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华罗庚实验学校 陈艳苏教版的三年级上册我从来教过,对于我,他们是陌生的,好的是,开学后,我即将面对的学生对于它也是陌生的,所以,我可以和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可以跟他们一样不受之前思考的束缚走进教材,去研读,去思考,去汲取。我想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思考两个重要的问题:目标是什么?怎么很好地达成目标?大家都知道,2011 年,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对语文也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这次修订比较明确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
2、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每个学段的要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想在座的老师肯定对这方面都进行了关注。下面我就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的要求,结合我们的教材,具体地来谈谈。一、识字与写字 【旧】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其中 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新】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左右,其中1600 个左右会写。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
3、典。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课标解读】课标进行的这些修改,是因为在课改实验过程中发现,在识字写字上,发现了急切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1兴趣仍是首位。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样,我们要让学生对文字的兴趣继续保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主动识字的意识,才能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体现适当减负。这个减负不完全是学习负担的减少,更是追求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由原先写 2000,到现在会写 1600 个。提倡“多认
4、少写” ,不再要求“四会” 。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从儿童语文生活角度结合字频研究的结果提出先学先写的 300 个字,300 字的字形结构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3.突出重视书写。针对目前电脑化之后,写字能力普遍下降,这次修订特别加强了写字教学的分量,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有相关规定。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而且课程标准还特别明确写上“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 。教师要关注学生练习的过程和写字的质量,及时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姿势,每天的
5、语文课中安排 10 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书写技能。【教学思考】第二学段已经没有了第一学段专门的识字课,而是在每篇课文中进行教学,本册书中共 372 个生字,其中 226 个会写,这需要我们用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式进行识字写字的教学。1.运用方法,自主识字。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很多识字的方法,字理识字、编儿歌识字、图解识字、猜谜语识字、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部件识字等等,尽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相对简单字的放在预习中自主完成,有些难度的或者说有些笔画容易被部分学生忽略的字,则课上拎出来集中讲,学完后及时通过默写、书空等方式及时进行检查,提高识字效率。如第
6、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共有“桨、塔、周、墙、洒、悄、愉、排”这 8 个一类字和“爽”1 个二类字。其中“周、洒、悄、排、愉、爽”这 6 个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在预习的时候就掌握,而剩下的可能有部分学生可能不能完成掌握,那我们在学文的过程中就需要强调或提醒下:“桨”木头做的,木字底,可与之前学的“奖状”的“奖”进行对比;“塔”右边上面是草字头,表示搭建的意思,非回答的答;“墙” ,右边比较复杂,强调下笔顺。2.重视习惯,抓好两字。一二年级写的是铅笔字,三年级开始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
7、始,强调提笔即是练字时,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在写字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确保语文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字,特别关注学生练习的过程和写字的质量,反复强调、指导、纠正。在练字过程中,根据结构进行适当归类,对于部件都已写过的字,只需强调各部分的位置,对于新的部件要进行细致的教授。还是以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 “桨、塔、周、墙、洒、悄、愉、排”这 8个字,6 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且都是左窄右宽,可进行归类指导,以一字为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迁移至其它几个字。 “桨” “周”因部件都熟悉,只需引导学生观察下田格中位置,学生自可自行掌握。二、阅读 【旧】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 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
