语,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评价。每份评语不超过 25 字。( 5 分) 示 例:孔雀东南飞人物:焦仲卿 虽生性懦弱,却也不惜拼死反抗,其勇可嘉!或:忠于爱情,敢于坚持,信守诺言,多情重义。或:一个信守诺 言、敢于反抗、勇于担 当的爱人。 16请欣赏下面的漫画,回答下面的问题。( 6 分) ( 1)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不超过 55 字)( 3 分) ( 2)说说这幅画给我们的启示。(不超过 30 字)( 3 分) 六、写作( 6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 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