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02007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新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河南新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河南新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河南新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河南新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新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研究报告河南省新郑市农业局新郑市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南大门,土地总面积873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3个办事处和新郑港区。人口63万,其中农业人口47万,耕地面积61万亩。农业主要产业有粮食、油料、蔬菜、大枣、杂果和畜牧养殖,是一个农业相对发达的县级市。一、研究背景(一)基本情况新郑市原有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自 2002 年乡(镇)级农技、农经、畜牧三站由市农业局直管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后,实际上造成了“市 乡(镇) 村” 直属管理的一体化服 务体系的基本瘫痪,陷入了 “网破、线断、人散”的困境。2004 年 8 月以来,新郑市农业局致力于新的农技推广体系和运行

2、机制的改革、创新,以“科技入户、服 务三农” 为宗旨,以“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 为切入点, 以组建和培育“农业 120 信息服务中心” 、农业科技专家队、跨乡(镇 )区域农业服务中心、村级农业服务分站、农业科技示范户(基地)等为主要举措,到 2006年初,比较完备地构建了“市(农业技术服 务中心)乡、镇(区域农业服务中心、农业区域经营公司)村(农业服务站)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基地)”四级新型农业科技服 务体系。目前全市建立并规范运作的市级农技推广机构 1 个,跨乡(镇)区域农业服务中心 6 个,乡(镇)农业区域经营公司 6 个,村级农业服务站 180 个,农业科技示范户 1800 个,农业

3、科技基地(场、站、园区)38 个,农民经济合作社 20 个。其中市级农业推广机构人员 88 人,区域站人员 76 人,合计 164 人。在农技推广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 86 人,年龄在 35 岁以下的 27 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 137 人,其中高级职称 15 人,中级职称 45人。在体系运转上,形成了“行政人员发动协调 、农技人员科技服务、 经营人员物化服务”有机结合的、运 转灵活、农民信赖、 诸方和谐的农业服务新机制。三年来特别是 2006 年的实践证明,在新的体系、机制下,农技推广队伍充满活力,综合服务功能得到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二)存在问

4、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市、局(委)、乡(镇)对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 二是基层农 技干部的正常待遇和有关优惠政策不落实,市农 业 局 科技人员工资至今仍按 85 差额发放,不能与其它公益性单位同等对待;三 是 当地政府与跨乡(镇)农业区域站之间的衔接不够;四是部分农技人员为农民服务观念差,工作中往往满足于完成任务和应付检查,考虑农民因素少。2、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脱节。主要是农技推广主体与受体的目标不一致。推广部门主要围绕政府意图做项目,对农民和市场需求缺乏了解,实行由上而下的推广方式,农民急需的是既高产、优质、节本、省力、高效的新技术, 农业技术供给与需

5、求不完全对称。3、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市场农业、高效农业和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迅速提高现有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这仅靠“干中学、学中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 走出去、请进来”,加快知识更新,强化农业新技术、新技能的系统学习和综合训练。但由于农技推广经费短缺等问题,市、乡(镇)两级技术干部很少有参加在岗系统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目前参与区域站工作的技术员均来自农业局原有的农技人员,虽 然经过层层选拔,但是业务素质和推广能力并不十分理想,工作进程不平衡,工作水平差距较大,直接影响区域站整体工作的开展。4、服务手段落后,基

6、础设施条件差。目前新郑市以“市(农业 技术服务中心) 区域农业服务站村(农业服务站)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基地)”为主体的四级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基本的工作开展设施也已具备,但远远称不上“完备”。由于经费困难等原因,示范基地不足、培训条件落后、仪器设备不齐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没有在农业推广领域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应用,不利于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如现在各区域农业服务站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都是借助原乡(镇)种子站场地办公,而且农业技术试验田缺失,一些技术服务和农产品监测等仪器设施不健全等。村级服务站的服务设施更是少之又少。5、人浮于事和在编不在岗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当

7、前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很少录用专业技术人员,而非专业人员却不断调入,导致懂推广的人越来越少,不干推广的人越来越多。在福利分配上存在有平均主义现象,干多干少都一样,制约着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农技人员工资水平低,有些人员受社会利益驱动,存在“ 应付搞推广,专心搞经营 ”现象,上班时缺岗,工作时无心,却私下下海经商或办实体搞经营,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着在岗人员的工作情绪。对此,迫切需要加快人事、职称、福利、分配、培养、使用等方面的机制创新,清除一切不利于事业发展的障碍,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把用人制度纳入动态管理机制的轨道。6、农技推广与农业科研、教育系统严重脱节。对于农技推广部门而言,推广人员通常并不了解

