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再前行对标聚焦创一流.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628688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凝心聚力再前行对标聚焦创一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凝心聚力再前行对标聚焦创一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凝心聚力再前行对标聚焦创一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凝心聚力再前行对标聚焦创一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凝心聚力再前行对标聚焦创一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凝心聚力再前行 对标聚焦创一流全面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在 2017 年暑期中层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党委书记 蔡袁强(2017 年 9 月 5 日)同志们: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面对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目标,学校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要冲刺,就要鼓起百倍的干劲、付出百倍的努力。所以,今年大家都很忙碌、很辛苦。包括在这个暑期,很多同志都在加班加点,比如学校的招生、大类培养和教育管理方案的完善、一流高峰学科的遴选与论证、相关改革举措的制订、各类项目和成果的组织申报、全国学生运动会的筹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人才的引进、干部的培训、学院的

2、搬迁、校园的改造维修和安全保障,以及科研、企业服务和社会实践等等,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假期里食堂比较挤,校园里车都停满了,这就是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的区别所在。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党政班子,向同志们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今年 7 月,省委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省委组织部张学伟副部长在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上,客观评价了学校的成绩,也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个必须”的要求。8 月 7 日,围绕省委的要求和下一步的发展,学校开了一天的务虚会,查找问题,研究对策。特别是针对这一轮的“双一流”建设,需要我们正确看待和认真反思。对于这样一个结果,失望和失落的情绪不可避免,但决不能因此迷茫和迷失。没有入围

3、,不能成为“麻醉剂”,而要作为一剂“强心针”。我们既要正视“身份标签”的缺失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冲击和舆论压力;也要抓紧对表对标,找出存在的问题;更要快速警醒,化压力为动力,强弱项、补短板,争取在下一轮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这次的中层干部会有两个目的:一是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凝心聚力,振奋精神;二是要在行动上统一步调,对标聚焦,有所作为。下面,围绕会议主题,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我们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二是分析我们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对标“一流”,交流下一步的发展思路。1、认清形势,提振自信心谋大局,必先观大势。正确认识学校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现有的发展基础,是我们推动事业发展的大前提、大逻辑

4、。(一)抢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大学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这是大学发展的规律,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经验。大学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只有把握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学校才有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因此,我们要从三个层面认清形势、抢抓机遇:1.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总体上有四大趋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二

5、是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海洋开发、智能制造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四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形成庞大的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对此,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今年 6 月22 日,李克强同志主持国务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讲座,专门就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若干前沿领域发展态势进行学习。他指出,“面对渗透各方、扑面而来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浪潮,我们必须站高、看远、想深、谋实,增强紧迫感”,“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主攻方向,努

6、力追赶或站上世界科技前沿”。2.要抓住国家“两个一百年”伟大进程的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方略,为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还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谋划高等教育发展。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

7、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所以,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中央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以及一系列区域、产业发展战略,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面对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的紧迫任务,高校在人才和智力支撑等方面大有可为,也应该有所作为。3.要抓住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机遇。当前,浙江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发展黄金期、转型关键期,特别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在浙江交汇,以贸易投资、海洋经济、中国制造、信息经济、创新驱动、金融发展等为主题的众多国家级改革试点在浙江叠加,不仅为浙江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也为高校带

8、来了更多的时代命题和发展机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两个高水平”的总目标和“六个浙江”的具体目标,明确了“四个强省”的工作导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省委、省政府充分认识到了我省高等教育的突出短板,也更加紧迫的需要高等教育为区域发展提供引擎和动力。车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下大决心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瞄准双一流目标实施好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和产教融合发展工程”。7 月份,车书记、袁省长率团到安徽、江苏和上海学习考察,主要是为了补浙江的五个短板,而其中有两个就是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因此,今后一个时期,省委、省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必将持续加大。如何深度对接、主动服务八大万亿产业和新兴

