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doc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58568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5-2016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 历史 一、单选题:共 25 题 1 西周贵族的等级制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周王 -卿大夫 -诸侯 -士 B.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C.周王 -士 -诸侯 -卿大夫 D.周王 -诸侯 -士 -卿大夫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度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的等级序列, B 符合题意,故选 B。 2 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打破旧有方国的 界限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2、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不管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还是先代贵族,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D 项符合题意; A、 C 两项与分封制下 “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 ”不符; B 项不属于主要目的,故选 D。 3 自以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创立 “皇帝 ”称号的是 A.大禹 B.成汤 C.嬴政 D.刘邦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根据所学知 识可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故称 “皇帝 ”。他还幻想秦的统治能世代继续下去,自称始皇帝,后代为二世、三

3、世,以至千万世。故选 C 项。 4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国家空前统一 B.权力高度集中 C.君主世袭 D.实行郡县制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只可能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因为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本身就是权力的高度集中, B 符合题意, A、 C、 D 三项均不合题意。故选 B。 5 秦朝 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中央任命 C.地方推荐 D.考试选拨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朝郡县制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或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B 项符合题意, A、 C、 D 三项均与题意不合,故选 B。 6 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的目的是 A.增加税收 B.恩泽贵族 C.削弱王国 D.削夺武将军权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朝的 “推恩令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推行 “推恩令 ”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也就是西汉初期地方王国势力过大的问题, “七王之乱 ”给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提供了反面教训,据此分析可知 “推恩令 ”是为了削弱王国,加强中央权力,C 项符合题意, A B 两项仅仅是表面原因, D 项与题意无关。故选 C。 7 下列各项中,

5、反映中国古代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的是 A.州刺史的设立 B.分封制的创设 C.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D.行省制度的创立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题干中 “反映中国古代君权加强、相权削弱 “指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A、 D 两项均属于地方政治制 度,加强的是中央集权,而 B 时间上不合题意,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 C 符合题意,故选 C。 8 “学而优则仕 ”“鱼跃龙门 ”“金榜题名 ”等术语打上了中国古代哪种制度的烙印 A.科举制 B.宗法制 C.谏议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科举制度。题干中 “学而优则仕 ”

6、指的是科举制,即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宗法制是用血缘来区分嫡庶,用血缘来维系政治权力, A 符合题意, B、 C、 D 三项均不是选官制度。故选 A。 9 中国古代科举制开始于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明清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科举制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 “试策 ”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故选 C。 10 宋太祖采纳赵普 “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的建议,其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C.增强地方军事力量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史实,题干中 “

7、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是削弱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因此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A 项符合题意,B、 C 两项是其中一个方面, D 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选 A。 11 北宋设置的既削弱相权又与统兵的高级将领相互牵制的机构是 A.三司使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通判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北宋时君主专制的加强。解题时紧扣 “既削弱相权又与统兵的高级将领相互牵制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枢密院的设立,削弱了相权又与统兵的高级将领互相牵制,故选 C。 12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到达顶峰是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清时期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

8、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依据已 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监察系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严密,这时期,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已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故选 D。 13 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尽快抢修溃决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快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反映的是哪个时期的制度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从材料中 “皇帝一方面交代 ”“另一方面责成 ”等信息可 以看出由皇帝直接安排六部进行赈灾工作而无宰相出现其中,这说

9、明宰相已被废除,此事应发生在明清时期, D 符合题意。故选 D。 14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其理由最有可能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 “刘罗锅 ” B.宰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 “宰相刘罗锅 ”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取这一剧名不过是为了哗众取宠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明太祖认为宰相专权乱政,威胁皇权,故废除丞相制度,而刘墉是清朝官员,此时已经无丞相制度了,所以会误导观众, B 符合题意; A、 C、 D

10、三项均不是题干中的最有可能的理由,故选 B。 15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是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政治体制 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 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 以维护中央集权的十分细密、苛刻的法律制度 A. B. C. D.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题时紧扣 “高度成熟 ”,依据已学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体现, 符合题意,而 不符合题意,与 “成熟 ”不合,故选 B。 16 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A.殖民扩张,崇尚武力 B.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C.贵族统治,僭主当政 D.平等邻邦,睦邻友好 【答