8、农业科研的进展情况,而对实际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往往又未能通过正规途径列入到科研计划之中,同时,农民的需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难以反馈到科研开发部门,服务方式不适合农民的特点,也影响了农民对技术的吸纳效果。就农业科研部门而言,仍然是承袭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即立题、科研、试验、鉴定、申报成果等,这 种管理模式与推广部门基本上没有直接联系,以致许多科研项目表面上有明显的应用导向,但实质上多以得到科研经费和获奖为研究目的。对于教育部门而言,培养的推广人才理论脱离实际,缺乏实践操作技能。这种推广、科研、教育三个系统联系松散、彼此分离的状况,造成了农技推广的整体乏力,已无法适应当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9、因此,着眼于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研究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农技推广运行机制的研究,这是因为农业推广运行机制是发挥推广机构职能作用、维 持其正常运转的内部科学管理制度和必不可少的外部保障条件,包括信息反馈机制、工作机制、协调机制、用人机制和支撑体系等等。如果忽视运行机制的优化就难以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正常运行、职能的发挥和自我积累发展。优化和创新运行机制是当前和今后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主要任务。只有优化和创新运行机制,才能增强农技推广体系的实力、活力和服务功能,真正找到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突破口,从而真正搞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二、研究内容与方法(一

10、)研究内容1、建立农民需求敏感反馈机制。概括建立农民需求敏感反馈机制的重要性,提出农技推广信息反馈应遵循的原则,分析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模式与流程,探索信息反馈的形式、渠道和用向,形成针对农民需要反应灵敏的需求反馈机制。2、农技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的分析。概括建立农技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的重要性,对基层农技推广组织的岗位责任制进行归纳和评析,提出制定岗位责任制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进行分析研究,描述当地制定岗位责任制依据与方法,总结推行岗位责任制的效应。3、探索适应农民接受能力和需求变化的推广方法。4、研究建立严格的、操作性强的考核考评机制和按绩取酬、奖勤罚懒的激

11、励机制。5、从当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出发,探索农技推广县域统筹协调有效途径和最佳方式。本研究结合新郑市的实际情况,从系统论协同理论出发分析县域推广工作统筹协调的重要性,从组织、范围及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县域统筹协调推广工作机制。6、分析如何建立和完善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二)研究方法根据本文研究特点和内容的要求,在研究方法上采取观念和理论创新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技术推广各微观主体的行为予以分析,总结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探索行之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行的方向、途径和内在机理,实现农技推广观念和理论创新,设计符合新郑市农技推广特点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

12、制,进行定点验证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完善。1、调查方法。(1)全面调查。对全市 13 个乡的农业技术推广基本情况,所有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区域中心站的经费、人员、房屋、设备、主要功能、服务内容等进行普查。(2)典型调查。选择不同经济水平、不同服务模式的 4 个乡镇的 2 个区域中心站,对其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用人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等现场进行调查。2、调查方式。(1)专题调研。在辛店、孟庄区域中心所辖服务区域内选择调查样点进行调查研究。调查采取随机走访、集体座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深入田间考察的方法,收集基础资料,进行分析考证。(2)访问法。深入基层,对 50 余名乡镇党政领导、区域中心的技术人员

13、、经营服务公司负责人、职工等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等有关情况进行访问调查。(3)座谈会。采取请上来和深入基层的方法,分别召开了 8个专题座谈会。参加对象有新郑市农业局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经营性公司负责人、职工,农业科技示范场负责人,村级服务站负责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有关专家、教授,从不同层面了解他们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认识与思考。邀请省市农技站、能源站、土肥站等单位的农业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及其他方面专家就课题研究内容中涉及的岗位责任制度、推广方式方法的探索与创新、考核考评机制等问题进行论证咨询,不断修正、完善方案,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内部各项运行机制的制定达到最大限度科学

14、化、合理化。3、样本的选择。选取基础好、技术能力较强的辛店、孟庄 2 个区域中心站作为本课题研究的样本点。辛店、孟庄 2 个区域中心站创办于 2004年 8 月,是新郑市农业服务体系开始改革时的两个试点,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工作条件,具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潜力。近年来,两站的工作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及市农技部门的高度评价,同时在农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此,选取辛店区域中心站、孟庄区域中心站作为本课题研究的样本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可行性。辛店区域中心站位于辛店镇,从事农技推广人员 13 人。该区辖辛店镇、城关乡二个乡镇,共 64 个行政村,农业人口 9 万人,常年耕地面积 12.4 万亩

