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全州县高级中学高三月月考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59680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全州县高级中学高三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西全州县高级中学高三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西全州县高级中学高三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西全州县高级中学高三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西全州县高级中学高三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广西全州县高级中学 2017 届高三 10 月月考历史试题 出卷人:蒋玉保 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认为: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 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 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 “天下 为家 ”开始取代 “天下为公 ” 【知识点】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答案】

2、 A 【解析】 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通过封建诸侯,西周形成了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宝塔式 ”森严的等级制度;而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宗法制,奴隶主贵族根据与周天子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统治集团形成 “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家国同构、家国一体。西周时期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 排除B;C 明显表述错误; D 开始于夏朝,因此 选 A。 2 赵太后会见齐国使者问道: “岁(收成,年景)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 ”使者不悦道:“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不先贱而后尊贵

3、乎? ”赵太后曰: “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与赵太后的思想相近的是( ) A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B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C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 D “人心之得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政治思想,考查学生解读 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依据 “苟无民,何以有君 ”可知赵太后的思想是民贵君轻,与此相近的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故 A 正确。 BCD 与题意不符,排除。 3 有学者研究论语后认为,孔子很少

4、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该学者进而认为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的学说弥补了孔子很少讨论的 “群体的仁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迁移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孔子的仁,强调的人 与人的关系,核心是 “仁者爱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墨子主张 “兼爱 ”“非攻 ”,爱无差等,阶级之间、国与国之家无差别的 “兼爱 ”。而老子、荀子、韩非子等的思想主张都没有类似的主张。故选 B。 4 秦律 厩苑律规定:借用官府的铁制农具,因原器破旧而损坏,农民以文书

5、上报官府即可,官府回收原农具而不令赔偿。这一规定主要说明了( ) A秦国力雄厚疆域辽阔 B秦律规定覆盖面广 C秦政府鼓励发展农业 D秦铁农具储备充足 【知识点】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秦朝的制度,考查分析解读 材料的能力。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掌握冶铁技术,铁器的使用提高社会生产力,同时也是促进封建制度确立的因素。法律中涉及的往往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如果 D 成立,何必要 “借用 ”; A 材料没有涉及; B 选项只是单一的例子,说明不了 “覆盖面广 ”。故选 C。 5 对于 “焚书坑儒 ”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 “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

6、?儒坑秦耶? ”明朝李贽却说: “(李斯建议焚书)大是英雄之言, 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相互 矛盾,故均不可信 B司空图的生活时代更加接近于秦朝,故可信 C历史的真相是多元的,对历史人物不必苛求 D历史评价具有差异性,这是正常的历史现象 【知识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焚书坑儒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相互矛盾,是由于角度不同等原因,不能说均不可信,排除 A; B 的说法明显有失偏颇,排除 B;历史的真相不能说是多元的,排除 C;时代背景

7、不同,人们的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 D 解释较为合理。故选 D。 6 察举制在两汉时期历经损益。起初,被举荐的 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后来,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后,才能得到官职。这说明察举制( ) A按出身授官不能适应统治需要 B逐 渐被九品中正制取代 C以考举士成为主要的选拔方式 D选拔官吏标准趋向客观 【知识点】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察举制,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察举制不是按照出身授官,而是按照举荐,分为举孝廉,故 A 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隋唐时期科举制以考举士为主要的选拨方式,时期不

8、符,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 息 “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 ”、 “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后,才能得到官职 ”可知,由策问到考试反映了选拔官吏标准趋向客观、公正、合理,故 D项正确。故选 D。 7 据东汉崔寔记载: “(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若为该材料配图,合适一幅是( ) A B C D 【知识点】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牛耕的发展,考查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比较能力。先结合材料的时空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回忆再现知识,最后结合选项对比分

9、析判断。材料的时空信息是东汉记载的西汉武帝时期农耕技术状况。犁耕在东汉时先是二牛抬杠,后发展为一牛挽犁,依此排除 A、 D;选项答案 B,曲辕犁是唐朝是出现。对比材料 “一人将之 ”,和 C 吻合,故选 C 项。 8 史料记载: “ 687 年,或诬告(宰相)祎之, (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 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 ”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 “敕书 ”,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 ) A诏令须经起 草和审议的程序 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知识点】 汉到元政治制度