9、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 量不少于 40万字。 【新】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 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
10、、引号的一般用法。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 万字。【课标解读】对比完阅读部分的阶段目标要求后,我们乍一看发现,课标对于第二学段要求变化不大,无非是细化了默读的方法,要求在学习叙事性作品时,能与文本融为一体,关注作品中人物,感同身受。在诵读优秀诗文的同时大胆想象诗歌意境,知道大意。而这些我们平时的课堂上似乎也已经在践行中,似乎修改后的课标阅读部分对我们没有多大的影响。但在我读完很多课标解读的文章,尤其是魏星和李琳两位老师写的阅读教学:坚守了什么,
11、发展了什么(2011 年版)解读这篇文章,让我对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结合我们的第二学段的要求,从 2011 新课标的一个个聚焦点来看我们三年级的阅读课,跟大家分享下我的收获。聚焦 1:阅读教学的梯度问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 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阅读形式上,如默读,由第一学段的“学习”到第二学段的“初步学会”并提出具体的方法,呈现出拾级而上的梯度要求,第二学段还提出了略读的要求。阅读能力上都提到理解词句,第一学段
12、方法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 ,第二学段方法为“系上下文” ,要求也不相同,第一学段为“了解” ,第二学段为“理解” 、 “体会关键字词的表达情意的作用” 。我想阅读教学上,我们要增强教学梯度意识,做到“该教的及时教,不该教的不乱教”。【案例导行】从整个三年级上册的阅读课文来看,第一学段主打的浅近的童话、寓言和故事在减少,叙事性的作品明显增多,符合课标中阅读文体的改变。最明显的是第四单元,这个单元一共三篇课文,分别是第八次 、 卧薪尝胆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全是叙事性的作品, 。那如何体现教学的梯度呢?我想总体来说,要有第一学段的简单复述、概括,递进为交给概括、复述的方法。我以第八次为例。
13、1. 教方法,学概括,会复述。第八次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课文中,布鲁斯的心理变化是这篇文章的情感线索,要达到课标中“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要求,就需要交给学生概括、复述的方法。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围绕“布鲁斯的心理变化”这一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思考:在整个故事中,布鲁斯的心情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想一想,什么事情引发了布鲁斯心情的一次次改变?在引导学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
14、,交给他们找变化、拎关键词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由此,理出线索:遭到侵略 英勇抗击 信心满满连败七次 唉声叹气 失去信心蜘蛛结网 八次成功 感动极了动员抵抗 激烈战斗 充满信心有了这样的过程,课标中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复述”的要求就能很好达成了,学生也自然能体会到文章中“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2. 能联系、会比较,体作用。内容的把握的过程,让学生全面地关照了课文,这还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咀嚼语言文字,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如第八次第 4 小节中: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我觉得这里面有三个点可以带领学生深入
15、思考:“感动极了”:为什么感动?结学段 阅读形式 阅读能力 阅读文体一 学习默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二 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阅读叙事性的作品合蜘蛛结网过程,抓住“终于”体会蜘蛛结网的不易,感受蜘蛛给布鲁斯带领的震撼;“猛地跳起来”:布鲁斯原来是怎样的状态?躺在木板上的。猛地跳起来可见什么?可见内心受到了震撼,激动不已;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喊出来说明信心满满,甚至可以联系后面,带着这喊的激情,想象下布鲁
16、斯面对曾经打散的士兵和人们,会如何动员?如何在他们面前“喊”出自己信心,也“喊”出苏格兰军队的信心。这样对于词语的理解,不仅仅是第一学段中要求的“了解词语的意思” ,而是真正做到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聚焦 2:教学对话加入编者这一维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话是我们一直说的,尤其是与文本对话近年提得比较多,二文本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是课程目标的外化,也是师生活动的主要材料,对话中强调教科书编者这一维度,就是要强调领导编者的意图和“标准”意识,提升对话的质量。我想首先教师要
17、领会编者的意图,寻找和挖掘文本所蕴涵的语文核心价值。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与“教科书编者”对话,挖掘课程资源。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能够从课文前后获取相关信息,把握单元主题,关注导读提示和课后习题等,使语文学习更有针对性,能够更好地把课文的例子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案例导行】以第七单元为例。第七单元一共安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军神 、 掌声 、 金子 。我想在这个单元的开始我们就可以开始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编者为什么把这三篇课文放一个单元?他有何意图?在略读的基础上,可以揣测出:三篇课文都是反映人的意志品质的故事。 军神反映了刘伯承坚忍不拔的意志,激励大家向他学习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课文掌声 ,通
