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厦门双十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埋 怨( mi) 贿 赂 (lu ) 恫 吓 (xi) 堤 坝 (d) B 龋 齿( q) 殄 灭( zhn) 游 弋 ( y) 喑 哑( n) C 沆瀣 ( hngxi) 回 纥 ( h) 觊 觎 ( y) 僭 越( jin) D 魑 魅( ch) 整 饬 ( sh) 怆 然( qing) 裨 益( p)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木 讷 (n) 气 馁 ( ni) 怯
2、懦 (nu) 斡 旋 (w ) B 掮 客 (jin ) 稔 知 (rn ) 惬 意 (xi ) 一 爿 ( bn) C 麇 集( jn) 稔 知( nin) 皈 依 (fn ) 日 晷 (gu) D 嗔 怒( zhn ) 乜 斜( mi) 攻 讦 ( hn ) 泥 淖 (zho)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汗涔 涔 ( chn) 神 龛 ( h) 咂 摸( z) 前合后 偃 ( yn) B 恁 时节( nn) 巉 岩 (chn) 饿殍( pio) 湛 湛青天( zhn) C 将 进酒( qing) 窈 窕 ( tio) 喧 豗 (fi) 妍 媸毕露( pin)
3、D 哂 之( sh) 稗 官( b) 缱 绻 ( jun) 如 跂 斯翼( q) 4下列词语中, 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 纵横稗阖 筚路蓝缕 瞋目结舌 饮鸠止渴 B 引吭高歌 融汇贯通 若及若离 火中取粟 C满 腹经纶 秘而不宣 如法炮制 事必躬亲 D无事生非 众口烁金 甘之如怡 好高鹜远 5 下列词语中, 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摇摇欲堕 委屈求全 销声匿迹 灸手可热 B按步就班 流言飞语 愤世嫉俗 声名狼籍 C励精图治 浮想联篇 留芳百世 莫守成规 D相形见绌 虎视眈眈 发愤图强 弱不禁风 6下列词语中, 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翰藻 洗炼 幌惚 撕杀
4、 帛画凤夔 B编篡 粼选 亢旱 谂知 盥嗽栉笄 C蛰服 偌大 邂后 唐 突 流殇曲水 D谙熟 杂沓 赧然 亟待 管窥蠡测 7下列各句方括号中的词语,必须删去的一组是( 3 分) 出人意料的,今年 3 月,物价 的 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学习社会,无论业余作者 或 专业作家都不可忽视。 从 上述事实说明,科学技术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 那时鲁迅的杂文,其矛头多指向封建思想, 对 封建意识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A B C D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恰当 的一句是 ( 3分) A以文为诗,自 昌黎始,至东坡大放厥词, 别 开生面 ,成一代之大观。 B有些同学写的作
5、文, 文不加点 ,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C微雕艺术家 别树一帜 ,能在一根头发一样细的东西上,得心应手地随意雕刻。 D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极桶被盗,名草名花, 不胫而走 ,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9下列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有 错误 的一项是 ( 3 分) A祝福药分别出自鲁迅小说集彷徨呐喊。长篇小说边城的作者是现代作家沈从文。 B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作者是法国的契诃夫。项链的作者是俄 国的莫泊桑。课文守财奴选自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集欧也妮葛朗台。 C 丁西林 是我国 现代剧作家、物理学家 ,三块钱国币是一部在 诙谐的幽默 中 蕴含着轻松和机智 的独幕剧。
6、D窦娥冤西厢记的作者分别是元朝的关汉卿和王实甫。杜丽娘和李香君分别是牡丹亭和桃花扇中的人物。 10下列与读本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有 错误 的一项是 ( 3 分) A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戏剧可以分为话剧、歌剧、戏曲,可以分为悲剧、喜剧、正剧,可以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等。 B曹禺的雷雨和日出 ,通过家庭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在宏观的角度上透视了旧中国上层社会的腐朽与罪恶和下层人民的痛苦与悲惨。 C杂剧的体裁,首先是一本四折的形式,四折之外又可以加一二个“楔子”,如窦娥冤。一般说来,一本为一剧,但也有一些作品超出一本,如西厢记即为五本。 D窦娥冤的“旦”指女主角崔莺莺。西
7、厢记的“旦”指女主角杜丽娘,“末”指男主角柳梦梅,“红”指丫环红娘。 11下列与课文有关的文化常识,表述有 错误 的一项是 ( 3 分) A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 可构成调式。“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 B金陵,现在的江苏南京市。长老,寺院主持僧的通称。登科录,科举考试后发表的录取名册。万福,古时妇女行礼请安,多口称万福。 C窦娥冤运用了以下典故:“血溅白练”部分运用了“苌弘化碧”的典故,“六月飞雪”部分运用了“蝇头微利”的典故,“三年大旱”部分运用了“举案齐眉”的典故。 D青鸾:古代传说中能报信的鸟。“六出冰花”指雪花。“桃李
8、门墙”指出自同一师门的学生。“重九”指农历九月九日。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完成 12 15 题 “ 韦编三绝”正读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 ,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 ?新版辞海的解释是 :“韦 ,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 ,用皮绳编缀 ,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 ,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 ,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 ,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字 ,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 ,那么我们把汉人 (司马迁 )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
