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在校大学生移动支付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5800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在校大学生移动支付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宁波在校大学生移动支付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宁波在校大学生移动支付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宁波在校大学生移动支付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宁波在校大学生移动支付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文献综述宁波在校大学生移动支付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在近十多年里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手机在中国也很快的普及,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手机数量最多的国家。近几年移动互联网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很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移动支付大多数业务仍停留在基本的移动通信业务,如语音、短信、彩信等。基于互联网创新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如移动支付、移动邮箱、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新闻等。我国的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等在相关的技术标准的制定做了很大的努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近些年移动支付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当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支付商等解决

2、了技术、推广成本等问题之后,移动支付能否被用户接受并广泛使用,和用户的使用意向有很大的关系。当用户具有使用意向后,是否会产生使用行为还受使用成本、用户承担的风险以及用户的消费习惯等的影响。目前影响移动支付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的因素将会是移动支付能否被推广的关键之一。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使用移动支付的主流群体,通过对该群体的因素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对未来移动支付的发展提供参考。1移动支付的定义和分类11移动支付的定义关于移动支付的定义,目前各种国际组织及相关文献对于移动支付的定义繁多,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在不断增加中,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下面列举几种被广泛接受的,对移动支付进行阐述1、HEI

3、JDENH(2002)在论文中将移动支付定义为一种便利新颖的付款方式,由移动网络实现组织间、组织与个人间、个人与个人间金融交易的实现1。2、BOHLEK2001在论文中指出移动支付是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业务,以一定信用额度或一定金额的存款,通过移动设备从移动支付服务商处兑换得到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以移动终端为媒介将该数据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清偿消费费用进行商业交易的支付活动2。3、唐军(2007)在论文中提出移动支付简称MPAYMENT是指借助手机、2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SMSSHORTMESSAGESERVICE、IVRINTERACTIVEVOICERESPO

4、NSE、WAP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等多种通信方式进行银行转帐、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3。4、张伟(2009)在论文中提到根据移动支付论坛MOBILEPAYMENTFORUM的定义,移动支付MOBILEPAYMENT指进行交易的双方以一定信用额度或一定金额的存款,为了某种货物或者业务,通过移动设备从移动支付服务商处兑换得到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以移动终端为媒介将该数据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清偿消费费用进行商业受易的支付方式4。5、杨凌云(2009)在论文中指出移动支付业务是一项跨行业的服务,是电子货币与移动通信业务相结合的产物。移动支付就是将移动网络与金融网络系统

5、相结合,利用移动通信网络的快捷、迅速,用户分布范围广,数量众多的特点来实现一系列金融服务。移动支付业务不仅丰富了银行服务内涵,使人们随时随地享受银行服务,同时还是移动运营商提高ARPU值的一种增值业务5。6、李俊2009在论文中提到中国银联对移动支付的定义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手持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和广域网购买实体或虚拟物品以及各种服务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移动支付不仅能够给移动运营商带来增值收益,而且可以增加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时能够帮助双方有效提高其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6。7、刘丹2009等指出移动支付是使用移动设备如移动电话、智能手机、PAD,利用无线和其他通信技术来支

6、付货物、服务和账单7。8、TOMIDAHLBERG(2007)在论文中指出移动支付是利用无线和其它通讯技术如移动电信网络,或接近技术购买商品、服务和帐单/发票的移动装置像是一个手机,智能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8。9、王榕燕2008在论文中指出手机支付是将用户手机SIM卡与用户本人的银行卡账号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用户通过发送手机短信、IVR、WAP等多种方式,在系统指令的引导下完成交易支付请求,操作简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9。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移动支付业务是在手机上展开的。所以本文通过对移动支付的详细归纳论述,认为移动支付就是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向特定收款人转移一定数量款项并获得物品或服

7、务的行为。其原理与网络支付相似,网络支付把固定电脑作为终端设备,而移动支付是把可移动的手机作为终端设备,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不受时间与终端设备位置的限制。12移动支付的分类3崔媛媛(2007)在文中把移动支付按照不同的分类维度分为不同的移动支付方式根据支付金额的大小,可以将移动支付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小额支付业务指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建立预存费用的帐户,用户通过移动通信的平台发出划账指令代缴费用。大额支付指把用户银行账户和手机号码进行绑定,用户通过多种方式对与手机捆绑的银行卡进行交易操作;根据支付时支付方与受付方是否在同一现场,可以将移动电子支付分为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如通过手机购买铃声

8、就是远程支付,而通过手机在自动售货机上购买饮料则是现场支付;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移动支付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短信、WAP等远程控制完成支付。另一种是通过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完成支付,主要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有RFID、NFC、蓝牙、80211等10。以目前的发展情况看,移动支付主要以小额支付为主,在一些移动支付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大额支付也有一定的应用。2国内外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21国外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曹媛媛(2008)在文中指出欧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移动商务的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欧洲的奥地利、挪威在移动支付应用方面领先于全球其他地区11。李娜(2008)在文中指出在日

9、本,移动支付业务发展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移动运营商利用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整合终端厂商和设备提供商的资源,联合银行提供移动银行业务,从而高效组织起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NTTDOCOMO是日本移动支付业务开展得最好的运营商之一。NTTDOCOMO就是通过一系列收购活动从而主控移动支付的产业链,使产业链的相关环节紧密地掌控在自己手中,更好地推动了其移动支付业务发展。NTTDOCOMO的模式的主要特点为第一,选择在日本已有广泛基础的FEILICAIC技术作为移动支付技术;第二,合理的商家选择和有效的激励策略;第三,通过注资的方式掌控产业链。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由于移动运营商在运营、推广增值业务等方面的

