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炼“金刚身” 修行“儒雅人”龙川小学学生“川之韵”修身课程方案(试 行)为巩固和深化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增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做到既一脉相承,又相互补充融合,为全面而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课程支撑,彰显学校个性,提升办学内涵,学校决定在二十多年的文化积淀中汲取营养,在学校核心文化理念中明辨方向,在学校特色项目中整合资源,将修炼“金刚”之身,修行“儒雅”之人的“川之韵”修身课程作为建构龙川小学特色校本课程的框架。1、课程背景分析:以修炼“金刚”之身,修行“儒雅”之人为架构的“川之韵”学生修身课程是以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课程开发背景的。中国自古就有“修身养性” “修身、治国,平天下”等说法,可见“修身”对于人生之重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部出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谓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开发龙川小学学生修身课程与贯彻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可谓血脉相融。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无不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修身的内容。龙川小学“培养志存高远、知书达礼的儒雅少年”的培养目标又恰恰是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培养“儒雅少年” ,落脚点在于课程,立足点在修身课程。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修身行动,
3、参与修身课程,锤炼各项基本功,修炼“金刚”不败之身,提升各项能力,修行“儒雅”之人,为成就学生的灿烂未来、精彩人生奠基。2、课程结构与门类“川之韵”修身课程拟定为四大类,即德育类、智育类、体艺类与研学类,面向于全体学生,既是对传统意义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传承,更包含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方面,也包含了学校二十多年办学积淀中的精华,也有学校面对新时代的新思考与新探索。德育类修身课程重于品行修为,重在习惯养成;智育类修身课程重于技能修为,重在基本功养成;体艺类重于体育、艺术修为,重在兴趣养成;研学类着重实践修为,重在乡情积淀。3、具体教育内容的选择、组织、编写的原则德育类:胸怀家国
4、我誓行“家国情怀”文明交往我能行“礼仪言表”安全出行我在行“安全风景线”学习生活我必行“学习智多星”简单家务我定行“生活小能人”小小义工我愿行“感恩留余香”智育类:写字、朗诵(含英语)经典吟诵、经典悦读、经典赏析、经典表演(含英语)估算、速算、数理体艺类:两操传统项目(2 项传统体育技能)艺术特长(1 项艺术特长)研学类:一年级:自在公园水韵与星云大师二年级:引江水利枢纽与三河六岸三年级:仙女公园遗址与芒稻水道四年级:邵伯古镇码头与湖泊船闸五年级:邗东白沙古刹与嘶马坦江六年级:扬州盐商园林与运河历史编写原则:1.基础性的原则: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
5、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2.发展性的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3.现实性的原则: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的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 ,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4.主体性的原则: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 还要充分
6、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4、课程总体目标及分年段目标龙川小学“川之韵”修身行动课程的总目标是:以修炼“金刚”之身,修行“儒雅”之人为行动口号,全面依托“川之韵”修身行动课程,通过对学生品行、习惯、基本功及兴趣爱好、艺术特长的锤炼,修炼“金刚”不败之身,修行志存高远、知书达礼的儒雅少年,全面落实建设品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学校,培养朝气蓬勃、全面发展的学生,最终实现龙川小学课程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级段具体目标:(德育类)低年级(12 年级) 中年级段(34 年级) 高年级段(56 年级)1、对家乡、祖国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初步感受祖国
7、、家乡之美。2、具备初步的的文明礼仪修养,乐于与他人交往。3、知道简单的安全常识,具备初步的安全意识。4、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学习自觉性。在老师的带领下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有家务劳动的意识,能与家长一道或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简单的家务劳动。6、懂得帮助他人的意义,有助人为乐的意识。1、对家乡、祖国有一定的了解,有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2、具备一定的的文明礼仪修养,乐于并逐步学会与他人交往。3、知道一定的安全常识,有一定的安全意识。4、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5、有较强的家务劳动的意识,有初步的家务劳动技能,能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6
8、、乐于帮助他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主动帮助他人。1、对家乡、祖国有较多的了解,具备较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2、具备较高的文明修养,乐于、善于与他人交往。3、有丰富的安全常识,安全意识强。4、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初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5、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务劳动,有一定的家务劳动技能,能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劳动。6、乐于帮助他人,乐于走出家庭、走出校园担当小小义工。(智育类)低年级(12 年级) 中年级段(34 年级) 高年级段(56 年级)1、具有主动写字的兴趣,初步形成写字能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
9、感情地课文。学习默读。2、喜欢经典阅读,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完成学校规定的阅读篇目,阅读量在万字以上。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进行经典表演。1、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能正确书写英文字母和单词,写字姿势正确。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正确朗、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所学英语单词、句子、童谣、语篇。2、乐于进行经典阅读,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
10、读感受。完成学校规定的阅读篇目,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片或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经典表演;能做简单的英文角色表演。1、用硬笔书写楷书、英文单词,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进行较快速度的默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学英文故事或语篇。2、扩展阅读面,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完成学校规定的阅读篇目,课
