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达州市红色旅游规划1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红色旅游发展背景与条件 第一节 达州市概况 一、区位条件 二、历史沿革 三、资源环境 四、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第二节 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及评价 一、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二、红色旅游资源特色 三、红色旅游资源评价 四、达州市周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情况 第三节 达州市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一、达州市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二、达州市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三、红色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第二章 红色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23第一节 规划的依据及指导思想 23一、编制规划的依据及规划年限 23二、编制规划的基本原则及指导思想 24第二节 红色旅游发展战略 26一、政府主导战
2、略 26达州市红色旅游规划2二、资源整合战略 26三、品牌互补战略 26四、项目带动战略 26五、区域联合战略 27六、优化环境战略 27第三节 主题定位及总体布局 27一、主题定位 27二、形象定位 28三、红色旅游发展总体布局 28第四节 红色旅游发展目标 29一、总目标 29二、分阶段目标 30第三章 红色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 32第一节 万源八台山-花萼山经典红色旅游景区 32一、旅游区范围 32二、旅游区开发现状 32三、规划思路 32四、开发建设规划 33第二节 巴山红军公园经典红色旅游景区 39一、旅游区范围 39二、景区开发现状 39三、规划思路 39四、开发建设规划 40第三节
3、 张爱萍故居重点旅游景区 47达州市红色旅游规划3一、景区范围 47二、景区开发现状 47三、规划思路 47四、开发建设规划 48第四节 石桥红色古镇重点旅游景区 54一、景区范围 54二、景区开发现状 54三、规划思路 54四、开发建设规划 55第五节 清溪宏文校重点旅游景区 59一、景区范围 59二、景区开发现状 59三、规划思路 59四、开发建设规划 60第六节 渠县苏维埃纪念馆景区 62一、旅游景区范围 62二、景区开发现状 62三、规划思路 62四、开发建设规划 63第四章 红色旅游产品及线路规划 66第一节 旅游产品项目规划 66一、两大品牌 66二、六大产品 66三、三大产品系列
4、 68达州市红色旅游规划4四、其它旅游产品的开发 68第二节 红色旅游线路规划 69一、区域旅游线路规划 69二、达州市红色旅游专线 69三、达州红色旅游综合线路 70第五章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72第一节 旅游市场定位与形象设计 72一、营销战略目标 72二、重点目标市场 72三、红色旅游形象定位 73第二节 市场开发与促销 74一、市场开发策略 74二、宣传促销策略 75第三节 主题营销活动策划 77第四节 销售渠道 77第六章 红色旅游支撑保障体系规划 79第一节 旅游交通发展规划 79一、红色旅游区域交通公路布局 79二、区域交通公路建设 79三、公路建设投融资对策建议 80第二节
5、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82一、旅游商品开发原则及目标 82二、旅游商品开发策略 83三、旅游商品宣传 85达州市红色旅游规划5第三节 旅游人才培训 85第四节 革命遗迹文物保护规划 86一、革命遗迹文物现状 86二、革命遗迹文物保护措施 89第七章 规划实施对策建议 91第一节 规划实施重点 91第二节 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保障措施 93达州市红色旅游专项规划项目组织 95附件 1:中国工农红军在达州 96附件 2:达州市部分红色旅游资源汇总 103附件 3:达州市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投资汇总表 108达州市红色旅游规划1前 言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
6、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以“红色”为内容,以“旅游”为形式,是红色文化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是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在产业上的重要延伸,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文物保护和旅游业发展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达州,地处美丽的大巴山南麓,是养育了神秘巴人、建立古巴王国的神奇土地,更是孕育了四川红军革命和长期为中国革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红色热土。川北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这里诞生,土地革命时期四川革命武装起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四川最早的一支革命武装在这里组建,英勇的红三十三军在这里诞生,震撼
7、全川的万源保卫战在这发生,中国“红色第一街”在这里兴起。在达州这片红土地上,大巴山儿女用智慧和勇气、热血和生命,镌刻下万源保卫战的英勇壮烈,川陕苏区革命斗争的波澜壮阔,川东游击军的豪迈英姿。革命先烈留下的众多遗迹和文物,是达州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留给达州珍贵的革命遗产。充分开发、利用、保护这些精神财富和红色资源,对于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大力发展达州红色旅游,是一项丰富旅游文化,提升旅游形象,拓展旅游产品,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的战略性工程。达州市红色旅游规划2当前,面对全国上
8、下重视“红色旅游” ,推进发展“红色旅游”的历史机遇,达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力争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机遇,着力解决“红色旅游”设施配套档次低,旅游要素不完善,市场化、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让“红色旅游”在宣传革命历史、弘扬革命传统、振奋民族精神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五个统筹”方针、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促进达州市旅游业大发展中大放异彩。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发挥达州市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促进达州市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达州市人民政府特委托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制订了达州市红色旅游专项规划 ,力争通过科学规划,
