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中学 樊荣本课分析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世界文明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历史概念较多,要求精确解释。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历史纵横” 、 “资料回放” 和“学思之窗”等栏目,紧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这一主要线索来进行教学,本课分为三个子目: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二、孔子和早期儒学;三、道家和法家。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学生进行科学的解读分
2、析,形成探究问题的答案。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3.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政治基础等方面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2.通过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学习,增强师生热爱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2. 教学难点儒家思想形成
3、的原因2 课时安排:1 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字材料、学案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史料教学法、历史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出示 ppt: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图和 2016 年杭州 G20 峰会图)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图片和杭州 G20 峰会图片中,你能感受到哪些文化元素?第一幅图片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孔子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英语“Welcome my friends”欢迎全球来宾; 第二幅图片中,G20 峰会彰显“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人文和谐;第三幅图片中,G20 峰会彰显杭州西湖山水的自然和谐。现代文化和城市发展是
4、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那么,友善、和谐和创新的文化元素源自何处呢?(设计意图: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杭州 G20 峰会这些现代元素激发学生兴趣,由教师领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生集体诵读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以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探寻“百家争鸣”之源教师启发:“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是怎样的辩证关系?”师生互动:出示 ppt,强调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辩证关系: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3展的反映 。(设计意图:历史学习需要史学理论支撑,教师启发,推进历史学习进程,提高学生史学理论水平,增进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师启发:走
5、进春秋战国时代,让我们共同探寻“百家争鸣”之源。【学生探究】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4 页“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并结合已有必修 1 和必修 2 的相关历史知识经验,认真思考,尝试回答。学生活动:学生探究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教师:出示 ppt,检测学生探究活动效果。1.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重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2.经济基础: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物质条件;(根本原因)3.政治基础: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4.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5.文化基础: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 ”(设计意图:学生探究活动,巩固已学历史知识,
6、训练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深刻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何谓百家?何谓争鸣?何谓百家争鸣?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出示 ppt所谓“百家”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十家。所谓“争鸣” ,是指各家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对宇宙对社会对万物做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而形成的局面。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设计意图: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养成获取历史概念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感受“百家争鸣”之光【创设环境】教师出示 ppt,温馨提示法家
7、的创始人是商鞅;主要流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 老子、庄子;法家: 商鞅、韩非子、李斯;墨家: 墨子4【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研习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思想,邀请学生陈述自己探究的结论。学生活动:学生陈述自己探究的孔子思想观点。教师:出示 ppt,检测学生探究活动效果。至圣孔子儒家,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伟大的思想家之一。1.仁的思想:(Benevolence) (思想核心)仁者爱人,融洽相处;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民本思想进步性: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论语为政局限性: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8、,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 论语颜渊3.伦理观:子曰:“性相近,习相远。 ” 论语颜渊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特别突出,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体现新兴奴隶主阶级要求。师生互动:出示 ppt,至圣孔子儒家至圣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伟大的教育家之一。1.教育理论“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 “温故而知新”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2.教育实践首创私学,满足平民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推动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整理六经,包括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师生互动:儒家孟子思想观点。出示 ppt:亚圣孟子儒
9、家1.政治思想:“仁政”“制民恒产” ,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 ,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 ,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5忠信”的道理。2.民本思想:民贵君轻3.伦理观:性本善师生互动:儒家荀子思想观点。出示 ppt:荀子儒家1.政治上:仁义”和“王道”2.民本思想:君舟民水3.伦理观:“性本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4.朴素的唯物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篇教师启发: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学,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探究和师生互动,巩固已学历史知识和语
