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衣,最初是用草编织而成的挡雨器具阅读附】 水蓑衣水草成景图 蓑衣,最初是用草编织而成的挡雨器具。在我国上古时期,人们为了抵抗风雨的侵扰,起初只能用野草裹住身子,以遮雨水,久而久之形成了蓑衣。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就记录了当时人们穿蓑衣的状况。“蓑笠,备雨服。”说明是充当雨具之用的。春秋战国时代,百姓在下雨天,通常是身着这种草衣来从事劳作的。蓑和笠的关系,犹如今日雨衣和雨帽的关系,所不同的是“笠”的制作原料是竹子,而不是草。而且“笠”晴雨两用,既可避风雨,也可防烈日酷暑。 蓑草的表皮较光滑,本身又呈空心状,所以用来制雨衣,雨水不易渗透。其为贱物,轻易可得,在很长时期内,不分尊卑,外出遇雨,都穿这种蓑衣。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又发觉了多种可用作雨衣的材料,但蓑衣并没有被淘汰,尤以农夫、渔人所用为多,历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我们最熟识的,应当是那首:“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比蓑衣进一步的雨衣,是用丝绢一类纺织品涂上油后做成的,称“油衣”、“油帔”。晋书桓玄传:“(刘)裕至蒋山,使赢弱贯油帔登山,分张旗帜,数道并前。” 除蓑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