10、的演变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考查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比较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 “687年 ”“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 ”,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结合三省六部制相关史实可知, A 符合史实和题意。诏令由中书省负责起草,据此排除 BC;尚书省是负责诏令的执行,排除 D。 9 学者吴慧指出: “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 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 ”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重农 ”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 “抑商 ”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重农

11、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 济政策 【知识点】 商业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强调中国古代抑制私商而发展官商,这样的重农抑商必然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故 C 正确; “重农 ”也没有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 会地位,故 A 错误; “抑商 ”也没有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故 B 错误。重农抑商政策的确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但并未揭示材料的主旨,故 D 错误。故选 C。 10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下列图片说明了( )A水患治理的不断进步 B经营方式的个体化

12、 C水利设施的广泛修筑 D灌溉工具的多样化 【知识点】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灌溉工具,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四幅图片都是中国古代农业灌溉工具,反映的是灌溉工具的发展变化。 既有人力的,也有水力的;既有简单的人力工具,也有复杂的机械工具。故应选 D。 11 图 1 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作品。该作品的书法艺术风 格属于( )A小篆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知识点】 汉字与书画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书法成就,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赵孟頫的艺术风格应属于楷书,故选 D。其它选

13、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12 李泽厚对某作品曾发出这样的赞美: “你看,那是多么既鲜艳又深沉的想像和情感的缤纷世界啊。美人香草,百亩芝兰, 主人翁却是这样一位执 着、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的真理的追求者。 ”该 “主人翁 ”的原型最有可能是( ) A屈原 B李白 C柳永 D关汉卿 【知识点】 文学成就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屈原,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 “执着、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的真理的追求者 ”可知,材料主旨即体现主人翁的 “忧国忧民 ”,结合所学知识, A 符合题意;李白是豪放派诗人,排除 B;柳永是豪放派词人,

14、排除 C;关汉卿是元代剧作家,不符合材料 “某作品 ”要求与题意,排除 D。故选A。 13 新唐书记载: “唐制 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 “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知识点】 商业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 ”表明与唐初的 “日中而市 ”不相符,所以排除 D 项。A 项是

15、无关项, C 项是错误项,所以答案选择 B 项。 14 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 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 ”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 ”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 ) A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D朴素的 “法律至上 ”思想 【知识点】 罗马法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 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目中涉及的是不成文法与国

16、王命令抗衡的问题,不是习惯法与成文法的关系,故 A 项错误;材料涉及古希腊的法律观念,与民主政治的虚伪性无关,故 B 项错误;题中没有交代抗争的结果,而且古希腊社会中,女性在城邦中没有政治地位,故 C 项错误;安提戈涅以 “天神宣布的法律 ”为依据来否定国王的命令,法律 (当时表现为不成文法 )不可违背,体现出 “法律至上 ”的思想,同时这种思想借助了 “天神 ”的权威,所以只能是一种朴素的思想,故 D 项正确。 15 1314 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手工业生产起飞,行 会头目成为资本家,他们直接掌握城市政权;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前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后

17、者与此无缘。这一现象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 A取决于经济实力强弱 B延续并发展了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C与城市政治状况相关 D符合了城市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知识点】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主要考查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依据材料 “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而后者与此无缘 ”可知文艺复兴没有在热那亚 兴起的原因是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而不是经济实力弱,故 A 项错误;文艺复习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并非是对中世纪封建文明的延续,故 B 项错误;依据材料 “佛罗伦萨手工业生产起飞,行会头目成为资本家,他们直

18、接掌握城市政权;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前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后者与此无缘。 ”可知能否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关键是谁掌握了城市的政权,故 C 项正确;依据材料时间是 1314 世纪,此时工业资产阶级并未产生,故 D 项错误。 16 19 世纪 60 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 愿权利,官方 “公报 ”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 1870 年 4 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 ) A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B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 D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

19、固 【知识点】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法国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所述的法国改革涉及议员、议会和工人的权利问题;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被废除,使工人的 权益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 “切实保障 ”明显夸大,排除 A;元老院虽然受到削弱,但作为议会上院在法国的政治生活中仍然不可或缺,并非 “无足轻重 ”,排除 C;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与题意无关,排除 D;因为议员得到了请愿的权利、议会的辩论记录要公布,说明民选议会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扩大,地位也相应得到提高,故选 B。 17 “由光绪 29 年至宣统 3

