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题撬动科学课堂.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85692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问题撬动科学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问题撬动科学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问题撬动科学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用问题撬动科学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用“问题”撬动科学课堂慈溪市范市初中 余丽科摘要:“问题”教学模式集中体现了构建主义学习和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从而提高科学课堂的效率。关键词:问题 教学 情境 课堂效率随着教育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人们已经认识灌输式课堂的一些弊端,学生往往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也不想问为什么要学。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定势,要我学我就学,反正书上的知识都是科学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引和暗示下推导出老师所预期的知识。其实,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都清楚,这样的知识将是惰性的不灵活的知识,没有内化成学生内在的思想,不仅

2、仅容易忘记,而且学生学了以后不能被灵活地迁移到复杂的实际问题之中,即使能用,也有很多局限性。这跟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技能”是不一致的。因此,我们需要学生内在的源动力,从自身的“问题”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从而提高科学课堂的效率。一、什么是问题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每当你遇到不进一步做心理上的努力就不能有效应付的情况,你就遇到了问题。”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所谓问题,就是意味着要去做适当的行动,去达到一个可见而不即时可及的目的”。综合起来,简单的说,问题就是要经过进一步心理

3、上的努力才能达到的。首先有些问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例如:“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是上浮还是下沉?”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下沉”。而这种问题,学生不需要经过心理上的努力,而只是将储存在大脑里的生活经验提取表达出来而已。因此,这不是问题。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问:“石头会在水里下沉,那么农村中石头做成的船为什么不下沉?”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要做进一步的心理上的努力才能达到,所以是问题。其次,还要说明科学问题要通过一定的思考、观察、实验等方面得来,科学问题不能回答个人爱好和鉴赏力的问题。例如:“校园里的花为什么会开?”和“校园里的花哪朵开的好看?”很明显,前者是科学问题,后者不

4、是。二、“问题”课堂创设途径1、通过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一些奇特的科学演示实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演示实验,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进入精彩的科学课程。图 2案例1 大气压存在的教学在学习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利用如图所示瓶吞鸡蛋的实验:先在底部铺有细沙的广口瓶口上,放置一个剥了壳的鸡蛋。鸡蛋看起来不能掉进瓶子里。然后加入点燃的棉花,再把刚才那个剥了壳的鸡蛋放置在瓶口。不难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子里去了。学生会很惊讶的问:“为什么呀?”“是什么力量推鸡蛋进去的?”2、通过有待解释的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景生活中,学生其实会发现有些现象在某个阶段会有,而某

5、个阶段又消失了。这会让学生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即好奇又迷惑。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些奇异的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科学问题,创设情景。案例2 水的三态变化的教学在教学水的三态变化当中的“液化”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这样一个现象:为什么在冬天天气比较冷的时候,呼气或者说话时有“白气”?而在夏天或者天气比较暖和的时候没有?像这类问题,学生经历过,矛盾过,又无法解释,所以可以强烈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3、利用学生的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在进行。他们的主体性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也体现在学生活动的选择上。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活动,自然地生成问题,然后有迫切的愿望去解决问题,

6、从而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一个强而有力的源动力。案例3 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用放大镜对着书本的字观看。当放大镜离纸面很近时,所看到的是正立的放大的字;当放大镜远离纸面,所看到的是放大的倒立的字;当放大镜离纸面更远时,所看到的则是缩小的倒立的字。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学生会自然地认识到凸透镜成像倒立、正立、以及大小跟凸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那是什么关系呢?4、利用科学史创设问题情景科学课程中,往往有很多科学史。包括科学界流传的奇闻轶事,或者某个科学家的奋斗史,或者某个科学概念或者科学发明的发现史。每个学生都有对神秘历史的探究欲望,同时每段科学发展史都是一段很好的培养

7、学生科学精神的教育资料,所以,教师可以重现科学历史研究过程,从而引出新内容。案例4 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在讲授电磁感应现象和电流的磁效应时,可以适当地讲奥斯特和法拉第的科学奋斗史。三、“问题”课堂值得反思的地 方1、 问题的情境性问题的提出应该承载在合适的情境之中。好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欲。所以教师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应该有严密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富有情景的问题。案例5 种子萌发在种子萌发的教学中,其实学生对于种子萌发的现象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于种子萌发中到底先萌发出芽还是根是有误区的,从学生接触的文字“发芽”这个词来说,应该是先长芽。所以教师

8、如果直接的问:“种子是先长芽还是先长根?”其实学生会根据经验回答问题:“先长芽!”然后教师又会把答案直接传递出来。很显然,这种提问时没有效果的,反而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不如这样,在讲授该课程时,放一段种子萌发然后长成植株的视频,给他们一个身临其境的情景,然他们在直观的情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2、 问题的逻辑性科学这门课程本来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所以教师在提出的系列问题中,前后之间应当存在严密的衔接、递进的逻辑关系。但是有时候我们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比较随意,前后问题颠倒。这不仅仅会让学生费解,而且对于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十分不利。案例6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时候,

9、我刚开始用冰淇淋融化和蜡烛燃烧的例子,然后让学生比较后回答:冰淇淋融化和蜡烛燃烧是什么变化?他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刚开始在问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也是比较随意,但是在听到学生的回答后才恍然大悟,这两个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冰融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蜡烛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只有认识到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才能判断两者属于什么变化。图 3图 43、 问题的难易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设置的问题需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得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太难或者太简单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案例7 气体流速与压强关系在气体流速与压强关系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双手分别捏着两张

10、纸条的一端,使两纸条垂挂在胸前,然后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观察现象。现象很明显:两张纸向中间靠拢。这时教师提问:流体的压强和流速有什么关系?虽然学生做了实验,也看到了现象,但是压强大小怎么反应在现象上,学生是不清楚的,所以这样的问题太难了,让学生一头雾水。可以试着肢解这个问题:纸向中间靠拢,说明纸中间和两边,哪边力大? 那么说明相同的面积上哪边的压强大?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的差别? 流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综上所述,有意义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在明确的问题中抽取信息,组织所需要的信息,构建知识的最终产品形式。从而更好、更有效率地学习相关知识,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从另一方面说,教师不断地研磨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提问技能,使“教和学”达到双赢。参考文献:1 汪凤炎,燕良轼等.教育心理学新编(修订版)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212-220.2 刘儒德.基于问题的学习在中小的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20(1):22-29.3 胡兴宏.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运用M.北京: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4 刘线美,曹正东.指导学生做好设计性物理实验的尝试J.实验室研究探索,1992(2):17-19.5 郑青岳.郑青岳科学教育讲演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图 5图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