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成药厂针剂车间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调查与评价.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76558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中成药厂针剂车间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调查与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某中成药厂针剂车间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调查与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某中成药厂针剂车间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调查与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某中成药厂针剂车间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调查与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某中成药厂针剂车间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调查与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某中成药厂针剂车间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调查与评价张世超 (雅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雅安 625000) 【摘要】我们对某中成药厂针剂车间质量升级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采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技改项目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高温、高湿、乙醇、酸、碱,不良微小气候(气温、气湿、风速)。主要指标检测结果:噪声 LEX,8h为 82.2289.4 dB(A),有 2 个噪声作业岗位超标,分别为 LEX,8h为 85.27、89.4 dB(A)。高温热源岗位工人 8h加权平均湿球黑球温度(WBGT)为 28.4 ,车间环境平均

2、 WBGT 为28.3,高温作业分级确定为级。盐酸检测结果为 15.932.6 mg/m3,其检测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最高超标倍数为 4.34 倍。提示该技改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措施有效,运行正常基本能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效果。【关键词】制药厂;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某中成药厂是我国中药针剂产品重要产地之一,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加和 GMP 认证要求的提高,针剂车间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已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因此, 药厂对该生产线进行了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的质量升级技术改造,改造重点为增添中药煎煮、过滤、灌装等设备。生产过程中存在和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高温、噪声。针对作业环境中的

3、职业危害,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我们对针剂车间小针生产线技改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措施效果进行了调查评价。1.材料与方法1.1 评价范围主要为针剂车间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包括中药煎煮和灌装。1.2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的方法进行评价 1,主要通过资料分析、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及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2。1.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1.3.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指标 根据现场调查确定本项目噪声、高温、盐酸等因素为本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检测指标。1.3.2 检测方法:(1)高温测定:按 GBZ/T189.7-2

4、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7 部分:高温的有关规定,用综合热指数监测仪 QT-34(编 号 :W32)进行 现场高温测 定 3(2)噪声测定:按 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2 部分:噪声的有关规定用 ND2(编 号 :W11)噪声分析仪进行现场噪声测定 4。(3)毒物测定:按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和 GBZ/T 1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用 KB-6C 大气采样器(编号:W1 )对存在毒物的工作场所进行采样,用离子色谱进行毒物检测。 5-61.3.3 采样频次及采样点设置 :现场检测是在该技改项目各生产工序处

5、于满负荷状态下进行采样和测量。采样频次及采样点设置按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样规范的要求进行布点采样。采样频次为盐酸连续采样 3d,工人配酸时进行采样。噪声检测 1 天,每点测定 3 次。高温在夏季最热月份测量,3 次/天, 连续监测 3 天。采样点的布置结合工作场所的设备布置、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在工人操作位、巡视位和设备区域进行布点采样。2 结果2.1 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 根据该技改项目生产特点及使用的原料、辅料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乙醇、酸、碱,不良微小气候(气温、气湿、风速),结合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和有害因素的接触机会、理化特性和对人体健康的

6、影响,确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高温、噪声、 盐酸。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2.2.1 高温检测结果与分析 高温主要存在中药煎煮岗位,热源为煎煮罐,热源温度 为逐渐升高,最高温度可达 98,罐表温度大约为 30 40。为此,本次重点对该生产区域环境和热源煎煮 岗位进行了 8h 加权平均 WBGT 检测 ,结果见表 1。该车间热源 稳 定,工人工作主要是立姿,工作内容为操作仪器,控制、 查看设备,按 GB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因素附录 B 中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7,确定 该车间工人体力劳动为级,工作时间均为 8h,高温接触 时间率为 100

