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猪标准化生产之龙岩经验截至 2010 年 9 月,龙岩市已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企业 521 个,占全国无公害认证企业数 8.9,是通过无公害认证企业最多的地级市。从 2008 年开始,龙岩市实施生猪标准化场建设战略,计划每年建设 300 个生猪标准化场,到 2010 年全市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达 900 个,标准化场年出栏生猪 300 万头。生猪标准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猪场养殖布局、设施设备、防疫管理、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五个部分。我市还将无公害生猪认证是实施生猪标准化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抓手。要求所有建设场都应通过产地和产品认证。 一、实施标准化背景 龙岩市是福建省畜牧生产和外销大市。龙岩畜
2、牧业以生猪产业为支撑,2009 年生猪出栏达 515 万头,占全省出栏总量的 27,外调生猪约 400 万头,全市畜牧总产值79.24 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 42.0,高于全省平均值的20 个百分点。畜牧业对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60,畜牧产业多年来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第一来源,占总收入的 29。 随着我市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不协调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生猪养殖布局不合理、疫病防控形势严峻、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和养殖业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势必影响龙岩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龙岩市委、市政府于 2007 年底决定,实施生
3、猪标准化场建设战略。 二、实施标准化主要措施 为切实推动生猪无公害认证和标准化建设,龙岩市采取“六抓六到位”的工作措施: (一)抓组织领导,确保责任到位。一是领导重视。龙岩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生猪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市和县(市、区) 政府都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县、区)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生猪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每年召开成员会议和现场会议部署生猪标准化生产建设的各项工作,解决生猪标准化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将生猪标准化工作列入市对县(市、区)、县对乡(镇)党政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二是建立责任制。市、县(市、区)政府和畜牧部门均建立了领导和干部挂钩责任制,实行政府领导挂
4、钩,具体责任分解到畜牧部门的具体站(所)、分解到责任人,把建设任务落实到每个养殖场。三是签订责任状。全市各乡镇政府或畜牧兽医站与各建设场签订了标准化场建设责任状。四是建立奖惩机制。各县(市、区)畜牧部门对挂钩干部工作绩效制定了奖惩激励机制。 (二)抓技术培训,确保操作到位。一是重抓培训。市里对每年实施的场提出申报条件,由各县筛选上报市确认后组织培训。大规模实施生猪标准化场建设,首先要统一全市实施标准,市畜牧兽医水产局与市技术监督局于 2008 年1 月 10 日共同制定发布龙岩市农业标准化规范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生产管理手册 ,其中第三章专门阐述无公害生猪标准化与质量控制技术。同时选择较规范的场摄
5、制生猪标准化场建设操作全过程的光盘,供文化层次较低的场主观看,在此基础上实行大面积培训,市政府每年单列安排培训 1000 人,每年每人补助培训费 200 元。同时,省中心每年还专门到龙岩举办无公害场内检员培训班,邀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领导专家讲课。通过培训使每一个实施标准化场的业主和技术员都明确了什么叫生猪标准化场、无公害农产品,如何建设生猪标准化场,以及申报无公害认证的程序和应准备的材料,提高了业主对开展生猪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认证重要性的认识,许多业主主动对照建设标准和无公害认证要求进行设施改造提升。二是加强技术指导。生猪标准化场建设和无公害认证要取得成效,关键是要指导业主怎样做。怎样
