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淮上与友人别》课件 语文版-语文级上册语文课件.ppt

上传人:pm****8 文档编号:5849052 上传时间:2021-06-30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8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淮上与友人别》课件 语文版-语文级上册语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淮上与友人别》课件 语文版-语文级上册语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淮上与友人别》课件 语文版-语文级上册语文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淮上与友人别》课件 语文版-语文级上册语文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淮上与友人别》课件 语文版-语文级上册语文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郑谷(公元849年),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改“数”字为“一”字,有“一字师”之称,解题 淮上:即扬州。 “淮上与友人别”点出了地点、人物,告诉我们是一首离别诗。 (为什么不说是送别诗?) (明确:“君向潇湘我向秦”,分别+送别)。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唐人送别的习俗,1、折柳送别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 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折柳送别,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翻译:长江边上杨柳依依,扬子江”,长江的别称,这里点明了“与友人 别”的地点,而“杨柳春”三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