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黄遵宪己亥杂诗的结构艺术深圳市北斗小学 叶姗娜 518000摘要:公元一八九九年,黄遵宪开始了从政局中退出,回到诗人本位的角色中来的生涯。这也是他创作丰收的一年,主要诗作有己亥杂诗八十九首。这一组身世感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的体裁中,属于七言绝句。绝句以其外在体式的精巧和内在容量的丰富开阔而在传统诗歌中独具魅力。黄遵宪的己亥杂诗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结构艺术。内在神秘的运思线路,意象巧妙组合,心物融洽无间。在推宕、提点、升华中,使读者如临其境,激起情感的波澜,领悟到蕴涵诗中的人生体验;外在的陌生化艺术效果,委曲含蓄抒情。在章法、句法的自由活动中,起承转合独具匠心,使诗句以小见大,言近旨远。这些使黄
2、遵宪诗歌艺术达到新的高度。 关键词:己亥杂诗 ,结构,推宕型,点化型,升华型,章法,句法 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即公元一八九九年。中国在这个世纪的最后一位伟大诗人黄遵宪,在他的家乡开始了从政局中退出,回到诗人本位的角色中来的生涯。这一年,是他创作丰收的一年,主要诗作有己亥杂诗八十九首。黄遵宪遇到的这个己亥年,是戊戌变法失败的第二年。黄遵宪是维新变法的积极人物,出使过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眼界开阔,思想新颖,被李鸿章称为“霸才”,又极为张之洞赏识。他的传统学问也好,熟读经典,诗才纵横。即使如今被“放归”,闲居故里,心亦不闲。回顾一生,潮起潮落,无数事件,无数故人,在心中萦回,便成就这一组诗。正
3、所谓,“久废所用,益肆其力于诗。上感国变,中伤种族,下哀生民。博以寰球之游历,浩渺肆态,感激豪宕,情深而意远” 1,这一组诗是主人一生的小影 2。这位倡导“我手写我口”的晚清新派诗人自称“吾论诗以言志为体,以感人为用” 3。纵观黄遵宪生平著述,其诗作题材广泛,艺术表现方法和表现技巧主张博采众长,学习继承古代文化优秀传统,善于吸纳民歌内容和采集民歌风格。己亥杂诗这一组身世感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的体裁中,当属于七言绝句。绝句以其外在体式的精巧和内在容量的丰富开阔而在传统诗歌中独具魅力。1.钱仲联.专著.人境庐诗草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出版2.胡益民.专著.中外哲理名诗鉴赏辞典M.昆仑
4、出版社.1999 年出版.第 297 页3.陈筝.专著.黄遵宪全集M.中华书局.2005 年出版.第 3页浅论黄遵宪己亥杂诗的结构艺术 深圳市北斗小学 叶姗娜1先人曾概述过绝句的特点“六字诀”:少、小、了;常、藏、长 1。少,从时间上说,就是绝句所描写的事件过程短暂;从空间上说,就是绝句所描绘的画面干净。小,是指绝句通常借助一些细节或琐事来表现诗的主旨。了,是指诗句的语言要明明白白,不但要一看字句便知诗的意思,最好能一听就懂。常,由于绝句篇幅短小,又为了使人容易明白,所以大多会采用常见、常有、带普遍性的题材和表现形式。藏,就是含蓄、耐人寻味、不一览无余。绝句短小,尤贵在尺幅有千里之势,言有尽而
5、意无穷也。长,指的是韵味悠长,情意绵长,即所谓一唱三叹有余音者也。这一点对占绝句中最大量的抒情诗来说,尤为重要。在这看似矛盾又统一的 “六字诀”中,便可知绝句历来就被视为一种“成如容易却难精”的体裁的缘由了。在绝句这“最难藏拙”的传统体裁范畴内,黄遵宪的己亥杂诗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结构艺术。这种结构包括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独特性在于它内在神秘的运思线路,意象巧妙组合,心物融洽无间。在推宕、提点、升华中,使读者如临其境,激起情感的波澜,领悟到蕴涵诗中的人生体验;还在于它外在的陌生化艺术效果,委曲含蓄抒情。在章法、句法的自由活动中,起承转合独具匠心,使诗句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2。 一、内在结构首先看其
