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一课的教学行动研究.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48374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力一课的教学行动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力一课的教学行动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力一课的教学行动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重力一课的教学行动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重力一课的教学行动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重力一课的教学行动研究钟西友四川省屏山县金江中学校 四川宜宾关键词:重力 教学 行动研究摘要内容: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 重力一课的教学进行行动研究的报告。本报告包括问题与设想、设计与实施、效果与讨论三个部分。正文:本文是我对重力一课的教学进行行动研究的报告。本报告包括问题与设想、设计与实施、效果与讨论三个部分。1 问题与设想在教学实践中,广大物理教师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究竟怎样的课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课,许多教师还有些模糊不清。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导致素质教育教学行动的缺失,进而阻碍了物理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及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因此,开展物理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就显

2、得十分必要了。我的设想,通过对一节课的不同教学行动的解剖,让教师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过程中,把握物理课堂教学应如何实施素质,从而实践新课程理念,以达到澄清教师认识的上模糊性,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提高教师理解处理教材、设计和实施物理素质教育的能力,力争使物理课堂教学有所突破和创新。2 设计与实施21 课例重力这一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容,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重力是常见三种力之一,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22 执教者姚

3、楠老师,女,教龄 2 年,新分配的大学生。23 教学设计(第三次正式讲课案)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会用公式 G=mg 计算重力或质量。(二)过程与方法1、要让学生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过程;2、尝试根据已有的经验提出科学(合理)的猜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重垂线和重心,培养学生尊重物理事实,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二、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邮编:645350邮箱:电话:13778951258参赛 QQ:309105731三、教学难点能运用重力

4、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即使重点又是难点。四、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直观教具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探究式教学法五、教具准备乒乓球、橡皮、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三角板、圆形薄板、方形薄板、倒 T 型木架、玩具不倒翁。2、4 教学实施教学。在九年级班第一次试讲,在九年级班第二次试讲,在九年级班正式讲。组织教师观摩。组织教师讨论、评课。撰写行动研究报告。3 效果与讨论31 效果第一次试讲 第二次试讲 第三次正式讲课堂气氛严肃,较沉闷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课堂气氛和谐,行动更活跃学生的课堂负担过重,尤其是心理负担。学生课堂负担较轻,心理比较愉悦。学生课堂负担很轻,心理就很愉悦。人数较多,没有准备演示实验和学

5、生实验器材,只听老师讲解,兴趣不高。比如,讲重力的大小与质量关系时,姚老师说:“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便写出公式 G=mg”。人数要少些,有演示实验器材,学生不仅能听也能观察演示实验,参与人较多,兴趣较高。比如,讲重力的大小与质量关系,姚老师便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钩码的重力,然后分析重力与质量的比值说:“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便写出公式G=mg”。人数较多,有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器材,分组更合理,分工更明确,既能听、又能看,还能亲自操作,参与人数全体,兴趣很浓。比如,讲重力的大小与质量关系,姚老师便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钩码的重力,然后要求同

6、学们分组做实验并分析重力与质量的比值,请各个小组的代表上台来说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关系。在各组汇报后姚老师分析总结说:“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便写出公式 G=mg”。教师讲解为主,很少向学生提问,思维不活,想象不丰富。教师边讲边实验,也向学生提问,学生也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思维比较活跃。教师边讲边演示实验,也边向学生提问,学生也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进行分小组做实验,思维更活跃。侧重知识讲解,公式理解,应用没有得到训练。注重在知识、概念理解,有演示实验加以辅助,学生观察到了、也基本体验到了引力、重力的存在。加强在知识、概念理解,有演示实验加以辅助,学生亲自实验体验,从实践中感受引力、重力的存在。3

7、2 讨论为什么三种教学行动会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在大家来讨论这三种教学活动过程进行一下比较。如下表:第一次试讲 第二次试讲 第三次正式讲以“教”为中心,以教 以“教” 、 “学”结合, 以“学”为中心,学生占主体地位。师为主。 师生地位各一半。以知识传授、公式理解为主。以知识、概念理解为主,辅以实验操作。以知识、概念理解为主,加强实验操作。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式的、几乎是静坐式的,几乎是没有自主权,主次地位倒置。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参与式的,活动式的,教与学地位均等,学生的活动不全面。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参与式、活动式的,凸显了学的地位,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进行。体现了“三主原则”即“

8、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为主线”的原则。要求学生强记重力概念、重力公式 G=mg.重力的三要素。要求学生理解重力概念、重力与质量关系及重力的三要素。要求学生淡化重力概念、从实践中体验概念、从实验中认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的三要素。从对照表中可以年出:第一次试讲是传统式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从教学开始到结束,没有对教材进行创新处理,以讲授为主,学生静坐接受。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迫学生接受记忆重力的概念、公式;从教学关系来看,师生是“授受”关系,学生几乎没有学习的自主权,就更谈不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心理负担沉重,机械地按“师嘱”

9、学习,学习效率不高。再如,课本 P54“模拟引力”实验进行了简单地讲解。第二次试讲基本上打破了传统式的“灌”的教学框架,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实验过程增多,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再如,课本 P54“模拟引力”实验老师进行了演示并且进行了讲解,学生也有操作。第三次正式讲课完全打破了传统式的“灌”的教学框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实验过程增多,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再如,课本P54“模拟引力”实验老师不仅演示还进行了分组实验,让学生说出亲历引力的感觉手受到橡皮的拉力。在第一次试讲中,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的传授、讲解上