6、完善。为此,市和各县(市、区)畜牧部门都十分重视技术指导工作。如新罗区对辖区内年度实施的生猪标准化场进行调查、摸底,依据调查结果进行好中差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指导,使好的场做得更好,较不完善的场增加投入、迎头赶上,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 (三)抓政策扶持,确保资金到位。按照“业主投入为主,政府引导扶持为辅”的原则,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生猪标准化场建设的改造提升。从 2008 年起,龙岩市政府每年安排生猪标准化场建设专项资金 300 万元,对经验收合格的每个生猪标准化场补助 5000 元,每年安排市县工作经费 100 万元。为了加强专项资金管理,龙岩市财政局与龙岩市畜牧兽医水产局专门制定了
7、生猪标准化场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文件,确保市级专项资金落到实处。各县(市、区) 都制定出台了扶持政策,对生猪标准化建设场实行“以奖代补” ,分别给予每个场 2-4 万元补助的激励机制。同时,对经验收合格的市级生猪标准化场优先申报中央生猪标准化规模场扶持项目。由于各级落实扶持资金,有力调动了全市生猪标准化场业主的积极性,促进了各场业主加大对场内基础设施包括治污设施、猪舍、办公设施、消毒设施改造与完善和无公害认证、管理设备等的投入,2009 年 300 家生猪标准化场业主共计投入 7000 多万元。 (四)抓生态养殖。确保治污到位。生态养殖既是生猪标准化场建设要求,也是无公害产地认定的基本要求:一
8、是大力推广“猪一沼一草(林、果、鱼)”等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2009 年,全市共投入标准化场改造建设资金 7000多万元,共新建沼气池 10500 立方米、生化塘 20900 平方米、化尸池 4200 立方米,新种植牧草、果林 3000 亩,改造标准化猪舍 7.3 万平方米。二是推广先进的治污技术。因地制宜推广生物发酵床零排放、科佳生物治理、固液分离和干清粪等新技术、建设有机肥厂,从而引导生猪养殖场增加污染治理的资金、技术投入,实现生猪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009 年,禁建区、适度养殖区生猪规模养殖场推广安装固液分离机 350 多台、实施生物发酵床垫料“零排放”养殖试点 230 家、采
9、用科佳治理模式的养猪场142 家,完善发展有机肥厂 12 家。 (五)抓舆论宣传,确保氛围到位。一是利用媒体宣传。市、县二级充分利用闽西日报 、龙岩电视台和各县(市、区)地方台寅传生猪标准化场建设和畜产品无公害认证的必要性、重要性和重大意义,并将市局制作的生猪标准化生产管理光盘作为科普知识在电视台滚动播放。二是发放资料、光盘宣传。市、县(市、区)创新宣传手段,采取切合当地实际的宣传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印发了 2 万份生猪标准化技术生产手册和养殖业污染治理知识答疑以及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等宣传材料,刻制了近 3000 千张光盘,免费分发给各养殖场和挂钩干部。三是利用讲座宣传。多次聘请专家讲授标准化
10、猪场的疫病防控措施、健康养殖及生物安全等技术,同时,通过畜牧干部科技下乡活动,下乡开班培训 16 次,利用各种场合,宣讲生猪标准化、无公害畜产品知识,使养殖户建设生猪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认证的意识增强,措施到位。四是利用手机短信宣传。利用手机短信发送标准化和无公害认证知识 6000 余次。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营造了全市上下推进生猪标准化场建设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的浓厚氛围。 (六)抓督查验收。确保建设到位。制订下发了生猪标准化场建设(包括无公害认证)考核办法 ,并根据验收标准的五大项细化成 20 个子项目制成督查表,市、县二级畜牧兽医水产局挂钩领导及干部,经常深入市级生猪标准化场进行现场督查和点评
11、,对标准化场建设和无公害产地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市局对每次督查情况进行通报,通报到市、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县(市、区) 及乡挂钩干部定期或不定期到场进行督查,并就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同时,实行严格的验收,在县级验收的基础上,市级抽查 30的场验收,并与目标考评挂钩。 三、工作成效 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和无公害认证工作实施两年多来,生猪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生猪养殖布局、产品质量安全、疫病防控及养殖业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对 600个生猪养殖场实施标准化建设-和无公害认证,广大养殖场(户) 对生猪标准化场建设及无公害认证意识大大提高,辐射效益明显,养
