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源稅對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影響政府利用課稅來矯正環境汙染的問題,主要是針對高汙染的石化燃料在購買時進行課稅,以反映能源使用上的相關成本,例如 OECD 許多國家中,以 95無鉛汽油而言,平均稅率約為 57%,也就是說,消費者購買價格中,超過一半是能源稅額。企業界多擔心開徵能源稅會影響產業競爭力,但是國際間仍有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成功案例,例如挪威將徵來的能源稅用於補助企業聘雇勞工,反而降低雇主生產成本,創造就業,刺激經濟發展,就是創造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兼顧雙贏局面的最好案例。經濟學中所謂的皮古稅(Pigouvian Taxes),即認為政府只要能訂定一個合適的污染邊際成本,對廠商課稅,則會讓
2、廠商生產的成本提高,並且讓產品價格提高,進而讓消費者減少消費,從而促使廠商減產,讓資源達到最佳配置,同時透過政府將稅收補償給受害者,將外部成本內部化,以滿足公平付費原則。因此,課徵能源稅將使燃料、能源、污染的成本增加,為提升競爭力,廠商自然就會努力尋求新低污染的產品、製程與提升污染防治技術,並且將污染排放減少到一定量,成本高者,會自動少做一點,成本低者,多做一點,環境成本由成本低者先進行,減量效率因此提高。而根據報導由於煤炭、燃料油目前並無貨物稅,一旦課能源稅,對使用這二種燃料最多的鋼鐵、水泥、石化、紡織、人纖、染整等傳統產業衝擊最大,若反映在直接成本上,未來十年製造業繳交的貨稅物要從一年六百
3、多億元,增加至八、九百億元,多出二、三百億元的稅負,對製造業形同變相加稅 ,增加業者不少負擔。相關官員認為,未來可仿照歐洲等國,對部分產業採取差別稅率方式課稅,以免影響產業國際競爭力。政院高層說,開徵能源稅,有助產業將環境外部成本內部化,並推動節能政策。財經部會認為短期勢必對經濟造成衝擊,影響層面必須看稅收運用,政府高層表示,能源稅收將指定一半用途用於公共建設,以便對經濟產生實質貢獻,其餘則用於社會福利、產業發展或還債等。能源稅的徵收方式按各國課徵能源稅經驗顯示,能源稅的課徵主要是針對能源相關產品進行從價稅或從量稅的的徵收方式。從價稅指的是按照能源產品在市面上的價格,課徵一定比例的稅;例如美國
4、西維吉尼亞州,能源項目煤按市價的 2.55課徵能源稅,而石油的能源稅率則是市價的 5,天然氣亦為 5。從量稅指的是能源稅稅率按照能源產品的重量或容量來課稅,如美國俄亥俄州,其稅率分別為煤 9 美分/噸,石油 10 美分/噸,天然氣 2.5 美分/千立方呎等。比較特別的是,各國所課徵的能源產品種類不一,美國各州課徵之對象有煤、石油、天然氣、鹽、硫磺、礦產等甚至沙土、黏土等資源。而其他國家,如加拿大,僅針對家計用輕油、商業用機動車輛用柴油、及汽油等項目課徵能源稅所有國家課徵情況請參考表 1。世界各國徵收能源稅現況從世界各國徵收能源稅的現況看來,過去以跨代使用能源的機會成本作為能源相關賦稅的考量,而
5、現在則大都以溫室氣體減量作為徵收相關賦稅的主要目的;因此,與其說是能源稅,還不如稱之為碳稅。事實上,不僅是北歐國家(芬蘭、瑞典、挪威、丹麥) ,連荷蘭、義大利、德國、英國、法國、奧地利、比利時等國家也都徵收對相關能源產品的二氧化碳稅。比較特別的是,亞洲國家雖然亦積極規劃中,但傾向於不課徵碳稅,以免造成對中小企業的傷害。表1 是中經院(2007)所整理的世界各國能源相關從價稅率,其算法主要為稅額/稅後零售價格,也可視為每100 元售價中能源稅所佔金額。由表中可大致看出OECD 許多國家石油能源稅稅率相當高,以高級無鉛汽油95 而言,平均稅率為57.06,換言之,消費者所支付的價格中,有一半以上都
6、是能源稅稅額。其中最高的是英國(稅率69.2) ,能源稅稅額為汽油售價的2.25 倍,相當驚人。如果再以各項油品項目進行跨國比較,更可發現汽油、柴油為主要課徵項目,而汽油能源稅率較柴油高;而其他用油項目稅率較低,主要原因也可能是考量各產業的用電成本,產業競爭力因素而進行的費率擬定。以下個人觀點:供應商必須找出替代能源,以減低成本支出,如無法找出替代能源將導致其他部分也跟著增加成本,間接影響了經濟方面與消費能力。製造商推動能源稅與環境稅,初估對製造業直接增加稅負與間接電力轉嫁增加成本共約 1000 多億元。受影響產業主要包括紡織業(染整業) 、人造纖維業、造紙業等倉庫製造商因成本增加關係,可能降
7、低產量而導致庫存量減少商店可能因倉庫的庫存量降低的關係,讓所賣的商品減少,進而影響商店的收入,也可能因商品的量少,導致商品變貴影響消費能力。心得綜合以上觀點,雖然課徵能源稅有利多,但是如果配套措施不夠完整的話,可能導致許多產業的反彈,因為成本增加卻沒有相對的減少支出的方案的話,會對於整的供應鏈管理系統整合上的困難。所以政府對能源稅開徵後將取代油氣類貨物稅,和取消電器等 4 類貨物稅、印花娛樂稅共 900 多億的稅金,把開徵能源稅的稅收,用在調降綜所稅,中產階級以下受惠最大,所以如果企業能使用減少汙染的能源,以便減少成本支出,相對的政府在其他方面有所補助的話,如員工成本、營業稅等這樣對於環境以及
8、產業方面就可以得到雙贏的局面。就整體面來看,課徵能源稅對於供應商會增加成本,相對的也影響其他如製造商等,也就是說對於整個供應鏈管理系統上會有重大型態的改變,而因為所需成本增加,因此供應鏈管理系統上會往低成本、低污染的能源方向走。所以如何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將是影響供應鏈管理系統的重大因素。一套讓供應商、製造商、倉庫和商店可以在增加了能源稅的影響後又可以有所降低其他方面的成本。參考出處:不願面對的真相 莫拉克風災可能成為課徵能源稅的重要催化劑-鉅亨網-華視新聞網http:/.tw/cnyes/money/200909/200909120315618.html臺北縣政府環保局 - 低碳社區發展簡訊_第 38 期http:/www.epb.tpc.gov.tw/web66/_file/1150/upload/news/lowco2/newsletter045.htmlhttp:/www.ier.org.tw/phpBB2/viewtopic.php?t=1970http:/www.epa.gov.tw/FileLink/FileHandler.ashx?file=117444http:/.tw/ReadNews/FeatureNews_Read.aspx?TopicNo=1041&ID=20091019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