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 进教育现代化,依据 国家教育事 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对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十二五” 以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宁和人才 强区战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优化布局,切实加大投入, 积极促进规模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 统一,各 级各类教育取得长 足发展,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扶贫开发
2、和人口文化素 质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截至 2015 年底,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 3125 所、教职工 9.6 万人、在校学生 144.29 万人,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 阶段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协调,结构完善、功能 齐全、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教育体系。1.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切实加强。大部分市、县(区)设立了教育工委。全区高校、公办中职学校与中小学校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高校及中小学教 职 工党员比例分别达到 55.9%和 31.6%,大学生党员比例达到 7.9%。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师生参与民主管理的运行
3、机制更 趋完善。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有效发挥,涌现出一大批“ 党建示范学校”,形成“金种子工程”“塞上堡 垒”“铸魂工程”等一批党建工作品牌。教育系统统一战线和群团 工作进一步加强。 严格落实学校意 识形态和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 学方向,各 级各类学校持续保持和 谐稳定的良好局面。22.立德树人任务有效落实。坚 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编 印了高校教材中国民族宗教理 论与政策教程和小学教材中华民族歌,在高校和小学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在全国首创实施“共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部)”工作,建立高校思政
4、课特聘教授制度。推进落实自治区党委常委联系高校、省级领导干部“ 上 讲台”等制度,形成孝敬父母月、日行一善等德育品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全面确立。3.基础教育发展成效显著。组织实 施两期“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5 年累计增加幼儿园学位 7.4 万个,2015 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71.4%,比“十一五”末提高 20.5 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全区 16 个县(市、区)通 过自治区人民政府 评估验收,其中 13个县(市、区)通过国家评估认 定,小学六年巩固率、初中三年巩固率分 别达到 94%、93%,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 10.5 和 1.7 个百分点
5、。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建成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38 所,优质高中招生名 额 60%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1%,比“十一五 ”末提高 6.3 个百分点,率先在西部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4.职业教育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日臻完善,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著提高,建成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学院 3 所、国家 级中职改革 发展示范校 14 所, 西 部 最 大 职 业教 育 园 区 和 一批自治区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建 成 使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 进,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 职衔接体系逐步建立,富有宁夏特色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架构基本形成,全
6、区职业院校 5 年累计培养近 21 万名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5.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加快推进。出台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 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宁党发2015 11 号),首次 对全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顶层设计。通过实施高校综合办学实力提升工程、本科教学 质量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高校 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 ,宁夏大学实现一级学科博士点零3的突破,宁夏医科大学获批博士学位授予 单位, 银川能源学院升格 为本科高校。新组建成立3 所高职学院,高等教育布局 进一步完善。 2015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7、 41.6%,比“十一五”末提高 10.5 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新时期。6.民族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两期 “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累计建成学校 175 所,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和宁夏育才中学教育扶贫效益显现,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队伍与民族预科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截至 2015 年,各 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 59.8 万人,占全区在校生总数的 41.4%,高于少数民族人口自然比例, 为繁荣区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7.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各 级各类学校和多元化教育 资源逐步向社会公众开放,实现了学历文凭和职业资 格并重。 积极推进开放大学建 设
8、,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学 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为补 充、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 衔接的机制逐步形成。8.教育投入水平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全区教育 经费累计投入 800 亿元,年均增幅10.6%。通 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普通高中改造工程等一系列教育重点项目,普通中小学 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D 级危房全部消除,生均校舍面积达到国家标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 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基本建立,教育投入保障能力明显 提升。9.教师专业素质显著提升。全面落 实
9、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宁党发2011 53 号)。 实施农村义务 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累计招聘特岗教师近 2 万名,占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 35%以上。安置国家免费师范毕业生 1000 余人,签约率 98.5%。实施地方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国培计划”和“中小学塞上名 师培养工程”,完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 5 年 1 周期的培训制度,建立了自治区、市、县、校四级教师培训网络。高校引 进高层次人才初 见成效, 实现了国家级“ 创新团4队”和“长江学者” 引进零的突破。10.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教育信息化 “三通两平台”