11、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英文故事、语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进行经典表演;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英文小故事或小短剧。13 年级 4年级掌握必要的计算等方面的能力,能准确地进行计算,能进行简单的估算;经历简单的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学习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有一定的估算能力,经历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艺类)低年级( 12 年级) 中年级段(34 年级) 高年级段(56 年级)1、初步培养学生体育、艺术类的学习兴趣。2、对部分体育、艺术项目有一定的喜好。1、对体育、艺术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
12、2、具备初步的体、艺素养,初步具备两项以上体育类、一项以上艺术类的特长。1、对体育、艺术的学习有较高的兴趣。2、具备一定的体、艺素养,明显具备两项以上体育类、一项以上艺术类的特长。(研学类)低年级(12 年级) 中年级段( 3 4 年级) 高年级段(56 年级)1、在老师、家长的指导、帮助下,围绕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形成初步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能简要叙述研学活动的收获。2、初步感受家乡的水韵气息,简要了解家乡名人、相关水利设施。3、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1、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围绕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形成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能用日记记载自己的研学经历、体会与收获。2、进一步感受家乡的水韵气
13、息,认识家乡的水化设施、水文化景观。3、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1、能自主地围绕主题搜集资料,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学写简单的研修报告。2、了解家乡重要的水利枢纽地位和水文化历史,感受家乡“水城共生”的文化底蕴;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建设家乡的使命感。5、教育活动时空安排德育类校本课程与晨会、少先队活动有机整合,在晨会、少先队活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进行教育渗透,课程实施重点在于老师安排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过程中进行修炼;智育类校本课程教育活动时间主要来源于两处,一是与学科整合。写字、朗读等在平时语文教学中进行,强调每节阅读课必须五分钟以上写字时间;每节课学生朗读时间不得少于一刻钟;经
14、典悦读等用好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等,经典赏析等需要和社团活动有机结合;数学学科同样如此。体艺类校本课程借助于大课间、社团活动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体育与艺术技能的训练,在不断训练中提升学生的体艺术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艺修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研学类校本课程与学校的传统活动每月过节有机融合,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日、法定假日组织学生走进家乡的相关人文景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提升素养。6、教育活动组织规范要求我校的特色校本课程涵盖了德育、智育、体艺、研学等四个方面,是一个立体的课程体系。为确保特色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根据实际,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1、
15、分工协作机制:学校成立了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处、德育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任组员:组 长:潘湘云副组长:朱锡根、黄勃、季俊成 员:韩 莉、倪玲羚、沈 莲、高诗正、梁文强明确了各职能科室与科室成员的管理职责:德育类:德育处(韩莉、梁文强);游学类:德育处(韩莉、梁文强);智育类:教导处(倪玲羚、毛 云、崔春华、李 伟);体艺类:教导处(高诗正、沈 莲)2、相融相生机制:智育类写字、朗诵、估算、速算、数理等项目要求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其它类别的特色样本课程要求与平时的各项活动(大课间活动、每月一节活动、社团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等)相融合,在
16、课堂、活动中相机训练,部分项目还要进行相机的评价,从而实现学生素养的跨越式提升。相融相生机制,既增加了课堂教学、各项活动的深度与厚度,又让特色校本课程有了一个落实的载体,并最终产生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合力。3、专项考核机制:学校还对部分项目设立专项考核机制。结合“紫藤花”读书节对学生的经典阅读、经典诵读、经典表演等项目进行考核;结合“芍药花”体育节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对班级的两操质量进行考核;结合“金银杏”数学节对学生的速算能力进行考核;结合“木芙蓉”英语节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诵读能力进行考核;结合每学期末的社团考核对学生进行体、艺特长进行考核。每年年底,对学生的写字水平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
17、评选“五星”班级、“三好”学生、儒雅少年的重要依据。7、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的评价办法校本课程的评价,是校长、教师对本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质量分析与监控的教程,也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才能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体系,使校本课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原则:1、科学性原则:对校本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3、参与性原则:注重学生平时的参与情况,并将其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4、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激发起学生对
18、校本课程的学习兴趣。5、发展性原则:要借助于评价,不断改进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使学校的校本课程得以不断地完善,最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方式:德育类“六行” ,是学生品行修炼的基本内容,采用平时学练填写学分卡的方式计算学分,以完成学分的方式进行记载。智育类是学生基本功修炼的基本内容,采用学期末过关达标的方式进行达标卡的填写。体艺类是学生体育技能、艺术修为修炼的基本内容,包含 2 项传统体育技能、1 项艺术特长,分年级段进行等级评定度,并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研学类是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修炼的基本内容,从过程参与和研修成果(包含研修日记、研修报告等)两个方面采用适时填写学分卡的方式进行评定。本方案是我校特色校本课程规划、实施的重要依据,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