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欢迎下载编者按:上海的电影批评有深厚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是全国开展影评最深入持久和最生气勃勃的“电影批评重镇”,大大小小的批评家风起云涌。然而,随着上海“电影中心”地位的逐步边缘化,他们的声音和地位也被弱化。如今,在上海电影“重振雄风”的背景下,上海电影批评家们也忍不住摩拳擦掌,本期的这组讨论是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的第一次集体亮相,更多的精彩亮相在后头。 娱乐时代的中国电影批评,始终没有获得健康生长的机遇。跟文学、音乐或美术等其它的艺术形态相比,电影显示出更加鲜明的工具主义特性。这种独立电影批评的缺席,直接造成了当下的电影批评要么变成了“电影广告”和“宣传文案”,一边倒的夸赞之声只不过是一场热闹的宣传策略和手段;要么变成群起而攻之的批斗场,被批的作品一短百短,要什么没什么。批评的方向如此统一,批评的口径如此一致,所有“不和谐”的声音都远远的,小小的,甚至迟迟不敢响起然而这样就是和谐的大合唱了么? 本刊:关于电影批评“唱同一首歌”的现象,你认为这个现象普遍么?严重么?主要原因有哪些? 杨鹏:电影批评“唱同一首歌”的现象主要存在于特定的影评人圈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