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年 10 月 22 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重庆市撤销双桥区和大足县,设立大足区,开启了新大足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为适应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区域发展新要求,加速实现“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的战 略目标,依据重庆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原重庆市双桥区“十二五” 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原大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基础上修编而形成重庆市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该规划是大足区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政府的战略意图、工作重点及政策取向,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
2、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第一 节 经济社会发展基础2011 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大足区集合原双桥区、大足县的资源优势,经济体量显著壮大,发展基础加速提升,综合实力跃升渝西地区前列,区域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为大足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体量壮大,竞争能力提升。2011 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 233.9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50.8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73.4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59.9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12.3:58.5:29.2,非农产业 比重达到 87.7%,工业总产值
3、突破 500 亿元。石刻旅游、现代五金、锶盐化工、汽车整车制造和轮胎、零部件等配套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再生金属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区域经济总量在一小时经济圈中跃居第 15 位,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资源要素整合,发展基础提升。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五金闻名天下。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亚洲最大的高精铸造基地、全国重要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西部最大的轮胎制造基地、重庆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和渝西川东重要仓储物流中心。原双桥区和大足县整合后,资源优势逐步显现、主导产业进一步提升。基础优势放大,承载能力提升。成渝复线高速公路、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开
4、工建设,龙铜路、渝隆路、大邮路、中塘路、宝双路等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出境公路全面升级改造,大足区构建渝西川东的交通枢纽已具雏形。双桥天星大道、大石路“白改黑 ”工程,城区二 环路等市政道路全线贯通。玉滩水库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病险水库全面除险加固,电网改造有序推进,生产生活用水、电力、天然气等保障有力,移动“ 村村通” 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基 础设 施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建设加速,民生发展提升。民生支出达到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 5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2.4:1。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资源和能力整合提升。全区拥有 4 所市级重点中学和 1 所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拥有 3 所二级甲等
5、医院。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 90%以上。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创新。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第二节 面临的发展形势机遇与优势。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金融危机催使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在给我国带来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未来较长时期的工作主线。重庆进入快速发展期,“314” 总体部署、国务院 3 号文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战略的深入实
6、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纵深推进,为重庆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为大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新大足区被市委市政府定位为“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同时设立的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被定位为重庆市千亿级经开区,成为重庆市“1+2+6” 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即将出台的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足区及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为大足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成渝复线高速公路、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大足段,南充大足泸州高速公路等重要通道建设,登云机场有望恢复军民合用,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大足区作为重庆市主体功能区中的重点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将日趋明显,大足区正以
7、崭新形象站在开放开发的新起点上。更为重要的是,区委、区政府实施的各项政策举措重民生、顺民意、合民心,全区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新大足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全区人民满怀求发展、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展现出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 精 神 面 貌 ,这 些 都 将 推 动大 足 区 的 经 济 社 会 实 现 跨 越 式 科 学 发 展 。 问题与挑战。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优,综合实力不强;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链、产业群还未完善,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相对滞后;城市体量小,大城市框架尚未成型,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带动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建立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任重道远;发展与
8、资源要素的矛盾日益加剧,人才力量急需加强,土地、电力、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人口与环境、节能减排与加快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和环境“硬 ”约 束压 力增大;社会民生需求大,社会保障能力较低,社会利益关系处理难度加大。总体看,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西部大开发十多年,为新大足区奠定了“加快 ”和“率先”发展的坚实 基础,大足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站在了一个新起点。“ 十二五” 时期,是大足区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五年,是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时期,一定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第二章 总体要求第三节 指
9、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 实市委市政府对大足区的战略部署,以“ 科学发展,富民兴足 ”为统揽,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 一统三化两转变” ,大力实施“ 156”发展战略,打基 础、建平台,重点突破、 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功能、产业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十二五” 时 期经济社会 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突出经
10、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围绕建设国家级生态区目标,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壮大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循环经济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以信息及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专业市场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五金、旅游创意产业,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突出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围绕建设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努力提升城市交通、金融、贸易、物流等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突出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形成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11、村,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面实现市级贫困村整村脱贫。进一步缩小贫富、城乡差距,落实收入分配调节政策,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突出改革创新。更加注重通过改革的途径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快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突出扩大开放。创新开放模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大“ 走出去 ”、“引进来”力度,积极参与区域 间经济竞争与合作,全方位提升开放水平,建设重庆市的“ 窗口” 和“门户”。突出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