6、内在结构。黄遵宪己亥杂诗数十首,在不同运思线路的作用下,产生了不同的意象组合系统。这些系统相应的内在结构大略可分为三大类型:推宕型、提点型和升华型 3。(一)推宕型其中属于推宕型的占了绝大部分,有 45首。这种结构的运思是诗人通过对现象具体而真切的品味,使“物”转化成具有情调化的意象的过程。有一种对客观现象的直观感应,是一种情绪的体验,但没有对现象的超越。这种情调依附于意象,在意象组合系统中荡开回环,是蕴涵于意象组合中的情致充分感应出来。如:上烛光芒曜日星,东西并峙两天擎。形象文字鸿荒祖,石鼓文同石柱铭。(五二)这首诗写诗人游历埃及,看到埃及国的石柱,高耸入云,柱上的烛光可以和日月星辰一比高低
7、。柱上还有古铭文和石鼓文,这可以说是象形文字的鼻祖了。这首诗是由 “烛光 ”、 “石柱”这些简单的意象组成画面,作者对他所到之处的一景一物有所感发,便成了此诗。从这些意象的组合中,就可以感觉到,作者对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由衷地敬仰。而这个古老的国度也1.蒋义江.期刊.绝句的兴起与特点J.文史百题 ,2003 年出版2.陈玉兰.期刊.论绝句的结构艺术J.文艺研究 ,2004 年出版3.陈玉兰.期刊.论绝句的结构艺术J.文艺研究 ,2004 年出版浅论黄遵宪己亥杂诗的结构艺术 深圳市北斗小学 叶姗娜2通过改革,得到了新的发展,作者心中也一定希望自己日益陈腐国家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1。采用推宕
8、型内在结构的诗句所展示的是一片情调感兴,归结点是情的把握,而并不强调要明确表达某种主题。如“万灯悬耀夜光珠,照出诸天夜燕图。缨络网云花散雨,居然欲界有仙都。 (五六) ”诗中描绘了法国的大都会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重在体现诗人对眼前如花似锦的景象的感觉,充满着新奇,心情也跟着这星光灿烂的夜晚兴奋起来。诗篇就写此情此景,纯属有感而发,并不在乎是否有深刻的主题。(二)提点型己亥杂诗中属于提点型内在结构的有 26首。这种结构的运思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象具体而真切的品味,使“物”转化成情意化意象的过程。所谓情意化就是指心物相交,把握情意,情意依附于意象层层推进,超越现象,把蕴涵在意象组合系统中的理意深刻地
9、感知出来。如:絮棉吹入化春衣,渡海山薯足疗饥。一任转输无内外,物情先见大同时。(一九)此诗前两句写从国外传入的棉花,到了中原可以作百姓的保暖的衣裳,渡海过来的山薯同样可以为大家充饥解饿 2。 像“絮棉”和“山薯”这样的外来物,看着外来的物品,补充了国内的不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诗人心有所动,不觉对这些外来物心生怜爱。通过这些日常的生活物资,诗人想到可以通过国与国之间的流转运输,使物产不分国界,相互交流,这样得益的就是百姓大众啊!所以,我们的国家应该开放自己,维新变法,才能给大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正是诗人一生致力的事业。并且这样一种内外无间的景象,不正是率先表现世界大同的精神吗?这一类型的内在结
10、构所展示的是情意的领会,归结点是理的把握,它强调的是一个明确的命题,这是与推宕型最大的不同。如“移桃接李尽成春,果硕花浓树愈新。难怪球西新辟地,白人换尽旧红人。(二三)”写了满园桃李,果硕花浓,春色盎然的欣欣之景。可为何会有这样美好的场景呢?全在这一移一接之妙。因为敢于变通,才有了桃李芬芳,才有了花红柳绿。这正是西方所走的改革之路啊!他们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所以才能打败别人,不断地壮大自己,走向世界。写这“移桃接李”之事,是为了强调国家想要富强壮大,就必须改变自我,推陈出新。即使痛苦,却能换来硕果累累。(三)升华型推宕型和提点型的有机综合,则形成了己亥杂诗内在结构的又一类型:升华型。这一类型有
11、 18首,在创作中显示为诗人在心物相交融的前提下,凝神1.陈筝.专著.黄遵宪全集M.中华书局.2005 年出版.第 3页2.钟贤培,管林,谢华等.专著.黄遵宪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年出版.第 368页浅论黄遵宪己亥杂诗的结构艺术 深圳市北斗小学 叶姗娜3观照客观事物,从而在由事象转化成的意向群中感受一片情调,营造一片氛围情境。这一过程是“推宕点化再推宕”的轨迹,既有事象的依附,又有超验的感悟 1,既把握到的氛围情境,又把蕴涵情境之中的大悟大觉有灵性地升华出来。它所展示的是一片感悟情境,归结点是灵魂的觉醒。上山如画重累人,结屋绝无东西邻。襟间海上一丸月,屐底人间万斛尘。(六一)这首诗写
