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模具制造技术 课程代码:MPRC3009英文名称:Moul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 学分/学时: 3学分/54 学时开课学期:第6学期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后续课程:无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课程负责人:朱伟珍大纲执笔人:朱伟珍 大纲审核人:杨宏兵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课程性质:模具制造技术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针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特点
2、,以模具制造的传统方法和现代制造技术为主,同时结合典型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艺以及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技术,并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模具制造技术合理设计模具的能力。教学目标:本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模具制造工艺基础、模具的传统机械加工、模具的数控加工、模具的特种加工、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典型模具零件制造工艺、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模具材料及热处理。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的理论讲授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现代模具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加工工艺,掌握各种制造方法对模具结构的要求,提高学生分析模具结构工艺性的能力。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模具制造
3、工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模具生产技术要求有关的初步技能; 2掌握模具零件一般加工方法,重点掌握模具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培养学生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3掌握冷冲模及塑料模的装配方法及装配工艺,使学生具有分析模具结构工艺性的能力,能够设计出工艺性能良好的模具结构。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1、绪论(1 学时) (支撑教学目标 1、2)1.1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1.2 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1.3 模具制造的特点及基本要求1.4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目标及要求:1) 了解模具是
4、工业生产中极其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特殊基础工艺装备,明确模具工业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2) 了解我国模具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3) 掌握模具制造的特点及基本要求;4) 了解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和主要参考资料。2、模具制造工艺基础(5 学时) (支撑教学目标 1、2)2.1 模具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2.2 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制定 2.3 模具零件的工艺分析 2.4 模具零件毛坯选择 2.5 定位基准的选择 2.6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确定 2.7 切削用量的确定 2.8 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2.9 模具制造工艺路线制定 2.10 模具制造工艺文件 目标及要
5、求:1) 了解模具的生产过程,掌握模具制造的工艺流程,熟悉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2) 了解工艺规程的作用,掌握模具零件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与依据,熟悉模具工艺规程制订的步骤;3) 了解零件图样分析的主要内容,掌握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方法; 4) 了解毛坯的制造方法和类型及其适用场合;5) 掌握基准的概念,熟悉工件的安装定位方法,掌握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6) 掌握加工余量的概念和加工余量的确定方法、切削用量的确定原则;7) 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用量的确定原则,了解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原则;8) 熟悉模具表面加工工艺及方法的选择原则,掌握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和原则,熟悉工序集中与分散的特点,掌握加
6、工顺序的安排内容;9) 了解模具制造工艺过程卡、模具制造工艺卡和模具制造工序卡内容。 3、模具的传统机械加工(12 学时) (支撑教学目标 2)3.1 模具零件的传统机械加工方法3.2 模具的仿形加工3.3 模具零件孔型的精密加工3.4 成形磨削 目标及要求:1) 掌握车、铣、钻、镗、磨加工零件的范围、切削刀具及切削方式的选择;2) 了解仿形加工的工作原理;熟悉仿形铣削加工工艺要点;3) 熟悉坐标镗、坐标磨削加工工艺范围,掌握坐标镗削加工工艺、坐标磨削方法;4) 掌握成形磨削基本原理及方法,熟悉成形砂轮修整工具选择及夹具磨削法,了解光学曲线磨床、数控成形磨床成形磨削法。4、模具的数控加工(12
7、 学时) (支撑教学目标 2)4.1 数控加工机床 4.2 数控加工工艺基础 4.3 数控机床的坐标系统 4.4 数控加工编程基础 4.5 数控机床夹具和刀具 4.6 模具 CAD/CAM 简介 目标及要求:1) 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组成,熟悉数控机床的分类方法,掌握数控机床的主要特点;2) 了解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适用范围,熟悉对刀点的确定原则,掌握加工路线的选择原则;3) 掌握数控机床的坐标系统,熟悉坐标轴及运动方向的确定方法;4) 了解数控编程的方式及程序格式,熟悉常用的准备功能和辅助功能指令,掌握数控车床程序、数控铣削程序编制的方法;5) 熟悉数控机床夹具和刀具的选择原则及适用
