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一、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研究范畴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得到空前的拓宽。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德育,从以下几方面研究:(一)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1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
2、育。2利用大量具体生动的、具有时代感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伟大成就,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敢于创新,为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初步基础。(二)初步的辩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1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基于生活。通过数学学习尤其在数学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推理验证中,激励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2在阐明或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沟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他们懂得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运动变化的。渗透“运动变
3、化”的观点。3在研究数学概念的基本关系中,在对数学某些公式、定律的探求中,使学生认识到加与减、乘与除、等与不等、正与负、正比例与反比例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相互独立而有相互依存的逻辑体系。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4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渗透“变与不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5在每一个新知识、新问题的产生过程中,渗透矛盾转化的观点。(三)情感态度与个性品质的教育1通过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现实、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萌发求知欲望,感受数学的趣味、实用和神奇富有挑战,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2引导学生经历科学家探索数学知识的某些
4、关键步子和过程,从而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3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4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5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宽容心态、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他们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四)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1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作用和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2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23关注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的习惯;仔细观察的习惯;认真
5、书写的习惯;善于归纳整理总结的习惯等。4关注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培养,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善于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尊重的习惯;自觉自我评价的习惯;效率做事的习惯等。(五)审美教育小学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在于它的统一、顺序、和谐、对称、结构、简洁等。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审美教育,用美的力量去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欣赏美、升华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1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
6、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2充分挖掘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容美和本质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3通过阅读和介绍数学史,欣赏数学在创造人类文明进程中,给世界留下的一个个美的奇迹,感受知识的力量,启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3二、各年级德育指导纲要一年级领域知识点 德育目标 教学活动建议认识 10 以内的数2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 100以内的数1、能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了解事物,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同学,爱上学的
7、情感。 2、通过两个数比较大小,渗透一一对应思想,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认识到大小、多少是相对的。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1、学生可以从自己身上、教室里去发现身边的事物能用“数”来表示。对学生的发现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校园操场上去观察,还可以鼓励学生回家去观察去发现,第二天和大家交流。2、数数、认数、读数、写数等基本活动,这些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不拘一格,富有情趣,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习得技能,还要激发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10 以内数的加减法20 以内的数的加减法百以内数的加减法1、在加与减运算中,初步渗透加减互逆的含义。
8、2、通过对位置值的理解,渗透事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动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愿意学习新方法、新知识的愿望。4、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尊重别人的想法。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想法,勇敢大声地表达,敢于质疑的品质。5、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意识与估算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克服困难的品质。1、学生刚入学,在教学活动中一定做好习惯的培养,听讲的习惯、大声发言的习惯,四人小组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可以从两人一组的学习开始,两人一组的学习,教师要对此进行指导,两人可以看一本书,一个人先说完,另一个人听然
9、后补充。2、教师要认真认真听学生发言、观察学生的举止,对做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注意评价的及时性与针对性。3、让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不断的体验探究,获得经验。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景图甚至完全可以通过实际活动来表现。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情景化,完全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激发兴趣,使其自主学习,继而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数与代数认识钟表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创设的情景和选用的素材, 要蕴含一些德育要求,如:飞船发射,升国旗、按时上学、讲卫生等;还可以介绍古代一些的计时工具
10、,渗透数学的历史与文化。在组织学生讨论你的一天是如何安排的,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4认识人民币1、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了解,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同时渗透要勤俭节约,不乱花钱,关爱他人的良好情感。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悟到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要建立在对人民币了解的基础上,从人民币上有国徽、领袖、各族人民、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到人民币代表了祖国,所以在人民币上不能乱写乱画;教学时还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有意义的情景如:怎样合理使用零花钱和压岁钱使学生体会到钱要花到有用的地方,不乱花钱、勤俭节约、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空间与图形位置与顺序前、后、上、下、左、右