20、 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 光绪 33 年农工商部奏定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办 1000 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 2000 万元以上者赏子爵 ”。该材料可以反映( ) A等级制度 的强化 B民族工业的产生 C买办阶层的壮大 D贱商观念的变化 【知识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相关知识,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没有等级强化的词句,而奖励实业则是对原有等级的冲击,所以, A 项错误;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反映的时间不一致,故 B 错 ;材料并无有关买办的信息;工商业者历来被政府限制,人们对工商业从业人员历来鄙

21、视,但材料却给与奖励, D 项合适。故选 D。 18 阅 读 欧 洲 运 入 中 国 白 银 数 量 图 。 图 示 数 据 反 映 了 当 时 中 国 ( )A在与欧洲贸易中占优势 B被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自然经济总体持续发展 D新经济因素获得大量原始积累 【知识点】 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旨在考查分析识图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可以判断出欧洲运入中国白银数量呈现相对增长态势,说明此时中国对外贸易是出超,白银流入中国,因此 A 项符合题意; C 项材料体现不出,可以排除;当时的欧洲只有荷兰是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还

22、没开始, B 项说法错误; D 项与史实不符,可以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A。 19 1864 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 ) A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B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 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 D标志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 【知识点】 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侵略对于中国的双重影响,难度一般。解题关键是提取关键词 “审判程序一如西方 ”,再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排除法。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开始 丧失司

23、法主权,1864 年已经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了,时间不对, D 错误。 B应该是 “半殖民地 ”,一定要仔细看选项。 A 南京临时政府 1912 年成立,当时革命派为了争取列强的支持,孙中山表示愿意承认清政府签定的条约内容, A 错误。故选 C。 20 棉花种植、棉纺织业在历史上占据过重要地位。下列与之相关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1771 年,近代机器大工业在英国棉纺织业中诞生 B 1787 年美国宪法对议员选举的规定,满足了种植园主的诉求 C辛亥革命后,纺织业中心从长江下游逐渐向南向东发展 D 1928 1932 年间,苏联棉织品的产量增幅小于汽车产量增幅 【知识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

24、业的曲折发展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棉纺织业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代机器大工业在英国棉纺织业中诞生,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宪法对议员选举的规定,照顾南方种植园主意愿,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纺织业中心从长江下游逐渐向南向东发展是在明清以后,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1928 1932 年间属于斯大林模式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棉纺织品的产量增幅小于汽车产量增幅,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 21 有观点认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帮凶的过程。从这一观

25、点出发,对下列历史现象评价最高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北伐战争,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关键 “评价最高 ”。结合所学知识,北伐战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以及北洋军阀,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帮凶的过程,故 D 正确。 ABC 不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 帮凶的过程,对它们的评价也不是最高,排除。 22 据统计, 1894 年中国国内市场的粮食流通量 (包括运到通商口岸供出口的部分 )比 1840年增长约 60% 0 1890 年经上海、天津两地周转的国内米谷运销量

26、比 1869年增幅高达百余倍。这体现的实质问题是近代( ) A人口增长扩大了粮食的需求量 B运输条件改善加快粮食流通 C东南沿海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知识点】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 显示的是粮食作为商品在国内市场流通量、港口周转量的大幅度增加,体现的本质问题是近代粮食生产的商品化趋势增强,故 D 项正确;材料显示的是粮食流通量的增加,不是消费量的增加, A 项错误;运输条件的改善有利于粮食流通的速度加快,但不能说明流通量的大幅度增长, B 项错误;材料涉及的地理范围并

27、未局限于东南沿海, C 项错误。故选 D。 23 在青年杂志创刊时,陈独秀向读者声明: “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 那么,其旨在( ) A推动思想启蒙 B鼓吹政治革命 C倡导文学革命 D宣传马克思主义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答 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直接原因是袁世凯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目的是进行思想领域的启蒙,故 A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思想启蒙运动,并未鼓吹政治革命,故 B 项错误;倡导文学革命是思想启蒙的内容之一,故 C 项错误;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转向,青年杂志创刊时

28、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知之甚少,故 D 项错误。 24 下面是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 1936 年日记节选: “12 月 22 日 抵西安后,我与张、杨 进行了讨论。 委 员长说 倘若共产党服从他如同他们之服从总理,他将同意: 抗日容共联俄; ” , “12 月 25 日 我督促周(指周恩来),必须让委员长即速离开 (委员长)所允诺之一切均会履行。 我们(指与蒋一道) 4 时 30 分抵洛阳。 ”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B中国共产党积极斡旋 C国共两党从内战走向和平 D日本侵华威胁日益加剧 【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考

