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doc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635173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0.《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0.《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0.《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30.《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30.《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年级 八年级 课 题 渡荆门送别 、 登岳阳楼 课 型 新授知识能力 1、 有感情朗读并熟练背诵诗歌。过程方法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感情。教学目标情感态度 3、体会诗歌带给我们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意境。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送别,大家都不陌生,也许大家也都有过送别的经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渡荆门送别 ,看看这里的送别有何奥妙。二、朗读诗歌,读懂诗意。1、教师范读。2、

2、布置学生自己朗读诗歌。3、指名读。4、结合注释,疏通诗意。归纳:本诗写作者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三、美读诗歌,发现美点。学生读诗歌,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例:我喜欢“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句诗作者用流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其中蕴藏着诗人喜悦互动。听读熟练朗读。学生美读诗歌,赏析语言,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思考,作答。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23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开阔的

3、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我喜欢“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两句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还是故乡的水好呀,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这两句含蓄支抒发了思乡之情,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四、再读诗歌,体会情感。问: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长江两岸的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情怀和奋发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学习登岳阳楼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

4、泽,波撼岳阳城。 ”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课堂。二、初读诗歌,读准字音。1、教师范读诗歌。2、指名读。3、齐读诗歌。4、明确节奏。5、再读诗歌,注意节奏。三、品读诗歌,读懂诗意。1、解释关键词:帘旌、徙倚、凭危、吊古2、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大致了解诗歌意思。明确:全诗描写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游离来到湖南,在登临岳阳楼时,看到夕阳西下,联想屋自己的经历,感慨起国家的学生自主欣赏,说出喜欢的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歌感情。听读诗歌,正字音品读,理解诗意。品味诗歌

5、语言,领会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4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命运和社会现实,流露出亡国后的苦闷和悲伤之情。四、赏读诗歌,把握情感。1、这首诗中,你感觉全诗在表达作者情感时,运用最精炼的一个词是哪个?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品析诗句,朗读相辅,明确重读字)明确:“悲”景悲己悲国悲诗歌赏析: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这两句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帘旌”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沉。初临此地,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国家政治,北宋就

6、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上句“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下句写了在傍晚时徘徊在岳阳楼这个有湖有山的地方。登楼有感,不禁想起了关于岳阳这个地方的故事来,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吴与蜀正是在此地因争夺荆州而兵戈相见。在这样有山有水的岳阳楼畔,诗人没有尽情享受山水之乐,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现了诗人的举动,在傍晚时,诗人只在岳阳楼畔徘徊。再联系一下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那是北宋灭亡三年后,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那种爱国之心使得诗人在这里徘徊,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想到时局,感慨万千, “徙倚”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颈联诗人不远

7、万里来到岳阳游玩,靖康之变三年来,自己如今站在楼上还眺望着远方。此处“万里”和“ 三年”一虚一实,交待了诗人来到此处登楼的路途及具体的时间。其中, “还望远”不仅仅只是诗人登楼的望远,也是诗人联想当时国家政治危亡,对将来的一种迷茫之感。这两句诗人联系时局,表达诗人那种赏读诗歌,体会情感。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体会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赏析诗歌,把握情感。通过欣赏诗歌,把握诗人情感。赏析诗歌意境。5忧国忧6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民的心绪。尾联情景相生, “风霜” 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 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北宋已经危

8、亡不可挽救。“老木沧波”既写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同样也是诗人对当时国家政治局势的一种暗示。国破家亡,悲从心来。2、圈点出品析得出的重读字,结合停顿,明确诗歌感情基调。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五、总结归纳。诗人在逃难三年后,登上岳阳楼。国家经此天翻地覆的大变动,但岳阳楼似曾依旧,诗人赁栏“吊古” ,表达了面对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抒发了悲伤国事的爱国情怀。有感情朗读。 能读出情感。作业设计背诵这两首诗。板书设计事船过荆门渡 登 洞庭景色夕阳西下荆 山、江 岳门 景 阳 陈送 李 月、云 楼 与别 白 义 抒发感慨苦闷悲伤情思乡之情7相关链接关链接登 岳 阳 楼 杜 甫昔 闻

9、洞 庭 水 ,今 上 岳 阳 楼 。吴 楚 东 南 坼 ,乾 坤 日 夜 浮 。亲 朋 无 一 字 ,老 病 有 孤 舟 。戎 马 关 山 北 ,凭 轩 涕 泗 流 。诗 歌 赏 析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 写从前对洞庭湖湖光山色的仰慕,“今上”交代时间, “岳阳楼 ”点明地点,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今、昔二句互文,名胜早闻,今始得见,平生一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由喜悦之心来观赏洞庭湖,真是辽阔无边,分裂吴、楚两地,吞吐日月星辰,气势宏伟,气象万千。“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笔锋一转,回到现实之中,想到自己自成都至湖南,长期浮舟江上,与亲朋隔绝,无一消息,加上年已五十七岁,老病缠身,孤身飘零。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壮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己的痛苦之情。“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诗人的博大襟怀。诗人凭轩老泪横流,不仅是有感于自己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这首诗采用以乐写悲的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浑厚深远,感情曲折真挚,发飘零孤寂之悲哀,感战事乱离之不停,一唱三叹,令人扼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