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26064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古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古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古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古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古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考古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60100)2016 年修订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术型、应用型考古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考古学硕士生要具有广博的通用工具性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外语能够达到基本交流的能力,能够阅读一般史学文献和写作专业论文摘要;能够运用计算机初步进行专业服务;掌握基本的统计技能并能够运用基本的统计软件;初步掌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从事相关研究和资料的处理方式。应当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对前沿史学理论和方法、人类学理论和方法

2、的一般性了解。应当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世界史、中国史、中国艺术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对与研究方向有密切关联的学科的了解需达到精深程度。应对自然科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有基本的了解,不同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在应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方面要有所侧重。要对考古学专业核心知识体系有较为深入的把握,初步掌握获取考古材料需要的知识的核心知识范畴;必须具备考古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知识,并掌握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分支学科的研究方法及最新研究动态;应该熟悉考古学专业的通论性知识,对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必须有批判性的认识能力。对相关研究方向的分支学科必须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对相关研究方向周边的分支学科应有所涉

3、猎。2、具备良好的学术素质和高尚的学术道德考古学硕士生应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科学知识和一定的艺术修养,具有现代意识和国际视野;必须具备科学研究的精神,具有科学研究的头脑,科学的推理能力,以及对科学的敏感触觉,必须树立科学理念。能够胜任考古实际工作,并能够进行考古学和文化遗产学的初步研究,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有基本的判断能力。了解基本的文物法律和法规,熟悉国家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的基本管理系统和行政系统。品行端正、身心健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特别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初步的管理能力。遵守考古和文物博物馆系统的法律法2规,尊重其他单位及从业人员的劳动成果,遵守考古、博物

4、馆专业相关的保密制度和纪律。3、具备基本的学术能力考古学硕士生要初步具备获取考古学学科知识的能力,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从事学术实践的能力,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在各种学术会议上介绍相关学术项目和成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英语或其他外语的能力。此外还应初步具备撰写研究方案或课题申请书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开展学术活动和业务工作的协调和沟通的能力以及初步具备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二、研究方向1中国考古学2博物馆学3文物学4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三、学习年限基本学制为三年。四、课程设置考古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开课学期及周学时课程类别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 备注11_000001 马克思主

5、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11_000003 英语 216 5 6 6公共课 11_000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2 2修 8学分09_110104 史学理论与方法 36 2 209_110101 中国历史通论 36 2 209_110102 世界历史通论 36 2 2学科基础课 12_115001 考古学通论 36 2 2至少修 6学分12_115002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54 3 3必 修 课(学位课程)专业主干12_115003 博物馆学理论与方法 54 3 3至少修 6学分312_115004 文物学理论与方法 54 3 3课12_115005 文化遗产理论与

6、方法 54 3 316_115006 史前考古学 36 2 216_115007 历史考古学 36 2 216_115008 考古学专题讲座 36 2 216_115009 田野考古技术 36 2 216_115010 中原考古研究 36 2 212_115011 现代科技与考古 36 2 212_115012 公共考古研究 36 2 212_115013 中国考古学史 36 2 212_115014 考古人类学 36 2 216_115015 博物馆经营管理 36 2 216_115016 博物馆信息化研究 36 2 216_115017 博物馆陈列设计 36 2 212_115018 博物

7、馆藏品研究 36 2 212_115019 中外博物馆史 36 2 212_115020 博物馆与观众 36 2 216_115021 文物鉴定与修复技术 36 2 216_115022 文物保护与管理研究 36 2 216_115023 文物艺术品市场研究 36 2 212_115024 古代文物研究 36 2 212_115025 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 36 2 216_115026 世界文化遗产概论 36 2 216_115027 文化遗产管理研究 36 2 216_115028 文化遗产专题研究 36 2 212_115029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研究 36 2 212_115030 中国

8、物质文化史 36 2 212_115031 文化遗产与区域社会经济专题 36 2 212_115032 民族学或者民俗学研究 36 2 216_115033 专业文献的检索与利用 36 2 214_115034 简牍学 36 2 2选修课14_115035 出土文献与古代社会研究 36 2 2至少选修12学分教学实践 12_115034 文博考古机构 2 五、教学实践与文献阅读4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本专业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 2 学分。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文献阅读不按课程开设,纳入论文指导

9、环节。阅读内容及指导方式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定。研究生完成后计 1 学分。六、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 本专业研究生根据科研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可外出进行田野考察、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业务实习工作,此项工作安排在第二、三学年的第四、五学期进行。业务实习、社会实践均不计学分,但要进行检查、总结及考评,逐年记入学籍档案。研究生要不定期参加校、院、所举行的学术活动。七、学位论文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计学分。学位论文应当是考古学相关领域的某一方面的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选题应当在考古学学科前沿的范围内选定。论题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分量,以体现硕士生在学科理论