7、%,为此,该车间为高温作业,按 高温作 业分级GBT4200-2008 确定为级,热源煎煮岗位 8h 加权平均 WBGT 为 28.4 ,生产区域环境平均 WBGT 为 28.3,均未超 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表 1 煎煮岗位 WBGT 指数及作业分级车间岗位 8h 加权平WBGT() 作业分级 测定地点WBGT 指数()日接触时间(min)煎煮岗位 28.4 煎煮工人操作位(9:56)煎煮工人操作位(10:16)煎煮工人操作位(13:24)煎煮工人操作位(14:20)煎煮工人出渣点(16:30)生产区域环境27.027.729.529.929.428.320202020103902.2.2 噪

8、声检测结果与分析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显示,噪声主要存在于针剂车间的过滤、浓缩、洗瓶、灌封准 备等岗位,生产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为流体动力噪声和机械噪声,基本为稳态噪声,所以本次主要在技改项目工人的操作岗位和区域检测其接触噪声强度、记录接触时间,用8h 等效 A 声级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见表 2。 通过对作业场所内 14 个噪声监测点的检测结果分析,有 3 个测点噪声强度实测平均值 LadB(A)超过 85dB (A),分别是过滤岗位 1、过滤岗位 2 和安瓶洗烘岗位。按工人接触时间,计算 8h 等效声级,只有安瓶洗烘岗位和过滤操作岗位 1 噪声强度超过噪声职业接触限值,其余各岗位接触的噪声强度均

9、低于噪声职业接触限值。表 2 8h 等效连续 A 声级计算结果LEX,8h车间 岗位名称 工作方式接触时间(min)测点平均声级 dB(A) dB(A)煎煮 操作、巡视 480 74.6 74.6浓缩 操作、巡视 480 78.6 78.6操作 240 88.1过滤 1休息 240 74.485.3针剂车间过滤 2 操作 240 87 84.2休息 240 74.4热处理 操作、巡视 480 73.4 73.4配液间 操作、巡视 480 68.4 68.4无菌灌封 操作 480 70.5 70.5安瓶洗烘 操作 480 89.4 89.4灭菌过滤 操作 480 68.7 68.72.2.3 盐

10、酸检测结果与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调 pH 的需要,需配酸和配碱,根据生产特点和盐酸、氢氧化钠的理化特性,本次对配酸时产生的酸雾进行了检测, 盐酸连续 3d 的检测结果为 15.932.6 mg/m 3,均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 8,其最高超标倍数为 4.34 倍。但此 岗位每天配酸碱操作时间较短, 为 1020min ,为防止急性中毒的 发生,厂方 给工人配发了防毒口罩、防护眼镜和防护服,以减轻酸雾对工人健康的影响。2.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由表 3 可见,该技改项目针对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防护设施的配套设计,并从平面

11、布置、工艺设备布局、隔声降噪,防暑降温、除湿、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工作场所的高温、高湿、噪声、毒物等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有效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不良影响。但监测结果显示,车间过滤岗位,洗瓶岗位噪声强度仍超标,配酸碱岗位盐酸浓度超标,因此应加强这些岗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投入和完善,如更换低噪设备,局部安装消声器,佩戴耳塞,增加抽风排毒装置等。表 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项目 防护设施(措施)设置 运行情况防高温高湿1 针剂灌装区安装舒适性净化空调,控制温度和湿度;2 提取生产区顶部采用轴流通风机强制将生产区域内的水蒸气及余热排至室外,换气次数12 次/h,使车

12、间空气达到流通; 热源煎煮罐外有隔热材料,罐表温度为 3040,在煎煮罐旁还安置了 1 台电风扇,以降低局部温度;3对高温作业岗位以巡视为主,减少操作人员暴露在高温状态下的时间;4 对作业人员发放通气性良好、质地结实的工作服,高温季节供应清凉饮料,解暑绿豆汤、藿香正气水等;空调、通风设施运行使用正常。防噪1 选用空压机等均采用低噪声设备;2 将产噪声较大的空压机、风机等设备布置在专门的设备间,并设有减振台座,其门、墙体为隔声设计;3空调机组出入风口处设置微穿孔板消声器,4 接噪人员配备防噪耳塞;防噪设施设置基本合理,运行使用正常。防毒1 乙醇存储在密闭罐内,用管道输送;2 配酸碱有单独的工作区