11、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探索规律1、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物体位置具有相对性。2、2、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渗透规则意识,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3、在活动中,使学生有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4、4、学生通过活动和观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5、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6、体会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7、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现规律,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思想。1、在
12、教学时,物体位置相对性的理解,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去体会,如观察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然后变换小组的人数、方向再去观察,教师要注意使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向同学说明位置的相对性。2、教师要充分利用位置与顺序的教学,创设生活情景,开展一些体验活动,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如上下楼梯靠右行,排队要有秩序,不插队,物品摆放整齐等,使学生体会到遵守规则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3、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等活动,来认识图形,体会它们之间的异同。4、为了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在组织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操作时,教师要创设小组活动合作的机会,开展描一描、画一画、印一印、围一围等活动,教师可以
13、在活动前安排学生讨论活动的分工,要对小组活动有具体的指导和建议。5、在“七巧板”的拼摆中,增强学生对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认识,渗透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拼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学会欣赏图形的美。统计与概率分类 在经历分类的过程中,养成有条理的思考习惯的同时,渗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设计各种具体活动,如整理书桌、整理玩具、整理书包、整理房间,在养成有条理思考习惯的同时,教给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方法。5统计与可能性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及求知欲,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2、在统计过
14、程中,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在统计、实验收集数据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做事有序、合作交流、实事求是等科学作风。1、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先在小组活动的形式下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分类整理,然后在全班汇总交流。2、为了让学生体会实验的科学与准确,不论做统计还是掷硬币、摸球,实验前教师一定要讲清游戏的规则,方法要正确,不能以愿望为前提,而是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验情况,活动过程中教师的监控指导要到位,加强过程的管理,及时指导评价。实践与综合应用人民币的实践活动计算、统计的综合活动1、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采
15、取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2、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意识。1、教师要为他们能够学数学、爱数学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选择的调查统计内容要从时间、人员分工上早做安排,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监控。2、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评价,要鼓励学生。3、统计的内容要与学生的活动、保护环境有关系,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二年级领域知识点 德育目标 教学活动建议数与代数表内乘除法乘除法概念2-9 的乘法口诀口诀求商解决问题1、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乘、除法概念,感受乘、
16、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在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在体会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中,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又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4、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同伴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评价,养成真诚待人、公正、公平合理客观地评价一件事,一个人。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2、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召集人、操作员、记录员、发言代表,使活动组织得有序、有效;在倾听别人的发言中,要培养同学认可和发
17、现别人的优点,对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应该是诚恳的,被评价的人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3、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出两种不同的分法,都能产生余数,突出余数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把“有余数”纳入“除法”的知识体系。6有余数除法“余数”的概念试商方法解决问题1、在理解“余数”概念的同时,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在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体现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创新能力,并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1、联系学生身边的事情,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余数,引导学生在交流思考中,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及时评价激励,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混合运算解决问题1、培养学
18、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仔细计算、认真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做事负责的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1、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时,要教给学生方法,如先看清题目中的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再计算,做完后检查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激励与评价。2、教师要注意创设适当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万以内数的认识1、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对祖国的了解与热爱。2、在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万以内加法和减法1、鼓励学
19、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尝试去解决新的问题,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要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3、运用估算、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4、体会口算、笔算及估算的关系。5、通过大数的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对生活中较大数的学习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提供一些数学史料、自然、生物等真实的数据,使感知材料更鲜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从报纸、杂志、电视中搜集一些真实的数据,在课上相互交流,增加学习的自主性和趣味性。要使学生体验到验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措施之一,自觉验算是做事负责的表现,验算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方法,对自觉
20、验算的同学要及时鼓励。7时分秒的认识 1、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2、知道遵守时间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守时是一个公民应具备的良好素质。教学时可以开展多种活动使学生体会 1 分钟可以做不少事情;还可以让学生静坐 1分钟,体会时间会在不知不觉中从身边溜走,要珍惜时间。千克与克的认识1、从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价值,通过质量单位间的换算,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质量与生活密不可分,可以安排学生去超市做调查,查找 1 千克物品,掂 1 千克的物品有多重,在加深对质量单位理解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厘米和米在动手实践中
