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外之意【言外之意、言外之意、象外之趣以及言有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自魏晋以来,在玄学思潮的推动下,开创了在文学创作中追求言外之意、言外之意、象外之趣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旨趣。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对此有大量论述,这是众所周知的。由此,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歌理论独有的特征,因而不同于西方美学理论重视文学作品严密的规律性和理性的分析,不重视以有限的形式容纳无限的内涵。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指出,一部文学作品中总是存在很多意义空缺部分。德国康士坦茨学派的伊瑟尔认为,作品本身是作家有意识活动的产物,只能部分地左右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其中总包含一些“空白”或“不明确的因素”。这一点在现代文学中尤其明显。伊瑟尔在隐含的读者一书中,从对英国古典作家班扬到现代作家贝克特的作品进行的历史考察中,发觉这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作品总的趋势是“空白”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因而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必需有主观因素的主动参加。西方现代接受美学也把追求空白和不确定性,作为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水准高下的重要尺度。上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