9、联简策的纬绳。因为古 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 ,所以说文又称“纬 ,织衡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 ,犹如织布吊的经线 ,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制 ,犹如织布帛的钱。据此 ,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纬编” ,是理所当然的。其二 ,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 :“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 ,多为丝纶 ,有时写作绳 ,有时写作编 。荀勖穆天子传谓汲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 ,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 ,青丝编 . 居延出土汉简册 ,则用麻绳。”毫无疑义 ,所谓“素丝编”“ 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 ,则木简仅见用麻绳。 除了“韦编三绝”的“韦
10、”被释为皮绳外 ,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12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 ,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3分) A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纬编”是理所当然的。 B孔子读易 ,竟然多次翻断了简策的编绳。 C既然“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 ,那么把“韦编” ,写作“纬编” ,是合理的。 D. 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 ,纬 (韦 )编即编联简策的纬绳。 13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 项是 ( 3 分) A. 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因此“韦编三绝”的“韦” ,被释为皮绳可能是错误的。 B只有“韦编三绝”的“韦”是
11、皮做的绳子 ,其余编联简册用的“韦”都是“素丝编”和“青丝编”。 C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因此“韦编三绝”的 “韦”被释为皮绳是错误的。 D. “韦编三绝”的“韦” ,被释为皮绳 ,只见于史书的记载 ,而尚未见到过用皮绳编联简册的实物。 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 作者认为“韦”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 ,“韦”应是“ 经纬”的“纬”的假借字。 B. 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的论述,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C. 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 ,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 D. 简书的竹简
12、是横排的 ,像织布的经线 ,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 ,像织布的纬线 ,所以把它称作“纬绳”或“纬编”。 15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我们把汉人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句中的“汉人”指的是汉族人 ,因为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册。 B. “孔子读易 次数之多 ,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易 ,指的是周易 ,春秋时期即已传世。 C本文作者对“韦”字做出了新的解释 ,但这并没有改变成语“韦编三绝”的含义。 D.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人们借助汉字表意的特性 ,在文献考订中 ,常能有新的发现。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6 20 题 方
13、克勤,浙宁海人也。 少从乡先达学,穷研力 索 ,至忘寝食。元季乱,隐山谷中。 国初被征,起家为济宁知府。比至官,首为书一通悬康衢,谕天子爱养元元之意,民 即 有不乐,听诸府自言,禁隶卒 谁何之 。引耆耋坐语,讯得失。 聘贤者为师,各立学, 学凡数百区,学子系籍者至千人。 时始诏民垦荒, 阅 三岁乃税。吏征 率不俟期 ,民谓诏旨不信, 辄 弃去,田复荒。 克勤与民约,税如期。 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岁暮转戎衣于燕,时令:役民舟者有诛。 他郡以牛车从事,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产十八九。 民请以舟僦役,克勤曰:“ 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 ”载以舟行。省义之,不问。郡
14、城坏,故事,以兵 完 筑。指挥使倚奥援暴贵人为重,五六月,辄聚民万余人治之,民 不得田 ,哀号往即工。克勤奋曰:“ 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 ”密闻之中书 ,即日诏罢役。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尝曰:“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自 奉 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 每行县,杯汤不肯受 。 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 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不能步者僦舟车送之。同列 以 事夺禄,旦夕延共食。会饮醉,投案大诟去,礼待之益恭。 及 酒解,来谢。克勤阳为不知者,曰:“ 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君何谢也? ”晚益畏慎,昼所为,夜必白之天,
15、俯仰无愧怍。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少从先达学,穷研力 索 索:探求。 B时始诏 民垦荒, 阅 三岁乃税 阅:观察。 C故事,以兵 完 筑 完:修缮。 D自 奉 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 奉:供养。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 及 酒解,来谢 及 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毖(出织) B民谓诏旨不信, 辄 弃去 喜而捕之,一鸣 辄 跃去(出织) C同列 以 事夺禄,旦夕延共食 不赂者 以 赂者丧(六国论) D民 即 有不乐,听诣府自言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即 道意中事(出织)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解释,