15、。该区东、北部(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0)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质地优良(主要是粘壤土、壤土),水利条件较好,粮食生产基础较好,主要是“小麦- 玉米”一年两熟制;西、南部(约占总耕地面积的 30)是浅山、丘陵区,地貌复杂,水资源不足,是旱作农业区,主要作物除粮食外,还有果园 0.8万亩、蔬菜 2.3 万亩。孟庄区域中心站位于孟庄镇,从事农技推广人员 11 人,培训教室 3 间。该区辖孟庄镇、薛店镇两个镇,59 个行政村,常年耕地面积 16 万亩,农业人口 6.9 万人。该区地势平坦,质地疏松,水利条件较好,粮食生产基础较好。主要是“ 小麦- 花生”一年两熟制,枣 粮间作,盛产大枣,是著名新郑红枣的主

16、产区、国家命名的“优质大枣 基地” 和中国名特 优经济林“红枣之乡”,现有枣林 7.2万亩, 枣树 190 多万株 ,年产红枣 1500 万公斤。三、研究进展(一)建立了畅通高效的需求反馈机制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机制是通过一定的渠道,收集、存储、整理和处置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有关信息需求,对农技推广工作进行调控和反馈。通过信息反馈机制不仅可以检查农技推广计划是否设计科学,农业技术推广是否到位,农技推广质量是否能够满足农民的需要,还可以增强农技推广工作中的自我纠错能力,使农技推广工作处于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建立畅通高效的需求反馈机制,是农技推广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基层农技推广中信息

17、反馈应遵循的几个原则。一是真实性原则。人们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往往受个人思想、观念、情绪的干扰,使得传递的信息具有某种个人色彩,这就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信息反馈中的真实性原则,要求信息反馈者站在全局的立场上把自己把握的系统状态,全面、真实地传递给决策者,不带有任何偏见,不掺杂任何个人“水分 ”,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全面的决策依据。二是实时快速原则。走进农户、贴近农民,建立畅通的渠道,把农民需求信息实时快速地传递给决策者,确保农业技术推广者适时做出反映,通过高效的推广服务,及时满足农民的需求。三是规范化原则。要把农民需求信息的收集与交换制度化,把征询农民需求信息和为其他部门提供有关信息列入业务站室和

18、区域中心站的职责范围,以推动农民需求信息的反馈规范化管理。以满足业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农户的调查和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 换 、利用制定规范性的活动计划和安排,满足农业技术推广计划的制定和落实的要求。四是分工与合作原则。科技入户、区域中心站坐诊咨询,农业 120、专业调查、轩辕农牧信息网络等各环节获取农民信息,有关单位、人员在分工基础上,相互配合,共建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从而发挥出整体功效。2、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模式与流程。结合新郑市实际,发挥自下而上的体系网络,构建 “以农户为中心,以农技推广体系服务平台为依托,多方协作”的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模式,如图所示:入户交流 业务站、区

19、域中心站专家坐诊咨询信息中心网络交流农业 120电话热线访问农户一线农业推广人员入户调查或区域站坐诊咨询获得的需求信息,除了向区域中心做工作汇报外,还要反馈给对口业务站,并通过互联网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进行信息交流。农 民与农技人员可在轩辕农牧网的论坛上交流推广信息。农民可以自行或组织起来将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向轩辕农牧网论坛发布或直接寻求业务部门专家咨询室、农业 120 电话反映,由接收农民反映信息的部门和人员再向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反馈,最后通过对信息的诊断分析,综合一个解决方案,再传送到有关单位和人员。3、农技推广系统中信息反馈的形式与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收集与反馈农民需求信息,确保农民需求信息全面、准确、迅速地传递到农业技术推广有关部门。(1)开展农民需求问卷调查活动每年冬春季节,抽调专门人员进村入户,在全市统一开展农民需求问卷调查活动,制作信息采集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与实地采访,获取农民科技服务的需求信息。(2)结合下乡现场收集区域中心站农技人员在包村入户和日常各项推广活动中注意发现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新需求,随时了解农民的需求信息并及时反馈到本站和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3)结合坐诊当面收集在区域中心站设立专家坐诊室,每天有 2 个农技员坐诊,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