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2017 年高考命题预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近几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复习时重点把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现实中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现实中涉及有关宗法观念的内容,当代政治制度中的人才选拨和考核制度、监察制度等,都是本专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可能考点。关于该考点的预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1.关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侧重于对宗法制度、分封制的内涵及影响的考查;可以联系现代社会“ 尊宗敬祖” 、 “认祖归宗”等社会现象进行考查。2.围绕解决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矛盾,考查历代王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举措、特点及影响;从考查方向来看
2、,结合秦朝统一的史实和巩固统一的史实来考查秦始皇的评价。3.从中央集权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的内容、特点、历史影响等方面考查其对今天民主化进程、机构改革的借鉴意义;4.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将古代君主制度、近代民主政治及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联系起来命题,考查了人类文明发展演变的过程及不同模式的政治文明的特点;5.考查同一时期中国与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及成因;从历史发展趋势来认识东西方政治制度确立的必然性。当然,从考查方向上看,站在人类政治文明史的角度,考查古为今用,认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应该是大的趋势。【2017 年高考考点定位】(1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
3、制度的特点。 重点考查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2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重点考查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发展地、辩证地看待中央集权制的影响。(3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突出考查中央官制(内外朝、三省六部制等) 、监察制度(刺史、御史台等)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地方行政制度(路府州县、行省制)等。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4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注意了
4、解内阁设立的背景、军机处设置的实质。【考点 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名师点睛】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1 )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2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国”与“家”结合。(3 )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4 )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2作用(1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 )是西周政治的建制原则和指导思想。(3 )成为规范社会、整齐生活习俗的指导思想分封制的特点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
5、地。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试题演练】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这说明西周时期( )A皇权宗法化 B王权专制化C封国宗亲化 D王国同姓化【答案】C【解析】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名师点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可归纳为“一、一、二、二”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一个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层官职:中央:“三公九卿”;地方:郡县长官。【试题演练】
6、1 秦律法律答问记载: “父盗子,不为盗。今假父(即继父)盗假子(即继子), 何论?当为盗。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秦朝用法律来规范经济关系 B继子未被当做家庭成员看待C体现秦律尊卑不同罚的原则 D秦律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答案】C 【解析】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名师点睛】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1)三公九卿制确立于秦,盛行于汉,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2)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相权一分为三,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成熟。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特点与影响(1)特点:演变过
7、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2)影响: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1)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2)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3)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
8、模式化,明清时期采取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试题演练】1.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 “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 ”, “纠察朝仪” ,“巡按州县、纠视刑狱” 等。材料表明唐朝御史台 A司法性质 B分割相权C抑制腐败 D职广位重【答案】D【解析】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名师点睛】区别“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自掌握政权,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如“天下之事无小大
9、皆决于上”。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强调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如,宋代对地方“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归纳为“一、三、三、四、五”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三条主线:中央: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地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官吏:官吏选拔和监察制度不断完善。三个创新: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制度 )、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 人才选拔制度)。四个阶段:秦朝确立汉代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五种方式:加强君主权力、加强思想控制、变革中央和地方结构、注重选拔和任免官吏、
10、加强监察机制。【试题演练】1明末冯元飙说:“ (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且重者莫如今日。 ”反映出明末内阁( )A. 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 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 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 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可知,明朝内阁的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但是国家决策权依然是掌握在皇帝手中,所以排除 A,答案选 C。内阁是皇帝位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所以 B 说法有误;D 选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三年高考】 14、15、16 高考试题及其解析