29、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根据 “抗日容共联俄 ”、 “让委 员长即速离开 ”、 “4 时 30 分抵洛阳 ”等信息可以判断蒋介石答应了联共抗日的主张,离开了西安,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故 A 项正确;根据 “我与张、杨 进行了讨论 ”可以看出宋子文与张、杨斡旋,故 B 项错误;材料关于国共两党的信息较少,只能根据 “抗日容共联俄 ”间接判断国共两党从内战走向和平,故 C 项错误;日本的威胁也只能间接推断,故 D 项错误。故选 A。 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25( 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

30、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 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 “ 无家可归 ” 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 质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 提出要使 “ 义 ” 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 人在社会中 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 则,这就是诚信。 材料三 16 17 世纪的中国,新

31、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 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 “ 三权分立 ” 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 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 本原则。 ( 3) 17 世纪的中国和 18 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32、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 “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知识点】 启蒙运动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答案】 (1)核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社会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兴盛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2)根本原则: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 (3)共同主张: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原因:明清时期小农经济 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使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思想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启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33、意识 )。 【解析】 ( 1)本题考查希腊人文精神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概括材料的能力。从材料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 ”可知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决定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古希腊人文精神产生的根源与古希 腊的政治和经济条件有关。 ( 2)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相关知识,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况能力。材料 “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体现了保持和谐关系的原则;材料 “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 ”要提倡礼治;材料 “提出要使 义 成为第一追求 ”强调要重

34、视道义;材料 “应该真诚待人 ”反映了诚信的原则。 ( 3)本题考查中外启蒙思想的比较,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材料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 “三权分立 ”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体现启蒙思想家也反对君主专制,所以两者的共同的主张就可以得到了。根据材料 “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 ”和所学知识“黄宗羲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从而归纳出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 “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的原因的答案。通过这两者不同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

35、料: 19 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 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 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英国一

36、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 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 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 “ 文明社会 ” 。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1619 世纪的世界史 评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知识点】 工业革命 【答 案

37、】 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 理由:工业文明给广人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 理由: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 存。 理由: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

38、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同上)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真正的选拔具有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本题属小论文的写作题,高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大体可以分作两个步骤进行。首先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本题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在此基本上明确表达学生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 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往往对提炼或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有一定的困难,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根本不会概括,这种情况需要

39、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下功夫,勤加实践,同时也需要综合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和水平。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铸钱、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及榷酒等一系列经济统制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御史大夫桑弘羊开宗明义地讲,是因为对匈奴战争 “ 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 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 ” 摘自于传波汉代盐铁官营再评价 材料二 不言而喻,官营盐铁业 对于规模一般很小的私营盐铁业来说,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以铸铁柔化处理技术为例,杨宽先生便明确指出:到西汉中期以后,由于冶铁业实行官

40、营,这种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但工艺比较成熟,而且分布地域遍及全国。 盐铁官营后,汉武帝巡行全国, “ 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 ” 。盐铁收入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司马迁对他(桑弘羊)的理财曾给予高度评价,称 “ 民不益 赋而天下用饶 ” 。 桑弘羊自己强调指出: “ 令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 ” 。 摘自晋文桑弘羊与西汉盐铁官营 (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时期实行 “盐铁官营 ”政策的原因。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盐铁官营 ”政策在当时的作用。 【知识点】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41、答案】 ( 1)原因:汉武帝时期频繁用兵匈奴、西南夷等,战争耗资巨大,财政不足;汉初实行 “黄老思想 ”,无为而治致使富商豪强势力膨胀,影响国计民生。( 2)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抑 制豪强兼并,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官营的规模化有利于盐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便于技术创新和推广。 【解析】 本题考查汉武帝的盐铁官营,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从而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汉时期经济政策的分析与认识。首先明白题意:盐铁专营的目的,然后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如材料 “盐、铁历来都是国家的重要物资 文景帝时期吴王刘濞的一大财政收入就是煮盐 ” 、 “ 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也,特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 往者豪强大家 采铁石鼓铸 ,煮海为盐 ,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 成奸伪之业 ” 。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盐铁专营作用的认识与理解。回答该问时要注意联系第( 1)问的相关内容,从另一个角度归纳总结。同时要注意联系这一时期汉朝所面临的形势及为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