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中的文化【《筷子中的文化》阅读附答案】.docx

上传人:taoz****ayue 文档编号:5802270 上传时间:2021-06-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筷子中的文化【《筷子中的文化》阅读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筷子中的文化【《筷子中的文化》阅读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筷子中的文化【《筷子中的文化》阅读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筷子中的文化【筷子中的文化阅读附答案】 古人称筷子为“箸”,这个专称自商代始终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渐渐称“箸”为筷子。如明人陆荣椒周杂记载,吴中民间行船时忌说“住”,因箸同“住”音(“住”,慢),所以要把“住”改为“快”,“箸”便叫成“筷子”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箸”为“筷”。 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用象(牙)箸。在长期的用法中,依据考古资料供应的信息,既有器形的改变,也有制作质地的不同。 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多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瘦长方形,残长203厘米,宽4毫米。及至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改变。四川发觉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24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很分清了。 古代的箸,长短并无定制,约20厘米左右。形体有方有圆,其径一般在04厘米左右,最粗不会超过06厘米,比今日用筷要细古人之箸用来夹羹汤中的菜。礼记曲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