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控血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情发展的关系【摘要】 目的 探讨自控血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90 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于护理干预下自我控制血糖)及对照组(单纯降糖药物治疗) , 各 45 例。观察两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发生情况及空腹血糖(FBG) 、餐后 2 h 血糖(2 h PBG)检测数值,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 PDR 发生率为 6.67%, 对照组为24.44%,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有关诊断标准3;受试者
2、糖化血清白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未知;接受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均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资料齐全,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 3 排除标准 1 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或酸中毒者;糖尿病酮症;基于晶状体混浊干扰眼底观察、已接受眼底激光治疗者;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损害、心功能障碍等患者。 1. 4 方法 1. 4. 1 对照组基于自身检测微量血糖状况下单纯遵循医嘱用药, 行降糖药疗。 1. 4. 2 干预组基于护理人员指导下行自身微量血糖检测, 接受针对性降糖药治疗和生活行为指导, 具体步骤及措施如下。 1. 4. 2. 1 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易出现反复状况, 缠绵难愈
3、, 后期易诱导视力损害, 患者极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故护理人员应施以针对性心理护理, 于把握患者病情下重视主动沟通, 做好病情解释工作, 并可予情绪转移、音乐渲染、肌肉放松等心理支持手段帮助缓解负性情绪, 帮助其树立治愈信心4。 1. 4. 2. 2 饮食指导 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控制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纠正代谢紊乱, 减轻胰岛 B 细胞的负担, 维持患者健康, 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如:定时、定量的饮食;合理控制总热量;适量的优质蛋白;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相应增加不饱和脂肪酸高的食物摄入;倡导膳食纤维充足的食物;戒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1. 4. 2. 3 合
4、理用药 施以科学合理性给药方案, 严格参照相关用药规范, 阐述药物剂量、服药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知识;胰岛素治疗者以非运动部位为胰岛素注射处, 规避快速吸收, 于血糖恢复正常后予以针对性药物剂量调节;于药物使用后, 详细观察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规避药物中毒5。 1. 4. 2. 4 运动指导 规律的运动可以起到消耗葡萄糖, 增加胰岛素, 降低血糖、血脂、胆固醇的作用, 可以提高抗凝因子的活性, 改善微循环, 减少血栓的形成, 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进行有一定耐力的持续缓慢消耗的运动, 如:游泳、散步、蹬车等运动5, 宜进餐后 1 h 进行, 运动时间维持在 1 h 以下, 严禁空腹及
5、剧烈运动。 1. 4. 2. 5 自我监测 包括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自测微量空腹血糖和餐后 2 h 血糖, 一旦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情况, 须及时与医生沟通, 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使患者能在自我监测下把血糖控制在稳定的水平, 避免血糖波动太大加重病情的变化。 1. 5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定期(1 次/3 个月)行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 追踪病情时间 2 年 6 个月, 观察两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 并分析两组患者自测空腹血糖及餐后 2 h 血糖变化情况。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 检验
6、;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 6.67%, 对照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 24.4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两组FBG、2 h PBG 的检测数值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 1 两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数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率 对照组 45 11 24.44 干预组 45 3 6.67 2 4.198
7、P 0.05 表 2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x-s, mmol/L) 组别 例数 FBG 2 h PBG 对照组 45 8.162.10 9.322.92 干预组 45 6.042.13 8.132.21 t 4.754 5.324 P 0.05 0.05 3 讨论 目前, 大量研究资料证实, 血糖控制状况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进展具有密切相关性6。以往, 在临床上, 多以空腹血糖测定结果来对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评估,但因空腹血糖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 譬如环境、饮食因素等, 故无法全面反映血糖整体水平改变情况。而相较于空腹血糖异常而言, 餐后血糖升高要早 35 年, 故强化糖耐量减低及早期糖