10、和方法上的素养、在论证和推理上的能力、对材料取舍的判断力以及论文谋篇布局的能力。学位论文的选题工作要在第三学期内完成,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所属研究生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研究生指导小组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第四学期 5-6 月份结合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学位论文应当针对选题做文献综述,详细说明此前研究的成果及选题的意义,以及选题在理论与方法上的创新;论证必须逻辑严密,合理铺陈材料;在研究结论上应能够提出部分新的见解;同时,论文在理论、方法上力求有所创新,尽可能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综合

11、分析考古材料,研究古代社会。论文在引用他人成果时必须注明出处,严禁抄袭。论文应当是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的成果。论文要求图文并茂,写作必须规范,论文的章节划分、注释、参考书目格式应符合学校学位管理部门的要求。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 3 万字。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若需要在其工作岗位进行论文实验,必须事先征得导师同意,其实验结果须附有实验工作所在单位证明,表明确系该生本人的工作成果。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经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学术活动或实习活动,修满35 学分之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课程要求各科成绩均在 75 分以上。学位课程中经补考及格达 2 门次及其以上者,不能授予硕士学位。学位论文的审

12、议和答辩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进行。5八、培养方式与方法本专业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研究生指导小组要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是:(1)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2)审议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3)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审核和中期考核,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4)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每位导师必须在牵头导师的组织下,开列研究生必读书目,所列书目必须是本专业研究领域的权

13、威著作。要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和前沿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撰写准备条件。导师每学期都要检查必读书目的阅读情况。对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调查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要严格要求研究生,拓宽其知识面,完善其知识结构,树立治学宗旨,打破学术门户,真正将研究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祖国建设人才。九、考核必修课均安排为考试,选修课可安排考试或考查。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具体考核办法按河南师范大

14、学关于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在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五、六月份要进行中期考核,对其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研和教学能力等各个培养环节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测评。具体考核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执行。十、其他研究生入学后,要根据培养方案在三个月内制定出个人学习计划。个人学习计划既要服从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原则,又要在选课、培养方式、论文、实习等方面具体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个人学习计划一式三份,分别由院、指导小组和研究生本人保存。考古学专业主要课程介绍6课程代码:12_115001 课程名称:考古学通论学分:2 总学时:36英文名称:The Generality of Archa

15、eology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对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的介绍与讲解,以及通过对各种类型考古遗址的重要发现及材料的分析,使学生具备考古学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胜任考古实际工作,并能在进一步研究过程中利用考古材料进行史学研究。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考古学的最基本的知识,能基本掌握各时代的考古发掘的总体状况及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内容简介:考古学基本涵义,考古学文化与考古学研究的方法、步骤,考古学上的年代及分支,中国考古学发展简史。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发展的脉络、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区系发展以及新石器时代农业、制陶业等的发展状况。二里头文化的基本内涵,商代考古的分期、商代墓葬、城

16、址的发掘及特点,西周考古的分期、墓葬、建筑特点,春秋墓葬的僭越,并掌握商周农业、手工业尤其是青铜器的发展状况。战国列国都城的特点、墓葬中的僭越现象,秦代建筑遗址的发掘、 ,两汉都城遗址、墓葬形制与特点,以及秦汉简牍的情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都城遗址、墓葬以及陶瓷手工业的发展情况。隋唐时期的都城遗址、墓葬以及陶瓷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宋元明清时期的都城遗址、墓葬以及陶瓷手工业的发展情况。适用专业:考古学、中国史考核方式:考试选用教材: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参考书目:1宋百川编:考古学通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88 年。 2孙英民中国考古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

17、990 年。 3刘庆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4张昌倬主编: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5杜斗成、段小强编考古学通论,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年。6陈淳:考古学研究入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7中国历史通论课程介绍课程代码:09_110101 课程名称:中国历史通论学分:2 总学时:36英文名称:The General Theory of China History教学目的:本课程通过采用专题讲述方式,使学生对 20 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研究成果、中国历史研究方法以及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实现通贯性的宏观把握,拓宽学生的