16、不 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听诣府自言,禁隶卒 谁何之 谁何之:盘问百姓。 B吏征 率不俟期 率不俟期:一般不等到期。 C民 不得田 ,哀号往即工 不得田,不能种田。 D.密 闻之中书 ,即日诏罢役 闻之中书:在中书那里听到这件事。 1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方克勤为官正直清廉的一组是 ( 3 分) 克勤与民约,税如期。 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 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 每行县,杯汤不肯受。 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 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群何谢也? A. B. C. D. 2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方克勤青年时刻苦学习,元末避乱山中
17、。明朝初任济宁知府,做爱民之事,兴办教育。在垦荒征税之事上,他按照朝廷规定办理,取信于民,并采取很好的措施。 B年底往燕地运送军服时,方克勤为使百姓不受困苦,按照法令用船运送。他还能挺身为民,不畏权势,使朝廷下令停止农忙时征集大量百姓修郡城之事。 C.方克勤治政取得良好的政绩,但他不追求名誉,过着很简朴的生活。每次巡行属县,连杯热水也不肯接受。 兖州长官通过方克勤的小仆人进献两个瓜,他也退回。 D方克勤待人诚恳,受贬谪的人经过郡,他一定给予很大照顾。他为人宽和,礼待一位被罚俸禄的同事,那人酒后失态,后向方克勤道歉,方克勤装做不知而安慰他。 第卷(共 90 分) 21翻译 第卷文言文中划波浪线的
18、句子。( 9 分) 少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至忘寝食。元季乱,隐山谷中。 ( 3 分) 聘贤者为师,各立学,学凡数百区,学子系籍者至千人。 ( 3 分) 他郡以牛车从事,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产十八九。 ( 3 分) 22课文默写( 10 分) 默写长亭送别 中的端正好一曲。( 5分) 默写蜀道难的“蚕丛”至“相钩连”。( 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26 题。( 11 分)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 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
19、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 笑了起来 。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 干 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
20、是 满足 。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 而这 一小片 的 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 , 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
21、入时不经意已经走 出来 ,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 出来 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23文章开 头写了“我”两次在荒野草地上的感受。“我”为什么“ 笑了起来 ”?“我”为什么感到“满
22、足”? ( 2 分) 24第这两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第段和第段分别使用了“出来”一词,其含义一样吗?为什么? ( 3 分) 25在第段中,作者说:“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作者在文章中谈及了哪些“ 人的道理 ”?请你分点叙述。又为什么不懂“ 草木的道理 ”? ( 3 分) 2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 不恰当 的两项是 ( 3分) A文中“ 枯萎多年 ”“ 终于等来一次生机 ”的荒草,象征着“劳忙半世”而等待“出人头地”的人生,它让人看到“未到来的美好前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B“我成了荒野中的一
23、个。”这句话既表现了我对人与自然相融为一的渴望,又暗示了一种无法相融的孤独。正因为如此,我才努力要“真正进入一片荒野”。 C文章从对草木的亲近写到草木其实无法亲近,从过去我对生存的麻木写到草木唤醒了我对生存的热情。“对一朵花微笑”,是一种既带有几分无奈、却又满怀虔诚的赞美。 D作者笔下荒芜的大自然充满了童话色彩,是人的精神家园。在这片精神家 园里,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可以无滞碍地栖居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进行灵魂的交谈。 班级:座号:姓名:E作者通过鲜活朴素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对朴素旷远和唯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描绘,引发人真切的记忆和悠长的思绪。看似平静却发人深省,节奏舒缓却撼人心肺。 27诗曲鉴赏( 1
24、0 分) 鉴赏长亭送别一煞中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文字 150 字左右。( 5 分)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鉴赏将进酒开篇部分的艺术特点。文字 150字左右。( 5 分) 君不见黄河 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8作文( 50 分) 从下列名言中 任选 一句名言,写一篇 读后感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 只有奋斗可以给我们出路,而且只有奋斗可以给我们快乐。(恽代英) 有两种生活,要么燃烧,要么腐烂。(波兰谚语) 耐心和持久胜于激烈和狂热(拉封丹) 古
25、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张继) 高二语文答题纸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21翻译 第卷文言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9 分) 少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至忘寝食。元季乱,隐山谷中。 ( 3 分) 聘贤者为师,各立学,学 凡数百区,学子系籍者至千人。 ( 3 分) 他郡以牛车从事,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产十八九。 ( 3 分) 22课文默写( 10 分) 默写长亭送别中的端正好一曲。( 5 分) 默写蜀道难的“蚕丛”至“相钩连”。( 5 分) 23“我”为什么“ 笑了起来 ”?答: “我”为什么感到“满足”?答: ( 2分) 24 第这两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答: ( 1分) 第段和第段分别使用了“出来”一词,其含义一样吗?为什么? 答: ( 2 分) 25 作者在文章中谈及了哪些“ 人的道理 ”?请你分点叙述。 答: ( 2 分) 又为什么不懂“ 草木的道理 ”?答: ( 1 分) 26 不恰当 的两项是【 】 ( 3 分) 27 鉴赏长亭送别一煞中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文字 150 字左右。( 5分) 鉴赏将进酒开篇部分的艺术特点。文字 150 字左右。(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