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着花一样的芬芳遇见徐伟军.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612139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守着花一样的芬芳遇见徐伟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守着花一样的芬芳遇见徐伟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守着花一样的芬芳遇见徐伟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守着花一样的芬芳遇见徐伟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守着花一样的芬芳遇见徐伟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守着花一样的芬芳(遇见)徐伟军我在一个雨天走近它。墙角处,它红得清纯、干净而又安静。小小的,饱满的头颅昂扬在细细的草茎上,风一吹,沾着的雨水轻轻滑落,花骨朵柔韧地颤动几下。它的好看,不是惊鸿一瞥,也不是富贵斗艳,它的好看是淡淡的,不求人看到,却如大地的篱笆、乡村的炊烟,默默地、自然地,却又生命力非凡地在那平凡世界里盛开。这花儿,倒让我想起那个常来我们小区收废品的人。她娇小、瘦削,五十多岁的样子,声音倒很洪亮,常骑着三轮车来我们小区转悠吆喝。那天,我把车库里堆放的水果箱、牛奶箱之类杂物一股脑儿往外扔,她说六毛钱一斤,我说你收去吧。我的本意是你拿走好了,她却很细心地把纸箱都拆了折叠好,找来一

2、条尼龙绳四角缚住,杆秤钩子拉起这叠纸板。女人已经把脚踮得很高了,她的手臂拼命地往上提,脖子跟着吊起来,伸着头去看像是很遥远的“秤花” ,等整个身子稳住了,似乎看到她为了平衡屏了一会气,本来不大的眼睛眯得更细了,很快,她响亮地说出“七块八” ,紧接着,她又说:“给你八块钱吧!”我忖度了一下,估计钱是一定要给我的,我便说那就七元吧!她迅疾地补了一句:“都已经是七块八了” ,似乎觉得把八毛钱省去了很不好意思,又一边说“你人真好” ,一边从三轮车的底座下取出钱来。我接过钱的一刹那,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滋味从心头生起,是温暖,是感动,是敬意,抑或是生活的朴质?手掌上,棱角坚挺的五元纸币和两个锃亮的硬币静躺着

3、,此时传递着我的手温,我显得笨拙极了,不知道该安放何处?我迟疑的片刻,她又与我聊起我妈。我妈七十多岁了,隔三岔五要来屋边的一片菜畦里耕种,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她们就聊上了,很熟络的样子,有时,我在书房里,就传来两个女人絮絮叨叨、家长里短的腔音,一个是吴越老媪,一个是河南妇人,语言的交流上却一点没有沟壑。我突然想起“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诗句,感觉那么温馨,那么投缘。她们究竟聊了啥,我没听清,但我听得出,每一次与我妈聊,她都很爽朗开心。在别处的城市、陌生的人群里,女人知道,除了三轮车上自己的吆喝声,她大多数时间是寂寞的,只是一个人穿行在城市的小区,在别家的灯火中念想着自己的家人,念想着幸福团聚的日子。

4、所以,女人见我妈的身影没有在2菜园里晃动,她就惦记起我妈来了。她说我妈身骨子真健,很善良,人好。在她眼里,我妈是她恩人似的,她说这话时,满心的喜悦写在脸上,仿佛有一阵又一阵的幸福掠过来。我莫名被眼前这样一个直性子女人感染,转眼又瞥见那朵墙角的无名花,灿灿然,润湿,光洁,红晕在娇小的花瓣上荡漾着,那么透亮。夜色渐渐笼罩过来,女人已经把一天的收获都高高地堆向三轮车,她习惯地环顾一下“营地” ,俯下身,拾捡起草缝和石隙间的断绳、纸屑和破塑料瓶,甚至不是她扔的一个烟蒂日暮苍山下,一个早已被纸板淹没的女人渐行渐远。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梦,大多数人都在为自己的梦竭尽全力。尽管有时候并不招人注意,但坚守着