12、殖行为进一步规范,养殖效益得到较大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养殖布局趋于合理。一是在全市生猪养殖区域布局方面,按禁建区、适度养殖区“二区”规划要求进行了合理调整,优化布局。二是在养殖场生产布局更加规范。按生猪标准化场建设及无公害认证的要求,我市对生活管理区与生产区没有合理隔离,没有建立消毒池、消毒室,装猪台没有设在生产区外、调运生猪车辆无法彻底消毒的生猪标准化建设场都提出整改意见,限期落实整改措施。两年来,共有 255 家生猪养殖场调整了猪场养殖布局,养殖区域布局趋于合理,有效建立疫病隔离屏障,近年来,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暴发与流行。 (二)饲料、兽药等生猪生产投入品的管理得到有效
13、管理。强化。在饲料方面,严禁使用含有砷制剂预混料,不得添加高铜、高锌等重金属类矿物质;在兽药方面,要求设立兽药房,配备药品柜与疫苗专用冰箱,严禁使用人用药品,不得使用过期兽药。 (三)生产操作规程建立。按无公害认证生猪生产要求,每个生猪标准化场均需建立适宜本场的生产操作规程,建章立制、上墙公示。两年来,已实施的 600 个生猪标准化场均建立了生产操作规程,南县统一制作岗位职责制度、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制度、兽药使用管理制度及消毒防疫制度等猪场常规的四种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四)养殖污染得到明显治理。科学处理猪场粪污是标准化场建设和无公害产地认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畜地生态平衡一项重要举
14、措。两年来,600 家生猪标准化场均建相应规模的沼气池、生化塘、化尸池,累计新扩建沼气池 48970 立方米,新建生化塘 91347 平方米,新种植牧草、果树 10062 亩,新建化尸池 9000 立方米,有效改善了生猪生产的产地环境。 (五)养殖档案全面建立。列为市级生猪标准化场改造的猪场,包括无公害认证,都必须建立养殖档案,由县统一印制生产配种记录、疫苗接种记录、饲料采购记录、饲料加工生产记录、饲料使用记录、兽药采购记录、兽药使用记录、生猪销售记录、猪场消毒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等10 种表格,建立养殖档案。目前,已建设的 600 家生猪标准化场均建立养殖档案,并配备档案柜,有的养殖场采用电
15、脑管理,有效提高猪场管理水平。 四、几条经验 总结两年来龙岩市生猪标准化工程建设经验,主要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根本。龙岩市生猪标准化工程建设之所以能扎实开展、有序推进、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各级政府领导切实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把它当作农业农村工作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来抓。领导亲自部署,深入调研,经常过问,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地推动全市生猪标准化工程建设健康发展。同时,各级发改、财政、环保、经贸、质监、农办、农业、工商、国土、林业等生猪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等方面全力倾斜支持,确保了生猪标准化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落
16、实。 (二)责任落实是保证。责任落实到科站、到人是促进生猪标准化场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的基础。在生猪标准化场实施过程中,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建立领导挂片,市畜牧站、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每人挂一个县(市、区)的工作责任制。各县(市、区) 局与每个生猪标准化场签订建设责任状,各县(市、区)畜牧兽医水产局将建设任务落实到每个乡(镇)畜牧兽医干部挂钩个场的责任制,形成层层责任落实机制,充分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了各项建设措施的落实。 (三)工作创新是关键。大规模地实施生猪标准化工程建设是一项新工作,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突破旧的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才能抓好抓出成效。在实施过程中,实行好中差分
17、类指导制、绩效挂钩制、奖惩激励制、督查通报制和整改落实制。如在无公害认证方面,因认证的生猪企业数较多,2009 年,由省绿色食品中心邀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畜牧业产品认证分中心直接到龙岩市开展无公害认证材料审核与评审,大大提高了认证工作效率。上述工作创新有力推动了生猪标准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四)重在运作是要求。运作就是要求把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在这方面,各县(市、区)都创造了很多很好的做法和经验。比如,新罗区统一印制发放 160 份生产管理记录表格,统一制作 65 套上墙制度牌;永定县对 50 家实施场统一制作 4 项制度牌,统一印制 12 种管理表格等。上杭县采取“三个一”运作方式推进生猪标准化工作。即“每场一名挂钩干部” 、 “每场一份责任状”和“每月份督查表” 。