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艺术的构建与传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节】 构建主义心理学 动画艺术的构建与传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节选) 周大勇、王秀艳 动画片以怪异形象、滑稽动作以及拟人话语构成了它的幽默源,而这些元素无疑与儿童求新、求奇、求趣的心理相匹配。也就是说,动画艺术的构成要素与儿童的接受心理具有同构性,这决定了动画艺术能够深化儿童内心世界,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无论是从背景布局到动画形象的设置无不呈现了它的特异性,比如“海绵宝宝”“天线宝宝”“大头儿子”“果宝”“大耳朵图图”等形象从外形的设计上就带有肯定的怪异性。假如说怪异外形是动画片幽默产生的潜在条件,那么滑稽动作与拟人的话语则挺直将幽默表露出来。 许多动画艺术形象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但又并非现实生活原貌,而是在现实基础上的“变异化”组合。这种组合方式是符合儿童接受心理的,对儿童而言,这种艺术组合与呈现既具有“熟识感”又不乏“生疏化”信息的融入。将儿童置于“熟识”到“生疏”之间,满足了儿童的奇怪心和求索欲望。从“喜羊羊”“灰太狼”“加菲猫”到“忍者神龟”“功夫熊猫”等这些动物拟人化形象的塑造上,我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