5、花一样的芬芳和情操,不迷失不低落,自有生动摇曳之美。全国卷资源共享 3 群 QQ 号 580286994 分享更丰富的教学资源2.同在蓝天下,应是一家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陈家兴“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 ”;“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 天下一家 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深情话语,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天下胸怀,体现着东方哲学的文化精髓,也蕴藏了深厚的中国智慧,引发人们对中国人天下观念的探究。“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 ”。中国古人很早就涵养了天下观,观察的范围是

6、整个世界,体察的对象是全人类;很早就意识到 “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 ”,要“以天下观天下 ”。如梁漱溟所言: “中国人是富于世界观念的,狭隘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在中国都没有,中国人对于世界向来是一视同仁。 ”钱穆在 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中称 “西方人则于国之上并无一天下观,至今仍仅有一国际观。 ”可以说,今天中国人的天下观,富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自有其独特的视野与境界、气度与格局。3事实上,这种 “至大无外 ”的天下观,从逻辑上就 “排除了不可化解的死敌、绝对异己或者精神敌人的概念 ”,从文化上决定了今天中国人与世界交往的观念与方法。“世界大同,天下一家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和羹之

7、美,在于合异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场合引用这些中国古代哲学概念,用以深刻思考人类命运和各国交往之道,生动阐明中国人与天下共处的理念法则。这样的观念,迥异于今日西方一些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充满了中国智慧,也决定了我们解决国家之间问题的思维与方法,着眼的不是战胜征服,而是合作共赢。在我们的文化意识里,全人类通常被看成一个大家庭,尽管各国有这样那样的分歧矛盾,免不了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但既为一家人,有矛盾要去化解而不是去征服,有磕碰要去协和而不是去敌对。“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8、 ”,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描绘,彰显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格局与情怀。秉承 “以天下为一家 ”的历史底蕴,抱守 “协和万邦 ”“不和不生 ”的文化精神,憧憬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的美好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具有为人类作贡献的远大抱负。从 2013年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到阐述 “独行快,众行远 ”“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 ”等理念,再到搭建 “一带一路 ”等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习近平主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屋建瓴的擘画与亲力亲为的推动,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赞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蕴的正是 5000年中华民族文明史与中华文化天下观的血脉基因,着眼的

9、正是本国和世界、全局和长远的大势,体现的正是解决人类面临难题的中国智慧。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成为大势,共创人类更加光明未来正成为大道,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业正成为大任。瞻望人类未来,是恶性竞争、兵戎相见,还是顺应潮流、同舟共济?面对两种局势,正确选择只有一个。各国人民前途命运如此紧密相连,唯有搭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艘 “诺亚方舟 ”,方能驶向光明未来的彼岸。同在蓝天下,应是一家人,也定能成为一家人。全国卷资源共享 3 群 QQ 号 580286994 分享更丰富的教学资4源3.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姜 赟在也门,一边是战火不断,另一边是约 700万人面临饥饿威胁

10、,也门民众经历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当今世界, “灼热的历史依旧在燃烧 ”,战争的阴霾从未彻底散去,安全的格局依然基础不牢,千百年来人类渴求和平安宁的呼声从未停歇。“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 ”,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共同消除引发战争的根源,共同解救被枪炮驱赶的民众,共同保护被战火烧灼的妇女儿童。总书记的倡议,道出了各国人民对和平安宁的普遍向往,彰显了大国大党的责任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就要让我们的世界远离恐惧、普遍安全,让和平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让安宁祥和成为各国人民生活的基本元素。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平安宁是构建人

11、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摆在许多国家将军案头的 孙子兵法 ,要义却是世间和平、天下归心,主张慎战、不战。 “以和邦国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引用古人哲语,阐明中国人民有着和平的血脉基因。 “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宣示和平的理念与主张。 “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高层对话会上铿锵有力的宣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懈努力。“和平