10、丰富经验使得其在控制产业链的能力上占有绝对强势,并且运转灵活方便,可实现手机帐户的直接支付,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再者依托于移动运营商的网络资源优势,技术实现方便12。HOEKYUNSHIN(2009)等在文中提出就韩国移动支付的产业模式而言,4他们主要采用运营商、商业银行主导以及运营商、银行等多方合作的模式13。李娜(2008)在日本、韩国移动支付模式的启示一文中指出目前韩国所有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移动银行业务,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通过手机实现POS支付、购买地铁车票、完成移动ATM取款等。同时银行联合移动运营商如由多家银行和卡组织联合运营商SK电讯等机构共同推出的手机支付业务。目前韩国主

11、要移动运营商都提供具有信用卡和基于FELICA标准预付费智能卡手机。韩国主要有MONETA和KMERCE两大移动支付品牌,它们占据着韩国半壁江山12。目前日本、韩国是移动支付发展非常成功国家,此外奥地利、挪威、新加坡等国移动支付的发展业务走在世界前列,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22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胡君(2009)在文中指出在我国移动支付所涉及到的各个实体还处于培育市场并不断探索的阶段。但基本上我国现有的移动支付中已经基本涉及了国际上三种主流的商业模式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金融部门主导的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主导的移动支付。但这三种仅仅是处于萌芽阶段,并没有对我国现有的支付手段造

12、成冲击14。许猛(2009)在文中提及虽然移动支付的市场潜力很大,但是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状况并不像大家期望的那么好,现实和预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尤其下面所提的几个问题是影响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第一,移动支付的最大的问题是安全问题;第二,产业链相关环节的合作仍然薄弱,还有待加强;第三用户对于电子货币的使用习惯还需要进行长期培养;第四,中国的商业信用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完善,移动用户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实名制15。目前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必须让移动支付市场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移动运营商、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芯片制造商、移动终端制造商等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13、让各方都能参与进来,才能使我国的移动支付实现较快的发展。3影响用户移动支付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的因素张菊芳(2010)在文中指出从整体情况来看,影响用户接受移动支付业务的主要因素为成本、安全性和便捷性,影响用户使用该业务的主要因素为效5率、效果、情感和灵活性16。赵艳丽(2009)在文中提出影响移动支付的主要外部因素,主要包括(1)用户年龄移动支付的用户群集中在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2)受教育程度受教育时间越长的人,获得就业和高薪的可能性越大。而这直接关系剑他们接受和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3)使用手机或网络的技巧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多功能手机,包括听音乐,手机上网,拍照等

14、。而老年人只局限在打电话或发短信等简单的功能;(4)政策环境因素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够健令。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信用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17。施华康(2007)在文中指出影响移动支付的关键因素有安全性、易用性、市场认知等18。消费者选择移动支付,利用它方便快捷,不受经营时间、地理位置的限制的特点,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消费效率,对消费行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移动支付所具有的优点,会使消费者产生比较强烈的使用意向,但能否使消费者产生使用行为,还与移动支付的使用成本、用户承担的风险以及用户的消费习惯等的影响。消费者在选择移动支付这一新的支付方式的同时也选择了该支付方式所要承担的

15、代价与风险。消费者会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是否使用。目前移动支付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对于大多数用户还是新鲜事物,因此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处于观望态度。4总结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经历近10年,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有很大的不足。在移动支付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出庞大手机用户和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快速发展我国的移动支付。使人们享受现代科技的发展成果和新的商业模式给人们日常生活所带来的便利。6参考文献1HEIJDENHFACTORSAFFECTINGTHESUCCESSFULINTRODUCTIONOFMOBILEPAYMENTSYSTEMSCSLOV

16、ENIA15THBLEDELECTRONICCOMMERCECONFERENCE,20022BOHLEK,KRUEGERMPAYMENTCULTUREMATTERSACOMPARATIVEEUUSPERSPECTIVEONINTERNETPAYMENTSBACKGROUNDPAPERNO4CSEVILLEELECTRONICPAYMENTSYSTEMSOBSERVATORYEPSO,20013唐军影响移动支付接受与使用之因素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张伟3G时代电子商务中的移动支付研究及管理思考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杨凌云3G时代我国移动支付商业发展

17、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李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及监管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7刘丹,房宪鹏移动支付国内外研究述评J商业时代,2009(25)8TOMIDAHLBERG,NIINAMALLATMOBILEPAYMENTMARKETANDRESEARCHPAST,PRESENTANDFUTUREHELSINKIELECTRONICCOMMERCERESEARCHANDAPPLICATIONS,20079王榕燕中国移动支付商务模式创新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0崔媛媛移动支付业务现状与发展分析J移动通信,2007,31(6)11曹媛媛,李琪

18、中国文化下的移动支付使用者使用意愿与行为分析基于整合型信息接收模型J社会科学家,2008(8)12李娜日本、韩国移动支付模式的启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413HOEKYUNSHIN,王斯借鉴韩国移动商务的优势发展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J物流科技,2009,32(2)14胡君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5许猛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综述J信息通讯技术,2009,3(2)16张菊芳消费者移动支付接受和使用行为研究综述J金卡工程,2010,14817赵艳丽,张云华应用计划行为理论研究中国的移动支付发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9)18施华康消费者对移动支付业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大学生和年轻上班族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