9、战略产业,以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抓紧落实。(二)应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挑战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新的机遇,要求高校主动做出新的转变、应对新的挑战。挑战来自于三个方面:1.高教发展新常态带来的挑战。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教育工作的大逻辑。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有四个特征:一是在发展环境上,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正由高校为主导的供给驱动转向行业企业为主导的需求驱动。这给高校在树立市场竞争意识、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上带来新的挑战。二是在发展定位上,随着创新驱

10、动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的角色定位从过去的支持服务逐步转向服务和引领同步。这给高校在拓展服务能力和提升贡献力上带来新的挑战。三是在发展方式上,随着多年来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正在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这就给高校在“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的战略转变上带来新的挑战。四是在发展动力上,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高等教育正在从要素驱动转向改革驱动,这就给高校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带来新的挑战。2.高等教育新战略带来的挑战。毋庸置疑,“双一流”建设已成为影响我国未来 30 年(国家建设方案展望至本世纪中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现有格

11、局进行“重新洗牌”。尽管也有人在批评“双一流”建设带来的负面效应和不良生态,比如说,“马太效应”正在呈现,发展不平衡加剧;比如说,在学科调整中对哲学社会学科造成了“误伤”;还比如说,这几年“高薪挖人”的现象愈演愈烈,以至于教育部于今年 1 月专门发出通知(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高校、东北地区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已拥有高层次人才头衔的领军人才,原则上在聘期内不可变更工作单位;提倡高校之间、区域内部制定最高薪酬限额),制止这种乱象。但是,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双一流”建设正在改变着中国高校和学科的发展生态,必须直面挑战,主动做出改变。身份和实力同等重要。一方面,我们要按照“双一流”的要求,对表对标,

12、在一流高峰学科建设上实现突破,争取“双一流”的“名”。因为“身份标签”对于学校来说一直是一个痛点,必须争取。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我们要通过“双一流”建设这个抓手,在争“名”的同时争取“实”,全面提升我们的实力、能力、竞争力。3.高等学校新发展带来的挑战。这几年,大学各方面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从我们的标杆学校和同类学校来看,都在快速发展,人才引进、一流学科建设、科研等方面都有大手笔、大产出。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出台以后,各个省对高校的投入空前加大,已出台建设方案的有 20 多个省份,经费保障达400 亿元。比如,北京预计投入 100 亿,推进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

13、计划;广东省市各级财政三年计划投入超百亿元,重点支持大学建设;江苏对于进入全国百强的省属高校,每年新增 1 亿元。可以预见,在这种“不差钱”的状态下,发达地区的高校还将会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我们要实现弯道超车,就要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情况。从我们省内来看,一方面,在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的推动下,省属高校的发展水平会整体提升,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不进则退”“慢进也要退”。另一方面,随着“大院名所”的持续引进,浙江高等教育的结构会发生变化。比如,西湖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校区等等。不久前,省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国科技大学浙江研究生院。因此,我省未来的

14、高等教育格局,必将是大浪淘沙、物竞天择,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这样的挑战。(三)肩负学校事业发展的新使命在宏观层面,就是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肩负起立德树人和“四个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使命。在中观层面,就是要凸显“以浙江精神办学,与区域发展互动”的办学特色,肩负起支撑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的重要使命。在微观层面,就是要围绕全体工大人的“名校梦”“强校梦”,肩负起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在今年 2 月份的中层干部会议上,我专门就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路径问题做了分析,通过分

15、析学校的发展基础、发展定位,以及与兄弟高校的对比,我认为,应用研究型大学是我们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必然选择。要建设应用研究型大学,我们的主线是什么?路径在哪里?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大家一起讨论:下一步,我们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主线。主线是占主导地位或统领事物发展的线条。主线既要体现大学的普遍规律,也要体现特定时期的客观要求。从高等教育规律来看,学科是大学的细胞,是知识创新、学者汇聚以及学生培养的基层单位和组织化载体。纵观大学发展史,近代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从意大利开始,经英国、法国、德国至美国,历经了四次转移,其本质是一流大学群体优势的转移,是优秀学者、杰出人才和创新性知识等一系列学科要素的转移。从外部形