11、2016 年高考试题及解析01.( 2016 年全国新课标 2 卷 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6 -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答案】B【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本题聚焦的就是海峡两岸之间的现实关系,透过历史的视角以文化的角度来明确两岸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用宗法情结来架设两岸之间关系的桥梁。针对福建和台湾的地理关系,利用中国
12、人的宗法情结,表现出历史上两岸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对现实产生积极地影响。题目的难度不大,考点也是比较明显,不是理论性的知识考察。02.( 2016 年江苏卷单科历史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答案】D【解析】家族和睦不是材料体现主题,故 A 项错误;等级秩序是指依据宗法制形成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分层,与题中“小儿不及长孙”说法内容不符,故 B 项错误;贵族世袭指的是贵族世代继承祖先的权力,不属于材料中信息,故 C 项错误;材料中“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 体现宗法制下嫡长子继承制,故 D 项正确。【考
13、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宗法制【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 )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 (2 )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3)当今,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4)但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7 -03.(
14、2016 年海南卷单科历史 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 民之父母” ,官员亦以“ 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 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 宗法制的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以对官员的称谓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宗法制影响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宗法制的影响有: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家国同构的
15、国家结构;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等。宗法制属于主干知识,是海南历史高考的高频考点,这启示我们复习备考一定要把握教材主干知识,吃透高考高频考点。04.( 2016 年上海卷单科历史 4)公元前 1046 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公元前 10 世纪上半叶 B公元前 10 世纪下半叶C公元前 11 世纪上半叶 D公元前 l1 世纪下半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商周时期的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牧野之战材料给出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 年,按照公元纪年
16、法来看,1046 年比 1000 要大,还是公元前的计算方式,所以它发生在公元十一世纪;46 年比 50 小,但因为是公元前,所以是下半叶,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西周的建立【名师点睛】公元纪年法是按照基督教中耶稣的诞生之日作为公元元年,发生在这一年之后的时间称为公元后,一般省略为公元,发生在这之前的称之为公园前。公元前的时间按照顺序来排,数字就比元数少了 1,也就是说 1000 年是公元 11 世纪。上下半叶按照和五十的大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8 -小去比较,比五十小就是下半叶,反之就是下半叶。公元前在元数
17、上与公元后没区别,但是上下半叶正好相反。05.( 2016 年上海卷单科历史 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右表中应填入( )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农民起义频繁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 BC D.【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社会大变革【名师点睛】台湾的历史学者往往把中国历史分为三个大变革时期,第一个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二个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三个就是中国近代。这三个变革时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到社会全方位的变化,这种变化都是一种历史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水平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8、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9 -的不断提高的表现。我们要将这三个时期对比分析,总结规律,对未来有指导作用。06 ( 2016 年上海卷单科历史 6) 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名师点睛】古文中出现的“封建”往往都指的是分封制,因为它的本意是封邦建国,因此是西周分封制的代表。而封建代表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在近代以后的事情,因此不要被干扰。在古代对封建和郡县研究比较多的是柳宗元,王安石和王夫
19、之。这三个人都写过相关的作品,经常被引用。07.( 2016 年全国新课标 1 卷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可知宋太祖不开心的原因是因为史官对帝王的日常行为秉笔直书,他害怕自己偶尔的行为失误也会被史官如实记录,所以说修史对影响到君主个人的行为选择,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 项。宋代史
20、官所撰实属全部真实可信明显过于绝对,所以 B 项说法错误;宋太祖主要是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不好的言行,并没有反映出史官与君主之间的尖锐矛盾,所以 C项不符合题意;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确实对史官如实记录的做法不开心,不愿意其记录,但这是表面现象的描述,不是对此事本质问题的反映,所以 D 项不符合题意。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0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材料新颖,以宋太祖对史官书写记录君主个人言行的行为的态度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君
21、主专制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由多种因素也会对君主专制形成制约和影响,包括官僚集团、重史传统和君主的个人的品质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既能到书本中去,又能跳出书本外,从多角度看待、思考问题,不要拘泥于教材和固有观点。08.( 2016 年全国新课标 2 卷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D【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
22、度的变化【名师点睛】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起源于汉代,当时是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考察标准是孝廉,因此称为察举制。到了魏晋九品中正制实行,由品评官来评定人员的优劣,这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采取分科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确立。到了唐代,继续推行科举制,但是科举考试选拔出的人才依旧人数较少。关陇门阀依旧控制着人才的任用,这也是造成唐代中后期政治混乱的原因之一。到了宋代,科举制度才真正体现出它的优势,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学习之风,人才选拔也多通过科举制度产生。但是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采取“八股取士” ,导致制度僵化,直到戊戌变法时被废除。09.( 2016 年全国新课标 3 卷 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 ,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