12、学之父 ”约翰 加尔通说, “有些人总希望有一个暴力选择,但中国以自己特有的视角来观察现实 ”。中国人不仅以 “和 ”的眼光来观照世界,更以 “和 ”的行动践行承诺。中国维和女警察和志虹在海地执行任务时不幸殉职,她曾经写道:“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5最多的国家,超过 20 位中国军人和警察在维和行动中牺牲。正是这样一根根 “中国羽毛 ”,在埃博拉疫情肆虐的紧急关头,坚持与非洲兄弟站在一起;在 2015年也门纷飞的炮火中,帮助 279名外国公民撤离;在阿富汗、叙利亚、乌克兰等危机中,主持公道、伸出援手,把安宁

13、祥和带到所需要的地方。一战后,法国元帅福煦在 凡尔赛和约 签字时说: “这不是和平,而是 20 年的休战。 ”而后的历史,正应验了一句谚语 “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 ”。如今,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突尼斯小贩的一根火柴,就能点燃席卷西亚北非的动荡;恐怖主义的魔爪四处肆虐,军事打击铲除艰难;斯诺登主演的“窃听风云 ”,警示网络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只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高层对话会上所强调的 “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才能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感叹: “和平总是地区性秩序

14、,从未能建立在全球的基础上 ”。齐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这个世界远离恐惧、普遍安全,人人享有安宁祥和,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就可以 “诗意地栖居 ”。读思墨涌系列读本 正在发行或可提供样书 详情私我或 QQ24883746504.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李浩燃打开人类文明的历史卷轴,贫困是不分民族和地域的共同挑战,发展则是跨越文化和语言的最大公约数。“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 ”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洞察当今世界的发展现状,聚焦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更好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提

15、出热切倡议。最是情怀动人心。来自世界最大政党的响亮声音,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体现着对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的深刻思索。6“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今天,我们见证了现代化创造的奇迹,也面对着南北发展失衡的现实;我们为全球一半人口用上互联网而欢欣鼓舞,也为仍有 8 亿多人忍饥挨饿而深感担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 “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 ”。让所有的人都免于贫困的煎熬,让这个星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欣欣向荣,这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一位外国政要深入研读 摆脱贫困 一书后,认为中国的减贫经验、发展思路非常值得借鉴。如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 70%,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 “小

16、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太行脚下到大别山区,从雪域高原到西北边陲 习近平总书记走遍全国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刻阐释精准扶贫思想,以空前力度推进脱贫攻坚。过去 5 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不仅使 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也生动诠释了 “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 ”。人类的发展历史表明,无论远离贫困还是共同繁荣,开放都是必由之路,封闭只会窒息生机。今天,世界经济早已连成一片汪洋大海,不可能退回一个个小湖泊、小河流。与此同时,也面临着逆全球化暗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挑战。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17、”“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到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深刻阐述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外媒评价 “中国成为了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捍卫者 ”。在海拔 2000多米的高原城市埃尔多雷特,肯尼亚首个经济特区被命名为 “珠江经济特区 ”。这个中国味十足的名字,寄托着促进经济发展的迫切愿望。当中欧班列驰骋于亚欧大陆,筑路机械轰鸣于非洲东海岸,排排塔吊耸立于南亚次大陆的港区 “一带一路 ”建设,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不仅拉近着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也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活力。

18、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邻为壑、画地为牢,只会错失机遇,损人不利己;同舟共济、相向而行,才能携手共赢,水涨荷花高。7德国诗人海涅说: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 ”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凝聚发展共识,致力合作共赢,中国将与世界携手书写新的发展故事,让更多人享有富足安康。5.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陈 凌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先哲写道: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世界上有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语言、一种音

19、乐、一种服饰,那不仅是单调的,更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 ”“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 ”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进步的历史高度,顺应文明互鉴的时代潮流,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文明倡议 ”。这一倡议,不仅是对文明交流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更是超越 “文明冲突 ”旧论、书写文明新华章的不二法门。不同文明之间能否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又该有怎样的相处之道?这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绕不开的内容。很长时间以来, “文明冲突论 ”以其浓重的宿命论色彩,让一些人在看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的前景时,产生了深深

20、的疑惑与迷惘,甚至在看待他者文明时滑向了对抗与冲突。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提出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呼吁 “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 ”,习近平总书记的 “文明交流互鉴共存 ”思想,不仅突破了 “文明冲突论 ”的窠臼,更指明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路。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对此,习近平主席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方,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