9、突出重点,打造精品,培育品牌,加快推进达州市红色旅游发展。达州市红色旅游规划第一章 红色旅游发展背景与条件第一节 达州市概况一、区位条件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区,辖通川区、宣汉县、开江县、达县、渠县、大竹县,代管万源市。全市幅员面积 1.86 万平方公里,北与陕西安康、汉中和湖北十堰接壤,东接重庆万州直达三峡库区,西部与巴中、南充为邻,南连嘉陵江与重庆、广安交界,在地理区位上属川、渝、陕、鄂四省市的结合部,为“川东门户”及“巴山明珠” (图 1-1) 。交通区位上,达州市是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枢纽城市。国道 210 线、318 线纵横全境;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四通八达;达渝高速公路直
10、达重庆;渠江航运可直通重庆;河市机场通航后可直达成都、广州、武汉、西安、深圳、北京等地。便捷的水、陆、空交通条件,使达州成为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和川渝鄂陕结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区位上,达州位于重庆、成都、西安、武汉四大都市交汇的辐射的中心地带,是四川人口大市、资源大市、川东北重镇及秦巴地区商贸中心,是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交通区位,使达州成为川渝鄂陕结合部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和区域大城市。在文化区位上,达州是巴人文化发祥地。宣汉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之多、等级之高、文化内涵之丰富,为全国已发现的巴人文化遗址之冠。达州不仅是巴人文化中心,而且也是川渝鄂陕结
11、合部巴蜀、巴渝、巴楚及秦巴多元文化交融走廊。在旅游区位上,达州东接长江上游的万州,西连世界遗产地九寨沟、黄龙,南邻小平故居广安,北至三国故道汉中和秦巴腹地安康,是川陕渝旅游合作区的中心,具有承接东西、沟通南北、连接西北、西南的旅游区位优势,也是中国巴人文化旅游和大巴山红色旅游及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地。达州市红色旅游规划二、历史沿革达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上古属巴地,据考古发现,宣汉县是古巴人的发祥地和聚居所。自东汉和帝永元二年设县治所,历为州、郡、府、专署、地区所在地,隋、唐称通州,宋、元、明、清为达州,1999年撤销达川地区,成立地级达州市。达州曾养育过三国志作者陈寿、宋代文学家张思训、清代思
12、想家、教育家唐甄、唐代诗人元稹等一代名流。近代,达州更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故里,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王维舟、张爱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浴血奋战,在达州这块赤色土地上还走出了张爱萍、陈伯钧、魏传统、向守志等 50 多位共和国名将。1953 年设达县专区,辖达县等 11 等 11市、县。1968 年改为达县地区。1993 年改为达川地区。1999 年撤消达川地区,成立地级达州市,市政府所在地设在通川区。三、资源环境自然环境山青水秀。达州地处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 14.7至 17.8之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独特的大巴山地质地貌孕育了众
13、多奇特的自然景观,有高峻雄伟、气势巍峨的八台山,地层褶曲、断裂构造独特的百里长峡,茫茫苍苍的大森林铁山、雷音铺、龙潭、大坡岭、观音山,生物多样性基地花萼山以及全国面积最大的天然白夹竹海五峰山等一大批省(市)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省)级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古老厚重。宣汉罗家坝巴人遗址,距今有 30004700 年左右的历史,总面积达 60 万平方米,33 号墓坑突现巴国王侯踪迹,是目前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先秦文化遗址,被专家誉为古巴国的“三星堆” 。渠县冯焕、沈府君等 7 阙(称汉阙之乡) ,以艺术精湛而著称于世,是我国最大的汉阙群;真佛山一佛寺双塔刺破云天,儒、佛、道三教合一,是全国罕见的宗教文化;
14、万源石窝乡紫云坪植茗灵记 ,是国内最早记述种茶的岩刻,迄今已有 900 多年的历史。红军文化万古流芳。以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张爱萍将军故居、石桥列宁主义街、王维舟纪念馆、渠县苏维埃纪念馆、红三十军政治部达州市红色旅游规划旧址为代表的红色革命遗迹,生动再现了当年徐向前、李先念、张爱萍、王维舟等老一辈革命家血与火的战斗历程。民俗文化多姿多彩。通川区元九登高,男女老少倾城出动,缅怀唐代大诗人元稹,全国独一无二;渠县三汇彩亭,熔高跷、杂技、戏剧于一炉,堪称中华一绝;大竹农民吹打乐、牛灯、竹琴和宣汉薅草锣鼓传遍省内外,异彩纷呈的达州民俗让无数游客留连忘返。巴山达州物产富饶。达州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
15、、水禽、茶叶、苎麻、中药材生产基地,盛产的灯影牛肉、渠县黄花、瓷胎竹编、黑古陶、巴山雀舌、旧院黑鸡、东柳醪糟、渠县呷酒等已成为享誉全川的特色旅游商品。四、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近年来,达州市按照“融入成渝、联动秦巴、强工重农、兴城活商、追赶跨越、富民强市”的跨越式发展思路,立足西部开发重点区域和四省市结合部的区位、交通优势,奋力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2003 年,全市实现 GDP255.14 亿元,增长 11.6%,是自1996 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长 5.8%,第二产业增长18.4%,第三产业增长 10.9%,第三产业比重已达 31.9%,人均 GDP 达到 3999 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4.4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6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353 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86.14 亿元,增长36.2%,拉动 GDP 增长 8.7 个百分点。2004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26.5 亿元,比上年增长 46.9%。5 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64.67 亿元,年均增长 31.6%,累计新开工重点项目 355 个。达州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达州市经济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