10、文知识,训练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互动巩固】完成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异同点的比较表格孔 子 孟 子 荀 子仁的思想爱 人 仁 政 仁 义同民本思想以德治民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异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教师启发:战国后期,儒家学说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互动巩固】出示 ppt:学思之窗孔子、孟子、荀子、告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性相近” 、 “性善论” 、 “性恶论”和“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都未6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11、。(设计意图:通过列表比较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巩固已学的文史知识;通过师生互动,训练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发散性习惯。 )教师提问: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启发:这是本课的难点内容,儒家思想的原因要从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学生活动:学生探究分析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出示 ppt: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客观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在吸收各家之长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主观原因:儒家思想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 ,这其中包含民本思想。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 ,并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思想;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
12、和“王道” ,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儒家思想由春秋时期的孔子创立;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启发,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学生活动:学生陈述道家老子思想观点。出示 ppt:无为辩证的智者道家1.哲学思想世界本原:“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老子道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德经辩证法认为世间万物均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不断转化。辩证法思想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最有价值。“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熟之其极?”老子德经2.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对于约束统治者的暴政有积极作用 (进步性
13、)“小国寡民”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局限性)7特别关注:老子思想的两面性。(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启发,训练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师生互动:出示 ppt:为君独尊的帝王术法家1.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因时而变。2.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君主利用权术驾御大臣,以权威震慑臣民。3.以法治国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韩非子法家思想适应了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设计意图:学生联系已学必修 1 政治制度知识,训练学生善于整合问题,养成横向思维的习惯。 )师生互动:出示 ppt:小生产者的愿望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互动巩固】共同完成“百家争鸣”的表现主要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孔子 仁、德
14、、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孟子 仁政、民本、性本善 儒家荀子 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 老子 道、无为而治、朴素辨证法道家庄子 相对主义、消极避世法家 韩非子 变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设计意图:师生互动,及时学习及时巩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历史知识的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追寻“百家争鸣”之果【学生探究】:同学们阅读历史教材 P4 页,并结合已有必修 1 和必修 2 的相关历史知识经验,认真思考,尝试回答。学生活动:探究分析“百家争鸣”的影响教师活动:出示 ppt:追寻“百家争鸣”之果81、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是
1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设计意图:阅读是养成学生缜密思维和科学品质的重要手段。 )课堂总结师生互动: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感悟历史。师生合作完成。师生活动预期效果:出示 ppt:感悟历史教师诵读: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深刻体现出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当今,孔子民本的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永恒的价值。学生诵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同舟共济共建和谐是全人类的不懈追求;以德治民,依法治国,是世界人民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制度保障,而公民素养是国家富
16、强的根本(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诵读,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在快乐中,体会读史使人明智。 )布置作业学案【检测反馈】板书设计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探寻“百家争鸣”之源1、 “百家争鸣”的原因2 “百家争鸣”的含义二、感受“百家争鸣”之光1.至圣孔子儒家2. 亚圣孟子儒家3.荀子儒家94.无为辩证的智者道家5.为君独尊的帝王术法家6.小生产者的愿望墨家三、追寻“百家争鸣”之果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2理解“百家争鸣”的内涵。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条件。4结合实际分析儒家思想的影响。5
17、讨论“百家争鸣”对当时和后世的重要影响。【预习内容】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原因(1)社会背景:(2)经济基础:(3)政治基础; (4)文化基础: (5)阶级关系: 二、主要学派及其主张(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思想:(1)思想核心“_” 。(2)主张_(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体现了民本思想。(3)主张“_”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黎的要求。(4)主张“_” ,首创_,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2、孟子的思想:(1)主张实行“_” ;(2)提出“_”的民本思想;10(3)主张“_” 。3、荀子的思想:(1)主张“_”和“_” , “以德服人” 。(2)提出“_”的观点,强调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3)主张“_”(二)、道家和法家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代表阶级老子“道”是万物本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家庄子 齐物论;主张精神自由奴隶主阶级法家 韩非子因时而动;依法治国;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墨家 墨子 小生产者三、百家争鸣的影响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是中国_、_发展史上重要阶段。3.奠定了中国_发展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合作探究】1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2 “学思之窗”中关于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