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 童,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牧 童 吕 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牧 童 吕 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横野:辽阔的原野。 笛弄:吹笛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工具。 卧月明:睡在月光下,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吃饱饭的牧童以地为床,以天为帐,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