18、学术视野,启发学生思考关注目前中国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懂得从横向角度了解中国通史的各种专门史的研究现状,从纵向角度对中国通史各个时期的断代史研究做出梳理,并基本建构起对于中国通史研究前沿的认识轮廓,结合相关学术争论提炼出更强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内容简介:着重对自先秦时期至当今的中国历史中的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外交史、社会史、思想文化史做通贯式的剖析。系统讲述 20 世纪以来学界在中国历史的各个领域取得的重大创获,探讨通用于各个史学研究领域的一般史学理论与方法,以及不同史学研究领域的具体的史学理论与方法,梳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探讨中国历史的基本框架。适用专业:考古学

19、、中国史、世界史考核方式:考试选用教材: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0 年版;中国近代史编写组 编:中国近代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年版。参考书目:1曾业英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0 年版。2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3 历史研究编辑部:五十年论文选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4孟森:明史讲义 ,中华书局 2006 年版。5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6邓广铭:宋史十讲 ,中华

20、书局 2008 年版。7王锺翰:清史十六讲 ,中华书局 2009 年版。88戴鞍钢:晚清史 ,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9 年版。9庞 松等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多卷本) ,人民出版社 2010 年版。10吕思勉:秦汉史 ,商务印书馆 2010 年版。11漆 侠:辽宋西夏金代通史 ,人民出版社 2010 年版。1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 ,中华书局 2011 年版。13 (美)本杰明I史华慈: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 ,人民出版社 2013 年版。14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中华书局 2014 年版。世界历史通论课程介绍课程代码:09_110102 课程名称:

21、世界历史通论学分:2 总学时:36英文名称:The general theory of world history教学目的:通过对世界历史通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主要发展特征和主要发展线索,及时跟踪了解世界史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在此基础上,熟悉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学术规范,熟练掌握世界历史学术资源的检索和使用方法。了解世界史研究领域中使用的的主要研究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每一种研究方法的特色和不足所在,进而不断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指导史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要事件和较为重要的历史著作(包括经典史学著作和近

22、人研究论著) ,了解并初步掌握较为重要的史学研究方法,熟悉世界史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认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统一性,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内容简介:主要讲授从原始社会到冷战结束前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吴于厪关于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相关理论,系统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史线索、主要发展特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较为全面的掌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世界历史研究的前沿动态,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适用专业: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考核方式:考试9选用教材:吴于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共六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1

23、994 年版。参考书目:1.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 (外国历史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 年版。2. 崔连仲等著:世界通史 (共六册) ,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3. (英)汤因比著:历史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4. (美)本特利等著:简明新全球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5. (美)杜兰著:世界文明史 (共 38 册) ,东方出版社 1999 年版。6.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上下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7. (美)奥尔森: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 ,三联书店 2006 年版。8.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上下册) ,北京大

24、学出版社 2006 年版。9.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进程丛书 (共十册) ,江苏人民出版社。10. 霍布斯鲍姆著;革命的年代等四卷,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11. 钱乘旦主编: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12. (美)拉费伯尔著:美国、俄国和冷战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 年版。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课程介绍课程代码:12_115002 课程名称: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学分:3 总学时:54英文名称: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Archaeology教学目的:通过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课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考古学理论,考古学理论、方法与

25、技术是什么,中外考古学理论的发展历程,重要的也是常用的考古学方法与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实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考古学研究方法,并不断提高能力。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考古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方面的论著,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结合研究实例,反复揣摩,大胆尝试,以达到灵活运用。内容简介:主要讲解考古学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具体内容,诸如考古学的定义、分支、研究目标、学科定位;西方考古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考古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解读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考古学文化、聚落考古学、考古人类学等学术类别;剖析考古文化因素分析法、断代技术等研究方法与技术;探讨10现代科技在考古调查与

26、勘探的应用等。适用专业:考古学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选用教材:栾丰实等著: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 ,文物出版社,2002 年。参考书目: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考古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 年版。2格林丹尼尔:考古学一百五十年 ,文物出版社 1987 年版。3俞伟超: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 ,文物出版社 1989 年版。4李士、秦广雍:现代实验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科学出版社 1991 年版。5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编:担待国外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三秦出版社 1991 年版。6张忠培: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法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7杨建华:

27、外国考古学史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8俞伟超:什么是考古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年版。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考古学的历史理论实践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年版。10严文明:走向 21 世纪的考古学 ,三秦出版社 1997 年版。11夏鼐:夏鼐文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年版。12陈淳:考古学理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13苏秉琦:苏秉琦文集 ,文物出版社 2009 年版。14张之恒主编:中国考古学通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15钱耀鹏主编:考古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版。博物馆学理论与方法课程介绍课程编号:12_115003 课程名称:博物馆学概论学分:3 学时:54英文名称: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Museology教学目的: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功能、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历史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