10、,无形之中“挤”掉了学生实验体验感受引力、重力的时间。第三次正式讲课有“放”的作用,即课堂“放开” ,实验“放手” ,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正确位置。本次的行动研究,使老师们清楚地看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转变了教学观念,深刻地领悟到了新课改精神,为课堂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模拟引力实验附言:这是我校青年教师参加宜宾市第九届中学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评选活动活动中的赛课演练。该课在宜宾市荣获一等奖。代表宜宾市参加四川省中学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第二等奖。本人承担她的指导教师。下面是她的教学设计全文(第三次正式讲课教案) 。供编辑审稿参阅,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附件:重力课堂教学设计

11、屏山县金江初级中学校 姚 楠【设计理念】重力,同学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知道,好像又不知道。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抓住学生这一认识基础,让学生在大量实践活动中去体会、感受重力的存在、重力的产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方向和重心等活动,使学生对重力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践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改理念。【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会用公式 G=mg 计算重力或质量。(二)过程与方法1、要让学生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过程;2、尝试根据已有的经验提出科学(合理)的猜想。(三)情感

12、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重垂线和重心,培养学生尊重物理事实,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二、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三、教学难点能运用重力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即使重点又是难点。四、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直观教具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探究式教学法五、教具准备乒乓球、橡皮、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三角板、圆形薄板、方形薄板、倒 T 型木架、玩具不倒翁。六、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感受重力的存在、重力的产生(一)新课引入:感受重力的存在学生活动一:将乒乓球向不同的方向抛出去:向上抛出(如图 1 所示) ,水平抛出(如图 2 所示) ,由静止自由下落(如图 3 所示) ,观察球的

13、运动过程有什么共同之处?生:它们都会往下落师:对。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得物体在失去支撑以后会往下落,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受到重力的例子呢?学生举例出各种事例师:想举例子的同学可能还有很多,实际上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那同学们对于重力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它是如何产生的?(二)认识重力的产生v图 2v v图 1v图 3学生活动二:用细线栓住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如图 4 所示) ,手有什么的感觉?生:绳子对手有拉力师: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反过来手也对绳子有力的作用。如果突然松开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橡皮会飞出去师:由此看来一个物体绕另一个物体做圆周运动,

14、需要力的作用。这个力是什么力呢?阅读课本 55 页一、二段的内容,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万有引力?2、什么是重力?归纳:正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使得熟透了的苹果要下落;抛出去的乒乓球要落回地面;瀑布飞流直下。在物理学中我们就把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ravity)用字母 G 来表示。注意: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过渡语: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之一) ,它的三要素如何呢?接下来就学习重力的三个要素。首先来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力的三要素,还记得是那些吗?生:

15、大小、方向、作用点师:下面我们就从力的三要素来进一步研究重力,首先来看它的大小。学生活动三:用你桌上现有的物品来感觉不同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否一样。学生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2、做出猜想:学生交流讨论,排除错误的猜想,得到影响重力的因素可能是物体的质量3、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把 1 只、2 只、3 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每次的示数,并填在实验表格中,再对数据进行分0 0.05 0.1 0.15 0.202.01.51.00.5 m/kgG/N图 4析,最后得到结论。4、分组进行实验:将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质量 m/

16、Kg重力 G/N5、数据分析与结论:分析表中的数据并在图 5 中做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从数据分析及图象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6、交流与评估上面两位同学分别代表他们组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的实验情况及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上面的操作都正确,但由于实验器材的精确程度等原因,导致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 10N/kg,与书上的结论有些差异。归纳: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 G/m =g,变形得 G=mg。式中, G:表示重力, m:表示质量, g:表示这个比值,g=9.8N/Kg, 表示质量为 1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 9.8N.练习:一个西瓜质量为 10kg,要求它

17、受到的重力大小?过渡语:重力大小是重力三要素之一,接下来我们来探究重力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三、探究重力的方向演示实验:1、观察粉笔头自由下落方向;2、用细线悬挂橡皮,观察细线方向;3、倾斜悬挂橡皮的倒 T 支架,观察细线方向有无变化。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绳子被拉直的方向跟物体所受重力方向一致,这个方向就是我们常说的“竖直”的方向;粉笔头竖直下落,可得重力方向为竖直向下;倾斜悬挂橡皮的支架上细线方向没有变化,说明重力“竖直向下” 中的“竖直向下”是一个特定的方向,它是和水平垂直的,与物体所处的这个表面是否水平没有关系。图 6图 5利用重力方向一定这一个特点,工人修房子的时候都会用悬挂重物的细线

18、来确定竖直方向,以此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一条线就叫做重垂线。过渡语:好,下面接来探究重力第三个要素重心四、探究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学生活动四:尝试扳倒不倒翁(如图 7 所示)师:不倒翁底部有一个沙袋,几乎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在靠近底部,使得它的重心很低,所以很稳定,我们怎么扳也无法扳倒。在这里我提到了重心,那重心又是什么呢?师:一根粉笔要受重力,分成若干段各段也要受到重力,因为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各个部分所受到的重力可以近似看出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也就是重力的作用点。 学生活动五:仿照杂技演员的方法,用手寻找物体重心在活动中发现,重心的位置与它的形状和质

19、量分布有关,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其几何中心。随堂小练:画出图中两个物体所受的重力五、知识应用及拓展(一)归纳小结这一节课我和同学们相处的非常愉快,相信同学们也有不少收获,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在这一节课学到了些什么?或者你还存在什么疑图 7谁能把扳倒?甲哈,哈,哈乙惑?学生归纳,教师补充(二)反馈练习1、物体由于地球的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比值 g ,这个比值可以理解为质量是 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 N3、一个同学质量为 50kg,他所受到的重力为多大?(g 取 10N/kg)(三)知识拓展1、重心的位置可能发生变化吗?2、重心一定在物体之上吗?3、如何寻找形状不规则、质地又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