12、作者接受友人的邀请,到槟榔屿去养病 2。友人的竹士居在山顶上,前往居所的途中,诗人对所及之物有所感悟。登山时前人的脚如同踩着后面的人的头顶,可见山势之陡峻。气势推宕开来,写登上山顶顿然失落,一无所有,屋子周围没有一个邻居,感觉被孤立了。再一凝神观照,绝崖俯海,其实也并非一无所有,还有一弯新月,若在我襟间,陪伴着我。从这里荡开去,豁然开朗了。俯仰天地,人间万尘尽在屐底,无所羁绊,也无名利。纵然眼下大浪汹涌,只月与我。以一种出世脱俗的姿态,获得对现世的超越,生存的升华。二、外在结构清人冒春荣葚原诗说中说,绝句妙就妙在“务从小中见大,纳须弥于芥子,现国土于毫端 3。”绝句的以小见大,言近旨远,除了开
13、通思路,延展思维,达到充分的感性化效果,还要靠外在结构。这里从章法和句法两个大方面来讨论己亥杂诗的外在结构。(一)章法章法是安排绝句篇章的原则。从总体上看,四个句子可以分为上下片。第一、二句作为上片,职责是提出抒情的中心事件,并设景营造感兴氛围作为烘染,体现“起承”的关系。第三、四句作为下片,职责是照应上片转换视角,设新景于点化中推宕开去,把生存体验宕入一片化机,令接受者心目俱远,体现“转合”的关系。绝句上下片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种:气势从微澜到宕开,情调从兴发到回环,寓意从隐含到点化 4。1. 从微澜到宕开己亥杂诗每首均篇幅短小,容不得拖沓,情绪感应的内在节律只能在上下片之间显示除收放缓急、跌
14、宕顿挫的界限,而这也是使绝句的章法活动表现为一种从微澜到宕开的气势。己亥杂诗中属于这一关系的有 49首,如:日光野马息相吹,夜气沉沉万籁微。真到无闻无见地,众虫仍着鼻端飞。(九)白天里,生物之气息吹拂而生起尘埃雾气,到处喧嚣不宁。夜暮降临,万籁俱1.陈玉兰.期刊.论绝句的结构艺术J.文艺研究 ,2004 年出版2.陈永正.专著.岭南历代诗选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年出版.第 747页3.郭绍虞,富寿荪.专著.清诗话续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出版.第 1603页4.陈玉兰.期刊.论绝句的结构艺术J.文艺研究 ,2004 年出版浅论黄遵宪己亥杂诗的结构艺术 深圳市北斗小学 叶姗娜4
15、寂,在这悄无声息的黑夜却也暗藏危险 1。上片全天候全面显示了自己现在所处的状态,放归家中,却还是整天整夜不得安宁。然而逼迫到此,如何应对?思路打开,气势荡开:那我就与世隔绝,远离那些是非斗争,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吧!可谁想到,真正到了这样的地步也无济于事。在这炎热的夏夜,那些嗡嗡乱叫的虫儿还是会飞到我的鼻尖上,不把我逼疯誓不罢休!下片气势张开,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了。这样,便完成了微澜到宕开的过程。2. 从兴发到回环己亥杂诗的短小还容不得它具体描摹客观对象,而总把情绪体验作为表现之本,致力于对情调的强化,并在追求情调从兴发到回环中建立起上下片的关系。上片提出中心事件,兴发情调;下片设置新景,兴
16、发出与上片相呼应的情调,作复沓回环。如:滔滔海水日趋东,万法从新要大同。后二十年言定验,手书心史井函中。 (四七)上片写滔滔大海之水每天都要不停地向东流逝,这是天地间不变的规律。中国社会的变法也如同这东逝水,是必然的趋势 2。下片展开联想,变换情景,思绪去到二十年后。作者坚信“万法从新要大同”的宏愿一定为后来所应验。连用两个典故,回环反复,强烈地辐射自己“大同”的精神之光,使自己的思想倍增亮色。3. 从隐含到点化己亥杂诗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最被看重应当是寓意从隐含到点化,即是上片提出中心事件,设置抒情场景,预设隐含的诗情美致,以使接受者在期待中能够进一步感发;下片以转折递进的途径对上片隐含的诗情美
17、致作点化。如:忍向当门再种兰,露翻风打莫重看。思量空谷安身好,犹恐他时画地难。(一六)种兰,比喻推行新政。我难道还能向顽固的掌握实权的朝廷建议推行新政吗 3?不可能的了,经过一番风吹雨打,新政已成残局。上片描绘了一幅不堪回首的场景,这样风雨飘零的画面是诗人心中隐隐的痛,却无力改变。 “思量”着对维新运动失败的惨痛遭遇,在诗人心中始终郁结不解。其中隐含着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诗人思前想后,反正无人赏识,不如隐居深山最清闲。 “犹恐”进一步点化,如若只顾自身安危,隐居山中,不闻世事,最是安好,何忧何恐之有?人在庐中心在市,不自觉担心他日没有容身之地。其实心中放不下国家,将国家危亡系于己身。诗人思想