11、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希腊形成了城邦国家,而城邦的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小国 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了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故选 B。 17 “陶片放逐法 ”是雅典维护民主制度的有力武器,它的实行标志着雅典民主制最终确立。下列人物与此相关的是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陶片放逐法 ”“标志着雅典民主制最终确立 ”是解题的关键,依据

12、已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实行了陶片放逐法,且其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故选 B。 18 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 主制,是因为政权不掌握在少数手中,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的。 ”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依据题干中 “是因为政权不掌握在少数手中,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的 ”可判断应该是人民主权,故选 A。 19 雅典在历史上产生了许多思想家、哲学家、演说家,其主要原因是 A.民主政治的影响 B.公民大会的推动

13、C.具有公平文明的社会氛围 D.雅典人天生善于思考 【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 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达,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民主制度下,公民行使民主权利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之一就是辩论,这样也推动了许多思想家、哲学家、演说家的产生,据此分析可知 A 项符合题意,故选 A。 20 公元前 431 年 ,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 ,作出应战决定的权力机构是 ( )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十将军委员会 D.陪审法庭 【答案】 A 【解析】雅典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有权决定战争与和平等国家重

14、大 事务。 【备注】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政体特征的充分体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 21 促使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因素是 发达的商品经济 平民与贵族的反复斗争 梭伦、克利斯提尼等伟大人物的改革 妇女及外邦人积极参政议政 A. B. C. D. 【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商品经济发展、平民与贵族的反复斗争以及梭 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改革的结果, 符合题意, 的表述不合史实,雅典民主政治下,妇女与外邦人是没有权利可言的

15、,故选 A。 22 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A.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B.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 C.法律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D.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十二铜表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早期采用习惯法,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贵族为保护自己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 律损害平民利益。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制定十二铜表法,法律内容广泛。条文明晰,贵族特权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D 项符合题意。 A、 B 两项与题意不合;十二铜表法仍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但不能说基本

16、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而且习惯法对平民不利,排除 C,故选 D。 23 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汉谟拉比法典 D.万民法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罗马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 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故选 B。 24 罗马共和制转变为元首制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人民的反抗 B.共和制的原则缺乏科学性 C.屋大维的权欲膨胀 D.扩张后疆域辽阔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罗马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制转变为元首制的客观原因

17、在于罗马由共和国演变成了帝国,即对外扩张,疆域辽阔, D 项符合题意; A、 B、 C 三项都不属于客观原因,故选 D。 25 罗马帝国虽然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主要是指 A.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利 B.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C.最先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 D.是近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答案】 D 【解析】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罗马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极力维护私有制,最先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的是古雅典,排除了 A、 B、 C 三项。 二、综合题:共 3 题 26 阅读材料: (始皇二十六年 )秦初并天下 丞相 (王 )绾等言:

18、“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 (音镇 )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 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 (1)根据材料指出,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为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分封制

19、与郡县制的认识。 【答案】 (1)王绾主张 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地区,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 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纷争。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3)分封制的益处:燕、齐、楚等地距秦朝统治中心关中地区遥远,分封皇子镇守,便于控制。 分封制的弊端:第一,分封诸侯,随着时间流逝,血缘关系疏远,诸侯混乱,周天子不能控制,分封失去原有的巩固统治的作用。第二,诸侯容易起异心,一旦条件成熟,便可威胁中央皇权的统治,造成 天下大乱。 郡县制的益处:实行郡县,官吏从朝廷领取丰厚的俸禄,便于控制。 郡县制的弊端: A.不分封皇子功臣做辅佐缺乏稳固的统治基础。 B.没有成功的先例可以遵循,不易成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朝的政治制度。 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需要结合史料分析归纳。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结合史料信息及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紧扣 “分封制与郡县制 ”,可以从益处与局限性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27 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