10、建设成效显著,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全覆盖,中小学 宽带网络“ 校校通”覆盖率达到 82%,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覆盖率达到 60%,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覆盖率超过 20%,优质教育资源应用覆盖率达到30%。“教育云 ”暨数字化教育资 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 务平台建成投用,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二)发展形势。“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内外、区内外不断 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开放富裕和 谐美丽宁夏建设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我区教育 发展还 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体制机制还需完善,学校 办学活力不足,办学特色不鲜明;二是中小学校布局结构不尽合理
11、,资源分布不平衡,特别是六盘山集中 连片特困地区教育发展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相对滞后,教育精准扶贫任务艰巨;三是优质 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区域、城 乡、校际之间发展差距仍然存在,教育 发展成果共享机制还需完善;四是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有待深度推进,素质教育尚未有效落 实;五是教师培养培训的专业 支持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六是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仍然较低,吸引力不 强,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较弱;七是教育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推 进 各级各类教育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十三五”时期,要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 实施科教兴宁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解决教育 发展
12、短板,全力推 进教育现 代化,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发展战略(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与自治区党委第十一届五次、5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 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改革 创新为动 力, 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 坚持立德
13、树人,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二)发展原则。坚持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推进课 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和评价机制改革,稳步推 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 师资 格注册和职称评定改革。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 进程。加快高校转型发展,引导高校办出特色。推进管办评分离,完善社会力量出 资兴办教育的政策。坚持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积极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促进
14、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努力推进学前教育抓普惠、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普及、职业教育抓特色、高等教育抓内涵、特殊教育抓保障、继续教育抓体系、教育扶贫抓成效。加大 对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及边远、农村和城 镇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统筹教育发展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坚持绿色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着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人才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把可持续发 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 过程,引导师生崇尚勤俭节约,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和行 为规范,建 设
15、绿色文明校园。坚持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贯彻落实教育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开展 “一带一6路”教育行动合作备忘录,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促 进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提升教育国 际化水平, 积极服务开放宁夏建 设。坚持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对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给予政策和投入倾斜,增强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能 动作用。加快 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步伐,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完善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让进城 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等困难群体接受比较好的教育。(三)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健全完善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实现更高水
16、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 教育,构建体系完 备的终身教育,提供富有成效的社会服务,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学习型社会初步建成,主要发展指标 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基本普及 15 年教育目标。学前教育基本普及。进一步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努力构建“ 广覆盖、保基本 ”的学前教育网络,逐步提高贫困地区和 农村地区入园率,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 85%以上,实现基本普及目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现。22 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小学六年巩固率、初中三年巩固率分别达到 96%和 95%,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办学
17、条件差异系数 进一步缩小。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高中 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5%,普职比保持在合理水平。建设一批有示范效应、有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中职教育品牌专业。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 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中高 职院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基本 办学标准, 职业院校布局更加合理,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培养层次更加全面,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7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加快 发展研究生教育, 稳步 发展普通本专科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51%以上,迈入普及化阶段。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西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18、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建 设以开放多元、 较高质量为 特点的学习型城市、社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衔接,逐步形成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公平。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教育发展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健全政府投入 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教育人才 队伍建设步伐加快,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和结构、数量符合教学需求的教师队伍。教育信息化水平 显著提升,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专栏