8、范围;6) 了解模具 CADCAM 系统组成、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熟悉电话机受话器模具的三维造型设计及数控加工编程的过程。5、模具的特种加工(6 学时) (支撑教学目标 2)5.1 电火花成形加工5.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5.3 电化学及化学加工5.4 超声波加工 目标及要求:1) 了解电火花成形加工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熟悉工具电极设计与制造方法,掌握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 ;2) 了解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原理和特点,熟悉其手工、自动编程方式,掌握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 ;3) 了解电化学及化学加工的基本原理,熟悉电化学及化学加工的特点;4) 了解超声波加工及超声波抛光的基本原理,熟悉超声波加工及超声波抛
9、光的特点及应用。6、模具先进制造技术(3 学时) (支撑教学目标 2)6.1 先进制造技术6.2 高速切削 目标及要求:1) 了解先进制造模式与技术内涵、先进制造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2) 理解高速切削的概念及机理 ,熟悉高速切削技术的优势 ,了解高速切削的工业应用、高速切削机床类型及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实例。7、典型模具零件制造工艺(5 学时) (支撑教学目标 1、2)7.1 模架制造7.2 冷冲模制造7.3 锻模制造工艺7.4 塑料模具制造工艺 目标及要求:1) 了解模架的技术要求,掌握导柱、导套及模座的加工工艺,熟悉模架的技术要求及装配工艺;2) 了解冲裁模制造的技术要求,掌握冲裁凸、凹
10、模的加工工艺;3) 了解锻模制造的技术要求,掌握曲轴锻模、爪极精锻模加工的工艺流程;4) 了解塑料模具制造技术要求、型腔研磨工艺,熟悉塑料模具型腔、型芯常用加工方法,掌握典型零件制造工艺流程。8、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4 学时) (支撑教学目标 3)8.1 模具的装配8.2 模具装配的工艺、试模和调整8.3 模具的维修8.4 模具的管理 目标及要求:1) 了解模具装配的技术要求、内容及特点;掌握模具装配的方法及精度;2) 熟悉装配尺寸链的概念和极值解法、连接件的调试与修整,掌握冲模、塑料模的装配、试模与调整方法;3) 了解模具的失效过程与形式,熟悉影响模具寿命的主要因素,掌握模具的修复方法;
11、 4) 了解模具管理的内容、模具标准化的意义及我国模具标准化工作发展状况。9、实验:模具零件加工及装配(6 学时) (支撑教学目标 1、2、3)9.1 模具零件加工9.2 模具装配 目标及要求:1) 分析模具零件图纸,编制加工工艺,测量零件尺寸;2) 根据已有零件装配模具。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课堂讲授和演示、课堂讨论、课堂练习、发现学习法和自学指导法,通过引入问题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的积极性。在目前的实验教学条件基础上,及时采用实验练习法,强化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本课程以模具制造的传统方法和现代制造技术为主要内容,分模具制造工艺基础、模具的传统机械加工、模具的数控加工、模具的特种加工、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典型模具零件制造工艺、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等7个模块,各知识模块相对独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说明如下:1. 绪论、模具制造工艺基础、典型模具零件制造工艺。教学内容涉及模具制造的特点及基本要求、模具制造的工艺流程、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及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和原则等。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相结合,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熟悉模具制造工艺文件内容。2. 模具的传统机械加工、模具先进制造技术、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教学内容
13、多,涉及面广。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启发法和讨论法相结合,强化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工程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3. 模具的数控加工、模具的特种加工。教学内容涉及数控编程的方式及程序格式,常用的准备功能和辅助功能指令,数控车床程序、数控铣削程序编制的方法,电话机受话器模具的三维造型设计及数控加工编程的过程,电火花成形加工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工具电极设计与制造方法,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原理和特点,其手工、自动编程方式,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自学指导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熟悉这三种设备的适用工艺与范围,并能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正确编制加工程序。在教学方法的实
14、际执行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都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以上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程度不高时,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演示法或现场教学法,或在讲授后续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前后联系,结合前置难点内容进行讨论,强化知识掌握。在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系统性较好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或增加发现学习法和自学指导法,设置具体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方案。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考核方式:开卷笔试,平时测验及作业,实验报告成绩评定方式:笔试成绩70%,平时成绩25%,实验报告5%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宋建丽模具制造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参考书目:1 卢秉恒.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3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 李云程模具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3 蒋建强. 模具数控制造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4 李发致. 模具先进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5 王敏杰,宋满仓. 模具制造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