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看孔子的为政思想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在治国中他主张以“礼”治国和以“德”治国。礼治最重要的就是“正名”,每个人都要按照礼的要求规范言行,履行义务;德治强调进行道德教化,正己正人。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排斥“法治”,他认为法治不过只是为了避免人们获罪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培养百姓的羞耻心,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根源仍在,而“道之以德“和“齐之以礼”的治国方法却能从根本上达到教化百姓,安定社会之功。一、为国以礼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西周王室衰微,诸侯专权,统治秩序日渐混乱,这种情况令孔子感到十分气愤,更坚定了他推行“以礼治国”的决心,他认为只有礼治才能使社会恢复到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的状态。孔子认为以“礼”作为基本的社会制度才能使政权长久。“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礼治自古就有而且是一脉相承的,实行礼治的国家可以沿袭百代。治国以礼最重要的措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