21、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换句话说,8“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 ”应该看到,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不同文明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完全可以在实现文明和谐的基础上,让人类文明同放异彩,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这些年来,从访问英国时谈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两位东西方文学巨匠,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谈到法门寺的域外琉璃器;从与印度总理莫迪的 “西安会见 ”,到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宝蕴楼茶叙 ”,每逢出访或在国内举行

22、外事活动,习近平主席经常在署名文章、演讲、活动中观照 “文明交流互鉴共存 ”这一话题,这几乎成为外事活动 “标配 ”。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随着习近平主席的身体力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善于发现、欣赏、借鉴其他文明的价值,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就能为人类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滋养。6.让人人享有绿水青山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李 拯近日,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授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

23、“地球卫士奖 ”。曾经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的荒漠沙地,变成了塞北高原的一颗璀璨 “绿宝石 ”。这一习近平总书记曾肯定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不仅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生态名片,更传递着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 ”,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近 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阐述中国的“生态观 ”。面对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一位大国大党领袖的铿锵话语,不仅表达着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鲜明态度,也体现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9

24、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强调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呼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指出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仅成为中国发展的 “绿色动力 ”,也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共鸣。在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引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来描绘他心目中的理想图景;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则说,中国的发展转型表明, “走上一条更加可持续、环境友好型的新的发展道路是可能的 ”。中国的 “

25、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正在走向世界。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也是人类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家园。今天,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扩大了人类在宇宙的活动半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推出 “突破摄星 ”计划、探索最近的恒星系,美国开启 “重返月球 ”计划、期待将来抵达火星。但从当前技术水平看,在外太空为人类寻找新的家园,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都要生活在地球之上。而在这颗蓝色星球,现代化的潮流正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其中,与之相伴生的,则是竞争的加剧、资源的消耗与环境的破坏。如何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更加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 “我们应该共同呵护好地球家园 ”, “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

26、对待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如同空谷足音,值得全世界侧耳倾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既是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也是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今年,在美国宣布要退出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 时,中国郑重承诺将 “坚定不移地做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维护者和推动者 ”。这一承诺,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更蓝了、水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中国的环境治理以 “看得见 ”的实效,为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出实打实的贡献,让外国观察家感慨: “中国可以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领头者。 ”从现在起到 2

27、020年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2035年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本世纪中叶 “建成美丽中国 ”与世界一起,共同保护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共同医10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步伐,既是中华民族之幸,也是全人类之福。7.破除 “输入 ”“输出 ”模式迷思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陈 颖“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晏子春秋 里的这个故事,道出了 “水土异也 ”的客观事实。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比喻,与 “橘枳说 ”相映成趣,从相反角度说明了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淮北的土壤、气候不适合橘树生长,不妨试一

28、试苹果。这一思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有了最新表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我们不 输入 外国模式,也不 输出 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 复制 中国的做法。 ”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各国分享。铿锵话语,彰显了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中国情怀,让那些 “警惕中国模式向外输出 ”的诋毁和指责中国搞 “新殖民主义 ”“新帝国主义 ”的谎言不攻自破。“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 “中国道路 ”是中国人民自己走出来的,其中甘苦、其间夷险,都是源于中国的国情、

29、植根中国的大地。今日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功,是独立自主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的成功。从这个角度看,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并不在于它提供了什么 “国际标准 ”,而在于它代表了一种信念,那就是坚持从国情出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同时以世界眼光和开放心态积极吸收借鉴一切有益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述过一个 “驴马理论 ”:马比驴跑得快,于是把驴蹄换成了马蹄,结果驴反而跑得更慢;接着又换了腿、身体、内脏 整个都换掉,跑得快了,可是驴也就变成马了。这一精妙的比喻,正说明了每个国家都有最适合自己的道路,简单地 “输入 ”“输出 ”和 “复制 ”,照搬照抄他国的政治制度,最终可能会水土不服,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