8、尿病发现, 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7。此外, 餐后血糖基本不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但缺点较为显著, 糖耐量极低者易显现糖尿病酮症或高血糖症。现阶段, 有研究证实, 利用 HbAlc 可对患者抽血前 7 周左右的平均血糖水平进行检测, 其检测基本不会受血糖波动、运动、饮食等影响, 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但考虑到红细胞具有较长的半衰期, 维持较长的血糖变化持续时间易影响 HbAlc 水平, 临床上这种变化称之为延迟效应8。由此可见, 于短期内, HbAlc 检测值无法及时反映血糖波动情况。同时, 在某些原因影响下, 极容易诱导红细胞寿命下降, 导致出现溶血性疾病或失血情况,
9、 于短期内, 大量新生红细胞、输血迅速生成易引起 HbAlc 水平下降。 现阶段, 有学者表示, GA 作为血清白蛋白的一种非酶糖基化产物, 能直接对患者近 23 周内平均血糖水平进行评估, 属于血糖短期内控制指标;同时, GA 属于血浆白蛋白的一种糖基化产物, 易损伤视网膜视神经, 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加重, 诱导网膜外周细胞凋亡, 最终导致患者丧失视力9。另有学者通过研究 GA 引起的牛视网膜外周细胞毒性与抗氧化剂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于GA 引起的小牛视网膜外周细胞凋亡中, 氧化应激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10。 据最新研究表明, 联合 GA 与 HbAlc 检测, 在高血糖判断中具有十
10、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可评估其属于短期还是长期, 进而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糖代谢紊乱程度进行客观评估, 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可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11。本研究结果, 干预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及 FBG、2 h PBG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进展与高血糖具有相关性, 这与有关研究结论一致, 也表明自控血糖可延缓或阻止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究其根源, 多因高血糖可形成糖化终末产物, 激活蛋白激酶, 通过各种途径破坏微血管壁, 增加基底膜通透性, 进而形成血管阻塞, 最终诱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
11、从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角度出发, 强化血糖自我监测, 重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及用药指导, 有助于帮助患者将血糖控制在稳定水平, 减少血糖大幅度波动诱发并发症带来的损害, 从而提升自我防范能力。虽然, 针对部分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而言, 强化血糖控制虽可能于短期内会加重眼病, 但立足于长远角度, 其具有有益性12。 糖代谢紊乱所引起的损害在早期是可逆的, 血糖控制可以使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逆转, 在晚期血糖控制可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发展13。 综上所述, 糖尿病是慢性病, 当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 若没有正确的自控血糖行为, 会加速病情的发展, 严重损害视力。作为专科护理人员,
12、 要向此类患者阐释激光及手术治疗并不能彻底治愈病变, 血糖控制是控制病情发展的首选, 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评价效果, 及时整改措施, 使患者的血糖自控良好, 预防及延缓病情的发展, 提高或维持视力, 改善预后, 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罗丹.滋阴明目汤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2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 2011, 17(10):41-43. 2 王颖, 魏剑芬, 金秀平, 等.糖尿病患者瘦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 22(9):97-99.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3、, 2011:56. 4 安晶, 公欣.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西南国防医药, 2010, 20(3):323-324. 5 李建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与健康教育.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23):2846. 6 张俊, 谢明捷, 吕红彬, 等. 2011 年四川省泸州市 40 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调查.中华眼科杂志, 2013, 49(9):789-794. 7 王颖, 魏剑芬, 金秀平, 等.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内皮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医师杂志, 2011, 13(6):757-759, 764.
14、8 王红波, 孙凤仙, 张勤, 等.山西省长治东部农村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研究.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0, 26(2):109-112. 9 高丽涛, 柳力敏, 张媛媛, 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眼科新进展, 2011, 31(8):742-744. 10 徐东红, 宋春青, 郝兆虎, 等. 2 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视网膜病变临床特点分析.山东医药, 2011, 51(17):59-60. 11 李宜川, 母传贤, 沈永杰, 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13):3404-3405, 3408. 12 贾爱华, 刘新艳, 王荣, 等.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山西医药杂志, 2014(6):623-624. 13 纪丽君, 孙景莹, 梁俊芳, 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控制情况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4, 32(4):478-480. 收稿日期:201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