18、过小英的故事让同学们懂得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和鼓励。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课文金子 ,通过彼得“如获至宝”的故事,向人们揭示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三个故事中的人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军神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 掌声是生活中的平凡人, 金子是外国人。整体单元与教科书编者对话后,再进入具体课文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地与教科书编者对话。以军神一课为例。请学生先看课后练习,直接与教科书编者进行对话,让学生自己思考,这篇课文我们需要达到哪些重要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明白称刘伯承被为“军神”的原因。
19、这样的对话,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下面进行教学就容易多了,要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可以抓住提示语,想象人物心理进行朗读,到文中找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或者说从哪看出刘伯承是一位军神,由此展开教学。甚至可以揣摩,教科书编者为什么选择书上的沃克医生和刘伯承轻松谈话的这幅插图,由两者脸上的风轻云淡,深刻地体会刘伯承的坚忍不拔。其它的课文也可以在一些环节加入教科书编者对话的环节,由编者意图入手,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目标。这个单元在课文学完的基础上,还可以再次与教科书编者对话:如果这个单元还要选几篇课文,你会推荐哪些?由此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课外阅读上。聚焦 3:有感情朗读倡导自
20、然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 习用恰当的语气 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感情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 调。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这是这次修改加进去的话,是因为在新课程实施中,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一到三学段共同的要求,必须掌握,大家都把朗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我们市里去年还搞了整班的朗读比赛。但我们也发现,学生的朗读很多不是文字背后的情感,而是矫揉造作的外部表现。这要求我们指导朗读,不要搞表层的“舌头运动” ,而应是“心的运动” ,要来源于文本内
21、在的情感,在外显的语言与作者的情感之间找到巧妙的融通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抒发情感,朗读不是读别人的话,要在说自己的话。【案例导行】朗读是每种类型课文都避不开的话题,一二学段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课文如故事类可抓住人物语言,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朗读,诗歌可以根据节奏、音韵等抑扬顿挫朗读,我觉得最难的还是类似散文类的写景、抒情的文章比较难读。我就以这册书中最典型的第二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第二单元,一共有北大荒的秋天 、 西湖 、 拉萨的天空这三篇课文组成,文章都是介绍景观的,都写的很美,这样的文章朗读是最好外化的形式。我就结合北大荒的秋天来具体谈谈。1.适当方法的指导。朗读是有技巧的,教给学生适当的技巧,
22、可让他们选择恰当的语气语调。把握朗读的基调。 北大荒的秋天整篇课文都是围绕最后一句“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来写的,所以整篇文章的基调是赞美,那就要读得高兴些,处处体现着享受和喜悦;学会准确的停顿。课文中有很多长句,如第一小节中“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标点的停顿第一学段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第二学段可以告诉他们进行语法停顿,主要是根据词组断句,不把句子读破,如最后“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学会重音的朗读。还是以这句为例,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这
23、是一个典型的词组并列,可以一重一轻地进行朗读。第四小节中“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加强重音)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拖长音节)也给燃烧(重音轻读)起来了。 ”甚至可以教给学生“加强音量、拖长音节、重音轻读”的方法。 (范读)2.尊重个性的表达。方法的指导不是要求整齐划一,只是基本的技巧,在朗读的过程中还是要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如第三小节中“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 “静静地”学生可以轻读,感受大地的宁静,也可以重读,进行强调,我觉得都可以。只要合理,都可以。聚焦 4:提升个性化阅读的品质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 师应加
24、强对学生阅读的知道、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 应以模式化的解读 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 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这点我觉得,我们很多老师已经注意到了这点,首先要强调学生自主钻研文本,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当然学生自主钻研、个性表达,不是把教师撇在一边,让学生随意表达,在过程中还是离不开教师导的作用,教师要设计好引发学生感悟的问题,给个性化阅读一个支点,并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处理好群体思维与个体思维的关系,充分开展小组学习,可扩大学生活动范围。【
