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60161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17-2020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林市人民政府2017 年 12 月目 录一、瓶颈问题 .1(一)山水生态环境脆弱,景观资源保育任务繁重 .1(二)生态产业转型升级缓慢,提质增效任重道远 .3二、发展目标和建设思路 .5(一)发展目标 .5(二)建设思路 .8三、重点行动与工程 .10(一)自然景观资源保育行动 .10(二)生态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行动 .14(三)生态农业创新发展行动 .17(四)文化康养产业创新发展行动 .21(五)创新驱动能力支撑行动 .25四、政策与体制机制创新 .29(一)创新漓江流域保护机制 .29(二)创新旅

2、游产业发展模式 .30(三)创新科技发展体制机制 .31(四)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31(五)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32(六)创新社会广泛参与机制 .32五、保障措施 .33I(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 .33(二)加强绩效考核,倒逼责任落实 .34(三)建立专家队伍,强化智力支持 .35(四)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35附件 .36- 0 -为贯彻落实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中国落实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切实有效解决制约桂林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扎实推进以“桂林景 观资 源可持续利用” 为主 题的国家可持续发展

3、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根据中国落实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桂林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 年),制定本建设方案。一、瓶颈问题桂林是国际旅游城市、国际旅游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中国面向欧亚、连接东盟的区域性文化旅游重要国际化城市和“一带一路” 有机 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是全国首个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桂林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属西部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如何破解“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这一瓶 颈问题,可持续保 护和利用好景观资源,同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桂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自然资源丰富、生

4、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类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一)山水生态环境脆弱,景观资源保育任务繁重生态环境脆弱。桂林为喀斯特地貌区,保水蓄水能力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导致石漠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等生态问题。20世纪末期以来,受气候变化和地区开发活动加快等多因素影响,- 1 -加之工程调蓄能力不足,导致桂林漓江流域汛期洪水暴涨暴落,秋冬季节缺水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明显的水资源丰度下降和生态环境承载力降低现象,生态环境质量与公众预期差距较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地下管网布局不合理,建设标准低,安全隐患突出。漓江流域乡镇、村屯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站)及配套管网建设明显滞后,污水收

5、集率和集中处理率不高。饮用水源与生态旅游的水资源保障程度不高,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体系不健全,水源安全威胁大,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处理水平不高。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压力大。生态保护任务繁重。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桂林市涉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三类生态保护红线,占全市行政区面积高达 24.2%,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是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桂林拥有世界上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水优质生态资源是中国和世界的共同财富。打造“山水林田湖草” 生命共同体

6、,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绿水青山 ”转变成为“金山银山”,是桂林人民实现经济共同富裕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奋斗目标。如何修复和保育好山水生态资源,整体提升支撑桂林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承载力,为子孙后代保护传承好桂林山水生态资源这座“金山银山”,是桂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 2 -(二)生态产业转型升级缓慢,提质增效任重道远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桂林总体经济实力偏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低,中心城市规模小,辐射带动力不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根据可利用土地资源综合评价,桂林市约 13.1%的国土为城镇建设用地,

7、约 33.6%的国土为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发展用地,可建设用地资源有限,且产出效率偏低,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生产总值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15.8%,低效用地再开发和节约集约用地潜力较大。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资源约束趋紧,导致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新兴增长动力难以接续,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生态化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生态旅游业发展缓慢。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不足,旅游高端人才缺乏,旅游产品创新有待加强,产业关联度和企业竞争力较弱,旅游产业综合效益较低。老景区老景点改造升级缓慢,新景区新景点开发力度弱,旅游资源的集成度不高。旅游产业与文化、科技等融合不够,旅游业态创新不足,城乡大量优质生态旅游资

8、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旅游业向精品化、高端化、差异化方向的转型较慢,跟不上市场需求步伐,难以满足旅游的多元化需求。生态产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明显偏慢,生态农业、健康养生、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新- 3 -型生态产业和新型业态占比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低。新型生态产业布局分散,规模效应尚不明显,缺少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产业带动能力亟需持续提高。体制机制不完善。发展生态产业的顶层设计明显薄弱,部分领域体制障碍突出,创新动力不足。财税扶持力度不够,金融支撑能力不强。考核评价以及激励制度不健全,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较弱。与中、

9、东部地区相比,桂林存在创新投入不足、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缺乏、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不完备、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科技创新支撑生态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处于较低水平。2015 年,桂林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 0.8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投入不足仍是阻碍科技进步的瓶颈。“十三五” 是桂林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 际旅游胜地的关键时期,围绕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合理开发、优化利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促进生态资源和生态资产向生态资本转化,探索一条具有桂林特色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实现桂

10、林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稳定增长,是桂林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对我国多民族欠发达生态脆弱地区具有重大示范意义,可为国内同类城市和东盟国家乃至世界同类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样板。- 4 -二、发展目标和建设思路(一)发展目标按照桂林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 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到 2020 年,桂林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成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年度考核指标详见附件 1)。2018 年,建立完善创新示范区管理机制,高效有序推进创新示范区各项建设工作。建立绿色发展考评机制,

11、实行差别化绩效考核和评价。设立自治区和桂林市两级政府可持续发展专项。开展不同区域、流域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试点。成立桂林市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建设中国桂林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基地。投入资金 450 亿元以上,启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2019 年,投入资金 650 亿元以上,启动实施和持续推进创新示范区各项重点项目,完成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示范区各项建设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生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产品和业态创新成效显著,创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工作有序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农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

12、发利用和民俗与特色文化保护开发成效显著,文化创意、新闻出版、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动漫与工艺美术等产业初具规模;民族特色医药与健康产品开发形成规模- 5 -化产业;科技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2020 年,累计投入资金 1700 亿元以上,可持续发展重点行动驱动经济增速保持高水平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超 3500 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 8%。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 GDP 较 2015 年增长 71%,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 2015 年增长 64%,城乡收入比控制在 2.60:1 以内。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55%以上,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

13、保障实现全覆盖,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体目标包括:1.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森林覆盖率由 2015 年的 70.9%增长至71.3%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由 81.1%提高至 85.0%以上,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由 85%提高至 95%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 93%提高至 9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 83%提高至 85%以上,漓江干流水质达标率保持 100%。2.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综合服务功能完备,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全市发展的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旅游总消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

14、过 28%,旅游服务质量水平全面提升,成为全国典范。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50%以上,形成生态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互促发展的产业体系。3.高效生态农业优化发展。以农产品、畜禽水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导的生态循环农业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突破- 6 -400 亿元。推广水果高效低耗栽培和绿色无公害栽培等技术,开展土壤污染和柑桔黄龙病等病虫害综合防治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实现农业主推技术入户率 85%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 90%以上,水果产量由 2015 年的 417.2 万吨增加至 500 万吨,水果优果率达 75%,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 99%以上。4.高效生态

15、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生态旅游业、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康养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动能。现代生态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与环境功能相适应、协调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 “生产生活 生态” 新三位一体生 态产业新格局基本形成。5.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技术创新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和人才引进平台、创新投融资平台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创新体系基本建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与 2015 年相比,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 0.82%提高到 2.2%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 4.6 件提高到 8.0 件以上,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20%提高到 30%以上,力争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二)建设思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瓶颈问题 ,以 “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 ”为主题,以转变发展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