18、情致得到升华,这也使得上下片有着推延递进的密切关系。1.王英志.专著.历代名家绝句评点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 年出版.第 298页2.沈国平.专著.中外抒情诗 100首M.南京出版社.1990 年出版.第 1471页3.刘世南.专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出版.第 83页浅论黄遵宪己亥杂诗的结构艺术 深圳市北斗小学 叶姗娜54. 第三句的角色诗篇中上下片之间关系转折的关键句通常是第三句,所以也须关注章法活动中第三句 1。己亥杂诗中的第三句对上片大致起了实接、虚接、逆接这三种作用。(1) 实接第三句的实接要求该句在承接上片中必须对上片的中心事件作如实转柁,来显
19、示其抒情视角的变换。己亥杂诗第二十首“乱草删除绿几丛,旧花别换日新红。去留一一归天择,物自争存我大公。”写作者闲居人境庐,栽种月季花。铲除乱草,只留几丛绿,再栽种新的月季花。铲除还是留下,物物相争,或存或亡,其效归于天择。不是我偏心眼,厚此而薄彼,完全是“物自争存”的结果 2。通过铲除乱草和新栽月季花,讲述了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一事一理,成全了传达视角的转变,审美预期的效果也获得了显示。(2) 虚接虚接指虚语接上片。这一章法结构较多采用设问、假定等句式,以使所接之事语气虚化。第二十八首,“世守先姑德象篇,人多列女传中贤。若倡男女同权论,合授周婆制礼权。”古代妇女接受传统的封建德育教育,世代遵循
20、三从四德,贤良淑德是妇女最基本的准则。用“若”假设虚接而转柁,下片转入对新政变法的关注,认为如果要让妇女与男人在社会上同权平等,就应该让妇女制订法令来维护自身的权利 3。这一虚接显然使下片的传达视角与上片一味强调妇女顺从贤德有所不同,从而使全诗的透露出维新的进步思想。(3) 逆接逆接是通过第三句视角的极端变化而产生上下片之间正与反、顺与逆交相承接的关系,使二者在比照中出现一种抒情张力。第八首 ,“曲阑十步九徘徊,三面轩窗四扇开。夸道华严弹指现,只怜无地着楼台。 ”曲阑曲折的阑干,各轩窗有窗槛的长廊,用以比喻百日维新运动。着放置,楼台比喻新政。上片写推行新政的运动历经波折。第三句写这场运动最终还
21、是受到统治者重视,得以轰轰烈烈开展。从而推出第四句,第四句对第三句再一次逆转,这场运动结局是推行新政的上谕不断颁发,可全都是一纸空文,所提政策没有一件得以实施,这叫人情何以堪啊!如此,此诗便有了一波三折的效果。(二)句法绝句的抒情立足以句为单位的意向群,而四个诗句形成一个意象组合系统,来完成一首诗的整体抒情。因此绝句句法十分重要,它关系到组词成句,因而1.陈玉兰.期刊.论绝句的结构艺术J.文艺研究 ,2004 年出版2.王充闾.专著.古代哲理诗三百首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年出版. 第 298页3.刘世南.专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出版.第 83页浅论黄遵
22、宪己亥杂诗的结构艺术 深圳市北斗小学 叶姗娜6关系到意象抒情。绝句的句法又相当的灵活独特,有的以名词词组为中心,有的以动词短语为中心,有的显示在语序错综和成分省略上。己亥杂诗 比较突出地表现在语序错综和成分省略这两个方面。1. 语序错综绝句中的诗性语言通常不受语法规范的限制,语序尤甚。绝句的语序是受诉说着对所要强调的对象的关注程度决定的,不同的语序有不同的审美效果,是为了突出主题 1。第十一首,“天下英雄聊种菜,山中高士爱锄瓜。无心我却如云懒,偶尔栽花偶看花。 ”将“无心”二字置前,作者是为了强调自己对生活的“无心”追求。将这两个字放在突出的位置,让人很容易就把他所谓的无心追求与诗歌前句“天下
23、英雄”和“山中高士”的人生追求作对比。看似无心,但与英雄高士、种莱、锄瓜心系天下联系在一起,自然透露出诗人不甘闲适寂寞和力图振作的心情 2。2. 成分省略成分的省略在绝句句法活动中也相当重要。除了省略定语、状语、补语等对主谓宾的修饰,尽可能避免绝句的句子结构拖泥带水现象,还可以把成分省略的视点转向主谓宾。主语的省略在己亥杂诗的句子结构中最为常见,有23首。“蜡余忽梦大同时,酒醒衾寒自叹衰。与我周旋最亲我,关门还读自家诗。”组诗最末一首,表白了企求大同世界的政治理想,深深相信人类社会一定会发展到大同世界的。尽管这是一种空想的社会主义,但也反映丁当时中国人的先进思想。由于维新变法运动的惨败,使人认
