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知能目标解读方法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标准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表述,但是内容标准的表述很简单,如:“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准确把握重难点,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也不是很清楚,这样就使研究课标、解读课标成为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件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课标呢。首先,要对内容标准进行分解,确认其“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认知内容”是什么。第二,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的相应关系,确定其学习水平。国家课程标准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对应中(见下表)课程标准行为动词与水平要求行为动词 认知水平说出、了解、识别、辨认、回忆、
2、举例、列举、描述、再认等了解水平解释、说明、比较、归纳、分类、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推断、收集、整理等理解水平知识运用、应用、使用、编辑、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应用水平模拟、再现、重复、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模仿水平完成、计算、查阅、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独立操作水平技能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迁移水平(了解:要求对所列地理基础知识的含义及其相关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理解:对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地理事物及现象有正确的理会,能够解释
3、、举例或变形、2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如解释或说明)问题。应用:将 所 学 的 地 理 概 念 、原 理 运 用 于 新 情 境 中 , 进 行 总 结 、 推 广 ; 建 立 不 同 情 境 下 的 合 理 联 系 等 。 )第三,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或者说基本能力的要求。第四,制定学习目标根据内容标准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运用具体行为动词,叙写学习目标,指出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举例: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分解标准,确认“行为动词”、“行为条件” “认知内容”。 (2)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的相应关
4、系,确定其学习水平。(理解水平)(3)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4)细化课标如下:1、用图形语言(示意图、层级图)和文本语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2、通过太阳系模式图和八颗行星基本数据分析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高中地理必修课标详细解读必修第一章行星地球1地球的宇宙环境能够说出天体系统及层次。能够说出太阳系概况及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并落实在地图上。能够举例说明和解释地球是太阳系中普通而特殊的行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能够描述太阳辐射的概况,说明和解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能够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的运动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并
5、能在地球自转运动图上标注和识别。3能够联系所学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解释、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能够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并能在地球公转运动图上标注和识别能够联系所学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解释、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4地球的圈层结构能够识别、描述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空间位置特点。能够识别、描述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空间位置特点。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能够运用大气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分析具体的地理现象,解释具体地理问题等。对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发展变化规律有理性认识,并能够运用语言、图像等进行表述。 知道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的地理原理。 2气压带和风带
6、知道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分析东亚、南亚季风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够运用语言、图像等进行表述。 3.常见的天气系统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面的概念,并对成因、分布及运动变化规律等有理性认识。应用锋面、高低气压系统与天气的基本原理,分析一些简单天气实例。 4全球气候变化运用资料归纳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掌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自然界的水循环4能够再认或识别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描述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基本特征。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能够提出证据、进行解释。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应用洋流及其分布规律,说明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洋流对地
7、理环境的影响。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理解水资源的水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理解地质作用的分类,能够解释和区分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能够运用文字、图像等解释地壳的物质循环和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转化。2 山地的形成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火山的形成和规模。能够 联系所学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解释具体的地理现象。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3、河流地貌的发育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学会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8、。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5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功能、平衡功能产生的原因和过程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利用世界自然带分布图和理想自然带分布图掌握世界主要自然带的分布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结合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分析地域分异形成的原因,特别是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与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必修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人口的数量变化能进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能根据相关人口统计资料说明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根据图形、表格及相关资料,能区分世界人
9、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分析其特点。能分析各大洲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统计资料,归纳不同的人口发展模式的地区差异。2.人口的空间变化能够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分类。通过比较国际上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比较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式、流向等来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3人口的合理容量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含义,能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概念的区别。认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根据一些统计数据、现象,分析环境承载力6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城市功能分区;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能运用所学原
10、理在城市的空间结构图中进行功能分区选择。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了解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能结合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了解不同等级城市空间分布特点。3. 城市化能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标志。能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能概况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能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针对生活中所遇到或听到的城市化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合理进行
11、农业区位选择。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分析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和特点 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7对比分析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学会分析方法。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工业的区位选择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运用工业区位理论进行工业合理布局。2.工业地域的形成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能说出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优势。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运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主要原因运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
12、方法,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掌握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的影响,对商业网点的各种影响,能结合实例分析说明。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的协调发展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能够说出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历史阶段和各阶段主要特点。结合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三个基本原则。能区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2中国可持续发展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能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
13、主要途径。8必修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了解区域的含义,熟练掌握区域的概念和特征。培养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会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认识区域。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对遥感(RS)具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结合实例,说明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和解释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应用。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形成原理,举例说明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荒漠化的防治
14、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能够描述荒漠化的基本特征,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明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应用荒漠化的形成原理和荒漠化的危害,提出防治的措施,掌握防治措施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理解掌握亚马孙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能够分析雨林的脆弱性。了解雨林破坏的原因、表现及采取的保护措施。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9能理解掌握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及措施。学会分析能源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识记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
15、策。运用有关方法获取地理信息,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学会解释、分析解决具体地理问题。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有关农业发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理性认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发展变化。把握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像等对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进行表述。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识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了 解 实 施 资 源 区 域 调 配 的 原 因 。 理 解 资 源 跨 区 域 调 配 对 区 域 发 展 的 影 响 。学 会 分 析 思 路 。掌 握 西 气 东 输 工 程 建 设 的 原 因 及 对 东 西 部 地 区 区 域 发 展 的 影 响 。2.产 业 转 移 以 东 亚 为 例理解掌握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能具体分析某区域的产业转移的方向、原因及影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