21、,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增加小组合作交流的经验。观察物体在观察物体,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中,渗透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1、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充分参加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多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2、在选择对称现象的例子时,可以选择一些剪纸、京剧脸谱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例子,也可以选择数字、符号等对称的现象。空间与图形认识方向 1、通过认识方向的教学,体会事物的确定性与相对性,感悟“变与不变”的观点。2、渗透知北京、爱北京的教育。调动学
22、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开展调查活动,作为北京的小公民应对首都著名建筑物的方位、奥运场馆、 所在小区、公园的方位,名称用途有所了解。统计与概率统计与可能性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2、在统计过程中,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从中提出数学问题,简要分析问题,做出合理的决策,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在统计、实验收集数据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做事有序、合作交流、实事求是等科学作风。4、在游戏中体验事情的发生可能性,渗透全面与辩证地看一个问题。1、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统计内容
23、,让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并从活动中感受只有学好数学,将来才能适应社会,更好地为建设祖国服务。从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逐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如何能收集到真实、有效的数据,怎样收集数据能不重复不遗漏,可以让学生去讨论、分析,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来获取数据,加深对每种方法适用性的认识,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实践与综合应用测量对称图形质量单位”万以内计算”1、在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2、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活动的相互配合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及合作意识。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
24、合。例如,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的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教师对活动内容、材料要提前有安排、有准备;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可以采取分小组布置活动,这样有助于激发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团队意识的形成。9三年级领域 知识点 德育目标 教学活动建议数与代数1、一位数乘法2、一位数除法3、解决问题4、千米的认识5、24 时记时法6、两位数乘法7、年、月、日8、分数的初步认识9、小数的初步认识10、吨的认识1、利用全班互动讨论的形式纠正计算中的
25、错误,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学风,并教给学生检验方法,养成认真负责的学习习惯。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意识,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及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意识。3、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在开放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4、利用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5、通过小数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爱科学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6、在寻找试商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不怕失败,学会总结经验,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7、鼓励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尝试解决新问题,培养
26、学生质疑问难、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1、联系学生熟悉的事件、场景等,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24 时记时法表示时间。2、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申奥成功、植树节、儿童节等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掌握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情感的投入。3、创设“出游购物”的情境,感受生活中的小数。通过收集生活中的小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抽数比大小”:将学生分组,按规则抽数字卡片组小数,初步总结小数大小比较方法,感受小数大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4、创设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小组合作等契机,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情
27、景,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习的热情,体验成功的乐趣。空间与图形1、空间与图形(角、垂直和平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2、长方形和正方形3、平移、旋转和对称1、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养成认真观察、细心比较的学习习惯。3、通过创设生动的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4、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欣赏数学的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在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抽象
28、、概括、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启发学生逐步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发展变化的” ,渗透普遍联系的观点。1、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操作活动,在观察与操作中经历转化的过程,抽象出基本图形。2、建议组织学生进行教室或楼层平面图的设计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情景,培养实践精神。10统计与概率1、统计初步知识2、统计和可能性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增进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2、指导学生在“观光旅游”等生活活动中,了解祖国的地貌、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并进行素材收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方法体验、尝试、感悟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环境保护的教育。3、通过对
29、生活中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积累素材的学习习惯,以及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意识和方法。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如“实践第一”的观点。1、通过特殊情境创设,使学生在小组研究与交流中,研究发现统计图的特点和表示方法。2、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外出旅游时,要学会收集各地的有用信息,进行整理,再选择大家感兴趣的素材进行全班交流,还可以把有特色的信息制成统计图,配上分析说明,贴在教室的展示栏中进行展示和交流。3、摸球游戏: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实践与综合运用1、实践活动:进行调查,填写统计表。2、实践活动:进行调查,填写统计表。3、实践活动:设计旅游购票、购物方案。4、实践活动:测量。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使他们掌握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用数学进行表达。3、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表达和评价。1、通过简单的“搭配游戏”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培养学生有序、全面进行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意识。2、设计生活中的“小调查” ,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尝试着进行交流和评价,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及反思矫正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