13、间,但无任何隔离设施和排毒(酸雾)抽风装置;3 配有个体防护用品:护目镜、手套、防毒口罩、工作服等;乙醇存储、输送正常。配酸岗位排毒设施有待加强。2.4 建筑卫生学2.4.1 采光与照明调查:小容量注射剂灌装区为封闭式厂房,基本没有自然采光,以人工照明为主,采用 80W 吸 顶式荧光灯。中药提取生产区主要利用自然采光(门及侧窗采光),并辅以人工照明,采用防潮灯具。本次对小容量注射剂灌装区、中药提取区工人更衣室、工作 环境、休息点做了照度测定,小容量注射剂灌装区测定照度 17 个,获 51 个数据,其检测值范围为 82.0450 Lx,检测值除办公室未达到 标准外,其余各检测点均达到了 GB50

14、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规定的设计要求。中药提取生产区测定照度 6 个,获 18 个数据,其 检测值范围为19.2139.6 Lx,各检测点照度值均低于 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规定的设计要求。2.4.2 采暖、通风调查:为掌握洁净区空调系统运行状况,本次对小容量注射剂生产洁净区工作场所微小气候进行了 检测,温度检测范围为19.022.2 ,风速为 0.010.32 m/s,相对 湿度为 63.25.7% ,基本符合 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微小气候设计规定。同 时为了解洁净区工作场所空气质量状况,对二氧化碳浓 度进行了检测,其检测值范围 616.78

15、946.78 mg/cm 3,符合国家职业卫 生标准规定要求。2.5 职业病健康监护情况本技改项目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共84人,其中接触噪声的28人,接触高温、酸碱的67人,84名作业人员均按GBZ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未发现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3、讨论本技改项目主要是利旧,无新建建构筑物。原厂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基本合理,厂区道路、车间紧急疏散通道、 绿化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在技改项目的作业场所中,作业人员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盐酸、 氢氧化 钠、乙醇、不良微小气(气温、气湿、风速)。主要危害因素为高温、噪声、盐酸。 盐酸、

16、氢氧化 钠每日作业人员接触时间短,乙醇是密闭存放,正常生产情况下接触较少。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析,高温检测热源岗位和生产区域环境 WBGT 指数值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强度测定 14 个岗位,有 2 个岗位 8h 等效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其余各岗位作业人员接噪强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盐酸检测结果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PC-TWA 的规定,提取生 产区域照度未达到规定的设计要求,因此,噪声、 盐酸是本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关键。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技改项目在生产工艺设计上采取了一定的控制措施,主要有密闭技术、局部抽风、除 尘,降温、减振防噪、毒物浓度检测自动报警,洁净区实施全面净化空调,办

17、公区安装舒适性空调、生产区配备防毒事故柜等,同时厂方根据作业人员工作岗位的需要,为其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对该项目工人职业健康检查中未发现职业病人,故技改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措施是有效的,基本达到了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效果。建议:(1)加强配酸岗位工人个人防护,防护口罩要选用活性炭专用过滤式口罩,同时设置专用的配酸碱操作间,增加抽风排毒设施,以降低作业环境中酸雾的浓度,使其达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2)对噪声作业岗位要按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的规定,定出听力保护计划,由专业 人员组织实施,噪声作业人员要加强健康监护工作,已发放耳塞的岗位要检查督促其正确使用,以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率。

18、 (3)增加提取车间照明设施瓦数和数量,提高作业环境中的照度值,以达到工业建筑照明标准要求,满足工作需要。参考文献1 GBZ/T197-2007建 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 评价技术导则S.2赵立 强、伏代刚.某制药厂异地技术改造工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6383 GBZ/T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 量第7部分:高温S.4 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 量第8部分:噪声S.5 GBZ159-2004工 作 场 所 空 气 中 有 害 物 质 监 测 的 采 样 规 范 S.6 GBZ/T 160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S.7 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8 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