16、势来看,“双一流”建设充分说明了学科建设与大学发展的关系,倒逼着我们要对照标准,主动适应,做出调整。从内部需要来看,学校也迫切需要现阶段更有力的工作抓手。主线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学校不同时期的主线是随着内外部坏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按照“双一流”建设的文件精神和高教领域的普遍理解,一流学科建设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一流的育人质量、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科研水平、一流的平台环境,当然还包含了一流的社会服务,就是要提升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所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主线”,就是要把一流学科作为统领发展、牵引发展的抓手。通过抓学科要素,更有利于顶层规划、资源配置、队伍

17、建设、评价考核等工作的落地,更有利于推动学科、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三位一体”,更有利于培养质量的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下一步,我们要实施“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阶段(到 2020 年):是转型攻坚期,要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关键指标上实现突破,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面完成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的各项任务,基本建成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大学。(5-7 个学科进入全国前 10%,7-8 个学科进入全国前 30%。)第二阶段(到 2025 年):是品质提升期,以世界一流学科为牵引,建成若干特色优势学科群,基本形成“区域特色 全国一流”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模式,全面建成区

18、域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大学。(能不能有 1 个学科进入全国绝对排名前 3,3-4 个学科进入全国绝对排名前 10,4-6 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3-4 个学科进入全国前 20%。)第三阶段(到 2030 年):是声誉形成期,真正成为具有较高社会声誉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国内名校。(能不能有 2-3 个学科进入全国绝对排名前 3,5-7个学科进入全国绝对排名前 10,3-5 个学科进入全国前 10%。)大家可以充分讨论。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需要我们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刚才说了,挑战这么多,竞争如此激烈,我们的定力如何体现?信心从何而来?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坚强的后盾。省委、省政府对学校的支

19、持是一以贯之的。在 7 月份的教师干部大会上,省委组织部张学伟副部长对学校的地位、作用和成绩做了充分肯定。省委认为,工大“在省属高校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也肩负着特别重要的期望”,要“当好尖兵和领头羊”。省委领导在与我和李校长谈话的时候,也表示要全力支持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二是有良好的基础。当前,学校整体进入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从面上看,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校区布局更加清晰,人才培养的定位更加明确,学科和科研的方向更加聚焦,空间瓶颈有效缓解,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密集出台的 60 多项改革举措,特别是“三合一”的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科研政策、自主

20、理财制度的完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等,正发挥出积极的正效应。从点上看,重大突破性指标和关键性指标有了较大进展,科研经费逆势增长,国家基金项目稳步攀升(今年已立项自然科学基金 159 项,其中有 4 个重点研发、重大仪器和优青项目,2 个“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经费持续增长;社科基金连续三年都在 20 项以上),千万以上的重大横向项目井喷式上升(近两年 1000 万以上项目 12 项;今年有军民融合重大项目 2项,其中一项合同金额达 1.2 亿元),专利一直高位运行。这些成绩,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有积累的经验。多年来,学校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下一步

21、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借鉴。这些经验包括:始终坚持抢抓机遇,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期、转型期,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始终坚持特色发展,着力彰显“以浙江精神办学,与区域发展互动”的办学特色,立足浙江、服务区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紧依靠广大干部教师,拼搏奋进、争创一流;始终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校内治理体系,凝聚合力,激发动力。二、直面问题,找准突破口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形势,都需要我们像解剖麻雀一样,找准问题,分析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找到工作的着力点、突破口,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才能让思路和举措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在 8 月份的全省

22、高校书记校(院)长暑期读书会上,葛慧君部长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连发“五问”找问题;在杭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上,赵一德书记“六问”杭州离一流城市还有多远。我们常说,一流城市要有一流大学,一流大学要支撑一流城市建设。那么,我们也应该问一问,工大离一流大学还有多远?距离一流大学的差距,既有外在的显性表现,也有内在的隐性因素;既有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有主观能动性的不足。我想,从宏观上看,无外乎是精神、能力、机制、短板这四个层面:(一)精神缺钙“精神是创造一切伟大、崇高、壮丽与不朽的源泉”。既然是“源泉”,那么我们首先就来问一问,我们的精神面貌、精神状态是不是一流的?干部的精神状态有没有发挥引领作用,影

