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赏析,向子湮,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 阮郎归 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向子湮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退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副标题指出本词写于“绍兴乙卯”,即高宗绍兴五年(1135),这时由于名将岳飞,韩世忠等屡次击败金及伪齐的军队,南宋的军事形势显得非常有利,具备进取中原的力气,但由于高宗等人的畏敌主和,只图苟安而不思进取,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写下此词。 首两句写风尘仆仆于鄱阳(今江西波阳县)道上,正值大江南北风雪迷漫,想起靖康二年(1127)徽钦二宗被俘北去,至今已近十年。“易水”,源出河北易县附近,是战国时燕国南面的疆界。战国策燕策载有燕太子送荆轲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易水寒”的出处,意味着生离死别和誓杀强敌。女词人李清照在高宗建炎二、三年间曾有诗讥刺苟安求和之辈,“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这里的“易水寒”与本词一样,都是指中原的沦丧和帝王被俘不回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