19、1 “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 2010 年 2015 年 2020 年学前教育1.幼儿在园人数(万人) 13.79 19.29 22.72.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50.9 71.44 85九年义务教育3.在校生(万人) 96.1 85.75 814.小学六年巩固率(%) 83.49 94.00 965.初中三年巩固率(%) 91.34 93.01 95高中阶段教育6.在校生(万人) 24.4 24.18 26.28其中:中等职业教育 10.2 8.21 10.87.毛入学率() 84.71 90.99 95高等教育8.在学总规模(万人) 13.8 16.12 16.89.在校生(万人
20、) 11.68 14.86 15.5其中:研究生(万人) 0.32 0.44 0.610.毛入学率() 30.1 41.63 51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8 9.6 10.8三、主要任务(一)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1.强化德育工作。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为 主线, 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开展国情国防、历 史教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教育,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施国旗、国歌、国徽礼仪教育, 引 导 广 大 学 生 不 断 增 强 中 国 特 色 社会 主 义 的 道 路 自 信 、理 论 自 信 、制 度 自 信 和 文 化 自
21、信 。探 索 建 立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网 络 平 台 ,加强 高 校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教 学 部 )建 设 与 管 理 ,抓 好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意 识 形 态 教 育 和 安 全 稳 定工 作 ,形 成 网 上 网 下 育 人 合 力 。加 强 职 业 院 校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和 职 业 素 养 教 育 ,完 善 中 小 学 德 育 教 育管 理 体 系 和 课 程 体 系 ,着 力 培 养 学 生 社 会 责 任 感 、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加 强 法 治 教 育 ,健 全 完 善各 级 各 类 学 校 法 治 教
22、 育 教 材 和 课 程 体 系 ,推 进 青 少 年 法 治 教 育 实 践 基 地 建 设 。2.促进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深化学校体育、美育、综合实践课程改革,开齐开足开好艺术、体育课, 发挥美育、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到 2020 年,学校体育装备总体达到国家标准,教学、训练与竞赛体系基本完备,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养成,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显著增强。初步形成大9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 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
23、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现代美育体系。 强化综合 实践和劳动教育, 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增 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劳动 素养。推 进创新素养教育,结合各学段不同年龄学生特点,着力培养提高 创新能力。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推 进学校心理辅导与健康发展指导室建设,建 设专业化辅导咨询教师队 伍,加 强心理疾病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专栏 2 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行动计划在青少年中大力普及足球运动,提升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建立以足球为特色的“一校一品”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模式。到 2020 年,建设校园足球特色县(市、区)8 个左右,建设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300 所以上,争
24、取建设本科高校足球项目高水平运动队 3 支-5 支,探索建立高职院校招收足球高水平运动员机制,建立优秀足球苗子培养及输送渠道,基本形成政府统筹、社会参与、保障有力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服务体系。3.优化育人环境。启动实施“ 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加 强诚信教育。推进“ 平安校园 ”创建,实施学校安全保障改造计划,排查整治校园安全隐患,强化校园突发事件预防和应 急处置,加强校车安全监管,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 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广泛开展中华
25、文化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等活动。开展绿 色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把 绿色 发展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增强生态文明意识,践行勤 俭节约、 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坚持优化结构,推进教育 协调发展。4.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扎实推 进“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责任,进一步完善政府主 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快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在城镇建设及旧城改造中同步配套建 设幼儿园,支持社会组织、企业、个人以多种形式举办学前教育。推进政府 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引 导和支持民 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10继续推进自治区、市、县三级示范幼儿园建设,巩固提高乡(
26、镇)中心幼儿园办园质量,探索建立向民办幼儿园派驻公办幼儿教师和园长、向 农村幼儿园派 驻专业指导员、示范性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联办等机制,提高 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保教 质量。加 强对学前教育机构、学前儿童看护点的监管指 导,推广科学保教模式,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纠正和防止“小学化”倾向。专栏 3 幼儿园建设工程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行政村延伸,重点支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每个乡(镇)至少建成 1 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和其他富余校舍改建幼儿园、增设附属幼儿园或幼儿班,在人口集中村庄和新型农村社区、生 态移民新村实行独立办园、小村联 合建设幼儿园。鼓励支持城市(县城)老旧公办
27、幼儿园改造扩容。到 2020 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 5.5 万个。5.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强化县级 人民政府发展义务教育的主体 责任,加快推 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进程,合理 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努力实现学生就近入学,切实 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和农 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到2018 年基本消除 66 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到 2020 年基本消除 56 人以上大班额。推动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实施“ 西海固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计划”,综合运用投入倾斜、项目推进、对口帮扶、教师交流培训等多种方式,确保全区如期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目标,并启 动市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实施优质教育 资源“ 扩面提升”工程,把 优质 学校管理模式、教 师专业发展模式、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输送到城市薄弱学校和 农村学校。实施“基础教育质量先进县” 创建活动,研究制定科学统一的义务教育质量、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和评价体系,定期发 布各县(市、区) 义务教育质量 评价报告。6.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提高中 职教育办学质量和 规模,加 强中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探索综合高中办学模式,鼓励普通高中适当增加职业生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