23、响我们的教师?教师的精神状态有没有发挥表率作用,感染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到底缺乏什么样的精神?我想,主要体现在进取精神不足、担当精神不足、合作精神不足。1.进取精神不足。“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三创精神”是工大人的精神传统,其本质就是积极进取、追求卓越。进取精神从何而来,我想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要有坚定的目标和远大的抱负。没有理想抱负,就不会有事业心,就不知道往哪里进取。二是要看到别人的进步和自己的差距。看不到差距,或者说不在乎差距,就没有危机感,就会觉得没必要进取。因此,我们要问一问,我们有没有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理想抱负?有没有把个人的志向与学校的目标、与“名校梦”“强校梦”

24、统一起来?有没有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用心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我们也要问一问,我们有没有不进则退的危机感、紧迫感?有没有自我感觉良好、小富即安的心态?我们有没有去思考,学校、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是什么?将来要拿什么去向一流大学靠拢,拿什么去跟兄弟高校竞争?这一点上,我们要好好向企业学习。很多同志都看到了,现在很多企业的科研条件比我们好,人才比我们多;还有最关键的,就是企业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比我们强。这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大家去看海创园、阿里巴巴,晚上都是灯火通明。我前面说了,暑假期间,很多干部、老师都在忙。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部门、学院、研究院都是这样?有的办公室是不是两个月都没开

25、过门?有的实验设备是不是两个月都在睡大觉?2.担当精神不足。担当,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有没有担当,就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真正的负起责任、尽到责任。我们要问一问,在工作面前是不是尽到了责任?我们的干部有没有为官不为的情况?我们的教师有没有尽到教书育人的本分?有没有本末倒置,把教师当作副业的情况?我们也要问一问,在难题面前是不是负起了责任?我们说,发展进入了攻坚期,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现在遇到的问题都是“硬骨头”。所以才强调要攻坚克难,迎难而上。那么,面对难题,我们有没有破釜沉舟的工作魄力?有没有敢闯敢试的创新意识?是不是存在“等靠要”、徘徊观望的情况?是不是存在当“二传手”、

26、不担责任的情况?是不是存在当“老好人”、不敢碰硬的情况?3.合作精神不足。人心齐、泰山移。一盘散沙干不成大事,凝心聚力才能建功立业。我们要问一问,各二级单位的班子是不是团结和谐、心齐气顺?能不能做到开诚布公、坦诚相见?能不能做到同心同德、同频共振?我们也要问一问,各个部门、各个学院有没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面对改革和各种利益调整,有没有本位主义的思想?我们还要问一问,干部教师有没有开放、包容、共享的意识?有没有海纳百川、共生共荣的意识?有没有集体至上、团队作战的意识?我们的胸怀够不够广、气量够不够大?有没有“既生瑜何生亮”的心态?(二)本领恐慌干事创业,既要有精神动力,也要有本领支撑。面对新挑

27、战、新任务,我们要问一问,我们的工作标准高不高、管理水平行不行、办事能力强不强?我想,要认真思考四个问题:我们要问一问,有没有战略的思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干部的领导能力、领导方法、领导艺术是不是一流?是不是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顶层设计、战略谋划和统筹兼顾的能力强不强?把握大势、着眼大局、谋划大事的能力强不强?我们要问一问,有没有宽阔的视野?视野的高度和宽度,决定了本领的高度和宽度。我们的干部有没有政治的敏锐性、洞察力?对机遇的把握、对信息的捕捉是不是慢半拍?对政策的研究、制订有没有前瞻性?我们的老师有没有大胆地走出去?对行业圈、工程圈、学术圈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做得够不够?有没有追踪学术发展的新动向、关注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我们要问一问,有没有清晰的思路?干工作,方向要明,思路要清。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的干部有没有计划性,有没有针对性,是不是“干到哪算哪”?有没有学会“弹钢琴”,抓住战略重点、主攻方向,集中力量解决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