25、案例导行】以第三单元为例。这个单元是由蒲公英 、 三袋麦子和哪吒闹海三篇课文组成,三篇课文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读完,学生都会有自己喜欢的那个主人公,这就是个性的解读。以三袋麦子为例。 三袋麦子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各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1.在说、想中表达个性语言小猪、小牛和小猴各收到土地爷爷的一口袋麦子后,小猪作者着重写了他的语言,而小牛作者则写了他的想法,小猴则短短地写了他的动作,于是我在课堂中内化课文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让学
26、生分别说一说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小牛看了又看饱满的麦粒,会说些什么?小猴看了麦粒,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学们对这几种动物很熟悉,能够揣摩出他们的所说所想,有的同学说:“小猪想到我以后天天有好东西吃了。 ”“呵!呵!土地爷爷真好,能给我送来这等好东西,欢迎土地爷爷天天到我家来做客。 ”而小牛拿到麦子,捧在手中左看有看,边看边说:“瞧!这黄灿灿的麦子真舍不得吃。我要把它保存起来慢慢吃,天天吃会吃完的。 ”而小猴呢,有的同学说:“小猴一拿到那袋麦子,打开一看:要是我把这袋麦子种下地,明年一定能收获更多的麦子。 于是他来到田间,把麦子种下了地。 ”个性地表达让小动物的形象在学生脑海
27、中更加丰满、形象。2.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最赞成谁的?为什么?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当然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麦子背后体现的小猪的可爱憨厚、小牛的勤劳节俭、小猴的聪明能干,不同的生活态度,都是值得肯定的。小猪-吃光了-憨厚小牛-保 存-节约小猴-全种地-聪明能干3.在想象中创新学生的思想。课文结尾,告诉学生:“大雪纷飞,又要过年了。有一天一个白胡子的老头突然拎着一口袋东西来到你的家里,他对你说,这是聪明的小猴送给我的一口袋麦子,今天我要把它送给你。你拿到这袋麦子会如何处理呢?”学生有的综合各种动物的优点处理自己的一口袋麦子,还有的同学想到把自己丰收的麦子拿到
28、集市上卖,然后把所得的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等等,很多个性的表达就出来了。聚焦 5:随文构建“必要的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 课文,可以引 导学生随文学习 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这句话也是原标准没有的。过去的语文把语文知识分解成 N 个知识点,以此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语文教学分解成了语文要素的教学。这已被证实为死路。新课程后,人文性气盛,而语文本身的科学性受冷落,轻视知识的作用,所以这次修改提出了“随文学习必要语文知识”的要求。在一篇课文里,词类、短语、单句、修辞手法等,篇篇
29、文章都有,哪节课都能遇上,什么时候学,学什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根据语言功能,站在应用的角度,在随文教学中构建有用的语文知识,如适应语境方面的知识、积累选择方面的知识、语言创新方面的知识、组织话语方面的知识等。【案例导行】其实在第一学段教学中,我们已经有所设计,如用比喻句、拟人句会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等。以第六单元为例,这个单元共三篇文章,分别是石头书 、 小稻秧脱险记和航天飞机 。如何随文交给必要的语文知识。如石头书中一段话“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这里“脚印” 、 “足迹”都是指留下的痕迹,但用了不同的词表达,这就是告诉学生语文知识:
30、在同一段中,甚至一篇文章中,表示的意思相同可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再如学习航天飞机时,让学生先通过阅读,体会到航天飞机飞行的高和快,而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怎么写他们的高和快?从而了解用作比较和列举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语文知识很多,因为课标、教材、教参等相关指导性的材料都没有给出系统语文知识教学阶段目标或者方法,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只要根据课文本身特点做到一课一得或者多课一得,有这方面的意识就行。聚焦 6:凸显不同文体的核心价值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 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高、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
31、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 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这也是针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因为很多不同文体的课,上到最后方法都一样。这点要求我们了解不同文体表现的特殊性,最后确定这些文体应该教些什么,实现教学内容的独特性。不同类型的文体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实现不同的教学功能需要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阅读方式。【案例导行】以第一和第五单元为例。第一单元中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诗或者说歌词, 学会查“无字词典” 是一个生活片段, 古诗两首是古诗, 做一片
32、美丽的叶子是散文诗,第五单元中“东方之珠” 是介绍景点的文章, 小露珠是童话, 石榴是状物的文章。文体不同的文章,应体现出不同的核心价值。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诗,也是一首歌的歌词。既然是诗,这篇文章就可以“唱” 。唱的作用在哪里?唱的价值是重复之美。我们好多老师喜欢唱歌或者喜欢哼着小曲,所唱所哼的曲子往往就那么一首或者几首,这是为什么?这是一种重复给予人的一种轻松享受。而这篇文章中在相同的结构中,也有反复的语句“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所以教学这篇文章,要唱,要哼,要大声与小声的唱与哼。达到这一点,我们的学生就会感受到诗歌的吟唱美。因为是诗,所以还要“读” ,不需要过多