24、识到反对势力的强大,自己又已临近晚年,因而不免感叹衰老。但自己最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所走的路是正确的的,政治立场不改变,现在顽固派监视紧盯,不能公开宣传维新思想,但关起门来还要继续作宣传维新的准备工作 3。全诗省去主语,写自己抑或写别人,使诗歌表达的理想成为泛指,成了当时人民的普遍愿望。这比标出主语的特指,艺术天地要开阔得多。己亥杂诗这种仅有七字的诗歌,乍看起来是如此精巧,却能通过独特的结构艺术,容纳一段完整的情思,尽显生活感受的丰富性、开阔度。在这组诗中,可以看到黄遵宪对绝句以小见大的结构效应的实践。钱仲联先生曾说,黄己亥杂诗无论是那种雄奇的境界,瑰丽的藻彩,还是风雷鼓荡的生气,都是受龚诗的
25、影响。他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一开篇就这样写道:“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虽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欲弃古人之糟粕,而不为1.陈玉兰.期刊.论绝句的结构艺术J.文艺研究 ,2004 年出版2.曹旭.专著.黄遵宪诗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年出版. 第 243页3.刘世南.专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出版.第 83页浅论黄遵宪己亥杂诗的结构艺术 深圳市北斗小学 叶姗娜7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 1。现在看来,在他的创作中,确实已经有了去人糟粕的意识,为此也做出了自己努力,不为古人所缚,使诗歌别具风味。1898年的灾难,最后完成了一位诗人。中国诗史有过一句
26、成语,叫做国家不幸诗家幸。诗人因为国家的危难而颠沛流离,但诗人也从这种不幸之中得到了不幸的诗情。一切的追求与失意,激情和悲哀,通过诗句的排列和组织,缓缓地从笔端流淌出来。政治上的失意在诗歌上得到了补偿。通过诗歌寄托了黄遵宪毕生的情怀与思致,诗歌所反映的时间跨度大,是他一生行止的艺术概括。诗歌所包容的内涵也广,丰富的人生阅历,从儿时的追忆,到政海的波澜,诸多的短篇汇成为史诗般的巨制:这些诗使黄遵宪诗歌艺术达到新的高度 2。参考文献. 钱仲联.专著.人境庐诗草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出版. 胡益民.专著.中外哲理名诗鉴赏辞典M.昆仑出版社.1999 年出版.第297页. 陈筝.专著.黄
27、遵宪全集M.中华书局.2005 年出版.第 3页. 蒋义江.期刊.绝句的兴起与特点J.文史百题 ,2003 年出版. 陈玉兰.期刊.论绝句的结构艺术J.文艺研究 ,2004 年出版. 钟贤培,管林,谢华等.专著.黄遵宪诗选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年出版.第 368页. 陈永正.专著.岭南历代诗选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年出版.第 747页. 郭绍虞,富寿荪.专著.清诗话续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出版.第 1603页. 王英志.专著.历代名家绝句评点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 年出版.第298页. 沈国平.专著.中外抒情诗 100首M.南京出版社.1990 年出版.第 1471页. 刘世南.专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出版.第83页. 王充闾.专著.古代哲理诗三百首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9年出版. 1.钱仲联.专著.人境庐诗草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出版2.谢冕.专著.1898:百年忧患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年出版.浅论黄遵宪己亥杂诗的结构艺术 深圳市北斗小学 叶姗娜8第 298页. 曹旭.专著.黄遵宪诗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年出版. 第 243页. 谢冕.专著.1898:百年忧患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