12、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资源能源节约利用,降低污染物排放,推广低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第四节 发展目标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相衔接,综合考虑宏观环境和发展条件,“十二五” 期间,大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主要指标“六个翻番 ”。“十二五”时期,地区生 产总值、人均 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分别实现翻番。到 2015 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3%,超过 400 亿元,人均 GDP 达到 8000 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1200 亿元。社会消费
13、品零售总额达到 100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70 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 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农产业比重达到 92%。努力建设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全力打造布局科学、交通便捷、通讯快速、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潜力深厚、开放全面的“ 成渝 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 ”,对人流、物流、 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的集聚辐射作用显著增强,做好“打基础、攻难点、上水平” 工作,力争 “五年成 雏形、十年基本建成 ”。“三大定位” 基本实现 。“国际旅游城市”:发挥人文资源优势,成为重庆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的世界人文窗口和以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国五金之都” :传承五金文化积淀,推
14、动日用五金向五金机电、精品定制、区域集散三大领域拓展,集规模生产、专业集散、创意研发、特色展销、文化博览于一体,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五金创意之都、产业龙头和集散中心。“ 重庆产业 高地” :立足汽摩及零配、五金机械、循 环经济三大领域打造产业链集群,建成西部一流的国家级千亿双桥经开区,成为重庆现代产业高地和渝西经济走廊的新兴增长极。“五个城市” 基本建成。 “生态经济城市”:工业新型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繁荣活跃,信息产业加速发展。“ 国际旅游城市 ”:到 2015 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超过 15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 50 亿元。“现代宜居城市” :生活舒适、环
15、境优美、功能完善、繁荣和谐、成为渝西川东地区最宜居城市之一。“民生幸福城市 ”:覆盖城 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和谐稳定。“开放门户城市” :开放平台夯实,开放通道畅通,开放模式创新,基本建成渝西川东地区开放高地。专栏 1 “十二五” 经济 和社会发展主要目 标类别 序号 指 标 名 称 2010 年 2015 年 年 均 增长(%)指 标属 性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82.1 400 13 预期 性2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87.7 92 预期性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美元)4000 8000 15 预期性4 RD
16、经费支出占 GDP比重(%) 1.2 1.6 预期 性工业总产值(亿元) 360.6 1000 23 预期性5 规模工业总产值(亿元) 239.6 700 24 预期 性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29.1 【1200】 18 预期 性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50.2 100 15 预期性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1178 5000 34 预期 性8 实际利用内资(亿元) 44.7 130 24 预期性9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29.9 70 18 预期 性10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3.7 53 预期 性经济发展11 城镇登记失业率(%) 2.98 3 约束性12 城镇居民人
17、均可支配收 入(元) 16780 30000 13 预期 性1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6669 13000 15 预期 性14 恩格尔系数 44.7 40 预期 性15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m 2) 36.5 32 预期 性16 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m 2) 20 25 预期 性17 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m 2) 18.4 20 预期 性18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 率(%) 95.2 95 预期 性19 城 乡 居 民 养 老 保 险 应 保人 数 参 保 率 ( %) 95 预期 性20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4.76 11 预期 性生活质量21 平均预期寿命(岁) 7
18、5.8 77 预期性22 主 要 劳 动 年 龄 人 口 平 均受 教 育 年 限 ( 年 ) 8.7 12 预期 性3 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 60.3 90 预期 性24 人口自然增长率() 2.23 5 约束 性25 社会安全指数 74.1 95 预期性社会和谐26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4.5 【16】 约束 性27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3 80 约束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 90 约束性资源环境 28 城 镇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满 足 级 天 数 ( 天 ) 322 320 预期 性类别 序号 指 标 名 称 2010 年 2015 年 年 均
19、 增长(%)指 标属 性29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利用率(%)95 90 预期性30 耕地保有量(万亩) 110.9 110.9 约束性31 森林覆盖率(%) 39.02 42 预期性备注:2010 年数据系原双桥区、大足县整合后数据;经济指标绝对数为当年价;带【】为五年累计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以国家下达数为准。第三章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第五节 主体功能大足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为: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国际旅游城市、中国五金之都、重庆产业高地。按照“一心两轴 四片” 的功能划分, 优化区域功能分区和 产业布局。建设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实施“棠香龙岗经开区 龙水”双城驱动
20、、 “万古三驱”东西联动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中心城区“ 东进、西拓、南延 ”和经开区 龙水的融合发展。壮大组团城市,突出中心城镇发展,加快特色镇、小城镇建设,不断增强吸纳和辐射能力,努力把大足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城镇群及区域性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重点构建“两条发展 轴” 。发挥交通干线带动经济发 展的重要作用,依托南北走向的宝邮公路,构建“ 宝顶邮亭” 产业发展轴。利用东西走向的成渝复线高速公路,构建“万古三驱”产业发展轴。科学划分“四大片区 ”。经开区龙水片区(含 邮亭、龙滩子、双路、通桥、龙水南、宝兴),龙水宝顶片区(含玉龙、龙水北、龙岗、棠香、宝顶、智凤、石马),东部片区(含万古
21、、雍溪、拾万、国梁、金山、回龙、古龙),西部片区(三驱、中敖、珠溪、龙石、高坪、高升、铁山、季家)。第六节 生产力布局经开区龙水片区。依托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龙水特色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汽摩整车及零部件、循环经济、现代制造、现代五金、家居、建材等产业,推动经开区与龙水镇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千亿级工业集群。龙水宝顶片区。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刻为重点,打造世界文化遗产核心景区。以龙水湖玉龙山景区、化龙湖景区为重点,打造休闲、度假、观光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 产 业 。大 力 发 展 生 态 观 光 农 业 ,打 造 玉 龙 宝 顶 的 旅 游 生 态 观光 带 。东部片区。建设万古特色工业
22、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细化 工 、台 资 产 业 。围 绕 重 庆 主 城 发 展 都 市 农 业 、配 套 农 业 和 休 闲 农业 。西部片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力度,形成区域生态屏障。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围绕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优质粮油、蔬菜、中药材、伏淡季水果、畜禽等特色产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产品食用品加工。图 1:生产力布局示意图第四章 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把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和谐有机统一起来,以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为主攻方向,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建成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努力建设具有基础性、主导性和支撑性影响的生态产业集群。第七 节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着力推动集群发展,着力加快转型升级,构建“1+2+7” (一区两园七基地)的空间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及航空配套产业、现代五金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笔电配套产业)、资源能源产业、旅游产品及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