33、的讲解分析,只要反复地读就能更好的把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中去。这就是读的价值是熟练之美。还可以引导学生“想” 。诗是可想的。短短的语言,呈现出丰富的画面。这就是想的价值是智慧之美。开始学文时,可以听着歌或听着老师的朗读,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学文中,想象我们泛舟河上玩什么,想什么,说什么。聚焦 7:阅读教学中的“文化”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 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作为一门课程,语文就是语言文化,很多专家老师已把“文学阅读”纳入到课程假设之中,出现了走进李白 、 亲近论语等经典课例
34、,当前,以“人文主题”构建单元及教学,已成为主流的课程模式。【案例导行】中年级的教材于低端的相比,主题单元的思路开始明晰,如第一单元的“生活” ,第二单元的“景观”等等。 我认为本册书中第八单元,在内容上最接近中国的“文化” 。这个单元选取了两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的故事,每篇故事的背后都透露出一个浓浓的情字。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 孙中山破陋习是对封建礼教压迫下妇女姐妹的同情。就这两篇课文,我觉得可以延伸出两个文化问题:中国文化中的“思乡”主题;孙中山破陋习中体现的男女平等问题。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
35、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对于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此及彼,充分调动学生之前的已有知识储备,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聚焦 8: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阅读简单的肺连续性文本,能从 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 值的信息。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阅读文本大体有 4 种文本类型,连续文本、非连续文本、混合文本和多重文本。连续文本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例如小说、散文等,非连续性文本包括图标、表格、清单等。为什么要提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要
36、求呢?其实从图表以越来越高的频率不断介入我们生活来看,时代已经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非连续文本的能力也将成为学生重要的语文素养。在 2009 年的 PISA 阅读测试中,上海学生在参加的 65 个国际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一,但也存在不足,就是非连续文本不太会读。我想,这是我们教师给予学生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材料的机会偏少,而且目前小学生在学校语文学习中几乎没有阅读非连续文本的机会。【案例导行】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上半年,中心小学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活动,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主编李振村老师发言中提到的学说明书的事例,其实他说的就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问题。我想在三年级中,我们
37、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阅读。如:美林药品说明书【美林药品名称】商品名:美林 【美林性状】美林为橙色混悬液,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美林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美林用法用量】口服。12 岁以下小儿用量见下表:【美林不良反应】(1)少数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胃肠道溃疡及出血、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嗜睡、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2)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支气管痉挛等。【美林注意事项】(1)美林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 5 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 3 天,症状不缓解,请咨询
38、医师或药师。(2)有下列情况患者慎用: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3)下列情况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高血压。(4)1 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5)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6)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7)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8)美林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9)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美林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美林药物相互作用】(1)美林与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同用时可增加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并可能导致溃疡。(2)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以上说明书有删减,精准说明书请参看药品包装)练习 1.【美林注意事项】第 7 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改为“对美林过敏者慎用,过敏体质者禁用。 ”可以吗?为什么?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